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打造碧水蓝天造福人类的朝阳产业

一个打造碧水蓝天造福人类的朝阳产业

时间:2023-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要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被称为不开采的矿山,不冒烟的工厂,不砍伐的森林,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类的朝阳产业。

提要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被称为不开采的矿山,不冒烟的工厂,不砍伐的森林,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类的朝阳产业。石家庄市供销社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趋势,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建网布点,努力打造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即构建了全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国第一家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行业立法的省会城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执法管理机构,即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 引发全国第一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先后有31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256个大中城市来石家庄参观学习。建议省委省政府推广石家庄经验,尽快制定促进我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我省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被称为不开采的矿山,不冒烟的工厂,不砍伐的森林,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变废为宝、造福人类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近几年,地处省会城市的石家庄市供销社,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趋势,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建网布点,建设载体,努力打造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即构建了全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国第一家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行业立法的省会城市,标志着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管理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执法管理机构,即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再生资源产业规划编制、体系建设及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监管,引发全国第一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先后有31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 256个大中城市来石家庄参观学习,在全省乃至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用循环经济理念理顺发展思路,规划发展目标,重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石家庄市辖6区、17县(市)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常住人口240.72万人,是一个矿石、煤炭、木材等原生资源较为匮乏,而再生资源相对较多的轻工业城市。据统计,石家庄市(包括县)每年旧家电淘汰量约111万台(件),旧家具淘汰量280万件,旧机械设备淘汰量10万台(套),报废汽车3 000辆,每年可以回收废钢铁180万吨,废有色金属6万吨,废纸板20万吨,废塑料8万吨,废玻璃8万吨,废棉15万吨。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石家庄市供销社理事会“一班人”认识到,全市每年产生的大量再生资源不是“垃圾”,而是巨大财富,过去,之所以没有利用好,丢失了这一巨大财富,主要制约因素有四:一是计划经济废旧物资回收体制的制约。传统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主要是“三单”,即单纯的“收废卖废”理念,单个企业回收经营模式,单一的流通渠道。这种“三单”体制大大制约了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二是回收网络网点制约。由于回收网点少等原因,传统的废旧物资回收仅限于几大类,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没有实现资源化。像石家庄每年消费电池约5亿节,其中八成,约4亿节电池使用后流失为垃圾,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三是资金技术制约。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收购的再生资源主要靠流动三轮车运输,进场的再生资源露天存放,出现由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的新问题;回收企业多以手工劳动为主,缺乏精深加工技术,对废家用电器、电脑中贵金属的回收利用仍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工艺流程落后。四是制度管理缺失。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缺乏相应的立法,缺乏废旧物资分类标准及技术规范,特别是由于回收行业门槛低,大量个体企业加入到回收行业中来,导致回收网点无序,经营混乱,电力和城市公用设施被盗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分散的回收摊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的场所。基于这样背景、体验和认识,石家庄市供销社以创新的理念、发展的眼光,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对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支持,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城市,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下简称“双试点”),抓住“双试点”机遇,石家庄市供销社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进行了重新规范和构建,经过几年的建设, 目前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再生资源转运中心—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再生资源加工生产基地”四位一体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他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制定规划,全力打造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涉及面广,难度大。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石家庄市供销社结合行业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石家庄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的规划》和《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总体思路是:按照“依法治理、合理布局、方便居民、培育市场、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循环经济理论和资源环保产业化的理念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回收网络,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建立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集散交易中心为载体、以综合利用处理为目标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促进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发展目标是,拟用3至5年的时间,使石家庄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80%以上可用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基本消灭二次污染。逐步形成立足石家庄市,服务京津、辐射全省乃至华北地区的再生资源集散转运中心、分拣处理中心、加工利用中心,使废钢铁的年利用能力达到300万吨,废纸20万吨,废塑料25万吨,废家电100万台(件),形成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整合社区回收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回收是整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基础。针对原有回收站点不标准、不规范,回收市场混乱无序、站点少且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他们下大力整合社区回收资源:一是统一标准,规范市场。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网络标识,对纳入网络管理的市场站点全部标注“石家庄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的字样和统一的网徽;统一回收站点的制式;统一流动回收车的样式;统一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对新建市场、回收站点按照规定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材料进行建设,一步到位;对已经建成的市场、回收站点,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改造后纳入回收网络体系统一管理。二是规范管理从业人员。对回收人员实行“六统一”和“四规范”的行业管理。“六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计量器具、统一收购车辆、统一收购范围;“四规范”,即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三是合理布局,新建站点。按每1 000户至1 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站点。具体模式有三种:一是在居民集中区域新建规范化的绿色回收亭;二是在居民小区、大专院校、超市等地方新建砖混结构的绿色回收站;三是在居民分散的区域新添置流动三轮回收车。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 500万元,全市已建成回收站(亭)1 800个,其中市区1 350个,各县450个;设置封闭式流动三轮车1 500个,其中市区800个,各县700个。并在市内6区和17县(市)成立了23个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管理部,做到所收物资日收日清,不存压、不过夜、不污染。

