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发生后,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根治海河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不仅要为新辟洪水入海通道做好前期准备,而且还要为排沥河道设计收集资料、提供设计依据,为此,省水利厅指示设计院、水利厅和水文总站联合开展平原水文工作。
开展平原水文,第一步是在排沥河道上查勘设站。由于平原河流流域具有相对闭合,容易受临时性挡水、排水措施的影响而改变集水面的特点,所以设站前的流域调查十分重要;再由于平原区多局部暴雨产流机会,故雨后、汛后的产流区调查也十分必要。1964年在沧州运东沧浪渠上设立孙庄子水文站,流域内还有配套的马落坡站、赵官屯试验站,都是经过总站与天津分站及水科所联合查勘后建成的。直至1968年,这些站每年汛前都进行一次流域调查,汛后进行产流区调查。1966年前后,设计院、水科所、水文总站联合组成调查组,相继完成运东刘福清站以上流域、清南区小白河出岸以上流域、任河大排水渠高屯以上流域以及孝义河西建华以上流域的调查任务,建成了一批平原水文站。1967年3月,总站会同邢台分站完成邯、邢地区东部黑龙港地区排沥河道的流域调查任务,重点是老沙河流域调查,提出在生产团结渠总口设赵寨闸水文站,在老沙河干流上设大戈寨水文站的建议,并付诸实施。1978年衡水分站设朱家河下博水文站,1980年沧州分站设策白河齐家务水文站都经过详细的流域调查。
60年代中期因抗旱需要了解河流枯季来水量,因此又开展了枯水流量调查。1966年11月底,总站组织以保定分站人员为主,邢台、石家庄、唐山、承德、张家口分站各派一名技术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行对涞源县及北拒马河紫荆关以上河段的枯水流量(亦叫清水流量)调查,经过一个月的野外调查和实测流量,取得涞源县大小支流甚至沟叉的流量资料,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受到县水利局的好评。1972年10月石家庄分站组织对冶河微水至平山区间各支流河道的枯水流量调查,摸清了各支流的枯水流量、威州泉群的泉流量以及各灌渠的引水量。此项调查以后又进行了多次,掌握了枯季水量变化规律。1976年在全区推广此项调查工作,为地方提供服务。1979年,全国站网技术协作专题“受水利工程影响地区水文站观测部署与方法研究”选定冶河流域为试区(地都~平山区间),对试区开展长达8年的用水量调查,加上委托灌区单位观测引水量,取得试区水量平衡计算的宝贵资料。较好地完成了站网专题研究任务。
从70年代开始,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长,流域内引、提、蓄水工程大量兴建。这些工程效益发挥的结果,使大多数流量站实测的径流量已不能反映流域的天然产水情况,永定河、滹沱河上的一些站实测年径流量约相当天然产水量的一半,漳河观台站的实测年径流量仅相当天然年产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此情况下,开展地表水资源评价计算工作,以及使测站(区间)的年径流量系列保持一致性,必须进行测站(区间)流域的年径流调查还原计算。
70年代初,在参加编制《海滦河年径流量分析报告》时,就对我省山区用于年径流量分析的测站(区间)进行年径流量还原的调查。当时规定凡流域引用水量超过天然年径流量5%的测站(区间)即进行调查,调查截止到1972年。调查项目有农业用水、工业及城镇用水、水库的蒸发和渗漏损失量及跨流域引水量。进入80年代,河北省又先后进行水资源初步评价、正式成果评价及完成“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第38项课题,即进行了三次地表水资源评价。在这几次评价中,对测站(区间)年径流量的调查及还原计算要求更深更细,无论用水量占天然年径流量的比例大小,只要有用水,一律予以调查,调查截止到1984年。从1985年开始,河北省坚持编制、发布年度水资源公报,为编制公报对水资源量的估算,便采取逐年调查用水量的办法,一直延续至今。
通过大量的水文调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编印过“暴雨洪水调查方法”、“工农业用水量调查估算办法”以及“水文调查方法”(《河北水文科技》专辑),既作为各项调查的技术指导文件,又为水利部水文司制订有关水文调查的技术规定提供了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