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恩施州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差异

恩施州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差异

时间:2024-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从生态环境得分来看,恩施州的生态环境水平亦表现为较小的区域差异,结果见图6-8。2004年恩施州8个县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情况排名:恩施市<巴东县<利川市<鹤峰县<来凤县<咸丰县<建始县<宣恩县。总体来看,到2013年,恩施州8个市县的生态环境得分结果相较于2004年的生态环境得分是有所上升的。

三、恩施州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差异


研究表明,恩施州的生态环境得分并没有很明显的地域区分,鄂西南地区生态状况略好于鄂西北地区,是因为恩施州地区各类资源丰富,加之鄂西北地区有“沪蓉高速”和“宜万铁路”东西贯穿,“十一五”“十二五”的良好招商引资政策,使得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虽然在生态环境规划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小,环境质量得分较前些年基本持平。而从生态环境得分来看,恩施州的生态环境水平亦表现为较小的区域差异,结果见图6-8。

2004年恩施州8个县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情况排名:恩施市<巴东县<利川市<鹤峰县<来凤县<咸丰县<建始县<宣恩县。到了2013年,8个市县的生态环境得分情况出现变化,具体排名为:利川市<恩施市<来凤县<巴东县<鹤峰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可以得出从2004年到2013年间生态环境得分增长幅度排名为:利川市<来凤县<建始县<宣恩县<巴东县<鹤峰县<恩施市<咸丰县。

从2004—2013年间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率为:恩施市47.09%>咸丰县46.04%>巴东县40.37%>鹤峰县38.95%>宣恩县29.90%>来凤县27.01%>建始县26.66%>利川市18.96%。可以看出恩施市和咸丰县的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率比较好,在45%以上;巴东县和鹤峰县的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率居中,在35%~45%之间;宣恩县、来凤县、建始县和利川市的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率比较低,都在30%以下;其中利川市的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率甚至没有达到20%,是最低的。

利用变异系数(CV)公式,对2004—2013年的恩施州各个县市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得分和各个子系统得分值进行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见图6-9。从中可以看出:①恩施州各个县市间的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较小(都在0.075~0.324之间),区域协调度较高;②恩施州各县市间的生态环境的差异有明显的先缩小再增长的趋势,其中,2007—2010年恩施州各个县市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③3个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差异水平现波动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时还有地区出现差异扩大的现象,这也反映各个城市的环境状况还是所差别,协调水平相对较差。

图6-8 恩施州8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分的区域差异

总体来看,到2013年,恩施州8个市县的生态环境得分结果相较于2004年的生态环境得分是有所上升的。具体来看,在2004—2006年这三年时间内,所有8个市县生态环境得分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然而从2007年开始,建始县和来凤县最先出现得分负增长的情况,建始县的增长率为-1.21%,来凤县的增长率为-1.89%;在2008年,恩施州8个市县的生态环境得分增长开始变缓,有些出现了反复的状况,这表明2008—2013年,8个市县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那么乐观。

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当今,恩施州生态环境发展的质量并没有做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更需要树立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图6-9 恩施州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各子系统变异系数的差异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