3.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再生资源转运集散交易载体

再生资源转运、集散、交易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中的关键链条。石家庄市供销社在规划建设绿色回收站点的基础上,累计投资2.38亿元,先后在市区和17个县(市)建起了57个再生资源转运中心,4个全封闭工厂式分拣处理中心,10个废品市场,10个废金属市场,2个旧货市场,1个华北商贸城,为废旧物资的转运集散、销售交易搭建了平台。比如,新建的4个废旧物资分拣处理中心,涵盖了废钢铁、有色金属废料、铁路废器材等生产性废旧物资和废塑料、废纸板、废玻璃、废棉麻等生活性废旧物资分拣处理,彻底解决了废旧物资经营由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的问题。又如,投资4 000多万元,在石家庄市二环以外先后建起了仓兴街、十里铺、高新区等10个废品市场,把市区内300多家收购摊点纳入市场经营,2011年,10个废品市场年经营造纸原料22万吨,废塑料12万吨,其他杂品35万吨,经营额6亿元。

4.实施项目拉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石家庄市供销社每年确定1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已建成的上亿元项目10多个,在这些项目中,再生资源建设项目占较大部分。比如,他们正在谋划兴建的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总投资21亿元,占地1 000亩,是一个环保型、现代化、高科技的资源再循环科技工业园区。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设立“四区一园”,即一是报废汽车拆解区;二是废旧金属、闲置设备交易区;三是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区;四是其他废旧物资交易区;五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同时构建综合服务、科技研发和商贸物流三大平台。主要功能是吸收消化分拣处理后不可二次利用资源及部分可二次利用资源,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流程对废电线电缆、废旧木材、废塑料轮胎、废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油等五类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五条再生资源产业链。加工生产采取封闭式、可循环的运行模式,不产生二次污染,再生资源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新的废弃物,加工污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循环率可达到90%以上。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不仅能够深加工石家庄市和全省的再生资源,还有能力加工北京、天津及华北其他地区的再生资源,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最集中、最先进的再生资源加工生产基地,实现了社区回收网络与加工利用园区的有效对接,为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5.立法规,建机构,强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率先立法。通过努力,2008年,石家庄市出台了《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并于当年5月1日施行,成为全国首家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行业立法的省会城市。二是建立管理机构。2009年,石家庄市设立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办公室隶属市供销社管理,编制15人,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监管,编制并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发展规划和体系建设规划;制订管理办法、标准和有关产业政策;审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回收网点的经营资格,负责行业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的实施和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管理真正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管理规范市场。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管理。对在市区内经营再生资源回收的单位及个人由市工商局统一发放《营业执照》,并到再生办登记备案, 目前已备案1 069家,备案率达96%。二是加强行业管理。由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制订再生资源收购准入条件,制订从业人员守则,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协助政府搞好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三是配置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再生资源回收、分拣、转运、交易四个环节进行计算机联网,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调度及物流分配,以保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高效运行。

高标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显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规范了市场,净化了城市环境

