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区资源利用须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转变为综合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科教资源在内的多元资源开发;由政府主管转变为政府主导和监督;由计划经济的简单资源开发转变型为市场经济的资源建设型;由内陆开放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源配置优势,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增强经济活力。
1.实现区域内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化,是内陆开放区优势产业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状况如何、市场体系是否完善、市场机制是否健全,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1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内陆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充分发挥这部分产业市场优势的扩散效应,将有利于内陆开放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在对资源经济价值重新评估的基础上,使资源开发摆脱原有的供给结构约束,转向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的结构重组。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方向,使现有资源找到新的市场需求,是内陆开放区优势产业扩张的有效途径。
2.要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保护与开发并重,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可更新资源,要使得开发利用量不超过资源的更新效率;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节约、高效,切忌掠夺式开发。同时注重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对于矿产资源,应改变单一采掘业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资源产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内陆开放区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之处。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是在于物质财富上的差距,而是劳动者素质上的差异。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低素质的劳动者只能与技术含量较低的资本相结合,形成生产率较低的初级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内陆开放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引入外国资本。而目前国际投资的主要特点是跨国公司正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与廉价的劳动力相比,它更看重的是高素质劳动力。所以内陆地区劳动力价廉、量大的优势远不能弥补低素质造成的危害。因此,应该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内陆开放区优先考虑的重大课题,并且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进行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最有效的途径。[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