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么去拜访别人

怎么去拜访别人

时间:2023-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掌握一些寝室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二是视别人之物为已物,爱护别人的物品。寝室虽小,但体现的人际交往艺术不能忽视。作为一个农村籍大学生,你首先应该不自卑,其次不嫉妒。不自卑自己虽然来自农村,但你与其他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怎么去拜访别人_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百问百答

中篇 技巧篇

11.如何处理好寝室中的人际关系?

答:寝室,就是大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寝室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每个人又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与处事方式,所以,日常的生活中难免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在寝室这个特殊的小圈子,若能和室友和睦相处,生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感到大学生活的压抑和郁闷。所以,掌握一些寝室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这在维护寝室和谐上尤为重要。室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总是避免不了的。大家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回回都要争个是非曲直,互不相让,只能使矛盾升级,甚至会发展到内战。所以,当你在要发火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样扛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即使自己扛赢了,又怎么样?恐怕除了又少了一个朋友外,什么好处也没有。相反,让自己平和一些,退一步海阔天高,既维持了与室友的关系,又体现了自己的涵养与大量。当然,宽容并不是毫无原则地退让。如果每次对方都无理纠缠,甚至以为你好欺负而得寸进尺,这时,你可以给予必要的反击,有时这样的反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醒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适可而止。当然,反击要讲究方法,切忌歇斯底里地狂吼乱叫,或大打出手,这些做法一点技术含金量都没有。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幽默地刺激一下对方,效果甚佳。

(2)学会尊重

一个寝室里的同学,每个人的家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可能不同。所以,每位同学都应该彼此尊重,不因某位同学出身贫寒而看不起他(她),不因某位同学出身富贵而嫉妒或巴结他(她),不因某位同学的生活习惯不好或性格不好而远离、孤立他(她)。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学会热爱

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家能够相聚一室是一种缘分,所以,每个成员都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日常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多奉献一点,互帮互助。你付出了,就肯定会有回报。二是视别人之物为已物,爱护别人的物品。在物品上,既要豪爽大方,又要细腻小心。

(4)学会装傻

人无完人,要学会对别人的缺点装傻,不要动不动就揭人家的短,鲁迅说过“倘要完美的人,这世上配活的人就没有几个”。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其他室友的缺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也许有人说,当别人的缺点对我造成无法忍受的影响时,我仍要一味容忍吗?比如某人因为生活习惯问题,而造成寝室环境严重污染,影响了他人的生活睡眠和学习,实在无法忍受,那该怎么办?如果真是这样,也应该保持冷静,不要采取过激手法指责此人,你大可以不声不响地打开窗户或买上一瓶空气清新剂喷上几下,以暗示他人。你没有责难他,没有背后说他,没有让他处于尴尬境地,这会令他感激你,会让他尽力改正自己的这一缺点。

(5)为室友的成绩衷心喝彩

大学是一个人发挥自身才能的大舞台,有人如鱼得水,有人默默无闻,由此造成的强烈对比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以致产生嫉妒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导致寝室里不和谐的氛围。例如,有一个女生漂亮又有才华,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每天电话不断,情人节更是鲜花、电话蜂拥而来,于是她的三个室友开始难以忍受,联合起来孤立她。结果呢,这个女生的电话没人传,有事没人通知,回到寝室没人跟她说话,从此,她变得苦恼和郁闷,影响了学习。这个女生的变化很令人惋惜,三个室友的做法更是让人不能赞同,她们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她们自己失去了一种宝贵的品质,反而显示出了她们的嫉妒与不宽容的弱点。其实,她们三个完全可以向优秀的室友表达真诚的祝贺,在分享她的喜悦的同时,也会在心中形成向她学习的动力。嫉妒不是好东西,害人又害己。其实,虽然你现在是绿叶,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红花的。

寝室虽小,但体现的人际交往艺术不能忽视。因为你必须要生活其中,生活得好坏完全靠自己把握。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让寝室成为每个成员温馨的港湾,感受如同居家般的温暖。

12.我来自农村,家里贫困,在室友面前,我很自卑,我该怎样与室友相处?

答:一位农村籍大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出身农村,家里比较贫困,在寝室人际交往上无法做到像城市学生那样‘礼尚往来’,和寝室成员之间的物质交往也相对较少,交往也比较被动。室友邀请我一起出去游玩,我总是逃避,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空间内。我一方面讨厌同学们之间交往的经济化倾向,讨厌‘酒肉朋友’,讨厌物质交换;另一方面,又很自卑。”

确实,一个寝室中,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有来自富裕家庭的,也有来自贫困家庭的。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他人,相信大家会友好相处的。

作为一个农村籍大学生,你首先应该不自卑,其次不嫉妒。

(1)不自卑

自己虽然来自农村,但你与其他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也许没有钱,但你有质朴、勤劳、善良的本质,一样会赢得同学的友谊。不要因自己家境贫寒而自怜、自卑,怀着一颗平常心,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自己的未来。如果没有钱,就尽可能少地与同学发生经济往来,同学情谊应建立在平时的互相关心与理解上,而不是建立在物质与金钱上,同学生日上,你的一张亲手做的贺卡也许胜过店里买来的贵重礼物。

(2)不嫉妒

出身不能选择,既然出生在农村甚至贫困家庭,就应该正视这个现实。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的家境可能更能造就你吃苦、勤劳、坚毅、奋发向上的美好品格。对于富家出身的同学,不嫉妒、不羡慕、平常心,要知道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管贫富,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13.不善于结交新朋友,只喜欢与熟人交流,怎么办?

答:很多人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常常苦于不知如何与对方攀谈,从而造成交往缺乏主动性。要想能够毫无拘束的结交新朋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心理上不能羞怯,要正确估计自己,树立自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要如何进取;在各种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老是考虑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或自己怎样迎合别人。相信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差,而别人也不是十全十美,自己是一个同别人一样有思想、有性格、有自尊的独立、完整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强于他人。

其次,要勇于同别人交往、努力提高自信心,相信“我能行”并且敢于尝试,平时多做一些社交技巧的训练,比如怎样问候别人,怎样同别人见面时说些寒暄话;怎样使谈话不间断,不是光听别人讲,而是自己也要讲;不要惧怕他人,勇敢地用眼睛看别人,并且表现得很专心等。

最后,可以阅读一些有关于口才或者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书籍,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不害羞,只是有些人已经学会了逐渐克服害羞,只要你善于控制害羞的心理,同样可以克服它。

14.如何交到好的朋友?

