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的发展趋势

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湿地公园的建设显示了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方向,而大运河的申遗和旅游开发则提出了长三角水景资源生态保护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为了实现长三角旅游的水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坚持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方向和推进长三角水景资源生态保护的区域一体化外,还需要促进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均衡化发展。

第6章 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的发展趋势

6.1 生态化、区域一体化与可持续化

长三角湿地公园的建设显示了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方向,而大运河的申遗和旅游开发则提出了长三角水景资源生态保护区域一体化的要求。而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和长三角水景资源生态保护的区域一体化,都反映了对长三角水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是为了在旅游开发中“不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把“对其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因而正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而水景资源旅游生态保护的区域一体化,则是为了在生态保护上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并在利益博弈和均衡中达到一致共同的行动,避免在水景资源保护中任何逃避责任的“搭便车”行为,避免因为缺乏共同行动而一边保护、一边破坏,以致两相冲抵的局面,从而形成水景资源的保护合力。这种区域一体化,从社会工程技术的层面更好地维系了水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长三角旅游的水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坚持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生态化方向和推进长三角水景资源生态保护的区域一体化外,还需要促进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均衡化发展。目前,虽然近年来长三角旅游系统内在经济结构上总体上已经呈现一种分散化和均质化的趋势,但从水景资源的旅游开发来看,某些水景资源如某些水乡古镇和一些城市湖泊,存在开发过度的问题,不仅使其环境负担过载,也使其日益远离原来的自然形态;另一方面,许多水景资源又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从前面关于湿地公园生态容量的探讨中可以看到,在生态容量上存在一种组块瓶颈。由于水景资源旅游开发在区域分布上的失衡,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的旅游景点往往也容易成为制约全区域旅游系统生态健康的瓶颈。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存在旅游前景的水景资源;另一方面对某些开发过度的水景资源应注意加强对其生态容量的控制,从而促进水景资源旅游的均衡开发。

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均衡化发展还包含另一层意义,即注重满足各方面人群的旅游需求。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包含着一种维持社会公正的观念,一方面强调要限制损害后人利益和他人利益而影响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的资源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强调要注意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注意为贫穷的社会人群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从这样的理念出发,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那种单纯追求贵族化、高门票、高消费的倾向,要关注不同经济收入层次的人群不同的旅游需求,要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旅游需求的普遍满足出发,国际国内、区域内外和高中低档市场并举,尤其要注重开发大众型的旅游产品,使水景资源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开发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这样也才能使长三角水景旅游的发展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强调,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人的活动对水的不利影响通常可用水污染的概念来描述,可设水污染函数W =F(x1、x2、x3、…、xn),其中x1、x2、x3、…、xn分别为影响水污染的各种变量,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多种金属元素、氰化物、硫化物等;水体体积以V表示,定义污染度R=KdW/dV(K是某一常量),则有,水体平均污染度R′=W/V,在一定时点上,某一水体V中各质点的污染率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水体总污染量W却是一确定数值,因而水体平均污染度R′也是一确定数值。

借用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的概念,可以把水体的平均污染度称为水体的“水质熵”,并用S表示,即

熵的概念来自于热力学,原初的意义是热量被温度所除得到的商;它反映了具有大量粒子和大量自由度的复杂系统的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其计算公式是S=KlnW,K为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为1.381×10-13焦耳/度,W则是系统粒子在宏观分布上的可能排列(或组态)数。信息论中也引入熵的概念描述消息中的信息含量。这里借用这一概念反映水景资源水体的污染程度。水景资源水体的水质熵越大,污染程度越重,水景资源的旅游发展活力越弱;当水质熵增大到一定阈值时,水景资源就失去了旅游发展活力。因而要使水景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控制水质熵的增大,在水质熵超过一定限度时,必须通过水体的生态修复,有效减小其水质熵。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物理系统或化学系统,一般只能自发地朝着熵不断增大的无序化方向发展,熵的增大是不可逆的。而只有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才可能通过自组织机制,使熵发生逆向变化,通过熵的减小而从无序走向有序。水景资源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正是反映了耗散结构理论的这一基本原理,充分利用了生物系统的自组织机制,通过生物的参与,使水体的水质熵得以减小,从而使水景资源的旅游活力得以持续保持。

用水质熵的概念代换污染度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借鉴有关熵的理论更充分、深入地认识水污染与水景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控制、治理水污染的可能途径。

要用解析的方法求得水质熵S=W/V,无疑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涉及水污染的变量实在太多,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在通常的“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涉及的指标就达24项;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中又再列出了80项指标。但在可能得到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某种赋值和近似的方式估计水体的污染度即水质熵,以便比较和控制水污染。例如,在水质分类体系中,给各类水质的水体设定适当的污染度,如设Ⅰ类、Ⅱ类、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水体污染度Ri(i=1,2,3,4,5,6)分别为0、0.2、0.4、0.6、0.8和1.0(这里可考虑为算术级数,也可考虑为几何级数)。如果在水景资源总体中,可以测得各类水质的水景资源所占比例Ai(i=1,2,3,4,5,6),则此水景资源的污染度S=∑AiRi。而按照目前水污染治理的达标要求,当S≤0.6时,即水景资源平均水质优于Ⅴ类水时,才基本达标,否则还需要继续加强水污染治措施。

据上海、南京两市从2003—2007年发布的水资源公报中按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估计的各类水体河流长度所占比例,按照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两市河流各年的污染度或水质熵S(表6.1)。

