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要 环境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24小时受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一次性取消5个部门的6个收费项目,打响“霸州境内无罚款”环境品牌。该市被评为“第二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县级市。目前,霸州正谋划运作新的“十大精品工程”。

提要 环境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廊坊市霸州市把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用真诚营造发展环境,用服务破解发展瓶颈,从改善发展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入手, 以机制促发展,坚持做优软硬环境; 以文化增魅力,超前做优人文环境; 以铁腕治生态,努力做优宜居环境,大力营造“创业最宽松、人居最舒适、社会最文明” 的三最综合环境。吸引了优质高效项目落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先后被评为省级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使霸州逐步成为投资者青睐的热土。2012年上半年,该市谋划运作亿元以上项目182个,总投资2 107.4亿元。其中有6家央企在霸州投资,总投资473亿元。

环境是一个地方的第一品牌和资源,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为目标,围绕建设“国际化生活品质之城”定位,着力提升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五大生活品质,大力营造“创业最宽松、人居最舒适、社会最文明”的综合环境,努力谋求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以机制促发展,坚持做优软硬环境

霸州市每年都实施软硬环境建设“双十工程”,全力打造服务、效能、清廉、亲商、惠民“五型”政府,努力把霸州建成京津冀都市圈“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者最满意”的最佳商务城市。

1.政策激励,“强心针”年年打

每年都研究修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培育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市财政每年拿出2 000多万元用于奖励“功勋企业”,先后有近百名企业老板荣获“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明星企业家”称号,20人被聘为政府经济顾问。坚决落实“非禁即入”政策,全面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集中有限资源鼓励重点企业发展,保证重点项目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服务提效,“润滑剂”天天加

相继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收费中心、收费票据审核中心、项目招商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等“十大中心”,打造优化服务新平台。着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68项削减到15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253项削减到84项;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最优行政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推进机关工作全面提质提效。实行重点项目审批包办服务制,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出项目建设流程图,对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提供贴近式服务。

3.重点治理,“监测眼”时时盯

深入开展“效能霸州”建设专项治理年活动,重点开展工作纪律、趋利执法、强制服务、行政审批、涉企收费、民生问题等六项专项治理。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24小时受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推行“两点一员”工作机制,在52家企业建立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在重点领域职能部门建立29个软环境监测点,聘请300名社会人士作为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定期对各单位明察暗访。一次性取消5个部门的6个收费项目,打响“霸州境内无罚款”环境品牌。

4.诚信立市,“融资路”保畅通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活动。完善担保体系,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为企业打捆贷款统一充当借款人。优化金融服务,建立金融工作办公室,设立金融服务中心,连续8年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参加银企对接的域外金融机构已达到25家。拓展金融市场,联系域外金融机构近30家,累计贷款余额155亿元,投放资金273.7亿元。破解融资难题,建设小企业金融服务区,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8家小额贷款公司,向2 700余户企业和个人累计放贷9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零。该市被评为“第二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县级市

5.园区升级,“承载力”大提升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园区建设模式,全面开展园区会战。围绕对接北京,规划启动了46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围绕对接天津,规划启动了10.7平方公里的津港工业园,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围绕提升传统产业,规划启动了31.2平方公里的胜芳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园。依托廊沧高速和津保高速,谋划了LNG汽车产业园、津保新兴制造业聚集区。 目前,三大板块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园、津港工业园入围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津港工业园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霸州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开发区新兴产业发展五强。 目前,入区企业已近千家,税收贡献率达70%以上。

以文化增魅力,超前做优人文环境

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倾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乃至全国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主题文化城市,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霸州成为京津冀都市圈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连续十六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称号。2011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亲临霸州视察,并对霸州文化名城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1.做精美规划

专门制订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将“建设文化名城”与“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品质霸州”共同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三大目标,全面叫响文化创意之城、名人汇聚之城、时尚消费之城和休闲宜居之城的“四城”文化品牌。围绕“四城” 目标,全力推进“五百城市”(百座标志性建筑,百家主题酒店,百座特色场馆,百位社会名流,百位文化大家)建设,打造具有霸州特色的国际化生活品质城市。

2.建精品设施

先后投融资40亿元建设了4大类30余个精品文化设施。李少春纪念馆、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荣高棠展览馆等一批精品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基层已建成15个乡镇文化站,28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文化大院村村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书屋全覆盖。 目前,霸州正谋划运作新的“十大精品工程”。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国际水准的中央森林公园;完善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和生态公园;依托荣高棠体育中心,打造体育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老年温泉健康城,建成高品质养老生活社区;建设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之都;加快推进胜芳古镇二期建设,打造商业文化特色湿地公园;建设胜芳民企总部、前钢大剧院、体育中心、中心广场。

