首页 百科知识 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报告

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报告

时间:2024-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6月,甘肃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院受庆城县环境保护局委托,承担了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工作。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划定庆城县西川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镇水沟地区人饮水源地的各级保护区,提出水源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为水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工作过程中庆城县环境保护局及水务局提供了有关环境污染监测方面资料,并对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附件9: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报告

一、 绪言

1.项目概述

西川农村饮水项目主要是为解决庆城县马岭、卅铺、蔡家庙、翟家河、庆城等5个乡(镇),18个行政村,是一处较大型农村饮水工程。

由于西川区域为全县主要的石油开采基地,油井布置多,现已造成绝大多数地表水被严重污染,不能利用,地下水多数为苦咸水,只在部分区域内可以利用。群众饮水主要靠提取地下水和远距离拉水供给,每方水费用高达20多元。自石油开采以来群众自打的水井水质也受到污染,水质矿化度超过3g/L,且部分水量严重不足,群众生活用水十分困难,在干旱季节,个别地方经常发生水荒,争水、抢水事件时有发生;又因食用不清洁水而导致的地方病逐年增加,因此解决西川供水区人畜饮水迫在眉睫。为此,提出了庆城县西川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1853万元,解决2524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庆城县有关部门实地勘测论证,工程供水水源采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相结合的方式。地下水采用维修长庆油田闲置的马岭东沟倪家沟渗流槽1处,庙台子渗流槽2处,新建堡子沟渗流槽1处,维修任家沟集水槽1处,地表水采用东沟倪家沟道长流水,经化验,水质符合人畜饮水标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渊源,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之一,自1971年油田开发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各种水源污染。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为此,根据“一局四部”所发(89)环管字第201号文件精神,为保护人饮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饮用水水源是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2007年6月,甘肃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院受庆城县环境保护局委托,承担了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工作。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划定庆城县西川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镇水沟地区人饮水源地的各级保护区,提出水源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为水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调查西川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镇水沟水源地及其外围的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和收集水源地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资料;调查和评价水源地的水质污染状况;提出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其相应的保护对策。

2.工程及社会经济概况

(1)工程概况

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地位于县城北部的马岭镇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镇水沟地区。

马岭镇东沟、庙台由三处集水廊道(集水槽)和泵站、清水池、蓄水池等组成。

详见: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供水系统布置示意图

黄家崾岘毛家村集水廊道(一标段)长180m,宽3m,深3.8m,横跨沟谷,日出水量1015.2m3。堡子沟集水廊道(二标段)长80m,宽1.8m,深3.5m,日出水量550m3,庙台集水廊道(三标段)长2l0m,宽1.05m,深3.0m,日出水量750.4m3。维修任家沟集水槽1处。

卅铺镇水沟由大口渗水井组成。

以上工程的集水廊道均开采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

工程计划维修加固倪家沟、阜城水沟、庙台子渗流槽水源共4处,新建堡子沟渗流槽水源点1处,新建1000m3高位水池2座,500m3水池2座,200m3蓄水池3座,上水输水管道8.48km,供配水主干管34km,支管66.5km,供水点6l处,维修各种闸阀井140座,供水设备23台,建供水管理站l处,占地面积2500m2,管理房22间。采取南北两个区块供水,从庙台子1000m3蓄水池向南供至庆城五里坡村,从东沟分流泵站向北供至环县五里桥村。工程总投资1853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庆城县马岭、卅铺镇、蔡家庙、翟家河、庆城等5个乡(镇)、18个行政村、5503户、25242人、1647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社会经济概况

马岭镇位于庆城县西北部,辖12个行政村,40875人,其中农业人口22997人,总面积231.1km2,耕地5.8万亩。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盛产苹果、梨、枣及黄花菜等,镇内富含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是主要的产油区之一。

卅铺镇位于庆城西川,辖12个行政村,人口28927人,其中农业人口21564人,总面积179.08km2,耕地5.48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58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洋芋、瓜菜等。

3.评价依据和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卫生部关于印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通知》卫发监发(2001)161号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T14818—9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3838—2002);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5号文);

