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成都市府南河是流经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区的主要河道,属岷江水系。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城东而流。南河又名锦江,西起未公桥,进入市区后绕城西城南而流,与府河在城东南安顺桥相汇而东去,形成“二江抱城”的独特景观。两河流经市区段全长29 km,具有灌溉、供水、航运、排水、泄洪、动力、娱乐等多种功能,对成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岷江上游山体矿石开采量的增加,植被遭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水由清澈变为混浊,洪水威胁日益加重。而因人口增长产生的大量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的生产、生活废水,使得河水的水质进一步恶化。千百年来府南河具有的功能大多丧失,除洪期仍有一定排洪能力外,全年中多数均为排污纳垢的河道,严重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市民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需求以及城市环保意识的提高,为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契机。1992年几名小学生联名写的整治府南河的倡议书,得到成都市政府、市民上下的响应,于是被称为“大手笔的市政建设一号工程”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拉开了序幕。
府南河综合整治中心段工程,自1994年全面启动,1997年竣工,历时四年,该项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27亿元人民币,其中,市政拆迁安置费11亿元,市政建设约9亿元,各种管线2.5亿元,污水处理4.5亿元。整个工程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涉及地域之广,影响范围之大实属少见。在工程整治过程中十万人迁居,百万人参与,千万人关注。
府南河中心段综合整治包括防洪工程、环保工程、绿化工程、道路管网工程、安居工程等五部分。
(1)防洪工程。包括河堤、河道、桥梁及配套工程四部分。新建河堤18 km,加固河堤23 km,疏淘河道16 km。新建和改建跨河桥梁17座,修建拦水坝6座,码头12个;河道的宽度由原来的30 m~80 m扩大到40 m~120 m,行洪能力由原来的664 m3——s,提高到1 299 m3——s,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2)环保工程。以污水截流和治污两大部分为主,沿河两侧埋设了26 km的排污干管,将污水截流后纳入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河道,将沿河有污染的企业搬迁至城外的工业点。对沿河两岸的公厕重新布局修建,以净化水质,改善市区水体生态环境。
(3)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含绿化和文化景观两部分:在沿河两岸新开辟、增建近400亩的绿化带和小公园、小游园,辅以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小品和与之相映衬的城市雕塑,形成以巴蜀文化为内涵的滨河绿化圈特色,使蓉城的“翡翠项链”名符其实。
(4)道路管网工程。由道路和管网两大工程组成。沿府南河内侧修建了长14.79 km、宽25 m的内环路;建成长8.6 km、宽20 m~40 m的外侧道路;并沿河道修建了长10.79 km、宽16 m的护河通道。与道路建设同步,将污水、雨水、自来水、电力、通信、路灯、交通监控光缆、天然气等地下管线进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强化了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
(5)安居工程。将府南河两侧约4 km2范围的危破房、构筑物及有污染的工厂按规划进行拆除。在旧城区形成占地687亩的新商贸区,旧城区外形成24个居住新区,为彻底改善沿河两岸居民住房环境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