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接访”和“大走访”
领导接待日
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为了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与群众联系的渠道,有力地促进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解决,通过完善制度,较好地实现了领导定期接访与预约接访、坐等接访与主动下访、单独接访与部门联合接访、日常接访与重点时段接访的有机结合,
事实证明,实行“接待日”预约制,领导包案下访,深入一线办公,现场解答问题等方式,较好地疏通了信访工作渠道,提高了接待和处理信访事项的质量。
广西国土资源厅每月有一个“领导接访日”,厅领导都坚持参加这个活动,与来访的群众面对面地交流,解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解决一些马上能拍板的案子,一时不能解决的,也做好解释工作,并马上交给相关部门要求限时办理。这个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效果也十分明显。
肖建刚厅长强调:“当前维护稳定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做好信访工作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手段,主要领导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研究信访工作,亲自过问亲自抓,亲自批群众来信,主动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包案处理重大信访事项。”
在要求强势推进处理信访积案工作的同时,肖建刚厅长同时强调:要重视解决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要力争一次性接访一次性解决,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的环节,减少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
2010年1月的一天,桂林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俊华在灵川县主持桂林土地整理动员会。他当时分管桂林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会场外,当地村民老唐路过,听到黄俊华的声音,不禁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仔细地听,越听他越觉熟悉,越听越觉得亲切。老唐忙挤进会场门口,看了一眼后不由高兴得手舞足蹈:“就是他!就是他啊!”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忙问老唐是怎么回事?
老唐问道:“台上这个人是国土厅的副厅长吧?”
一旁的人告诉老唐:“他现在是我们桂林市的黄副市长,不过以前他在国土厅工作过。”
“对,对,就是他!一定是他!他以前是国土厅的副厅长。我认得他,两年前,我去上访的时候,他可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啊。后来他见我没钱回家,还自己掏钱给了我200元路费呢!”
据老唐说,因为多年的土地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解决,2008年的一天,他带着铺盖来到南宁,准备边打工边向上级反映。一来到南宁,就听说国土资源厅有一个“领导接访日”,他想,既然是领导接待日,肯定有科长处长这些领导参加的,肯定办得了事。于是,这一天,老唐来到了广西国土资源厅信访办。一进门,工作人员就热情地递上了一杯热茶,让他焦虑的心平息了很多。这天接访的厅领导,正是时任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黄俊华。
当得知,接待自己的竟然是一位厅领导,老唐非常感动。“国土厅的领导真是太实在了,太重视老百姓想法了。”
在黄俊华耐心细致、依法依规、有理有据、公平公正地进行调解下,老唐感到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他心服口服。调解完,老唐带着喜悦的心情想马上回家,家里的地丢荒几年了,现在事情解决了,该回去及时耕作了。可一摸口袋,老唐面上闪过一丝尴尬:原来,多年的上访未果,耗费了很多精力和钱财,他的口袋里根本没几毛钱了,一时是肯定回不了家了。老唐原打算是一边来打工,一边磨时间上访。他并没想到这次案子这么快解决,看来得打一段时间工才能回家了,今年的地又继续撂荒了。黄俊华知道这个情况,毫不迟疑掏出钱包,拿出200元钱,递给老唐做路费:“农活要紧,赶快回家吧!”如今,村里的土地,已实施了土地整理,老唐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过得挺滋润,心里十分感激国土资源厅的领导。
原来竟然有这么一个故事,受惠的人终生难忘。旁边的人说;“那你好不容易遇上他,这可是缘分,可得要好好当面感谢他啊!”