《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合同》(2007年6月4日)。

4.以往工作程度

70年代以来,石油、水利、地质等部门曾在该区域作过大量的水文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主要有:

(1)1979年,甘肃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的《甘肃省庆阳县北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2)1991年甘肃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的《甘肃省庆阳县城区供水水资源及其保护》,重点论述了县城及外围己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及其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意见。

(3)1996年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庆阳地区环境保护处等完成的《庆阳地区北部三县水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4)2001年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完成的《甘肃省庆阳县西川地区农业灌溉及人畜饮用水水源可行性报告》。

5.工作概况与完成工作量

2007年5月30日至6月4日野外调查、取水分析样及资料收集,6月5至8月19日室内整编资料、编写报告,审查报告。

本次工作是在参考现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和水质检测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庆城县环境保护局及水务局提供了有关环境污染监测方面资料,并对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二、 区域自然环境

1.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庆城县马岭镇、卅铺镇位于甘肃省东部,庆城县北部。

马岭镇总面积231.1km2

地理坐标:

北纬36°10′~36°18′;

东经107°28′~107°44′。

卅铺镇总面积179.08km2

地理坐标:

北纬36°01′~36°12′;

东经107°39′~107°52′。

(2)气象

庆城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l0.6℃,最高气温为34.7℃,极端最低气温为—18.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8.0mm,最大年降水量达703.0mm(198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91.0mm(1995年),一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可见降雨量在时间分配上是极不均匀的(图1);年平均蒸发量为1392.1mm,是降水量的3.2倍;相对湿度为64%。

img199

图1 庆阳县月平均降水量曲线圈

(3)水文

庆城县境内水系比较发育,均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主要有泾河一级支流马莲河、黑河及二级支流柔远河、环江、大黑河、小黑河,六条河流由北向南流。主河道长200km,年平均径流深32.8mm,年径流量5.71亿m3,过境径流量4.51亿m3,年平均输沙量2677万吨。全县大小沟谷共338条,其中常年性流水的沟谷213条。

环江从西向东南流,流经马岭镇、卅铺镇、庆城镇,流长38km,注入马莲河。

环江发源于宁夏盐池县境内,枯水期水深0.52m,流速0.27m/s,洪水期水深7.6m,流速7.2m/s。

2.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庆城县马岭、卅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调查区海拔高度在1085m~1439m之间,最高点为黄崾岘高程1439m,最低点为环江河谷高程1085m。按地貌特征可将区内地貌分为三类:黄土残塬区,塬面平坦,多呈不规则的长条形;黄土梁峁区,多分布于环江流域范围内;河流阶地区,分布于环江两岸及大型沟谷地带,河床及河漫滩出露有白垩系基岩。

(2)地层

区内第四系以黄土分布最为广泛,白垩系仅在大型沟谷沟底出露,分述如下:

①白垩系下统(K1

白垩系下统华池组(img200):伏于环河组img201)地层之下,地表无露头,岩性为一套棕红色、暗紫色、灰白色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上部颜色较浅向下逐渐变深,粒度也由细变粗,疏松,透水性好,顶板埋深120m~370m,厚度200m左右。

白垩系下统环河组img202):分布在河谷及沟谷地区,上部岩性为灰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以泥岩为主;下部为灰紫色、灰色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总厚度85m~445m,裂隙发育具有很大的不均一性,地层埋深严格受地形地貌控制,河谷区埋深10m~20m,沟底及河床地带有出露。

②第四系(Q)

下更新统(Q1):分布于支沟和小冲沟沟侧,岩性为橘红色黄土,坚硬致密,具有水平层理,夹多层钙质结核,属午城黄土。

中更新统(Q2):分布于塬侧及梁峁坡地,岩性为上部以灰黄色黄土为主,结构较疏松,裂隙及孔隙发育;下部以橘黄色黄土为主,结构较致密,孔隙裂隙少于上部,且夹多层古土壤。