表6.1 2003—2007年上海、南京两市河流按水质分类比例与其污染度

从上表可以看到,上海市河流污染程度近年来总体上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南京市的河流污染则呈交替变化,但总的趋势还是有所上升。上海市的河流平均水质原来不低于Ⅴ类水,但现已劣于Ⅴ类水;南京市河流的平均水质则在Ⅳ-Ⅴ类水之间。因而,加大水质污染的控制,控制水质熵增大仍然是长三角水景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任务。

6.2 长三角旅游开发的新热点

湿地旅游和大运河的旅游开发无疑都是当前长三角旅游开发的热点,前者注重于对长三角水景资源中自然禀赋的开采,后者注重于对长三角水景资源中人文底蕴的发掘;前者使长三角增加了若干新的旅游点,后者则将使长三角产生一条新的旅游发展轴线。无疑这两个热点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继他们之后,长三角旅游开发的下一个热点将在哪里?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历程,可见长三角水景旅游所呈现的地域上的圈层扩散趋势,从杭州西湖、无锡太湖、南京玄武湖、扬州瘦西湖等城市湖泊旅游,到千岛湖、天目湖等远离城市的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从苏州、绍兴等城市水乡旅游到周庄、西塘等城郊水乡旅游;从名川名湖旅游到湿地滩涂旅游。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圈层扩散,反映了人们休闲活动范围的扩展。从这一趋势来看,长三角水景资源旅游开发的热点将日益向长三角的边缘扩散,因而海滨旅游有可能会成为长三角水景旅游的下一个热点。

在长三角的水景资源中,滨海水景资源是面积最大和目前旅游开发度最低的,长三角的大陆海岸线和岛屿长达8200km,滨海湿地面积约52万hm2,占全国滨海湿地的7/80;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1]

长三角的海岸中沙滩海岸和滩涂海岸占有较大比重,宜于发展休闲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滨休闲旅游在长三角初露头角。在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的7处滨海型国家旅游度假区中,长三角有上海横沙岛和杭州之江海滨度假区2处(另5个是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福建湄州岛、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2]。此外,南通也利用滨海滩涂资源开展起放风筝、踩文蛤等带有娱乐色彩的海滨旅游。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和旅游观念的变化,长三角滨海旅游的规模也日益扩展。例如,2000年舟山的旅游收入占长三角的比例为0.94%,2007年增至1.88%,正好增长一倍;同一期间,嘉兴的旅游收入占长三角比例也由1.44%增加到2.87%,也差不多增长一倍;南通的旅游收入占长三角的比例由1.66%增加到1.97%,相对增幅也达20%。宁波石浦是一渔港古镇,2007年旅游人数就达15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9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25%和50%[3]

滨海旅游的发展,给滨海城镇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拉动作用,为了推动滨海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长三角许多城镇都纷纷出台了滨海旅游规划。如位于杭州湾北部、拥有30km海岸线的上海市奉贤区为大规模开发滨海旅游,去年特地邀请上海师范大学、英国合乐公司、同济大学设计院、日本日建设计公司等单位参与,共同编撰了《杭州湾北岸(奉贤)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将奉贤全区按旅游功能划分为“四区一带”,南部突出“滨海度假”主题,建设以滨海地带为特色的南部滨海会展休闲度假区;并提出要努力发展包括游艇产业在内的水上旅游[4]。南通市则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江海交汇的区位景观优势,加快江海风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江海滩涂风景区的开发上注重深度开发与系列开发,以形成江海滩涂特色旅游规模。宁波石浦镇近期内也提出要打造长三角地区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产业规划,落实“一带三区”即渔港路、中国渔村、渔港古城、滨海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布局,并建设起一个省级渔家乐特色村、两个市级渔家乐特色村[5]

有的学者对滨海旅游发展的意义给予了很高估计,他们认为,21世纪的世界是海洋世界,21世纪的中国也是海洋中国,而“培育民族海洋意识从滨海旅游开始,形成海洋发展战略从近海开始,建设海洋大国从海洋产业开始。”因此发展海洋的起点就是滨海旅游(魏小安,2008)。

如何发展滨海旅游?根据长三角滨海水景资源的实际情况,一是要注意发挥优势和准确定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不同的海岸应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和不同的发展模式。沙滩海岸主要的发展模式是度假,礁岩海岸的主要发展模式是观光和部分海上娱乐,滩涂海岸主要的功能就是海岸娱乐。”要在自身滨海资源的特点和游客旅游需求之间寻找到契合点,滩涂海岸地区,应注意结合娱乐、健体、节庆活动开展滨海旅游,并注重区域内旅游市场的开拓。二是要注重宣传,加强营销。江苏盱贻利用龙虾大做旅游文章,不仅带动了旅游,也带动了“龙虾产业”的发展,这一经验是很值得长三角的一些滨海城镇在发展滨海旅游中借鉴的。长三角的滨海旅游总的来说还处于一个启动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必要的宣传,通过适当的主题策划,加强有关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滨海旅游的发展与某些海产品的营销结合起来,无论对于当地旅游的发展还是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都会是大有益彰的。

【注释】

[1]摘自《长三角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来源:中国网,2011-03-14。

[2]摘自《中国国家旅游度假区》,来源:百度百科网。

[3]摘自《石浦倾力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来源:宁波旅游网,2008-09-10。

[4]摘自《奉贤旅游业概述》,来源:上海市奉贤经济委员会网,2008-10-16。

[5]摘自《石浦倾力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来源:宁波旅游网,2008-09-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