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资源评估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各种与人类生存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有关的功能和服务,并且其本身所具有的未知潜力也为我们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蕴藏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为系统地经营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由于缺少对生物多样性整体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的研究,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理论基础还很薄弱,现有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评价的尺度过于单一,且缺乏动态评估和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流动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范式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引入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从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
一、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概念与范畴
生物多样性价值:张帆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所提供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价值,实际上它与生态系统功能所提供的经济价值相似,只是强调了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作用及价值。(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感知、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状况。(10)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进行探讨和研究,将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使用价值(UV);指生物多样性各组分的实际利用价值,即被人类作为资源使用的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DUV);也可称为直接价值。MacArthur将其定义为“实际的用途,特别是在消费方面”。UNEP(1995)认为,它表示由直接的使用或与生物资源或资源系统相互工作而产生的经济价值。Pavi和Pushpangadan(1997)认为,直接使用价值是消费使用价值(CUV)、生产使用价值(PUV)和非消费性使用价值(NUV)的一个函数。消费型价值是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建筑材料、药物及其它工业原料所体现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被商业利用或可获利商品的原产品的那部分生物多样性组分的价值。非消费行使用价值是指根据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生物多样性组分所具有的价值。如生态旅游、文化研究等。
间接使用价值(IUV):MacArthur(1997)将其定义为“由生态系统功能所延伸出的益处”。它表示“由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在支持或保护方面所衍生出的经济价值,这些功能的产品具有可用于生产和消费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利的间接贡献就具有这种价值。例如,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合成、二氧化碳固定、保护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污染物质的吸收与降解等等。
(二)非使用价值(NV):指与维护资源存在相关的价值,即在可预见的时期并没有明确的实际用处(MacArthur,1997)。也被称作消极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资源在生产或消费中对于其他人而不是对使用者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此种价值对那些无意于利用某些资源的人们而言,永远不会对这些资源的消失而有所察觉(Brown,1990;Randall,1991)。
(三)选择价值(OV):指为了在将来能够继续使用某种资源而对其进行保护的意愿(MacArthur,1997)。既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许多尚未被分析并开发利用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暂时还不清楚,如果在不觉间这些物种遭到灭绝,那我们的后代也就再没机会利用或在这些可能性中加以选择开发了。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研究现状
1989年Charles等人(11)在巴西对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利用对策。Pearce(12)等人曾经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并且列举了一些热带雨林、湿地、台地和海洋系统的价值。
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于1991年组织的一次会议主要讨论怎样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并使这一课题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1997—1998年,国际生态经济学界围绕“世界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计量”进行了激烈的论争(13)(14)(15)。以R.Costanza等人为首的生态经济学派为正方,以D.Pearce,V.Smith等人为首的环境经济学派为反方。他们主要论点有:在世界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可计算性上,正方赞成可以计算“总”价值,而反方持难以计算其“总”价值,或者其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的观点;在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方法上,正方赞成用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反方却强调“货币”二原则,即l)以支付意愿(WTP)表达的“消费者偏好”;2)边际分析。另外,关于“支付意愿”与“边际分析”正反双方都批评了双方的观点。与任何有价值的学术争论一样,这一次也没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上述论争在研究方法学上的启示性意义在于(16):在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经济学计量问题上,或广而言之,在生态学与经济学融合的问题上,人们往往热衷于从正面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方法,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同样必要而且重要的是,人们也从反面去思考依然存在的障碍以及现有概念和方法中的不恰当性等等。