答:要想交到好朋友,首先要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有时为了获得他人的注意,很多人会用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来吸引别人,如抽烟、打架等偏差行为,这样的方式或许可吸引一些朋友,但也会失去更多的朋友。其实要想交到好朋友并不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很特别的人,不需要声名远播,不需要相貌出众,只要你愿意成为别人的朋友,愿意敞开心扉,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生活中,好的朋友可以为我们带来支持、体谅,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得对方的优点。《论语》就曾说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交到好朋友对我们做人处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要想交到好朋友,以下几点需要在人际交往中注意。

第一,保持礼貌。日常生活中要常常保持笑容,常说“请”“谢谢”“对不起”,要尊重他人,这些行动虽然简单,但可传达出对他人的关怀与尊重。

第二,真诚待人。要真诚赞赏与关怀你所关心的人,对他人的关怀要出自真心,不要为了某些利益、目的而矫情做作。如果用真诚的心待人,人与人的相处就会变得更单纯,有助于我们交到好朋友。

第三,信赖他人。朋友间最重要的是信赖。要信赖他人,对别人要有信心;同时自己也要守信。朋友间讲求的便是信用,大家约定的事就要努力达成,这样友谊才可以维持长久。

第四,双向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是来自于沟通不良,所以要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学习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有时也要学会倾听,不要一味的说自己的事而忽略他人。

第五,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很多人最常有的反应就是抱怨、批评,其实抱怨和批评只会造成他人的不愉快,只会让别人与你疏离。所以当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要多注意他人的优点,而不是着眼于他人的缺点,怨天尤人。

第六,充实自我。让自己更为充实,更为有趣,更有魅力,这样他人便会更乐于与你成为好友。

15.别人误解了我,怎么办?

答:生活中被人误解是很常见的事——老师可能会误解你,同学朋友可能会误解你,甚至父母亲友有时也可能会误解你。比如有时你满腔热忱,真心真意地帮助他人,可能被人认为是刻意表现,有所图谋;你无意中讲了一个笑话,也可能被人当作含沙射影,另有所指;你尊敬老师,帮助老师拿教具,却被同学认为是拍马屁……

误解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消除误解是跨越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被人误解后,常会感到委屈、难过甚至生气,进而厌恶对方,排斥对方,这种反应会使双方关系裂痕更深。那么,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呢?

误解常常是因缺乏沟通而起,因此需要由沟通进行弥补。如果在某件事上,有了误解,首先应冷静地思考你为什么会被人误解,被误解的起因、经过,然后,找个机会,单独与对方真诚地谈谈,把误会解开。如果不方便当面谈,也可以写一封信,进行解释。如果这种交谈与写信被拒绝,或解释毫无效果,误会你的人仍然固执己见,那么,只能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坦诚以待,并持之以恒,误会自然消除,万不可以怨报怨,使误解加深。

16.与老师有不同观点怎么办?

答: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认为中国的大学生多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不会主动挑战老师和别人的观点,其学习的注意力也多放在如何掌握知识要点上,忽略了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开发。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敢于挑战老师和他人的观点,正是体现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老师也不会是“一贯正确”的,可能也会有失误,甚至是错误,那么如果自己与老师有了不一样的观点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牢记“不唯上”原则。就像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会热忱欢迎来自学生的不同意见。

其次,要讲究艺术。学生挑战老师的观点以及指出老师的某些错处时,既要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与礼貌,又能持追求真理的态度,与老师平等地探讨问题,这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修养。例如,一位老师在礼堂里作讲座,其中有句话说:“台湾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有位同学悄悄地写张条子传上去,老师看了后,马上纠正了自己刚才的说法,“台湾的少数民族除高山族外,还有13个民族,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的指正”。这样的做法既让老师有思考和商榷的余地,又不使老师当场难堪。在与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即使你有十足的把握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应该用委婉的语气来表示“我认为……”“我是这样考虑的……”“老师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可能还不够全面,我想补充一下……”等,不要武断地说“你这不对,你那不对”,更不能因为老师的失误或不足而在言语中表现出不屑一顾。若自己的看法一时并不为老师所认可,也可以持保留意见,不要逞一时之勇。有的问题或比较复杂,当面谈容易头绪乱,丢三落四说不清楚,或表达不全面,或有些话当面不好意思讲,到时候斟词酌句很令人难堪,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书面形式反映自己的问题与意见,比如给老师发个E-mail或短信都可以。另外,对老师提出质疑还要注意场合。若老师在讲课或作讲座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断老师的思路,而要等到师生互动时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等到课后与老师个别交流。这样,既没有影响授课,又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也表现出了你人格中尊重他人、体贴他人的好品质以及你认真学习、勇于独立思考的治学精神。

17.课堂上怎样回答提问?

答:首先应听清老师问的是什么,准确地理解题意,切忌答非所问。要简明扼要,回答具体。尽量避免无意义的重复以及“啊”“这个”“那个”之类的口头禅。

其次是声音洪亮。照顾到整个课堂的各个角落。即使你坐的位置离讲台很近,答问时也应该大声些,使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

再次,回答问题中出现了错误引起同学们的笑声时,切莫惊惶失措,应集中注意力思考正确答案,然后不慌不忙地纠正回答中的错误,这样大家的笑声自然而然地就会平息下来。不过也可能有时自己的回答并没错,可是有的同学由于不理解或听错了或出于其他原因,也会笑起来。这时,你更要不受干扰继续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如果一听到有人笑,就慌了神,急忙去纠正“错误”,往往会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那只会引来更猛烈的笑声。

18.同学总爱拿我开玩笑怎么办?

