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地资源利用

草地资源利用

时间:2023-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充分结合平川区域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了王家山、水泉、黄峤一些优势养殖区域。据统计,全区83.11%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化”现象。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急剧下降,载畜量日益减少。由于干旱少雨,超载放牧,滥垦乱挖,不合理利用草地等原因,草地退化严重。已垦草原区域多属边远贫困区,农民经

一、平川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

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植物牧草为第一性生产,以家畜为第二性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是整个草地生态系统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在草地畜牧业的再生产中关系紧密。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以及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项目的实施,我区草食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一是草食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确立了草食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牛饲养量从2011年的0.29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0.50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从2011年的1500头增加到2015年的2500头;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从2011年的14.9万只、8.3万只、6.8万只增加到2015年的21.3万只、8.90万只、11.27万只。草食畜牧业产值达到6287.6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3.1%。

二是利用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标准化羊舍114座8.07万㎡、标准化牛舍17座4.1万㎡;建成青贮池13万m3,购置草产品加工等机械设备1200多台。

三是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运用“纯种繁育、本品种选育、杂交繁育”等技术措施,提高了草食畜良种化程度。全区已建成种羊场3个,引进种羊5000多只;建成绵羊常温人工授精点5个,累计改良绵羊5万只;推广常规肉牛冻精600支,黄牛冻配改良数量由2010年的120头增加到2015年的1300头。一大批优良的草食家畜品种,如:波尔山羊、萨福克羊、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荷斯坦牛等被引进和示范推广,使我区草原畜牧业良种化程度大大提高,肉牛良种率73%;奶牛良种率98%;肉羊良种率77%。标准化养殖场和龙头企业的饲养良种率达到100%。

四是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生产布局不断优化。我区加大对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扶持,积极转变养殖方式,建成标准化养牛场6个、养羊场13个。协调贴息贷款2.65亿,使草地畜牧业由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向可持续、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充分结合平川区域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了王家山、水泉、黄峤一些优势养殖区域。

二、平川区草地利用现状

平川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无霜期长,干旱多风,春季扬尘及沙尘暴时有发生,平均气温10.5℃,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25.2℃,年总降水量261mm,年总蒸发量1936.8mm。全区有天然草地172.91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2.3%,是耕地面积的7.63倍。可利用草原面积166.787万亩,划定草畜平衡面积166.787万亩。草原类型以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为主,是全区天然草原的主体。按照流域划分,全区草原共划分为三个小的流域。分别为屈吴山清水河流域,屈吴山杨稍河流域和水泉沙河流域。屈吴山清水河流域包括种田、复兴两乡,均属于温性草原。屈吴山杨稍河流域包括共和、黄峤二乡和屈吴山林场,该区域经济条件较好,但自然条件较差。流域内有屈吴山、黄家洼山、西格拉滩等草原资源区。水泉砂河流域包括水泉镇、宝积镇和王家山镇,该区域基本属于沙化区,境内有水泉尖山、潲水山、旱坪川滩等草原资源区,多属于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

天然草原区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草山贫瘠,植被稀疏,覆盖度低(约在20%~30%),草场严重超载。草地植被除少数白刺,沙棘、锦鸡儿等灌木外,多为耐旱的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有冷蒿、短花针茅、狗尾草、醉马草,冰草、骆驼蓬、百里香等。牧草一般四月上旬萌发返青,十月中旬枯黄,全年生长期190天,枯黄期175天。亩产鲜草平均为79.27kg,据测算,我区牧草平均鲜干比约为3.5∶1,折合干草为22.65kg/亩,总产干草量3916.5万kg,按每个羊单位年需干草657kg计,理论载畜量约为5.96万个羊单位,如果再考虑到牧草的可利用率,实际载畜量约为4.12万羊单位。

放牧是天然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由于平川区天然草地约有85%是山地,有15%是丘陵沟壑;80%以上的草原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山地草地中又有约15%分布在海拔2500mm以上的高山区,近50%的面积地面坡度>25°;在各个类型草地中,砂砾质草地45757.03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39.7%,盐渍化草地占47.4%。草地的利用条件千差万别,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酷,且绝大多数草地植被属矮草草地或灌木草地,只宜放牧利用。在全部草地中,只有屈吴山少部分草地为暖季草场,草群营养好,且有一定的再生草可以利用,尚有一定潜力。其他全为四季草场。

近年来,由于干旱、病虫鼠害等自然因素,滥垦乱挖,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与日俱增。因平川区属农业区,有些区域草原面积小,分布零星,相对高差不大,放牧特点是不分季节,重复利用次数多,放牧强度大,超载过牧,草原植被退化明显,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全区83.11%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化”现象。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急剧下降,载畜量日益减少。但多有冬春补饲条件。

