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重建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重建

时间:2023-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一些制度可能是由某种权威加以确认和推广的,但是,并不是基于对制度建构的自觉,而是由于一个社会的统治者或支配者的直觉使然。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重建_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

第三节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重建

在人类的任何一种共同体生活中都包含着制度,或者说,人类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共同体生活都必然拥有相应的制度框架,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也就无所谓共同体及其生活了。但是,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中的人们都会自觉地进行制度建设。在早期的共同体生活中,制度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行为框架,对人的行为以及全部生活进行规范,却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更不会去思考它的建构问题。严格说来,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制度的产生、变迁以及发挥作用,都表现了自然而然的特性,没有反映出人们对制度的自觉建构和自觉利用。我们可以想象,人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复之后,才积累起了某种普遍性的经验,这些经验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以习俗、习惯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共同生活中,进而,习俗、习惯中的某些方面得到人们的共同遵守,或者得到某种权威的确认,成了规范共同体生活以及人们行为的各种制度。尽管一些制度可能是由某种权威加以确认和推广的,但是,并不是基于对制度建构的自觉,而是由于一个社会的统治者或支配者的直觉使然。所以,人类社会早期的制度大多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自觉建构起来的。

与农业社会的制度发生过程不同,近代以来的制度发生史具有自觉建构的特征。与晚近的制度发生和发展过程相比,虽然近代早期的制度建构还有着浓厚的由农业社会历史阶段遗传下来的自然特征,但是,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制度的自觉建构特征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20世纪,制度的自然生成痕迹可以说逐渐地消失了。其实,工业社会中一切基本制度的确立,都是基于启蒙思想的原则作出的,基本上属于一个自觉建构的过程。这是共同体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体现,更是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当我们发现既有的制度在纷至沓来的新问题面前变得不再适应的时候,当我们因为制度的僵化而陷入风险社会的时候,当我们致力于制度变革和寻求新的制度模式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制度建构当作一个自觉的过程而加以接受的。这样一来,我们所从事的就是一项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工作。如果说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那么,从何处出发就是一个需要首先加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当今社会科学的研究而言,我们基于现实和面向未来的制度设计、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首先作出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