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是社会基本单元的个人与中间层次活动单元的企业、事业等组织缺乏对和谐之美的理解与渴求,更不能形成一种主动自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片面追求技术上的合理与经济上的效益,忽视甚至完全不顾人类审美方面的同等重要价值。这种心态和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城市土地粗放式利用和土地资源掠夺式开发,以及城市建设的粗制滥造。
三、审美追求弱化
由于和谐思想内核从头脑中淡出甚至消失,加之经济至上主义的冲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转移了对美的注意力,追求美学价值的主动性、积极性弱化。首先是社会基本单元的个人与中间层次活动单元的企业、事业等组织缺乏对和谐之美的理解与渴求,更不能形成一种主动自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片面追求技术上的合理与经济上的效益,忽视甚至完全不顾人类审美方面的同等重要价值。即使基于公共需要或社会呼声的原因将“美观”目标列为开发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总会显得极不情愿和迫不得已。这种心态和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城市土地粗放式利用和土地资源掠夺式开发,以及城市建设的粗制滥造。其次是部分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的调控者在审美价值构建与创造方面的力度不够。市场规律的作用不容否认,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在审美价值的创造方面,市场没有真正的热情,它的规则只在乎经济上的价值而非审美价值。“看不见的手”毕竟只是一只手,必须同时充分发挥“另一只手”(政府调控之手)的作用,才能有力地推动城市土地利用中美学价值的创造,才能在更普遍意义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