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渗滤液处理现状

渗滤液处理现状

时间:2024-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探索渗滤液的新处理工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据统计,从2015年年初到2016年11月,国家专利局共授权渗沥液相关专利共336项。业主租赁使用设备,并根据达标的产水量乘以相应的吨处理价格,支付“租金”,这也属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

4.3.1 渗滤液处理技术

当前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稳定达标运行和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中,“MBR+NF+RO”组合处理工艺仍然是主流技术。膜处理技术不可避免产生了更难处理的浓缩液,其他渗滤液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为了探索渗滤液的新处理工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据统计,从2015年年初到2016年11月,国家专利局共授权渗沥液相关专利共336项。

4.3.2 渗滤液设施建设

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方面,一般以EPC总承包或BOT等项目管理形式为主。近年来渗滤液设备租赁模式得到实践。在渗滤液处理设施租赁模式中,中标单位提供所有的设备、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技术服务,保证渗滤液处理达标。业主租赁使用设备,并根据达标的产水量乘以相应的吨处理价格,支付“租金”,这也属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这种融资租赁模式特别适合于小型渗滤液处理项目和短期应急处理项目,业主能够节约投资,降低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由于租金是分期支付,也能促进中标单位积极保障项目高效运行。这种模式预计在未来的简易堆场整治、封场修复和渗滤液应急处理中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3.3 渗滤液处理项目运行

从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来看,托管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这些渗滤液处理项目一般是由城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业主,但是运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限,难以保证渗滤液处理项目的稳定运行。

在托管模式中,由政府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进行运行维护,保证产水达标排放,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托管合同的约束,政府可以真正起到监管、监督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也能实现政府的成本节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