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交通用地审美价值的构建
道路是城市土地的主要内容之一,道路连接不同场所内外空间的线性单元,是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环节。道路不仅把不同功能的空间联系了起来,同时也起着把空间分隔开来的作用。水上、空中、陆地和地下交通的发展,使城市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这是一个时空连续的动态空间,它使城市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交通是城市的命脉,道路的开拓不仅是发展城市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为城市景观提供了新的线索。
I·L·麦克哈格指出:交通建设,不能用简单的几何标准,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路线不是最好的。也不能只用技术和经济价值来衡量,还要结合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考虑。最好的路线应是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也就是说:
(1)增加交通活动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使人感到方便、愉快和安全。
(2)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并提高资源价值。
(3)促进城市更新,大城市地区与区域的发展,工业、商业、居住、娱乐、公共健康、环境保护与美化等一系列公共目标和私人目标的实现。
(4)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一)构建城市交通用地动感美
道路把不同的景点连接成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对城市面貌产生出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城市景观的视线走廊,通过道路的空间联系使不同标志物进入统一的视野,也使城市的整体面貌向人们作纵深的展开。交通环境是一种动态空间,人的空间感受成为交通环境审美创造的重要依据,人们从空间特性和人的感知心理来认识交通环境的审美塑造。交通环境把运动和变化引入了空间环境,从而使空间获得了动态特性。在静态空间中,周围环境构成了一种静止的、稳定的场所,人的视线可以主动地停留在任一地方。而在动态空间中,随着人的位移,周围景物成为线性运动的连续画面,出现了序列和层次的变化。人的视点移动是被动的,它是由人的运动速度造成的,即所谓“步移景异”。同时,由于快速交通系统的引入,还打破了城市固有的静态和谐与比例关系,速度扩大了人的尺度感,也取消了人固有的尺度轮廓。
从行为空间的体验上涉及道路的通达、路面的不同质感和铺设物,它们可以起到引导和阻止通行的作用。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步行者的活动空间是由建筑及其他设施围合而成。由于每个人的感受方式不同,对于空间、时间及环境气氛的印象也不同。与机动交通方式相比,步行具有缓慢、敏感和随人流而动的特点。步行者往往对环境的细部产生强烈的感受。步行街的建设可以有不同类型,如有的可与自然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宁静和幽雅的气氛;有的保持与城市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活跃的市场气氛。从情感空间上说,步行路贴近地面可以让人们更接近绿地和花卉,适宜的温湿度、青草气息和花的芬芳都给人增添愉悦的感受。
(二)构建城市交通用地的景观美
构建城市交通环境用地美,主要在于线型曲线要柔和、路面平整、路线通畅、视域开阔、导向明确,有富于变化而引人入胜的背景,从而给人提供安全感、动态平稳性和视觉的舒畅。在城市,要使道路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是通过改善道路的外观,做到在结构感强烈的周围环境中显得恰如其分,也就是说,使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道路为城市环境增辉。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关系到街道空间的形成,因此建筑物的布置应该与道路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D·普林茨(D.Prinz)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一书中用图示说明:道路空间缺少变化和建筑物之间没有联系会给人冷漠的感觉;建筑物连续排列并使立面富有韵律感,道路空间便有生气。若连续排列的建筑物平面布置不规则,与道路之间缺乏联系,则是道路空间设计意图不明确的表现;建筑立面的凸凹可以给道路空间带来变化,使建筑和道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若连续排列的建筑变化没有规律,那么与道路便难以配合,难以体现道路空间的设计意图;当地势有起伏时,道路和建筑物都可根据地势的变化有所起伏,屋顶的高低错落成为道路起伏的形象标识。
桥梁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桥梁美学,大多是以桥的正面和侧面构图来看待桥梁的审美效果,而从现代的技术美学上则更强调通行者在运动过程中对桥梁的动态观赏效果和审美评价。依据功能三分法原理,桥梁也具有实用、认知和审美三方面的功能效用。桥梁以巨大的支撑结构给人以体量感和富于节奏韵律的形式,以力量的凝聚构成和谐的静态美。它与环境的协调不仅是建立功能结构的前提,也是取得审美效应的保证。而桥梁的色彩则有识别不同部位的职能和防止驾驶员视觉疲劳的作用。竹内敏雄(1905—1982)在《塔与桥——技术美的美学》一书中指出:桥是以它在三维空间的延展而与一维伸展的道路不同,它更类似于建筑物。桥依靠坚固的力学结构作为支承,这是它取得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前提。桥的稳定感把人引向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而它本身的结构却是处于张力状态的,拉力与压力形成了内在的动态结构。由此使它显示出一种静谧的美的性格。桥不仅沟通了地理上的阻隔,使对峙的两岸联系起来,而且在自身结构中保持着力学的均衡,使相互对抗的力协调与配合起来。它的美蕴涵着力的角逐,又扬弃了它,并在自我统一中得到平静的美。
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立交桥的兴建成为城市交通的一大景观,从而实现了地面交通的立体交叉联系。它不仅丰富了道路景观,也为城市观光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视界。重庆四公里立交桥是重庆最大的一座城市道路立体交叉桥。立交桥内道路纵横交错、曲直相映,结构形式庄重,轮廓清新,气势宏大,跨越强劲,排布有序,节奏鲜明,构形协调,对比适度。立交桥内设置了开放式绿地,人们徜徉其中,大有动中取静之感,在车流穿梭的环境中,给人一片静谧与安详。见图5.9。
图5.9 气势宏大的重庆四公里立交
公路建设作为人类实践创造活动之一,它为人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交通便捷与安全的享受,而且还应有视觉上的愉悦和审美情趣上的满足。一条公路,可以吸引人们的视觉,也可以使人们熟视无睹。这取决于公路在周围风景中的实际布局及详细设计和维护保养的程度。一条精心设计的公路应线形流畅优美并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尤其那些穿过特殊的自然美观区域的,更应如此。一条考虑到景观且精心设计的公路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还可以吸引参观者。一个设计粗糙的公路项目,如直线性差、结构笨重、单调的混凝土斜坡保护或过度的中断等,不仅不利于保护环境,而且将降低现场的趣味,影响旅游环境和当地居民环境的美观。许多国家都具有“旅游专线”和“风景小路”,人们行走的部分目的是为了领略一下当地的景色。尽管这些是利用了显著的自然特性,但它们的吸引力还得益于公路的美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