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宜居宜业的省会后花园

宜居宜业的省会后花园

时间:2023-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鹿泉仅保留2家企业的8条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关停取缔水泥机立窑,对提升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鹿泉西北部区域仍然存在很多水泥粉磨和采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鹿泉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鹿泉以“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工作为抓

提要 作为全省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县(市)之一的石家庄市鹿泉市,在加快建设“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 的新征程上,主动造环境、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打造了一幅“大美天成、 山水鹿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画卷。优美的生态环境、整洁的城乡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鹿泉最靓丽的“名片”,并引领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新业绩: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7. 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由2007年的66. 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72.7亿元;存贷比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位居石家庄市各县(市)首位。

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创造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大环境”建设战略部署,鹿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和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不懈转方式,打造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鹿泉依托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业,最多时水泥企业达到166家,建材及相关产业税收占到鹿泉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也带来发展之痛,水泥业年排放粉尘最多时超过20万吨,空气质量污染严重,对省会环境的影响使鹿泉备受各界诟病。2008年,该市被列为全省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县(市)之一。压力面前,鹿泉痛定思痛,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变压力为动力,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推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换来了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全省新老“双三十”考核中名列第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其中一级天数53天,分别比2007年增加52天和25天,比2002年增加273天和48天。

1.彻底结束机立窑水泥生产史

宁可暂时牺牲指标排名,也要挤掉“污浊”的GDP ;宁可暂时牺牲财政收入,也要换来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鹿泉从2007年7月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启动了以“关小上大”为核心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到2009年3月底,用了21个月、提前21个月拆除了当时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全部75座水泥机立窑,累计淘汰落后产能654.4万吨。同时,新建了3条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燕赵水泥生产线被评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线。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借势拆除了全部48家滑石粉和156家“六小”企业。 目前,鹿泉仅保留2家企业的8条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与调整前相比,行业产能略有降低,耗标煤下降31.1%、耗电量降低68.8%, CO2排放减少92.6%、粉尘排放减少70.7%,但年提供税收大幅增加。2011年,2家大型水泥企业纳税2.3亿元,整个行业纳税2. 5亿元,是调整前的两倍,但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由51%降到了14.5%。

2.让采石和小型粉磨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即使承受再大的压力,也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即使暂时退后一步,也要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空间。关停取缔水泥机立窑,对提升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鹿泉西北部区域仍然存在很多水泥粉磨和采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关停取缔水泥粉磨站,意味着彻底切断水泥企业的后路,面临的阻力会更大、困难会更多。鹿泉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从2011年12月30日开始,全面启动了水泥粉磨及采石企业关停整治工作,开展了水泥建材业的“二次革命”——“腾笼换鸟、吐故纳新”。到今年6月底,比国家政策规定提前半年,拆除了55家企业的80台3米以下水泥磨机、720个料仓,关停了全部13家采石企业。但“阵痛”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鹿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增长2.1%,增加值仅增长0.4%。为此,鹿泉在完成“腾笼”和“吐故”的同时,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换鸟”和“纳新”的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试点工程,对西北建材区废弃矿山进行恢复治理,实施生态绿化和景观再造,推动整体环境再上新台阶;二是争取国家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置换、整合关停水泥、采石企业现有建设用地,谋划建设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园区。随着这两项工作的加速推进,鹿泉的产业结构会更“轻”,山会更美,西柏坡高速沿线也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吃山”

过去“吃山”,是把山“吃掉”;今天“吃山”,则是把山养好,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青山绿地工程”——围绕打造省会主城区第一生态屏障,鹿泉大力推进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实施了规划面积5万亩的西山森林公园建设,努力让西山成为省会人民的西山。2008年以来累计植树1 04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县城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10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42.4%,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市称号。“碧水蓝天工程”——2008年以来,先后筹资22.2亿元实施了486项节能减排工程,对二次扬尘、粉尘和水污染企业进行了持续治理,在重点企业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监管全覆盖。特别是筹资1.26亿元建设了一期日处理能力5万吨、远期10万吨的上庄污水处理厂。 目前,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4座, 日处理能力达到10.2万吨,境内污水可全部得到有效处理,2007年以来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达标。同时,鹿泉还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服务业,先后建成完善了抱犊寨、石家庄市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10个景区,引进建设了总投资300亿元的恒大金碧天下、总投资101亿元的西部长青等一批高端休闲居住项目,初步形成了长约50华里的西山旅游景观带。2011年,共接待游客3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 1亿元。鹿泉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坚定信心抓城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鹿泉旗帜鲜明地提出“加速融入省会主城区、主动服务省会主城区”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的奋斗目标,将做城市与造环境、兴产业、惠民生结合起来,下大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努力让城乡每一个区域都美起来、每一条道路都绿起来、每一个节点都靓起来,把鹿泉全域建成省会的重要休闲区和重要经济发展区。鹿泉以“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工作为抓手,累计投入427亿元用于城乡建管,全方位加速与省会主城区的融合对接,连续三次荣获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三年大变样”工作在石家庄市各县(市)排名第一,获全省进步市荣誉称号,是石家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1.大力度推进路网建设,努力打造“立体视觉新环境”

