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干旱区城镇生态规划编制程序

干旱区城镇生态规划编制程序

时间:2024-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地政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城镇生态规划,明确编制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时限、规划重点等。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踏勘、部门调查、入户调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生态调查的内容包括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采样与生态监测,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分布、规模比例的调研;收集相关规划、官方相关政策、基础资料。

干旱区城镇生态规划编制程序:

1.4.1任务落实与拟定

当地政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城镇生态规划,明确编制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时限、规划重点等。

1.4.2规划大纲编制与评审

根据规划区的一些基础资料,对规划对象进行宏观和战略性的设计;制定规划背景与意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范围;确定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方法;规划大纲完成以后,专家、政府部门、地方相关单位参与评审,对大纲的可行性、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等进行完善和修改。

1.4.3生态调查与资料收集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踏勘、部门调查、入户调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生态调查的内容包括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采样与生态监测,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分布、规模比例的调研;收集相关规划、官方相关政策、基础资料。

1.4.4生态分析与评价

根据生态调查阶段获得的数据资料对规划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评价,包括区位条件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生态适宜性评价、产业结构分析、资源承载力分析、人口预测、生态敏感性评价等,以便为生态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1.4.5编制生态规划

依据规划大纲、生态调查和生态评价的结果及相关编制规范要求,制定规划方案。

1.4.6方案评价与选择

结合干旱区的特殊生态情况对生态规划方案进行下面三方面的评价。

1.方案与目标评价:规划方案所提供的发展潜力能否满足规划目标的要求。

2.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中资源与资本投入及其实施结果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比较,以筛选出投入低、效益高的方案。

3.对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对方案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内容要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区域环境质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包括资源的循环再生)的影响等方面。

1.4.7规划管理实施

按照规划协议上的要求向规划委托部门提交正式规划成果,对于政府委托的生态规划项目,正式规划成果还需要经过政府相关机构(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并以法律或者政策的形式批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