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农业自然资源评价的目标选择
一、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长期视农业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几经波折。在1949年到1956年的过渡时期,国家实行土改,划清土地为民所有的所有权制度,建立农业合作化,生产资料公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发展;之后的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十年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干扰,农业发展也停滞不前。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发展跟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问题的出现使农业未来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初期,农业为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为以后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埋下隐患。诸如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导致环境与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相关作用要素即社会经济资源开发不足,致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价值体现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效率长期处于低端水平的问题,都使得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在本身就面临着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区域分布不平衡,低劣资源比重大等掣肘的同时,又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已开发程度高,后备资源普遍不足的困局。
面对种种现实的难解之题,已有众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其中《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中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更符合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此书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由此,我们迫切的也是必然的开始关注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作为农业生产天然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毋庸置疑将成为重中之重,尤其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选择期,制定一个能够真正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规律,挖掘潜力,预警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并提出可资借鉴的解决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
(一)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现实和未来的理性选择,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人口众多和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粮食压力已经并将长期存在,但是耕地面积每年仍在锐减;水资源分配不当和严重的浪费所引致的水源短缺问题限制了许多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资源危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资源利用应向何处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二)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农业自然资源基础因受到工业化的巨大挤压而时刻处于萎缩的不利境地。耕地每年新增治理的面积总也赶不上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减少面积,这还不算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面积,同时水源污染已经严重侵蚀农业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
其次,中国是一个食物问题尚未得以完全解决,而人口仍在以较大增量增长的发展中大国,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期,还要再增加3亿多人口(李华罡,2006),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趋势,食物问题将长期存在,而且由于所处环境和地位决定,中国的食物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这是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巨大内部压力。
再次,市场经济体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农业和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尤其如此。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和价格机制不健全,将严重影响到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并由此而导致资源配合利用低效率,这是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机制问题。
最后,从经济制度方面看,受人口众多、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就业有限等基本国情制约,即传统“均田”思想的影响,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利用规模及其狭小,低效利用的局面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面临巨大的技术难题。
面对这些极为不利的制约条件,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然而,正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永续利用的现状使我们建立基于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农业自然资源评估体系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引入可持续利用作为核心理念
(一)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就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和剥夺后代实现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同时兼顾其它区域自我发展的需要,即实现时间、空间的平衡公正,将“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环境”有机系统引向更加和谐、高效的状态。具体的说可分为三个方面:
1.时间维的可持续,即采用无退化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强调当代人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同等发展和消费的机会;
2.空间维的可持续,即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最优化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3.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低耗、高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农业资源消耗量和生态环境代价,不断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支撑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长的自然基础和资源条件具有可持续性。
(二)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本目标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要从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综合量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水平,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未来发展的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体现出时空分布以及配置利用上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首先,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满足时间上的公平性,即代际配置的合理性,以满足现今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不伤害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因而,评价体系的目标选择上要确立时序性的目标已达成时间维的测度。
其次,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满足空间上的公平性,即本代人之间对农业自然资源要合理公平的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区域性不平衡特点使得不同地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参差不齐,然而自然资源本身的有机整体性使得农业自然资源的使用在区域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影响与制约,比如气候资源,对某一地区大气层的影响是会扩散到各处的。因此,在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对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得建立应当满足区域间公平性目标的达成。
总之,农业自然资源个要素之间及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所建立的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体系的目标选择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有益的”过程,希望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形成一种标准或参考系去判断和检测农业自然资源系统以及“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复杂系统的健康程度,并从研究内容、体系、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