过去,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市场档次低,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无照经营,非法经营,乱设摊点、乱收乱售;二是转运、分拣工具落后,全市收购的再生资源全靠流动三轮车运输,不仅影响交通,在转运过程中丢、洒严重,还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收购站点、分拣加工及交易市场多数设在市内,有的甚至设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影响到居民生活居住和市容市貌。多数进场的再生资源露天存放,出现了由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的新问题。现在,经过重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使行业秩序从“无序”走上了“有序”的规范运行轨道。一是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的废旧物资存放站点,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因乱设摊点、乱堆乱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二是换装全封闭的专用运输车和全封闭的专用三轮车,较好地解决了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三是把拆卸分拣、销售交易市场全部搬迁到二环以外,并且实行全封闭的存放,全封闭的拆卸分拣,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废品购销影响城市形象、污染城市环境、因露天存放而造成的集中污染等问题。 目前,石家庄市新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每年回收废旧物资总量达到200万吨,分拣处理和交易150万吨,废家电、电子产品100万件,80%的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再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被誉为促进城市天蓝、水净、气新的“清洁工程”和“环保工程”。

2.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率

废旧物资回收是手段,加工利用才是目的。因此,石家庄市供销社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过程中重点拉长加工利用这块“短板”,增强对废旧物资的加工增值、综合利用功能。一是对各类废品的粗加工。对收购上来的旧货,能重新利用的,进行加工维修后,贴上旧货标示,重新销售,实现二次利用,有部分旧家电经过维修后销往大连、广州、深圳等地;对废金属,进行切割加工,挑拣分类,有的直接进入建筑领域再利用。二是对接利废企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对不成材的废钢和下脚料(废有色金属),对接钢铁(铝)企业回炉冶炼,生产成品钢(铝),每年向石钢、邢钢、唐钢等企业供应废钢原料100多万吨,成为河北钢铁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三是精深加工利用。如废塑料、废橡胶深加工再利用,主要是利用再生技术将废塑料、废橡胶制成塑料、橡胶制成品原料,供塑料、橡胶生产企业直接使用。比如,他们兴建的赵县德信废塑料(橡胶)加工处理有限公司,购置了2条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生产线,每年无害化处理废塑料、废橡胶3万吨,生产塑料、橡胶制成品原料2.5万吨,年创经济效益300多万元。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废旧物资的利用率,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2011年,整个体系交易额100多亿元,是2006年的3倍;销售利润2.5亿元,是2006年的2倍多;上缴税金4.5亿元,是2006年的2. 5倍;资产总额达到15亿元,是2006年的5倍。

3.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

过去,随着废旧物资回收市场全面放开,除供销社物资回收体系外,还存在大量的其他收购网点,这其中相当部分回收网点属于无统一组织、无证经营、无行规约束的“三无”收购网点,严重影响到社会治安。一是什么都收,一些非法网点成为犯罪人员销赃的场所;二是大批外来人员涌入市区,从事废旧物资的收购业务,这部分人素质较低、流动性大,给市场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三是由于回收人员混杂,一些人不分时间,到居民区乱窜、敲鼓吆喝,扰乱居民生活。有的顺手偷盗,严重影响到城市社会治安。现在,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一是把社会上流动分散、无人管理的收购人员整合起来,全部纳入体系管理,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政策,熟悉了业务,规范了经营行为,较好地解决了废旧物资市场混乱无序、偷盗销赃、扰乱居民等问题。 目前已有近3 000名个体流动“破烂王”成为回收队伍的“正规军”,同时也使这些“破烂王”搬离了过去那种脏、臭、差的经营居住环境,进驻了环境整洁、规范统一、服务周到的市场内经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由于收购站点的增多和一大批废旧物资分拣加工企业、交易市场的建成营业,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 目前已安置了8 0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人员就业。这不仅增加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收入,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由于对回收人员实行“六统一,四规范”管理,尤其是统一收购时间,规定凌晨6点之前,晚上8点之后不得进入小区,中午不得打鼓扰民,有效解决了流动商贩扰民问题。经过培训教育,一些回收人员既是社区的废旧物资收购员,又当社区的卫生员、治安员,成了社区管理的好帮手。同时,清理“三无”回收人员,打击犯罪分子,减少了社会矛盾,改善了城市社会治安。