“那是当然的啊。要感谢,要感谢的!”可是,当老唐走上去和黄俊华握手,聊起这事时,黄俊华对自己给过老唐200元的事已不太记得了,因为对于国土人来说,为群众解忧这是常事。当年将问题解决后,如今老唐生活生产都很好,听说还当上了村干部,黄俊华为老唐高兴。
这样的故事,在广西国土资源厅的每一位厅领导、处领导,甚至普通的工作人员身上,都有发生过。
领导接待日是个好制度,使得信访渠道畅通,让干群关系更为密切。广西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也积极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同时,各市县国土资源局还参与辖区“领导大接访日”活动,恭城、容县、灵川、平乐等县国土资源局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农村信访流动接待站,并把“阳光听证”引入信访工作,有效地搭建了群众反映问题、意见与诉求的桥梁,拓宽了对话的渠道。
一天,贺州市昭平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日时,黄福东与3位邻居一道来向领导诉说苦恼。原来,黄福东等8户人家住县城十八米大街旁,因被开发区挡住,出入大街必须要绕远道,生活十分不便。他们希望开发区给他们打通一个路口,方便他们出入大街,但多次与该路口处的一些住户协商都没有取得进展,只好来向领导反映问题。这看似小事,但关系民生。为尽快解群众燃眉之急,当天下午,县国土资源局领导马上会同建设部门,协调开发商勘查好现场,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同时通知相关各方开始施工,解决了黄福东等8户人要绕远道出入大街的问题。因为对话渠道的拓宽,使得群众的诉求,在初访就得到解决。
从“大接访”到“大走访”
信访问题大多复杂而难解,领导亲自出马解决,群众将更信任。
同其他重点工作一样,为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全面完成化解积案的任务,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以非常的措施,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实现涉土信访重案大案化解的突破。
2009年,广西各级国土资源信访调处部门,以人为本,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活动。领导干部迈开大步,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化解矛盾纠纷,把一些信访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从“接”到“走”,形式是“走村串户”,心情如同“走亲戚”,蕴含着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深意,也是体现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大地深情。
“白天干部下村,群众下地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双方碰不到一块”是以往解决问题难过的一道坎,国土人“特事特办”,采用了“驻村夜访”破解难题。干部利用夜晚群众空闲时,来到群众家中听取要求,听群众有什么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就群众提出的问题在限期内给予答复。
干部与群众促膝交谈,认真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从“情、理、法”多方面与信访群众分析案情,及时疏导信访群众的情绪,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马上能够解决的,立即落实责任单位,限期督办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切实体谅和关心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将具体情况报同级政府,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变通手段,列出解决问题时间表,搞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贵港市平南县平山镇荣路村路一队卢华芳、韦德汉和韦光华等3人与平山供销社发生土地纠纷,平南县人民政府已于2005年依法将该地的权属确认给了平山供销社。卢华芳等3人不服县人民政府的确权决定,多年来多次到平南县国土资源局上访,该局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书面答复了信访人。期间,信访人既不依法向贵港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复查申请,又没有向贵港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而是采取将死人骨灰埋在他人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山地内的偏激做法,引发进一步矛盾纠纷,不稳定的隐患加大。
一天晚上8时,平南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卢信宽带队来到平山镇夜访。他们刚到镇政府司法办,卢华芳等3人就手持书面材料情绪激动地走进来。卢副局长等工作人员连忙招呼大家坐下来,诚恳地说道:“几位乡亲,有话慢慢说,我们今天夜间探访就是来听大家诉求的!”几杯热茶、几根香烟,使屋里的气氛少了几分拘谨,多了许多亲切。卢副局长详细地询问了具体情况,国土资源局在场其他干部也作了补充。
卢副局长根据信访人反映的情况并综合县国土资源局信访办同志的意见后指出:“大家对国土资源局的书面回复如果有什么意见,完全可依法提出复查申请,我们也可以像今晚这样,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看看究竟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可是你们不该把骨灰埋在人家地里,这样做实在是有些不妥。将心比心,如果别人把骨灰埋在你的地里,你的心情好吗?”卢副局长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卢华芳等人不由低下头认了错。卢副局长紧锣密鼓,冷静客观、耐心细致地向卢华芳等人讲解有关的法律及政策,听了一席话,卢华芳等3人,当晚表示不再上诉上访。
从“大接访”到“大走访”,使广西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关系更近了,为准备来临的大规模的和谐征地、文明搬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从“接”到“走”这一步迈出,跨过了一道坎,跨进了群众心里。
据统计,仅2009年,自治区厅、市局、县局三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5195批次21930人次,阅批群众来信7437件,包案处理信访问题1638件,处理结案1281件。
在从厅领导到基层一线同志的努力下,2009年,广西国土资源积案化解率达90%,2010年,积案化解率达100%,历史旧账基本“清仓见底”,打了漂亮一仗。
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也为“双保”行动的有力推进,扫清部分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