上更新统(Q3):

a、Ⅳ级阶地堆积img203):分布于河谷两侧,上部以含砾亚砂土为主,夹薄层粉砂;下部为砂砾石层,分选性好,磨圆度好,厚度5m~8m。

全新统(Q4

a、Ⅱ级阶地岩性为含砾亚砂土,局部夹砂砾石透镜体,厚4m~7m。

b、Ⅰ级阶地及漫滩岩性为砂砾石夹砂透镜体,厚0.5m~3m。

(3)构造

区内属于华北地台二级构造单元,即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其中的一部分,该向斜为一中生代构造盆地,盆地内地层齐全,仅白垩系下统合计厚达千余米,形成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盆地西侧有一走向SN的向斜构造,称“天环向斜”。

新构造运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多次振荡性的上升运动,形成了多级河谷阶地。

三、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主要为黄土潜水、河谷砂砾石层潜水和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三类。另外,区内还赋存有下白垩系承压水。

1.黄土潜水

广泛分布于黄土残塬、梁峁区,含水层多处于中更新统黄土的下部,为孔隙裂隙水,厚度变化较大,埋深一般在2m~150m。黄土潜水由于受地貌条件的限制,含水层呈不连续分布,且补给来源只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致使一个残塬或梁峁沟谷往往形成一个独立的补、径、排系统,径流方向与黄土地形的坡向一致,径流途径短,水交替强烈,多以泉的形式溢出,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

2.河谷砂砾石层潜水

河谷砂砾石层潜水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阶地地区,含水层岩性为冲积砂砾石层,下伏白垩系构成隔水底板,上覆上更新统黄土或全新统亚砂土。据民井资料表明,在河漫滩和Ⅰ级阶地含水层厚度仅0.5m~2m,水位埋深多在5m左右,Ⅱ级阶地含水层厚度2m左右,水位埋深一般在10m~20m,Ⅲ级阶地含水层厚度一般为0.5m,水位埋深多大于20m。

河谷砂砾石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沟谷侧向潜流的补给,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多以潜流和泉水的形式排泄。砂砾石含水层富水性弱,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200m3/d。

3.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

白垩系环河组基岩裂隙潜水与第四系河谷潜水构成统一的含水层,以基岩裂隙贮水为主,调查表明环河组地层风化裂隙发育,一般裂隙张开宽1mm~3mm,最宽5mm,裂隙连通性好,为裂隙水赋存提供了条件。基岩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黄土潜水及河谷地表径流补给,沿层间裂隙和垂直裂隙径流,径流途径长,在区域水动力系统的作用下,于下游河谷以泉的形式排泄,或以集水廊道和大口井的方式被开采;富水性不均匀,一般单井涌水量100m3/d~500m3/d。

马岭东沟庙台和水沟集水廊道均开采该层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是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工程的主要水源。

4.下白垩系承压水

(1)环河组承压水

含水层岩性为一套灰黑色、蓝灰、灰绿色泥岩、砂岩,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中下部为灰色、灰紫色泥岩夹砂岩和砂岩层,顶板埋深10m~50m,厚200m左右,含水层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为0.01m/d~0.08m/d。

(2)华池组承压水

含水层岩性为疏松砂岩夹泥岩,胶结差,透水性好,顶板埋深120m~370m,岩层厚160m~210m,孔隙率为20%~30.5%,渗透系数为0.1m/d~0.3m/d。大气降水及其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补给。

四、 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水沟水源地水环境

1.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马岭东沟、庙台水源地由三段集水廊道串连构成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

黄家崾岘、毛家村集水廊道,堡子沟集水廊道和庙台集水廊道。

以上集水廊道均开采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

自垩系基岩裂隙较发育,在近地表地段基岩风化裂隙分布较密,裂隙连通性好,水循环较快,富水不均匀,富水性弱至中等。

基岩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沟谷、河谷地表水补给,沿沟谷上游流向下游,排泄于地表水或被开采利用。

卅铺水沟采用大口井的方式开采地下水,开采层为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因为水沟沟谷短小,汇水面积有限,故该地段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100m3/d~300m3/d。