答:有人说过:幽默是人生最好的佐料。我们会发现,一个幽默的人,他的身边总是不乏朋友,而我们也总是希望和幽默的人交朋友,因为他大度、开朗,机智、风趣,与其相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幽默的人,他不仅会自嘲,也可能会对别人开一些善意的玩笑。一般情况下,同学开你的玩笑,往往是因为他觉得你比较亲近,如果与你的关系不好,恰恰不太会开你的玩笑。开玩笑与取笑是不同的,取笑是利用别人的缺点,来制造笑料,带有讽刺的效果。因此,当同学跟我们开玩笑时,如果不是恶意的取笑,而只是在交谈中需要一些应景的话题来拿我们打趣一番,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不必太在意,我们可以大度地一笑了之。我们有时也免不了开一下其他同学的玩笑。

玩笑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又是一种风度,同学之间适当开开玩笑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当然如果对方是恶意的,比如:该同学可能妒忌你学习成绩好,故意在公共场合暴露你的一些缺点,让你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或者是拿一些隐私甚至是个人的生理缺陷来开玩笑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坚决反对。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就应该大声地对对方说:“请你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当然,古代哲人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首先就不应该开这样的玩笑。

19.如何调解两个不合的同学的关系?

答:俗话说,学校是个小社会。当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来到一个地方一起学习甚至在同一间屋子里朝夕相处时,因为生活习惯等差异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们发现,大学同学产生的矛盾、不和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一些生活琐事引起的,这时最需要的态度是包容和接纳。

当同学之间闹矛盾,你在试图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之前,要先分析一下矛盾的成因——是否是生活习惯、作息差异等造成的,然后,带着理解的心去倾听,带着公正的态度去分析引起矛盾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劝告双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处事原则,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差异。要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就是因为老想着是对方的错而不承认自己的不对造成的。我们要告诫同学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有宽容之心,要学会换位思考。若同学之间的矛盾已经妨碍了大家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时,对有错的一方,我们要耐心地向其指出他的不对之处,劝他诚恳地去向对方道歉;同时也要提醒另一方,不要得理不饶人。切忌采取毫无原则的“和稀泥”,或在双方中任何一方面前添油加醋,这样做,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使矛盾激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创造机会让他们沟通,从而合好。

20.一同学在我面前说另一个同学的坏话,我该怎么办?

答: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别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不是好事情,我们自己尽量不要这样做;其次应该委婉地提醒对方若对其他同学有意见最好当其面提出来,自己不愿当传声筒。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不要随声附和。这时你要理智的听,最好默默地听,不表态,只报以友好的微笑,如果非要表态,最好客观、委婉,并极力讲他人所长,千万不能在对方面前再添油加醋,那样容易使矛盾激化,比如,你可以说“是吗?”“不会吧?”“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在这里?”“他在我面前可是经常说你好话啊!”如果你盲目附和的话,在说他人坏话的人的心里也未必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人,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不会因你的盲目附和而变得高大,也许,他想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来寻求你的真实想法,以解开自己心中的结,这时,你的理解,你的情真意切的客观的分析,对他来说,都胜于你的盲目附和。他会觉得你是一个公正的人,有主见的人,能帮助他化解心结,解决矛盾。如果这个说坏话的人因你的不盲目附和而生你的气,那这种人对他敬而远之吧!

21.有同学在他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被我知道了,我该怎么办?

答:若发生了类似事情,一定要冷静,切记不要马上冲上前去找那位同学“算账”,这样往往于事无补,效果只会适得其反。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他所说的“坏话”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我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我的学习习惯不好?诸如此类被同学抱怨,像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掉它。当然,像这种“小节”问题我们也不希望其他同学常常挂在嘴边,毕竟有失“面子”。我们可以适当提醒该同学:这些问题我会尽量改正,希望你不要老给“宣传”出去。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嘛,生活中谁有没有个小小的“失误”呢?但如果说的是无中生有的话,这就涉及该人的人品问题了。当然我们也不必火冒三丈,一下子冲过去非得争个高低。若是生活小节,大可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一笑了之。如果涉及原则问题,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及时与对方沟通,表明自己的观点,严肃告知对方不要无中生有;二是可以通过其他同学或和辅导员老师联系,劝说对方放弃,必要时不排除采取其他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

22.同学向我借钱,怎么办?

答:本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原则,当同学有急需而我们又是力所能及的话,应该帮忙,也就是应该借给他(她)。但我们总是会担心对方如果忘记了还钱怎么办?对方如果不及时归还怎么办?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对方写一个借据,即所谓“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既帮助了对方,又可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但是也有同学可能会想:他只向我借一二百元钱,若要他写借据,会不会显得我小题大做?会不会被他认为我是个吝啬鬼?会不会让他以为我不愿意借钱给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向同学说明原因:毕竟我们都还是纯粹的消费者,日常生活及学业方面的开支基本上还都要靠家长的供给,今天你有困难了,我可以帮你,明天我有困难了,还要请你帮助我呢!不管谁帮谁,在钱上,我们都应该清清楚楚才好。相信大多数同学对此是能够理解的。当然如果只是一二十元的小数目或者只是几块钱譬如用来吃饭等,就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了,只是借钱给同学时最好有第三者在场,这也是一种保护自身权益的方法。还有一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譬如某同学不止一次向你借钱,虽然数额可能并不大,但总是只借不还,或者到本该还钱的时候,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碰到这种情况,若他再开口,你就应该明确拒绝了。还有就是,如果某同学向你借钱去做不正当的事情,你理应果断拒绝。

23.怎么向同学借钱?

答:凡是向同学开口借钱之前,都应该向同学坦率说明所借之钱的用途,表明自己的困难,并明确告知归还的日期。如果是临时因为忘了带钱包,或者刚好是吃饭的时候,或是在路上看到一件心仪的小礼物正好身边钱不够的话,应诚恳地告诉同伴,救一下急,回校以后马上归还。若是金额较大(如几百元),必要的话可写借据给对方,若不然至少也应有第三人在场,以起到一个旁证的作用,这也好让对方放心。至于像学费等大的开支(千元以上的),则不提倡向同学个人借。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结识的同学(包括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阶段,彼此之间可能姓名还不是十分清楚时)最好不要随便开口借钱,免得让人感到为难。若实在有急需,可通过老师帮忙解决。

24.面对借钱后不还的朋友,我该怎么办?

