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盘江系珠江上游,是宜良的母亲河。从2009年南盘江综合治理以来,南盘江逐日蜕变,风光无限。种种变化应该归功于县委、县政府在整治南盘江时提出的“四部曲”改变一条江的战略决策。正是这种高位的推动,使得南盘江整治系统化、统一化。溯游从之,北古城镇作为南盘江宜良流域的上流,全镇干部职工为打造南盘江生态河道做出了巨大努力。
碑记。
北古城镇位于宜良县城东北部,距县城8公里。东南与匡远镇、石林县接壤,西连接嵩明县、匡远街道办事处、汤池镇,北接马街乡、耿家营乡,东北连接九乡乡。国土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等民族。全镇坝子、山峦、丘陵交错分布,地形复杂,沟壑交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一般海拔在1600~1700米。
南盘江和贾龙河流经古城的大部分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北古城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适宜耕作。全镇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水稻旱育达90%,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花卉;主要特色经济林果有:小冲梨、桃、李、板栗、枣、杨梅、樱桃等。
农耕文明孕育了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百年古刹土主寺、温泉寺以及魁阁、柴石滩水库景区等,其中温泉寺地下热水资源流量较丰富,水温达到50度以上,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美容、理疗、健身之功效。每年正月初八举办古城“大香会”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中有大香、铁滚、高跷、舞龙、耍狮等传统节目,吸引县内外近4万人参与。
古城打造责任段的机耕道。
在县委“旅游活县”思路的指导下,随着南盘江古城大坝上游“苗王谷农家乐”和漂流项目的开发,以及雄蜂生态园、红枣园等部分“农家乐”的建成,古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逐渐显现出它特有的风貌,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北古城镇是宜良县工业园区的所在地,加之拥有丰富自然资源,成为宜良工业发展的重镇。
一、总体建设概况
北古城镇承建段(木兴段)共投入资金2779985.63元,其中:
(1)景观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投资1896443.95元。例如,种植乔木(滇朴、木棉、栾树、香樟、天竺桂、桂花等)1960余株、灌木(叶子花球、金竹、金叶女贞、胜节、仙草等)1万余株、草皮19269平方米等;
(2)游路工程(161097.50元),549米;
(3)广场工程(134013.51元),533平方米;
(4)标志石11个、景观石1个(72052.93元);
(5)观景台1个、石板台阶、凉风亭1个(86374.72元);
(6)公厕及看守房(191238.65元),257平方米。
工程于2010年1月20日启动,2010年5月20日完成建设,7月29日竣工验收。
二、南盘江北段机耕道路建设。
(一)汇东桥至古城桥闸段
一是由县安监局、县供销社投资270余万元,沿河道铺设机耕小块路。二是由南北社区、古城社区自筹经费60余万元,硬化水泥道路800余米。三是在铺设道路期间,拆除河道违规养殖鸭棚5000余平方米;移除道路红线内电杆18棵,并新建2个电力基塔保障地区供电;拆除路旁厕所4处。四是完成沿途全线道路硬化:种植银桦树2000余棵,三角梅8000株及其他绿化灌木若干。五是在古城社区段新建文化休闲长廊2处,安装太阳能路灯6盏,方便群众夜间休闲娱乐。六是在2012年8月建设验收和移交完成后,由北古城镇镇长任路长,并与沿线社区签订了管护目标责任书,将沿线管护责任移交给古城社区、安家桥社区、南北社区。
(二)古城桥闸至新街大桥段
从古城大桥至新街大桥东西两岸全长20.2公里,涉及安家桥、凤莱、车田、先觉、大薛营5个社区。按河道两侧5米退让要求,计划退让土地172.5亩,2013年在实际退让工作中,放灰线20.2公里,订桩278个,河道两侧退让土地宽度平均达到10米,实际退让土地面积303.03亩,截至2014年2月14日,土地退让工作全部完成。种植杨树30100棵(绿化任务22788棵),竹子绿化11588丛。2014年3月,县人大组织对原道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全程进行了实地踏勘。10月,县人大召集北古城镇、耿家营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涉及的延岸各村委会、小组负责人就建设方案进行研讨,最终建设方案于11月中旬制定下发。
古城打造责任段的道路景观。
责任段标识碑。
汇东桥至同心桥路段。
通过全镇干部职工和村社区人员的努力,南盘江北段被建设成为了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休闲乐园,惠及北古城镇6个村(社区)2万余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群众共享的惠民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