2.地下水化学特征

马岭东沟基岩裂隙潜水水循环条件较好,交替快,水质较好。

地下水矿化度760mg/L~771mg/L,总硬度328mg/L~445mg/L,img206为300mg/L,pH值7.1~7.87。详见附件1:水质检测结果报告单。

水沟白垩系基岩裂隙潜水,矿化度696mg/L,总硬度292mg/L,pH值7.77。详见附件2:水沟大口井水质检测结果报告单。

3.地下水质量评价

根据马岭东沟、庙台和卅铺水沟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马岭东沟庙台地下水中img207为300mg/L,超标0.2倍,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T14818—93)的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F值,马岭东沟F值为2.23,属良好水,水沟F值为2.15,属良好水。详见水源地水质分析成果与评价表。

4.马岭东沟堡子沟地表水

2007年8月22日对堡子沟地表水进行采样,化验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单(附件4)。

从化验结果可看出,该沟谷地表水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标准,其中Cr6+的含量为0.058mg/l,微超标准。因本次为一次性采样,有偶然性,建议进行水质长期监测工作,测定Cr6+是偶然超标,还是真超标。

5.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分析

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以开采基岩裂隙潜水为主,含水层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含水层上部粉土层较薄仅为0.5m~1.0m,防污染能力弱,因此西川人饮水源抗污染环境脆弱,易受污染,应加强保护。

调查表明马岭东沟、庙台和卅铺水沟水源上游没有乡(镇)企业,大的居民点少,但有部分石油开采井分布,偶见村民在河中洗衣物和洗羊现象。可见东沟水沟上游仍存在一定的污染,污染较轻,除img208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末超标。综合评价值为2.23,属良好水。img209微弱超标,主要受环境背景影响,与黄土地层广泛分布及岩石成分特征有关。

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与评价表

img210

续表

img211

五、 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1.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1)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应以“一局四部”文件中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来划分。

(2)西川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水沟水源地引用的是地下水和少量地表水,所以必须保证地下水一级、二级保护区内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T14818—93)Ⅲ类水标准及《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3838—2002)。

准保护区内水质标准应满足二级保护区内水质规定的标准。

马岭东沟庙台人饮水源地划分为三级水源保护区,卅铺水沟人饮水源地划分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3)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地下水水系的补给区、径流区,根据区域抽水试验资料基岩裂隙潜水抽水影响半径为100m左右,渗透系数10m/d。

考虑到地下水运动缓慢和地下水开采时降落漏斗内水力坡度变化强烈的因素。前人研究认为大肠菌在地下水存活的时间约为50天,要保证集水廊道集水有一定或足够的滞后时间,防止病原菌及其他污染物进入,以影响半径1~5倍,即向上游500m,向两侧各100m,划分一级保护区。

(4)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条件,使水源地在运行过程中不因人为影响产生水量衰减和水质恶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供水需要。

(5)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要尽可能地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制定。

2.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1)水源一级保护区

①马岭东沟庙台水源一级保护区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求得的基岩裂隙潜水影响半径为100m,在此范围内的污染物都有可能随着地下水进入水源地。为了保护西川马岭东沟庙台地下水不受污染,并有一定缓冲滞后期故以1~5倍影响半径来划分水源保护区,即一级保护区应划在从集水廊道向上游500m,向下游和两侧各100m的水域、陆域范围内,总面积1.68km2

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集水廊道开采水质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划定范围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要求。但集水廊道周边环境必须加以整治,清除马岭东沟庙台一带堆积的生活垃圾和河水中漂浮的污物,改善水质。

②卅铺水沟水源一级保护区

卅铺水沟人饮水源地以取水大井为中心,以影响半径2倍划分保护区,向井四周各200m的范围划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0.3km2

③水源一级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禁止油田生产用水开采浅层可饮用地下水;

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禁止堆放生活垃圾、粪便和其他有害废弃物,清除集水廊道周围100m~500m范围内的垃圾;

禁止利用渗坑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廊道周围100m~500m范围内不得修建早厕、牲畜栅圈,防止入渗污染地下水;

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油井勘探开发。已开油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逐步关闭。调查马岭东沟庙台分布有4口油井,卅铺水沟分布有2口油井(现一口已封闭),必须进行封闭管理,逐步关闭;