多年来,我国大量的科学工作者在理论和方法研究上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17)(18)。中国科学院陈勇、李智勇等人对社会效益的概念和范畴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在核算方法上,我国研究人员对国内外现有核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作了适当筛选和改进。
(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分类
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分类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估的前提。它应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基本内涵。1998年2月由国家环保局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将生物多样性总经济价值分为三个方面: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和间接使用经济价值)、选择价值(即潜在价值)和存在价值(19)。薛达(1999)将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分为直接实物价值、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和非使用类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20)。
三、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21)
(一)支付意愿(WTP)与经济价值评估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支付—接受意愿,即人们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价格(支付意愿,WTP)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又或者由于享受不到上述利益,人们愿意接受什么样的补偿(接受意愿,WTA)。以支付意愿作为指标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式。
西方经济学认为: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的自动指示器(22)。因而可以判定一切商品和效益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任何商品的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愿(WTP)=实际支出(商品价格)+消费者剩余(CS)
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它并没有进行市场交换也没市场价格,支付意愿的两个构成部分都无法求出,所以公共物品的价值是无法求出的。因此如何获得公共物品的支付意愿就成为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关键所在。根据对它们可能和实际行为的使用和所依赖的市场类型,表7-1列出了经济评估的方法。
表7-1 相关的价值评估技术的分类
(二)直接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在直接评估方法中,需要通过问询调查和试验来做出选择。
所谓试验就是人们通过对所评价内容的实际经历,来获得支付意愿。
问询调查包括了两种方式:
1.条件分级法(contingent ranking method,CRM):类似于条件评价法,是对提问者希望获得的喜好所进行的分级,以得到分级为目的,分析者能够根据市场的实践价格来定位这个分级。
2.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也叫假设评价法(hypothetical valuation method)或调查法(survey method)。在包含了提供商品体制的前后关系、商品提供资金的方式和商品自身的条件市场基础上,以得到价值为目的,通过询问对象,来表明或描述一些在商品或服务供给上的变化或避免变化的支付意愿(WTP),或者是对于放弃或忍受变化的接受意愿(WTA)。
由于CVM适用那些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价值评估,所以该方法是目前生态(环境)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价值评估方法。
CVM属于模拟市场技术的方法,它的核心是直接调查咨询人们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CVM的调查手段通常包括三部分(23):
(1)给回答者一个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假定条件的叙述。它将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信息一服务在什么时候是被需要的,回答者将希望怎样对它支付,其他人将愿意为它支付多少,什么体制负责提供这种服务,服务的质量和可行性等;
(2)询问被调查若干问题来确定当在一个特定的条件和情形下,他若有机会获得这种服务或商品,他将如何为其定价;
(3)通过把WTP与回答者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上的特性相联系的方式来检验回答的合法性。
(三)利用实际市场或替代市场的间接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不是针对生物多样性本身的评估而是强调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间接的技术可以分替代市场法和常规市场法。
1.替代市场法
旅游成本法(travel cost)即旅游费用法,试图以对娱乐场所的需求来作为消费者的收入,价格和各种社会经济特性等变量的函数。价格通常是被看到的成本元素如:旅行到娱乐场所的成本和所花时间的机会成本或放弃赚的钱、进入场所的价格等。与需求曲线相结合的消费者剩余提供了对所关注的娱乐场所的价值估计。
