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队结合,就是在原有水文站的基础上,重新以原分站为单位,分区(片)组建水文勘测(巡测)队,负责各区(片)内的巡测与调查。这样既保证了原有水文站历年资料的连续性,又可通过适当增加辅助站点,取得反映该分区(片)内水文变化真实性的资料及调查成果。站队结合以后,水文测站的性质和担负的测验任务不变,只是部分测站尤其是非洪水期可相应减少驻站人员;如果测站水位—流量关系稳定,在洪水期也可以减少驻站人员,而以勘测队巡测的方式完成测站的任务;如测站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者经单值化处理,含沙量与水位或流量关系也较稳定的,可以由勘测队巡回测量,测站只留少量人员,负责水位、降水、蒸发、水情拍报等任务;对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也不能进行单值化处理的重要测站,在洪水期应加强驻站人员力量,担负水位、流量、含沙等各项测报任务;距基地近,通讯及交通方便,一遇洪水人员能够很快到达的测站,一般均可实行巡测。
保定分站从1988年7月28日批准实行站队结合管理办法后,机构名称定为“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队部下设办公室、劳动人事科、业务科、保北水文勘测队、保南水文勘测队、水质监测队、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前面的一室二科为大队办事机构,包括大队领导在内,共计37人,占总人数的32.5%。保北水文勘测队,包括不脱产的正副队长在内共32人,负责保定北部9处水文站、9处水位站、91处雨量站、58处地下水位站的定位观测、水情拍报、流域面上的水文调查、资料汇总整编和试验研究工作。保南水文勘测队,包括不脱产的正、副队长在内共36人,负责保定南部8处水文站、55处雨量站、58处地下水位站的定位观测、水情拍报、流域面上的水文调查、资料汇总整编和试验研究工作。水质监测队,共9人,负责大队管辖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分析、资料整理和评价,还承担面上的污染源调查以及有关水质化验的试验研究工作。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包括站长在内共10人,负责实验区内“三水”转化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场内的气象、水文、土壤水、地下水各个项目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及实验流域内配套雨量站,地下水位站的管理工作。上述3个外业队和1个实验站是直接从事生产与实验工作,总人数为77人,占大队总人数的67.5%。
1990年3月与11月,省水利厅先后批准廊坊及沧州、邢台、衡水成立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实行站队结合管理办法。各勘测大队的内部机构设置与建立外业勘测队的情况,基本上与保定勘测大队相同。至此,全省已有5个分站按站队结合的办法部署水文工作和进行行业管理。
1993年1月,省编委批准省水文总站更名为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为统一全省地、市级水文管理机构的名称,省水利厅于2月13日批准,将张家口、承德、唐秦、石家庄、邯郸5个分站改为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1993年5月19日,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下属的10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均改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994年1月,石家庄、邯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报送的站队结合方案被批准。至1999年,全省共有7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按站队结合方式管理,其他3个局仍处在站队结合的筹备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