做好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避免污染水源地地下水。

(2)水源二级保护区

①马岭东沟、庙台水源二级保护区

马岭东沟、庙台水源地二级区应划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向上游4km,向下游和两侧0.5km~1.0km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上游至老庄河村一线,下游至庙台,东侧向郭家沟上游延长4km,两侧各0.5km,总面积16.67km2

②卅铺水沟水源二级保护区

水沟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分布在一级保护区外围,以分水岭为界,保护补给水源清洁,面积5.5km2

③水源二级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禁止建设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如小造纸厂、土炼油厂和小食品加工厂,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禁止堆放生活垃圾、含油污物、粪便等废弃物,如集水廊道下游沟口处的垃圾,建议限期清除;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油田开发建设项目;

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进行油井勘探开发。已开油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逐步关闭。

(3)水源准保护区

马岭东沟庙台水源地划有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沿水源二级保护区向上游5km,至王家河、王旗塬、魏家沟,两侧至分水岭的陆域及水域,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总面积73.52km2。其中环县面积28.62km2,华池县面积20.15km2

水源准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禁止在准保护区内随意倾倒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因特殊需要,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当补给水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有机农药,合理使用化肥;

保护水源区的树木、草地和植被,禁止毁林开荒,保护林木

在本区内新建、扩建勘探开采石油项目,须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

详见:甘肃省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保护区区划图。

详见:甘肃省庆城县西川人饮水源各级保护区范围控制点坐标表。

3.水源保护对策

为依法保护供水水源,采取以下对策:

(1)成立专门机构:监督西川人饮水源供水范围内可能污染水源的各种行为。

(2)制定相关法规:明确水源保护区范围和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定。

(3)建立监测网络:对供水水源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4)加强宣传: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设立标志碑或围栏,同时在居民中,广泛宣传供水水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便于每一人都能自觉遵守,并起到监督的作用。

(5)开展专门调查和专项研究:对已发生轻微污染的供水水源,开展专门调查和专项研究,掌握原因、控制污染、保护水源。

(6)加强开采油井的检查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油井勘探开采报批制度,加强油井的管理,严格采取防渗措施,保护环境

六、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马岭东沟、庙台及卅铺水沟人饮水源均以开采基岩裂隙潜水为主,水源充足,可满足近期供水需要。

(2)马岭东沟、庙台、卅铺水沟人饮水源的地下水水质较好,基本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其中马岭东沟庙台水源img212含量为300mg/L,略有超标。

(3)西川马岭东沟庙台人饮水源地划定为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集水廊道分布区为中心向上游500m,向下游和两侧各100m的范围,划定为一级保护区,面积1.68km2

二级保护区,分布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向上游4km,向下游和两侧0.5km~1.0km范围划定为二级保护区,面积16.67km2

准保护区沿水源二级保护区向上游5km,至王家河、王旗塬、魏家沟,两侧至分水岭,面积73.5km2,其中跨越邻县的面积环县为28.62km2,华池县为20.15km2

(4)卅铺水沟人饮水源地划定为两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水源地取水大井为中心,向四周各200m的范围划定为一级保护区,面积0.3km2

二级保护区分布在一级保护区外围,以分水岭为界划定,面积5.5km2

5.马岭东沟、庙台、卅铺水沟人饮水源地保护的总体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的形成、运移条件,使水源地在运行过程中不因人为影响产生水量衰减和水质恶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供水需要。

2.建议

(1)建议清除马岭东沟沟口处的生活垃圾;清理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地表水体中的污物、垃圾,保护补给水源的清洁。逐步关闭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6眼开采油井和注水井。

(2)做好宣传工作,说服动员当地群众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清洗污物、乱倒垃圾。

(3)建议在水源保护区的重点地段如一级保护集水廊道附近设置标志碑和围栏,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保护水源。

(4)加强西川人饮水源地下水的监测,定期采取水样化验,了解掌握人饮水源水质变化,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

(5)根据《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油田勘探开发。已开油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逐步关闭。

2010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