答:有一位同学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高中时代的同学来电话说急需要几百块钱解决问题,并拍着胸膛承诺一个月后归还。这位同学本来钱也不多,但想到朋友无助、急切、哀求的样子,狠不下心来拒绝,便同意借钱给他。可过了好几个月都不见他把钱归还。以前他们曾是经常联系的朋友,可借钱后却不再有联系,借钱的同学像是消失了一样。后来这位同学急用钱时便打电话给朋友,可朋友却说:“不就是那么的几百块吗?干嘛这样逼我?”这位同学听后哑口无言。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该怎么办呢?

对这样的人,最好避免借钱给他。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如果你把钱借给了他,他不主动还钱,你心里一定会很不舒服;如果你向他讨要,也许他还会怪你这个人小气,甚至反倒生你的气,最后伤了感情。在有些情况下,同学之间的友谊会因为借钱的问题而被破坏;学生既不要随便借钱给朋友,也不要随便向朋友借钱。如果他真的需要帮助,你也有这个能力,那就帮人帮到底,把钱借给他,但要做好不要他还的准备,或者在对方要求的基础上打个折扣送给他。

有一个人曾写过这样的心得:假如我有100元,你向我借10元的话,我会这样说:“你先用着,有钱再还。”因为,一来朋友还不还这笔钱对我不太重要,借给他不会伤了朋友感情;二来这只是我很小的一部分,伤不了我;三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假如他向我借更多的话,我就会半开着玩笑地说:“有一句名言说,假如你不想和某人做朋友了,请把钱借给他。哈哈,因为我还想和你做好朋友,所以我不能借钱给你!”

所以,有时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当然,要委婉拒绝。比如,可以说“我很希望能帮你的忙,但是,现在我无能为力了”“我这段时间手头也不宽松,不好意思,真的帮不了你”。

如果你已把钱借给别人了,并且想讨要回这笔钱的话,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是好朋友,且不会因为你的讨要而伤感情,那就直截了当地要。如果是一般朋友或你估计直接讨要会伤和气的话,你可以把情况告诉借钱那个人的朋友,一来可以让他转告,二来给借钱的人施加压力,让他知道已有第三者知道他欠钱不还,不守信用,再不还就会有更多人知道。出于名声考虑,他会很快还钱的。你也可以选个好的时机,旁敲侧击,比如一起购物消费时,可以说:“哇,你现在手头宽裕了吧,不像上次那么紧了……”或者用“上次你从我这里借的钱还给我了吧?我记不太清了”之类的话提醒他,如果他趁机肯定地说已经还给你了,那这个人就不配做你的朋友。

钱是一个敏感的东西,奉劝那些向朋友借钱的人:请珍惜肯借钱给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珍惜你所说的诺言,别让钱破坏了你们的感情。请求朋友帮助是可以的,但不能要求朋友必须帮助你,别认为朋友有义务要帮助你。如果朋友能够帮到你,那就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朋友吧;如果朋友没有帮到你,那要理解朋友的难处,再想其他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即使朋友真的是借故不帮你,那也没有资格去埋怨朋友,因为这不是他的义务。至于那些借钱之时信誓旦旦的承诺,借钱之后则若无其事、趾高气扬,甚至玩失踪的人,不要与之为友。

25.与好友、同学有矛盾或产生分歧时,该怎么办?

答: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生活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矛盾。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分歧和矛盾有所准备。当矛盾或分歧产生后,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并主动与对方进行沟通。在沟通时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1)尽量避免争论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

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损伤,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到难堪。有时候只要稍稍改变一些方法,变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为间接的暗示和提醒,效果会好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坏话好说”的艺术。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勇于承认错误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被打破。

26.真诚给别人提建议时,却引起对方的不满或极力反驳时怎么办?

答: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发现某人有某些欠缺时,譬如可能是他的学习方法不对路造成了期末考试的失误,也可能是言语过于激烈导致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甚至有可能是他今天的衣服穿得不合适,等等。总会想着好心地去提醒对方,善意地给对方建议,应该说这是一种善良,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善端”。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悲哀”地发现,这些同学似乎对我们的善意并不领情,反而会责怪我们多此一举或多管闲事,甚至可能恶语相向。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对方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再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别人代为转达我们的意见。切忌自以为自己肯定是正确的,非得要对方马上接受或改正,这样的效果不会好,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记住“事缓则圆”。

另外,提建议时关键要注意提的是“建议”而不是“意见”。因此,提建议时最好站在对别人有利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陈述建议时要多用中性词语及祈使句,而不要让别人感觉你是在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另外,给别人提建议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这样会使对方难堪和尴尬。如果提建议引起了对方的不满,最好换个时间再谈。

27.怎样同他人说第一句话?

答:同人交谈,第一句话很重要。如果说出的话适合对方的口味,那么交谈自然很快就会深入下去;如果说出的话正好是对方所忌讳的或厌恶的,那么谈话不可避免地要碰钉子。所以,讲好第一句话,就为整个交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打开了交际之门。大学生进入校门,不光是要在进入校门时学会与新同学与新老师讲好第一句话,也要经常走出校园,在社会的不同场合与人进行交往,因此,学会在不同场合、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讲好人际交往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1)根据陌生人的特点主动搭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与陌生人交谈,首先要学会观察。如观察他的仪表、装扮、服饰、气质、年龄、口音、职业等,来确定其身份,从而来确定谈资——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同农民谈话,可从目前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民的辛劳等问题展开;同知识分子谈话,可谈时势热点问题;同商人模样(衣饰较华丽、风尘仆仆)的人谈话,可谈经济形势、市场、产品等;对青年人,可谈流行服饰、畅销书籍、就业、毕业分配、住房等;对于成年人,可以谈孩子的抚养、教育、父母的赡养问题、物价等;对于老年人,可谈老年保健、文化娱乐、儿女对老人的赡养等问题。