合理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促进我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1.发达国家扶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目前,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鼓励研究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 500亿美元, 目前已增至1. 8万亿美元,并且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左右,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提供3亿以上的就业岗位。 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50%、铜产量的60%、铝产量的40%、铅产量的60%、锌产量的30%、纸制品的40%已来自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完备的立法。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和制度保障是不断完善保障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德国先后制定了《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包装条例》《限制废车条例》和《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等。 日本相继制定了《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家电回收利用法》和《绿色采购法》等。完备的立法强有力地推动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一是立法形成了废弃物处理的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循环经济国民体制;二是立法把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上升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增强了国民意识;三是法律要求制造商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取、包装材料应用等各个方面引导制造商自觉采取符合环境原则的做法。

政策激励。为了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限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二是征收新材料税、生态税。美国通过征收新材料税限制对新原材料的使用,鼓励企业使用再生资源。德国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另加一种生态税。美国对企业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三是对企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日本对中小企业从事环境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补贴费占研发费用的50%左右。四是融资优惠政策。 日本对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优惠利率贷款。五是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 日本对入园企业给予初步建设经费总额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经费补助,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补贴。六是政府奖励政策。 日本设立资源回收奖。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的环境奖,用于资助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

构建体系和绿色采购。一是构建产业化的发展体系。发达国家在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注重按照废物回收、拆解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三大系统,建立产业化发展体系。二是建立技术研发体系。如,美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多门类的环境技术研发机构和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研究与管理机构,有规模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环境科学与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创新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三是政府绿色采购。 日本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来启动和引导市场需求。日本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等单位承担了优先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德国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 自日、德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响应,已有60多个国家实施绿色采购。

2.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促进我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制定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借鉴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河北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河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等法规及配套办法和标准,明确资源再生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的相关方面以及相关方面各自应做的工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将资源再生产业发展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各种特定物质再利用的专项法规,如制定报废汽车处理、家用电器回收利用和报废计算机、电池、塑料等的回收利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纳入地方法规。应结合我省产业特点,制定重点行业能源、水资源、木材、土地、矿产资源消耗定额和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再生资源产品、节能产品认证标准和标识制度,督促企业、农业生产者和居民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消费,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一是制定财税激励政策。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并整合现有资金,突出重点,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再生资源产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新增的技术改造支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投入等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完善再生资源产业的有关收费制度,逐步建立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强制回收的再生资源名录,政府采购目录优先考虑再生资源、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税收返还政策,减免再生资源产业各个环节的税费。二是完善投资融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信贷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国外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再生资源产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立项的再生资源产业项目,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各级投资担保公司,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要优先提供贷款担保。省地方金融证券办、证监局等部门要支持园区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研究开发一批有利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和推广应用,培植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扶持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在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取得国家认定的技术创新成果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

重点支持石家庄市两个示范试点和园区建设。石家庄市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确定为“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和“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国家先后拨付专项扶持资金4 250万元,按照国家要求,省、市需提供80%的配套资金,到目前省、市财政没有拨付一分钱的配套资金,制约了“双试点”的进一步发展。省、市政府应落实配套资金,重点扶持石家庄市“双试点”。一是加大财政对再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良好的再生资源基础设施可降低再生资源的成本,促进再生资源的供给增加和需求扩大。省、市财政应支持供销社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基础设施,更换老化和落后的设施,增加再生资源设施的数量,提高再生资源基础设施的功能,以利于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分拣和处理。二是加大财政对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建设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区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下吸纳个体企业入园,可以发挥园区贸易流通、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处置一体化,以及公共设施、科技开发、信息服务配套共享等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取得规模效益。应在征用土地、财政投入、融资等方面制定专项优惠政策,支持石家庄市再生资源科技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补齐强壮再生资源体系中加工处理这个短板,尽快形成回收、加工利用、处理三者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同时,推广石家庄市“双试点”经验,在其他设区市开展“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和“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王新荣 解宏兴 王彦生 邢曙东 刘辰生 梁经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