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开展河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以来,对参与评价的水文地质参数做了大量的实验、分析工作。2000年开展的“河北省水资源第二次评价”重点对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和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一、给水度
给水度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十分重要的计算参数,它是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地下水蓄变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等项估算的基本数据。自1978年以来,曾采用抽水试验法、水均衡动态法、经验公式法、室内试验法等分析地下水给水度。
此外,在分析岩土给水度当中,还曾利用平原小河站的退水流量与流域地下水消退值,综合分析流域平均给水度; 利用实测土壤含水率及相应地下水位资料分析给水度;利用春灌期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区域给水度等等。
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河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1%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它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地下水资源量的可靠性,因此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成为重点分析研究的项目。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动态法、水量平衡分析法、模型模拟法、实验分析法等等。
在以往的研究中,参数的分析研究多数是在地下水埋深2~6米的情况下取得的。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地下水位也在逐年下降,地下水埋深在逐年加大,使得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了变化,与埋深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河北平原冉庄水资源实验站中心实验场设有地中蒸渗仪、中子水分仪测管和负压计,自1987~2003年,利用这些仪器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水势进行了十几年的观测,积累了宝贵的观测实验资料。利用试验区土壤剖面上含水量 (土水势) 的观测资料,研究“四水”转化规律,分析入渗水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分布,进而可以计算出水资源评价用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三、河道渗漏补给系数
影响单位河道渗漏的因素主要有: 河道下覆岩性、流量大小、河道形态、水力条件以及前期河道水情等。从水动力波传播机制出发研究非常复杂,而从统计学角度出发,采用历史记录的典型河段流量、历时、地下水埋深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河道渗漏规律则更为实用。2000~2004年,结合河北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对山前平原永定河卢沟桥—大北市 (1978年以后大北市改为固安站) 河段,沙河新乐—北郭村河段,漳河岳城水库—蔡小庄河段,采用各测站实测径流量资料,分有底水与无底水情况,分析来水量、过水历时、地下水埋深与河道渗漏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河道单位河长渗漏率。
四、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农田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灌溉水量之比称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如果是地下水灌溉的话,则称为井灌回归系数。
1987~2003年,冉庄水资源试验站通过节水灌溉试验,分析了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