根据口音,可谈同乡,可谈同学的同学,可谈他的家乡;根据对方打扮、气质等特点,判断对方的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其特点,行行有其话题,你若能判断出他是哪一行业的,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如判断困难,则可直接询问,你要对对方的职业表现出兴趣,这样就会促使对方乐于向你介绍他所从事的行业及他的工作,从而展开交流。

当然,与同为学生的人谈话,话题就更丰富了,谈各自的学校、谈专业、谈老师、谈未来、谈爱好等。

(2)帮助对方和求助对方,主动和人攀谈

比如你帮助别人开一下门,拾一下掉落在地上的东西,帮助发生冲突的人解围,从而引起交谈;求别人帮助,然后表示感谢,比如你在火车上,求邻座的人帮助你把行李放在高架上,你就可以说:“可以帮我一下吗?”“谢谢!”,然后,坐下来就可以攀谈起来了;也可以通过问时间、问天气、问路等一般性问题来引起话题。

(3)利用情景,寻找交谈的话题

在拥挤的火车上与邻近的人谈谈交通问题;在避雨的屋檐下谈谈天气;在医院里谈谈健康;在超市里谈谈物价;在图书馆里谈谈书籍……注意利用这些情景,就不愁找不到话题。

28.做错事时如何道歉?

答:当你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并因此给别人造成影响,使自己和别人之间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这时,你应放下面子,克服难为情的心理,主动向人道歉。如果你不道歉,那就等于错上加错,会使关系变得更加紧张。那么,如何战胜自己的心理,大胆地开口道歉呢?如何在道歉之后,既能让对方原谅你,又能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甚至让你们的关系比以前更好?如何说话才能取得这种效果?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主动承担责任

当自己的失误给他人带来损失或不快时,千万别忘了在道歉时,先主动分析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再表示下不为例的决心,这样才能让对方原谅你。比如“说到底是我没有事先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才使我们这次计划好的活动失败了,这对我是个教训,这次我很抱歉,不过下次不会了”。

(2)选准时机,以情动人

当你惹朋友生气时,需要真诚的道歉,但也要讲究时机。当因为某些误解而发生摩擦和纠纷时,应当在事后立即向对方道歉。我们很难想象,几年以后的“对不起”能对当初的错误起到什么弥补作用,因此要及时道歉,才能迅速弥补你言行失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对方火气正旺,情绪很激动,你不妨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等对方冷静下来后再主动向对方道歉。所以,道歉的时候,要善于把握适当的时机,最好选在对方心平气和,心情好转的时候,这时,你在道歉的同时如能再加上对对方真诚的问候或祝福,对方一定更容易接受你的道歉,与你握手言和。

(3)借第三人之口传达

有些人明知自己错了,也想向对方表达歉意,然而由于自尊心太强,面子太薄,当面道歉难为情,或者双方因为其他的原因不便亲自对话,这时,就可以考虑巧妙地借用“媒介”,让中间人为自己传达歉意,兴许还能收到当面道歉收不到的好效果。这种技巧使用起来,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第三者,最好是对方的好朋友;二是你与第三者的交谈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表达歉意,并且让第三者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第三者才会替你转达歉意。

当然,除托第三者转达道歉之外,还有当面口头道歉、打电话道歉、书信道歉等,选择什么样的道歉方式,应根据自己与对方熟悉的程度及歉意的程度来认真选择。

(4)道歉的语言、礼节要恰当

第一,不说遮遮掩掩的话。道歉贵在一个“诚”上,如果你“犹抱琵琶半遮面”,何谈一个“诚”字?第二,不说推卸责任的话。“要不是因为……我也就不会……”这样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说得自己根本没有错,又何需道歉呢?第三,不说奴颜婢膝的话。道歉需要真诚,但是一旦夸大其词,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反而会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第四,注意道歉的礼节。道歉时态度要严肃,要主动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和过失,对给对方带来的损害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内疚,请对方给予谅解,如果对方一时不理解或拒绝接受道歉,则要反复表达自己的诚意。

29.明知对方不对,却不能有效地说服对方、批评对方,怎么办?

答:人际交往中有时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和不足,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自古以来“忠言逆耳”,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不易对付的局面。批评是对人言行的否定,对大多数人来说“闻过则喜”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时我们需要得体的指正而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批评让对方感到伤害了自尊心,批评的效果就不理想了,因此如果要批评对方,一定要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对你说这些是为了你好,而不是为了维护我自己”。卡内基总结的批评的艺术是很值得借鉴的: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或以启发来提醒别人的错误,给别人保留面子。当然,不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

30.如何巧妙拒绝?

答:有个同学这样抱怨:“我在杭州读大学,经常有亲戚、朋友、同学来杭州游玩、出差,我经常要招待、陪同,应接不暇,这既给我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经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我有时想拒绝,但又怕同学朋友说我没风度、小气、不讲情义、不热情,真是苦恼。”还有一个同学抱怨:“一个同学经常旷课,每次老师点名,他总是想法让同学代为答应,或为他编造理由请假,时间长了,同学们都怕他求到自己,大家都躲着他。”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大学里还会遇到很多很多。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不合理请求呢?

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请求,我们当然要拒绝,但我们经常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怕伤害感情,怕对方不高兴,而对方被拒绝了,也会很难为情,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学会一些拒绝别人的艺术。

第一,拒绝时要先倾听,再说“不”。因为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某些困扰或担忧,担心你会不会马上拒绝,担心你会不会给他脸色看,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然后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倾听还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能避免伤害对方,或让人觉得你在应付他。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第二,拒绝要坚定,同时要体现出发自内心的耐心与关怀。若只是敷衍了事,对方其实是能看得到的,这样会让人觉得你不是个诚恳的人,对人际关系伤害很大。比如,一个同学想找你代考,这是违犯原则的事,你必须要拒绝,你可以说:“我也想帮你,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被发现,不但没帮上你,还害了你,我们两个全军覆没啊,当然,为朋友两肋可以插刀,问题是刀插了,也没帮上啊,所以,我不能答应你。”

第三,拒绝时要顾及对方面子,要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对方的心情,不要让对方难堪。比如可以说:“我非常理解你,我也希望……可是,真的很对不起,我真的不能……”;也可以强调客观理由,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被招待外地来的朋友的事搞得很烦的同学,就可以说:“我看一下时间安排,哦,不好意思,那一天学校里刚好有一个活动,恐怕难以抽身啊!”