三、平川区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已垦草原面大,涉及范围广

由于干旱少雨,超载放牧,滥垦乱挖,不合理利用草地等原因,草地退化严重。目前,我区83.11%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地退化,面积已达143.71万亩。其中沙化面积332931亩、退化面积284821亩、盐渍化面积819385亩。鼠害发生面积86.5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0.1%。与1980年相比,草地产草量下降了60%,年少养畜约6.84万个羊单位;植被覆盖度由75%~80%下降至20%~35%;可食牧草比由87.36%下降到54.6%;毒杂草比重由13.4%增加到45.5%。已垦撂荒草原面积10余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25%,涉及种田、复兴、共和、黄峤、宝积、水泉、王家山各乡镇,59个行政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草地管理工作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人们对草地的生态作用认识不足,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不够;乱垦滥挖,超载放牧,越界放牧屡禁不止;草原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得力,对破坏草地的案件查处力度不够大;草原监理力量薄弱,无装备,对草地不能有效管理。已垦草原区域多属边远贫困区,农民经济收入低,人均纯收入仅1230元,对草原建设无力投资,国家、省、市、区投资十分有限,草原监理,围栏养护,草地改良,草原防火,鼠虫害测报及草地动态监测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条件薄弱,制约了草原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导致对草原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利用不合理,无法则。

3.自然灾害频繁,贫困加剧,经济和社会负担加重

近年来,平川区持续干旱,春季扬尘及沙尘暴时有发生,鼠虫害大面积发生,造成了草地资源区巨大的经济损失。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我区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草地“三化”和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将严重影响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合理利用草地的建议

草地不仅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力军。草地的作用除了发展草食畜牧业外,更重要是保护环境的作用,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绿化环境,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概括起来讲,草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在综合治理各类退化土地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在山区优化开发综合治理中起主体作用;三是在再造秀美山川和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草地,建设草地,使草地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1.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国家强调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生态环境建设;二者相比,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为了使广大生产者和开发者了解环境与生存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难度,必须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和草原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科技知识的宣传面和推广力度,用法律保护草原,用科技建设草原,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草地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草原与自己息息相关。同时草原管理者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畜平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令禁止乱开荒、滥采伐、乱采矿、乱采水、乱搂草、乱放牧等六乱现象。依法行政,违法必究。

2.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生产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草,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实施退耕还草的同时,加强草原围栏养护,改良鼠虫害的防治手段,给草地以休养生息,种子成熟,繁衍更新的机会,尽快恢复草地植被,全面提高草原的综合生产能力。严格限制草地载畜数量,全面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优化畜群结构,提高草食畜良种化率,提高家畜的饲料转化率、个体生产率和商品率,在减轻草地承载压力的同时,实现草原畜牧业“减畜不减肉,减牧不减收”。

3.在退耕工作中强调以还草为主

平川区大部分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贫困面较大,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mm,不适合发展林业,而适合发展草业。

4.调优农业结构,发展人工草地

我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单一,而且效益很低。经验表明,“三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才是农业生产最合理的种植结构。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要求各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这为草业在农业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草木樨、甜高粱、草谷子、燕麦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为草食畜提供优质饲草,减轻天然草地的压力。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在水泉镇、王家山镇等灌区实行粮草轮作,在复兴、种田、黄峤等山区将坡地退下来,发展人工种草;以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为契机,将新修梯田全部用于人工种草,培肥地力,储备后备良田。各乡镇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大力推广牧草种植,为今后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培植一定面积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为后期退耕还草、草地改良、草业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种子,降低草业生产成本。

5.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

在我区的畜牧业结构中,猪禽等耗粮型家畜家禽比重在70%以上,而牛、羊等草食畜比重只有30%左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型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发展草产业,提倡种草养畜、舍饲养畜。

6.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是加快草地合理利用的根本保障,要站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角度,制定一系列支持草原改良建设、合理利用、草产业发展和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优惠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养护草地的积极性。同时对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的建设用地应优先考虑,鼓励企业和种植户优先选用撂荒地、滩涂、坡耕地等发展草产品加工和牧草种植;引进的草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享受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减免草产业生产加工企业电力增容费等费用。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启动银行贷款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要把草地保护利用和草产业发展纳入循环经济发展扶持范围,加大草地建设和草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区财政每年整合资金,对实施草地围栏养护、改良、补播的企业以及草产业示范区、生产加工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草大户给予政策支持。要运用好国家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积极申报和争取项目;积极争取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贴息方式支持草地改良建设、草地保护、草畜平衡、草产品生产等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投资草地改良建设,发展草产业,整合发改、水利、交通、新农村、农牧、环保等项目,对草地建设、牧草种植以及草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给予支持。加强草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以科学为基础,技术为指导,重点投资重点建设,投资一块,建好一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