路网既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又是体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鹿泉不断加强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石太、石武铁路及西柏坡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 目前鹿泉共有7条铁路、4条高速、9条国省干道穿境而过,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4. 8公里,密度达到1.4公里每平方公里,位居河北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为加速与省会主城区的融合对接,2008年以来共新修改造68条道路、257.9公里,直接与省会连接的道路达到11条,构建了连接省会、沟通城乡的半小时交通网。同时,集中力量对道路交通环境特别是主干道两侧进行了大力度整治,累计拆除违章危陋建筑12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08.2万方;对307国道、307复线等7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了“立体视觉新环境”。今年,对照省会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十大工程,进一步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对主要出入市口进行了整治提升,力促环境面貌提档升级。

2.高起点推进城区建设,努力打造省会高档魅力都市区

鹿泉共有7个乡镇(区)与省会主城区接壤。这种特殊的区位,客观上也导致城区存在首位度不高、聚集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鹿泉提出“站在山上看画、走在路上看景”的理念,即对现有城区,努力通过精细、精心、精美的建设和管理,让整个城区站在抱犊寨上看是一副优美的图画,开车走在路上看到的是一个个的景点。按照这一理念,鹿泉从规划入手,大力实施“一环”(城市外环)、“两线”(两条迎宾线)、“三区”(城市西区、中区、东区)战略,先后完成了48项城建工程,特别是全面启动了8.68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开发,城市魅力更加凸显。此外,投资3 000多万元对抱犊寨卧佛及大型公建设施进行了高标准亮化,形成了节能环保、动静结合、独具特色的夜间景观。另一方面,鹿泉提出“小县大城区”的理念。鹿泉现有城区和鹿泉经济开发区、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虽然行政区划不同,但事实上已经连为一体,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88.8平方公里,分别占该市总面积的21.4%和14.7%,而且都在按照省会主城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着眼于打造省会高档魅力都市区,先后完成了槐安路西延、山前大道等基础设施工程,引进建设了恒大金碧天下、省融投担保集团、省质检中心等一大批高端项目,新区建设已具雏形。 目前,鹿泉正在谋划实施三个区域之间的无缝隙畅通工程,将区域之间的道路全部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进行改造提升,配套绿化亮化、通公交,真正使之成为一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区”。

3.高标准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加快“全域都市化”进程

基于鹿泉很多地区已经和省会主城区连为一体,成为传统意义上的“郊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实际,鹿泉把全域环境整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全域都市化”进程。按照市域与省会、城镇与农村“双向统筹”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两级政府、两级考评、三级落实”的城乡环境容貌管理新机制,不断将整治触角向农村和小街小巷延伸,连续两年在石家庄市对四组团和高新区市容管理年度考评中名列第一。在此基础上,鹿泉抓住今年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了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整治和植树绿化三项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具体方案,从城区、主要出入市口、交通干道、旅游景点,到镇区、通村公路、村街小巷,都明确整治重点和标准,实现环境整治的全覆盖。特别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计划市财政每年列支2 000万至3 000万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扶持力度,力争用三年时间补齐农村环境“短板”,让农村美起来、让全域靓起来。

坚定不移造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洼地”

鹿泉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突破口,掀起了以“思想革命”为核心的“五大革命”,一环紧扣一环,一个载体接着一个载体,不断将发展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

1.以“思想革命”促观念提升

以“祛除顽疾、弘扬正气,提振精神、再鼓干劲”为主题,连续召开领导干部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大会等会议,着力破除一些干部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思想顽疾。特别是针对有些干部囿于条条框框规定,畏首畏尾、怕担责任等问题,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起,建立了“市级党政正职——市级党政副职——乡科级党政正职——乡科级党政副职——具体工作人员”上级为下级担责、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设身处地为下级着想,只要是有利于鹿泉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事,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都要敢于为下级承担责任、对上级分忧负责,在全市形成了为干事者撑腰壮胆、为创业者鼓劲打气的浓厚氛围。

2.以“责任革命”促工作落实

围绕巩固扩大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组织开展了“履行岗位职责、规范从政行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跟踪督办、协调调度等机制,突出强化“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三个环节工作,做到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安排、有责任、有人抓、有人管,进一步强化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个个有责任”的良好局面。健全完善责任倒查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对目标任务落实不力的,逐一倒查责任,坚决予以追究,进一步引导各级干部做到了“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抓落实”。