第四,尽量以最友好、最热情的方式拒绝。“太谢谢你了!遗憾的是,我真的不能……”“我真的好高兴,好感动!可是我……”“我多么希望……,可是我……”

第五,先赞同后拒绝。“这真是个好主意,可是我……”“这样太好了,遗憾的是……”

第六,巧妙运用幽默。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鐘书先生,说自己很想拜见他。钱鐘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在此,钱先生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女士的请求,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31.遭到别人拒绝时该怎么办?

答:不要害怕被拒绝。与人交往越多,被人忽视或拒绝的可能也就越多,被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正常现象,不管被拒绝的程度有多难堪都与你的自身价值无关,面对拒绝我们既要学会宽容的对待,同时也不要因此而变得不自信。虽然被人拒绝的滋味是苦涩的,但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每次的被拒绝都会使你低头沉思,都可以促使你清醒地认识自己,是不是自己提的要求过分了?强人所难了?是不是别人也有困难?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是不是自己也经常拒绝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减少被拒绝的机会。

32.如何面对别人的嫉妒?

答: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嫉妒者常常会通过诋毁和诽谤被嫉妒者获得心理平衡。面对嫉妒最好以宽容和理解来谅解,千万不要以牙还牙。对方说了坏话不要太在意,急于澄清反而会给人做贼心虚之感,甚至会越描越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那些散布谣言贬低他人的人最后会暴露出自己的狭隘的。此外,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化解别人的嫉妒:第一,对不如你的人多给予关心;第二,通过示弱化解别人的嫉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将“短处”适当展现可缓和嫉妒者的自卑和不平衡感。

33.说话伤人,语言冒失,不能很好地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怎么办?

答: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但成年人如果说话冒失,就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了。如果人际交往中你是一个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讲策略、行为有节制的人,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喜欢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反之,假如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不识深浅,不知厚薄,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就会人人讨厌,时时难过,事事难为,处处碰壁。因此,社交活动中的话不能随心所欲的说,信口开河,应照顾他人的情感,讲究说话艺术、说话技巧和说话的分寸。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话要出口时,先在自己的脑袋里形成警觉。想一下自己要说的话是否合适,是否合当时的情景,是否合朋友的性格,这样,就可慢慢形成说话前会思考的习惯。

第二,换位思考。你的话在说出口之前,换位思考一下,在如果你听到别人这样说,你会有何感受,如果你感受不好,就不要说了。

第三,多听听别人说话,自己先不要发表意见或者建议。如果有朋友要你发言,你也要思考一下再开口,而且,也不要一说起来就说个不停,尽量把回答的话语缩短,很多时候多听听人家的话语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34.不善于关心别人,也体会不到别人的关心,怎么办?

答:不太善于关心、帮助别人,不懂得爱别人,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体会不到别人的需要,这是人际交往中缺乏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的表现,也是缺乏爱心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去交往受过挫折;或性格内向、心胸狭窄;或自负清高、目中无人;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人若经常表现出这种状态,感情与思想上就会难与他人沟通。你不会去关心、帮助他人,你同时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喜爱。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就要尊重他人,培养爱心,关心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凡事善于为他人着想,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及时发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这样才能给予别人及时的帮助。你在这样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幸福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好感,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生活在一个集体里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尤其要处处留意。比如当别人在学习时,你就不要把东西碰的叮当乱响;当别人在睡觉时,你听音乐就应该戴上耳机;当别人生病了,你送上药端上水;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想办法解决。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无须顾及,事实上,往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就是从这些小事中体现的。如果你能善于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会认为你人不错,对你称赞和敬重,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别人就会认为你心中只有自己,就会鄙视和疏远你。

35.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不善于倾听对方,怎么办?

答: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因此尊重他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倾听别人的声音,分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懂得倾听,不仅是关爱、理解,更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掌握倾听的技巧,有时比多说更为重要,仔细地倾听,有助于你圆满地解决问题。善于倾听有两大好处:一是倾听让人感觉你很谦虚;二是通过倾听你会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方说话的过程中,你不时地点点头,表示你非常注意谈话者的讲话内容,使说话者受到鼓舞,觉得自己的话有价值,也就会更为充分、完整地表达他的想法,这正是沟通所需要的。通过倾听对方的讲话,还能推断对方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的态度。而且懂得倾听的人才会获得朋友,因为你分担了她的烦恼。倾听,也意味着慎言,避免流言,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认真倾听他人言语,表示你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懂得倾听,才能让你更深刻的了解他人,也了解了你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你才能取他人之长,去自己之短。

良好的倾听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尊重别人的讲话

包括保持目光的接触(即正对着讲话者、不时进行目光的交流)、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即在对方还没讲完之前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中注意力听、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要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如玩弄笔或纸、频繁地做动作等)。

(2)换位思考

倾听不只是听谈话的表面内容,更需要从更深层次上领会其内涵,从谈话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考虑他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说话者需要的是什么?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必须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真正含义。

(3)激励对方

在倾听过程中,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给出反馈,激发别人讲话的兴趣,尽量让对方将真实的观点表达出来。丰富的面部表情、热情的态度、积极的回应都能表达对谈话者的欣赏和赞同,激发他讲话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式地点头或爱搭不理。

(4)不急于下结论

凡事别急着下结论,尤其是否定性的结论。即使有了不同于讲话者的意见,也要委婉地提出请对方思考。分歧较大时,可以暂时将问题搁置,表示自己稍后会再重新慎重地考虑这件事,同时也请对方再考虑一下,努力争取达成共识,而不要武断地将自身观点强加给别人。

36.在公众环境下能自然表达出语言,但要自己引起话头或引导谈话就会显得困难,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这是因为不自信导致了不敢随意说话的问题。害怕说错话而导致缺乏交流,而缺乏交流又会导致对他人陌生,越是陌生就越是不敢去说,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自信,那么语言的影响力就弱,所要表达的想法就不会被有效地传达,也不利于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就要鼓励自己大胆地说话,如果自己想好了,就要把它说出来,不要怕说错一句话而想半天,别在意对方的反应甚至是嘲笑,只管自己说的是否清楚、干脆,是否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收获,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心里渐渐地充满自信的力量,说话的技巧也会大有长进。

37.农村籍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怎样与家乡的父母相处?

