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视角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和目的

多视角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和目的

时间:2024-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生态环境、配置效率和审美价值的和谐,实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多视角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空间高速拓展,基础设施水平大大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与此相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我国设市城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比1993年增加了50.20%。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巨大。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将会继续存在。

但是,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城市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充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一些老城市、老城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不合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少,且在利用上只注重生产建设性用地,居住用地和绿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导致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一是突出表现在不顾实际条件设立各级脱离于城市规划控制的开发区,盲目追求过高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二是突出表现在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面积盲目扩大等。城市土地是农业用地转化而来的,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膨胀,不仅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必须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而且由于城市无限制扩展外延造成农业用地永久性流失,这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阶段,这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这一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既满足当前城市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用地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今后发展利益,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协调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

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高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城市土地利用就从一个简单的总量、结构和效率问题转化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哲学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中,哲学思想是多视角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思想基础,本书在归纳、演绎、比较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生态哲学的思想,以东方生态哲学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多方位系统研究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本研究希望达到如下目的: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用地哲学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与地”的和谐;在地理方面,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实现空间分布的和谐;在生态方面,满足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土地配置的经济效益;在城市土地利用审美观上,要树立现代审美观念,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最终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生态环境、配置效率和审美价值的和谐,实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