3.以“效能革命”促工作提速

坚持凡事“快”字当头、效率优先,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在行政审批方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缩减各类行政许可审批时限1 237天,停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项、免征5项、降低标准1项;下大力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除特殊审批事项外,33个审批部门、253项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办理时限均压缩42%以上。在项目推进方面,建立完善了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乡镇(区)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等制度,特别是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坚持市级主要领导协调调度、发改部门全程代办、效能办跟踪问效,千方百计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4.以“执法革命”促服务提质

以推动执法理念、行为和方式转变为突破口,针对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大力破除执法人员存在的“官就是管”等错误思想,教育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不仅是严格管理,更是优质服务”的意识,初步实现了由“重管理轻服务”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转变。同时,探索建立了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大力推进施工环境、涉路执法等专项治理,通过明确权限、简化程序、设置标准三个环节,有效推动了执法行为由“随意执法”向“规范执法”的转变。

5.以“管理革命”促行为规范

先后建立完善了6大类、54项制度,并通过民主评议等形式,进一步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了“服务发展、人人有责”的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办”向“我来办”,从简单说“不行”向“怎么行”的转变。深入开展了“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懒散庸虚”“铺张浪费”等专项治理行动,对问题严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执法人员及单位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2008年以来,共查办效能案件163件,给予效能责任追究258人次,进一步警示和教育了广大干部,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

几点启示

通过坚持不懈地抓环境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鹿泉的城乡面貌,优化了全市的投资环境,更使广大干部从深层次接受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引发了发展理念、施政理念以及产业结构、聚集能力等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崭新的城乡面貌、高昂的精神状态,已经成为鹿泉最大的竞争优势,并正在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鹿泉的发展实践中,也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启示之一

增加GDP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同样是政绩。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树立正确政绩观,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考核导向。鹿泉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修改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使考核重点由经济向环境等领域延伸。通过卸掉一些不尽合理的“政绩枷锁”,调动了每一名干部抓环境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同时,为指导“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建设,研究制定了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为3大板块、13个大项、76个小项具体指标,并设置了总体感受“幸福度”以及10个“满意度”主观评价指标。前不久,又研究制定了乡镇(区)差异化考核办法,将全市13个乡镇(区)划分为现代工业主导型、现代服务业主导型和现代农业及生态涵养型三类,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引导各乡镇(区)牢固树立引进项目、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也是政绩的理念。鹿泉的实践充分证明:抓好环境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越是在改革发展任务异常繁重的新形势下,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下大力抓好环境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启示之二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抓环境建设,鹿泉不仅调优了新型建材业,更为发展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以环境为支撑,先后引进了三一重工、康师傅、汇源果汁等一批知名企业,彻底打破了过去水泥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形成了以休闲服务和电子信息、轻工食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为主导的“1 +4”产业发展新格局。2011年,五大主导产业提供税收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1.9%,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特别是电子信息业,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3所、54所为依托,以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全面启动了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中国半导体光谷建设,并被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千亿元级园区之一。鹿泉的实践充分证明:环境建设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越是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新形势下,越要高度重视营造自身发展的小环境,以此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3.启示之三

加速聚集资源要素,必须实现从分散发展到聚集发展,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在推进环境建设过程中,鹿泉按照“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理念,先后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和绿岛火炬开发区两个省级园区,为优质项目落户提供了良好的聚集环境。同时,探索建立了项目准入评价推进机制,一方面,从节能减排、投资强度等方面对引进项目进行评估论证,达不到条件的一律拒批,提高项目质量;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一同为准入项目办理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全市环境的不断优化,入驻鹿泉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3家。2011年,全市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59个,总投资达1 30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9个,超百亿元项目4个。鹿泉的实践充分证明:环境建设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速聚集资源要素的战略之举。越是在各地基础设施差距缩小、政策优惠效应递减的新形势下,越要打造好环境、增创新优势,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4.启示之四

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打造良好的环境,既是头等的民生大事,也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但如果分不好“蛋糕”,不仅已有的发展成果会失去,发展环境也将不复存在。为此,鹿泉建立实施了民生财政增长机制,2008年以来直接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达到15.7亿元,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群众。以资金为支撑,先后在省、石家庄市率先实施了新农合、新农保、“农民免费体检”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基本实现了城乡养老、医保、低保以及健康档案、优质教育“五个全覆盖”。同时,严厉打击暴力刑事犯罪和欺行霸市等干扰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加强城乡一体化治安巡控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今年举行的首次主观评价指标民意调查中,群众“满意+比较满意”率达到79. 52%。鹿泉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强环境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越是在社会管理创新难度增大的新形势下,越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殷实富足、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王书利 梁久丰 张金星 白曙亮 谢立建 康 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