答:虽从小生长在农村,但从小就背上了高考升学的压力,所以,在家时期,都是一心学习,不问其他,生活多由父母,爷爷奶奶来照料,这样,难免在头脑中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上了大学以后,有些同学更加懂事,更加孝顺父母,从而努力学习;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成了“城市人”“知识分子”,与“土气的”农村的父母交流越来越困难,逐渐有了隔阂;也有同学感觉父母仍不相信他,不放心他,仍把他当孩子看。

父母是最亲的人,大学生人际交往首先应是与父母的交往,但很多大学生恰恰忽视的就是父母。作为一个农村籍大学生,如何正确地与父母交往呢?

首先,要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把这种尊敬和感恩体现在你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中去。自己如果做了错事让父母生气,一定要主动诚恳地承认,并求得父母的原谅。如果是父母误解了你,也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解释清楚,求得他们的理解。而不要仗着父母爱你,你就可以随便伤他们的心。尊重他们的原有的生活习惯与习俗,不要用城市里的眼光来要求他们,如果要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生活不良习惯,也要耐心地、谦卑地给他们讲道理。

其次,要多体谅父母,理解他们,换位思考。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唠叨,都是对你的爱。比如,父母给你打电话,经常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外乎是那些老话儿:注意安全啊,认真学习啊,注意营养啊……你可能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这时,你万不可来一句:“知道啦,您都说了一百遍啦……”你只能认真地回答:“好的,妈妈,放心吧,您的话我记住了。”放假在家时,要多陪伴父母,多讲些学校里的事和你的事,多讲你的学习、你的生活及城市里的新鲜事;同时还要多帮父母做事,要对父母为你做的每一餐饭菜表示感谢与赞美。

最后,要关心你的父母。如果有条件的话,要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家里农活情况,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放心。回家时,要给父母买些适合他们的礼物,如果你能用你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来买更好。如果不能,只需要买适合的,不要买太贵的,因为,你的钱也是他们给的,他们更希望你能把钱用在学习、生活上。

与父母的相处,是一个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会与父母相处的人,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大学生不光是在情感、思想、道德上懂得爱父母、敬父母,而且,在语言上、行为上也要掌握与父母相处的艺术。任何一桩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双方努力栽培的结果。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

38.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我想追求独立,可父母总是不放心我、误解我、管教我,我该怎么办?

答:你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作为过来人,他们认为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父母的话,可以少走弯路。然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都听父母的。其实,你和父母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双方从不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而只是强调自己是正确的,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善和深化。

从父母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你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你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可能和你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他们习惯于用过去一切包办的方式与你相处,因此会带来许多烦恼。你可能还不知道,父母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的,作为他们的孩子,你是有责任与父母配合的。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你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一些的体谅、理解和尊重。你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追求独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表现。可是,父母很可能一下子还不能适应你追求独立的愿望和行动。或许从出生至今,父母一直习惯于作你的保护伞,愿意事事为你包办,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对你的关心。你不妨在家人聊天时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的……父母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的,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你独立的要求,甚至向你做出妥协和让步。

父母反对你独立,也可能是出于对你的不放心,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你比以前成熟了许多,所以,你最好平时多找时间与父母谈心,让他们及时了解你的成长和进步。那样,你的独立要求就不会使父母感到意外了。另外,与父母谈心也表达了你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还能帮助父母养成倾听你说话的习惯。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熟。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不放心难道就没有道理吗?如果你平时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担责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呢?多给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里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尽可能多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果父母发现,每次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交给你的任务,那么,他们不但愿意多给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且还会对你的能力大加赞赏。只有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有责任心,你有独立能力,你才会赢得父母对你的信任。

其实,在追求自我独立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父母的意见和指导。一是考虑到父母的情感需要,即不要让他们感到你的翅膀硬了,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在你的眼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二是尽管我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作主张了,但是,事实上,还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把握的。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缺乏主见,相反,真正独立的人并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39.如何与父母交流?

答: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同双方的交流密切相关。无论是日常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假期在家期间,子女与父母之间都需要很好的交流。那么,在与父母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尊敬父母,聆听诉说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子女对父母更应该是这样,而这种尊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耐心聆听父母的诉说。

父母由于生活阅历广,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丰富,所以,他们在与子女交谈时,常常出现两个特点:一是喜欢沉湎于过去,回忆自己光辉的历史,叙述自己得意的年代和经验教训,把它们如数家珍似的诉说给年轻一代听,希望后代能继承他们的品德和业绩,吸取他们的经验与教训。二是老人话多,讲起话来总是絮絮叨叨没个完,这种现象是普遍的、正常的,因为,父母眼里的子女总是孩子,他们对子女总有操不完的心,说不完的叮嘱,好像不多说几遍就不放心似的。然而,有些年轻人往往不理解父母的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常常对父母的诉说感到厌烦,认为他们啰嗦,表现出不屑一听的反感,有的甚至当场斥责,打断父母的说话,有的还以退场来冷落父母。

作为晚辈,在与父母的交谈中,不管他们讲的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思和口味,都要以最大耐心去倾听,让他们把话说完,中途不要插嘴,不要打岔,更不要指责。即使你不同意父母的意见,你也应该想到,父母的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他们毕竟是过来人。如果父母的话明显是错的,要争论时也要注意用词的婉转和语调的平和。