3.办精彩活动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活动品牌。每两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以“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展览”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叫响异彩纷呈的霸州文化。依托益津书院,提升书画艺术展示平台,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和河北画院分别在此确定创作展览基地。

4.兴精致产业

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挖掘地方文化、促进转型发展、撬动经济腾飞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商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构筑起以精品文化景点为基础,以戏曲交流、翰墨雅集、辞赋吟诵、温泉体验、赛事观赏、谒寺参禅、古镇寻芳等文化旅游活动为核心,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创意设计、文化会展、演艺娱乐网络营销、数字服务等新型业态为手段,激情飞扬、活力迸发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文化产业项目64个,总投资900. 3亿元。2011年实现增加值突破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15%。

以铁腕治生态,努力做优宜居环境

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追求“净、绿、亮、美、韵”形神俱佳。霸州成为全国文明生态城市,连续两届荣获“燕赵杯”竞赛县级市A组金奖,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在全省“三年大变样”期末验收考评中名列县级市第一。霸州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胜芳镇、南孟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

1.实施蓝天工程

推进烟尘控制区工程,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53台,实现了4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4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高效脱硫除尘双重治理。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实施大气污染减排项目68项。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先后培育梅花集团高浓度有机废水制造复合肥、前钢集团高炉尾气供热等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强化扬尘污染监管,2011年,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42天以上,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全部达标。

2.实施碧水工程

以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为重点,完成96项污染减排工程,依法关停企业200余家,取缔非法“小电镀”等十五小企业153家。推行重点坑渠周边企业“十户联保”责任制,对中亭河、六号渠、清北干渠、辛章环社渠等重点河渠坑塘周边企业进行排查,企业环评100%达标。规划建设了28平方公里的国际温泉公园和2 000亩水库景区;按照水乡风情特色,大规模启动30平方公里胜芳湿地公园建设,恢复胜水荷香风貌;充分利用温泉资源、中亭河自然水系资源和森林绿化资源,打造中亭河、牤牛河沿线旅游观光休闲区,建设“两环一带”(环市区环胜芳镇沿中亭河一带)农业示范区,累计投资1. 8亿元治理中亭河,启动胜芳河蟹国家繁育基地。

3.实施绿地工程

化工业污染环境监管。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严格农村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审批,禁止开发建设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建设2 000亩中央森林公园,4 000亩生态公园,启动了30多公里环城绿网及休闲慢行系统建设。建成区绿化面积742万平方米,绿地率37.81%,城市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5平方米,道路绿化率30%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100%,打造省级园林式单位16家、省级园林式小区4个、省级园林式道路3条;创建各级绿色社区6个。

4.实施亮美工程

编制完成霸州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控制性详规和26项专项规划。把人文元素融入城乡建设,以西市区新区为承载、国际温泉公园为龙头,规划“圣水泉乡”;以胜芳古镇为承载、湿地公园为龙头,规划“胜水荷乡”;以牤牛河、中亭河为主轴,规划城市田园功能带,“两区一带”的文化名城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先后实施16项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完成了四横三纵、外环闭合的城市路网体系。投融资350亿元,实施重点工程211项,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5%。启动坑塘改造工程,对市区现有20多个坑塘进行清淤改造,打造街心游园。在全省率先建成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置,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前列。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中心和市区路灯调控中心。通过资源共享相继接入公安大防控视频系统,建设了GPS车辆实时定位指挥调度系统,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并联十几个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创建了精准、快捷、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坚持不懈推进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促进了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霸州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显著提高,连续多年跻身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16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称号。

2.吸引了优质高效项目落地

2012年上半年,共谋划运作亿元以上项目182个,总投资2 107.4亿元。其中有6家央企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473亿元,分别是中青旅集团霸州国际老年温泉健康城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苏桥储气库群工程项目,总投资63亿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耀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胜芳国际现代物流港项目,总投资51亿元;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河北乾瑞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带式输送机生产项目,总投资32亿元;河北天大天久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及技术升级工程项目,总投资15亿元;河北华气天然气有限公司霸州康仙庄LNG项目,总投资12亿元。

3.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更加注重就业、增收、住房、教育、社保、安全等民生工作,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呈现出一幅“听着戏曲、读着诗书、赏着书画、泡着温泉、健身养生、数着金钱”悠闲自在的美好生活画面。

4.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

目前,全市信访总量大幅减少,同比下降42.6%,其中集体访同比下降27%,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 。霸州连续18年保持重大节点无进京集体访,形成了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王书利 梁久丰 张金星 张天扬 曹 岩

孙海芳 韩新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