预防行为技术(averting behavior technique)方法涉及到预防和防御的成本。为了更正或减缓负面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危害,社会或个人承担了防御和预防的成本。这个成本就可以用来估计被损害的那部分环境利益的价值。
享受价值法(hedonic pricingmethod,HPM)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某些服务是不可买卖的,但是享受价值法试图估计这些服务的内含价值,通过确定一个真实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那些相关的特性能够有效地交易。从而,“干净的河流”和“安静与安全”在财产市场上也可以被有效地成交,由于购买房产和土地时,肯定会将环境因素作为财产的特性加以考虑。高风险的职位将会在工资中有“风险补贴”来作为对风险的补偿,由此就形成了享受房产价值————关于空气质量、周围环境和噪音的价值。
费用支出法(expenditure method)是以消费者对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出费用来衡量其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又古老的方法,它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费用支出法通常有三种形式:(1)部分费用法,以游客支出的部分费用作为游憩的价值;(2)区内支出法,仅以游客在游憩区内的支出的费用作为游憩价值;3)部分费用法,以游客支出的部分费用作为游憩的价值。(3)总支出法,以游客的费用总支出作为游憩价。
市场价值法是对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某种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的定量值及其市场价格,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生产过程中可能投入了物质成本和人力投入(人力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费用),在计算过程中,将投入部分从总产出中扣除,得到生态系统真正的物质生产功能价值(辛琨,2001)。其方法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L=∑PiΔRi
式中:L表示环境效益的经济价值;
Pi表示某种环境效益的某种效果的市场价格;
ΔRi表示某种环境效益引起的某种效果的定量值。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比较直观,可以直接反映在收益账户上,是目前人们普遍概念上的生物资源价值。但是也存在较大的不足,该方法只考虑了生态系统及其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而没有考虑其间接效益;只考虑了作为有形实物的商品交换的价值,而无法定量无形交换的生态服务价值。
2.常规市场方法
这种方法对被影响的环境服务使用市场价格,或者如果市场价格不够精确的话,可以用影子价格调整。这一类包括了替换成本方法和剂量—反应技术。
剂量—反应技术(the dose-response technique)法的目的是要在环境的受害(反应)和一些受害原因如污染(剂量)之间建立关系,一个给定的污染程度与一个改变了的输出相联系,然后在市场中对这个输出做价值评估,通过揭示,推导或影子价格。当个人不了解所造成的环境质量的变化时,直接的WTP/WTA不能被恰当地度量,这时剂量-反应技术就可以发挥作用,因为它不依赖于个人的偏好。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对可市场化的商品产生影响的环境变化,所以它不适宜用于非利用价值的评估。
危害的作用可以用剂量—反应函数来描述,该函数把发生在大范围环境内的物理/生物变化与变化的原因与程度相联系。然后,剂量反应函数乘以单位价格或每一个单位物理危害的价值,给出一个“货币受害函数”。假定关于单一输出y的产出函数为下面的形式:
y=F(X,Z)
式中:X是一组输入;
Z是无价格的环境资源的输入。
假定我们能够度量输出y并且这个输出在市场上论价出售。输入X的价格通过价格向量F给出。现在,如果当环境资源供给改变时价格不希望改变的话,那么关于资源供给改变的经济价值就是产出改变的价值,而当其它因子的输入为常数时,产出的改变将伴随着资源可利用性的改变。
如果一个被损害的环境资源有可能在未来被能够提供相同服务的其它财产所替换,那么替换的成本可以作为环境损害的替代,这就是所谓的替换成本技术(the replacement cost technique)。该方法表明来自环境资源的利益应当至少像替代的花费一样可以确定价值。
影子项目(shadow project)通常被专门用来补偿其它项目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原项目和影子项目一同形成一个可证实的名目,来帮助维持一些有益的环境资源储备不被减少。例如,若一个原项目是一个大坝,它的建设将造成一些林地被淹没,那么影子项目可能就是关于在其它地区重建森林。然而完全的相同是很难实现的,在其它地区可以重建具有相同生物量的森林,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将会存在很大差异。影子项目的成本就可用来估算被淹没的森林的价值。
3.基于定量分析的过程—效益评估法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过程-效益评估法正是针对由于资源的占有与使用上的分离所造成的利益无法共享而提出来的。过程-效益评估法正如它本身的名称一样,着重分析价值形成的过程和所产生的效益。整个分析过程是在系统的、客观的、定量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
(1)定性地辨识被评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所产生的某种效益。其中有:判定所要评估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使用价值;判定该价值所产生的一个效益;判定价值的流动通道。
(2)定量地分析生物多样性资源产生该效益的过程。在明确了所要评估的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价值在通道上的行为;模拟价值形成与流动及实现效益的过程;对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价值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对效益形成的贡献。
(3)定量地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确定效益的量值;利用常规市场价值法或替代市场价值法,先定量被评估的某种环境效益的效果;再根据这些效果的市场价格来评估环境效益的经济价值;最后,以效益的这一价值作为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一个环境服务的经济价值,实现对生物多样性一个方面经济价值的评估。
过程—效益评估法不同于其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之处在于:它定量地分析了生物多样性资源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这有助于客观地评估这些资源的实际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