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西方哲学的比较和启示
当东方深感传统文化边缘化之时,被西方称为具有颠覆性的生态哲学却在东方找到了知音,和谐思想与生态哲学观发现了彼此相同的桥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远古时期同样经历了一个“人类仆从主义”阶段,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掌管风雨雷的天神、掌管土地的菩萨和掌管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及枯荣交替的谷神等诸神地位和作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思辨哲学之后,并没有向实证主义的实践哲学转变,千百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也未上升到产生系统性的“精确科学”即现代科学的层面。虽然拥有丰富知识积累,创造了“四大发明”,改造自然能力大为增强,甚至发展成为“文明古国”,但“人类霸权主义”观念始终没有成为主流哲学,和谐的精神一直保持到西方殖民者打开东方世界大门之前。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哲学观上看,东方从“人类仆从主义”时期,进入了“人类和谐主义”时期,然后进入了西方业已出现的“人类霸权主义”时期。
东西方哲学观的不同发展形式和过程,常常引发人们的不同层面和角度的争议,也提供给我们一些启示。
1.东西方不同哲学观及其发展原因的差别。东方民族在农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掌握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技术,农耕文明创造了占当时世界最大份额的巨大财富和成就,同时认识到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反过来,进一步巩固了“重农主义”与“和谐主义”思想。而和谐思想具有一般抽象的思维含义,又使人们重视总体感受和经验积累,容易导致忽视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必须具备的细化分析与事实验证(实证)的思维方式。这是现代科学未能在东方产生的一个哲学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代科学及其技术手段未在东方产生,人—人类社会—自然界和谐相处成为一种最适合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界的“霸权主义”尚不具备科学技术的力量和物质手段,也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整体利益。西方“人类霸权主义”哲学观是现代科学带来的。从“人类仆从主义”阶段向前发展时,自然环境不足以形成东方水平的农耕文明,再加上民族、宗教等原因,“人类和谐主义”的哲学思想不具备形成主要和核心价值观的时间和空间。当东方千百年农耕文明中积累的发明成果传到欧洲,与其人文思想变革成果结合在一起,还原分析法一旦发挥作用,就赶在东方之前发现现代科学技术,并产生了工业文明的革命。
2.“人类和谐主义”与“人类霸权主义”产生作用的差别。“人类和谐主义”与“人类霸权主义”是在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截然相反的哲学观。它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不同,产生的作用明显不同。“和谐主义”讲“和谐”,讲“道法自然”,是用和谐的思想分析和完善人—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存在不足之处,如内含静止不变的观念和低能状态和谐的“田园诗人”式理想,容易产生保守主义和弱能和谐的低层次和谐。“人类霸权主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副产物”,它作为一种哲学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神不尽相同,其本身具有反科学的色彩。
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主义”需要提倡、继承和提炼,使之成为“强能和谐主义”,而“霸权主义”则应该完全抛弃,同时回归科学精神和人类道德的真实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