(2)理解父母,说体贴的话

子女与父母之间,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往往产生认识上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代沟”。消除代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儿女的安慰与体贴,更需要理解。天下父母都爱子心切,心切则言易乱。做父母的固然要讲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学会与孩子的沟通艺术,但我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性格有好有差,人生经历也各有不同,做儿女的,不能要求他们去做到如何如何,而应该从自身出发,多从自身找原因。可能父母有时说话不讲究方式,或用词不当,我们做儿女的不应抓住父母话语中的某个词语、某些语句、某种方式不放,认定父母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应该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说话动机,不要强调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理解与体贴父母,相信你的态度一定会换得父母的理解,也使父母得到安慰与快乐。

(3)求教父母,说商量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独立性开始增强,加之亲子两代人在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事物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心理上会出现一条鸿沟,在态度上会出现分歧,很多同学因而判定父母不了解自己,碰到事情开始不愿与父母交流而宁可与同学谈。这些同学喜欢自作主张,无视父母意见,认为父母的观念陈旧、思想僵化,不愿与父母商量,每当父母问及时,总是回避,或以“自己的事不要别人管”为由,将慈爱的双亲拒之门外,结果不少大学生由于幼稚无知而遭受挫折及不幸,这实为一种极不明智的表现。

父母是我们年轻人的教科书,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是一座非常丰富的知识宝库。因此,经常向父母请教和商量问题,既表示了对父母的尊重,又可以从父母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双方在意见上即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衷性的意见。

遇事经常与父母通气,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无疑是有好处的。如专业选择、毕业分配、婚恋等。遇事与父母商量,不仅使父母感到是对他们的尊敬与信任,而且能帮助我们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矛盾。和父母常交流,能够增进相互间的理解。父母觉得你的眼里有他们,你信任他们,尊敬他们,许多事情就容易求得一致,许多矛盾就得以化解,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就会更融洽、更亲近、更愉快。

40.遇到困难时,怎样求人帮忙?

答: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父母好说,靠朋友就是要求别人帮忙。日常生活中,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有很多,而怎样求人帮忙才能让对方欣然接受,从而使彼此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求人帮忙时的语言和态度:第一,要营造友好亲密的氛围;第二,礼貌客气,让别人乐于帮助。一般的人际交往即使不求人都要客客气气,待人以礼。如果需要别人帮忙,更应该多些礼貌;第三,不要强人所难。求人帮忙要考虑到别人是否能办到,给别人足够的考虑时间;第四,帮忙之后要真诚的致谢,切忌过河拆桥。

41.别人指责我该怎么办?

答:人际交往中经常会碰到别人指责和抱怨自己,这是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会让人觉得尴尬,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生更是不堪忍受,这种情况下要想摆脱尴尬局面关键需要保持冷静,最好能忍耐到对方说完再作分辨,如果因对方一两句刺耳的话就按捺不住,激动起来,与对方发生口角或争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将问题弄僵。受到指责时假如你确实有责任,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好坏。即使确信对方的指责是无稽之谈,也要暂时认为对方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这会使对方无力再对你进行攻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解释,消除对方的怨气。如果是恶意中伤的情况则要坚定的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能迁就忍耐,但要注意态度,以柔克刚才会更有力量。

42.很渴望与人沟通,但找不到与人沟通的切入点,怎么办?

答:与你刚认识的朋友交谈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某个题目不行,再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或想过的事情,不要对片刻的沉默慌张无措,让它过去即可。你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开始方式。另一个有效的开场白是征求建议。问对方有关任何方面的观点都是很稳妥的,但不要问及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43.怎样与熟人打招呼?

答:打招呼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主动与熟人打招呼。

一般说来,与熟人碰面,不要视而不见,不要低头不语,或者把头扭向一边,以免给人留下一种高傲、不懂礼貌的印象。这时应主动打招呼、问好,如果是经常见面,可根据见面的时间进行问候。如早上相见可用“早上好”;晚上再见,可用“晚上好”“晚安”。无论何时见面,都应主动道一声“您好”,这是有修养、讲文明的体现。如果较长时间未联系了,见面时应主动询问一下对方的身体、工作和学习情况,但要注意问的方式,如,不要问:“您近来身体怎么样?”而应问:“您近来身体还好吧?”不问:“您最近忙什么呢?”而是问:“您近来忙吗?”如此问法,可以给对方留有余地,可以详细回答你,也可以礼貌地象征性地略略地回答。你骑自行车与熟人相遇,若是经常见面的,打个招呼,问声好就过去了;若是不常见面的熟人,则应下车问候。

总之,在与熟人相遇时,应该主动打招呼,如果实在不想打招呼,就应在相距较远处就走到一旁去,尽量不要让熟人发现你;如果已经走得比较近了,那么就尽量不去看对方,或装作没看见对方。当然,这都是下下策了。

44.对半熟的人,遇见时不知如何是好,是打招
呼还是绕开?

答:既然曾经相识,就不应该将这种交往淡化,既然遇见了,就大大方方地热情友好地上前打个招呼。如果对方还记得你,那么,他会很高兴你与他主动打招呼;如果对方有点忘记了你,那么,你的打招呼无疑会加深他对你的印象,从而为你又多了一个朋友而打下基础。如果你故意绕开,对方发现了,会认为你不想和他交往,或认为你这个人没有礼貌,或认为你清高不愿与之交往,从此,他也便退缩了,此后,便又成为陌生人。试想,哪一个朋友不是从陌生人到“半熟”的人,最后变成“全熟”的朋友?我们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就是这样扩大的。

45.跟别人发生了正面冲突该怎么办?

答:生活中与别人出现小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人际交往中无论什么原因最好都不要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如果大家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沟通与讨论,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有好处的,不理智的大吵大闹,不仅会弄僵彼此的关系,而且问题也会变得更糟。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假如遇到矛盾时不愿意退让,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所以永远不要跟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如果发生了要学会退让,这样不仅会让僵持的关系缓和下来,也能够显示出你的大度和风格。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执,以反驳他人为乐趣,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46.如何面对别人的挖苦讽刺?

答: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总免不了会遭到别人的挖苦讽刺,在别人的讥讽与嘲笑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能会拍案而起,反唇相讥;你也可能宠辱不惊,保持缄默。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在面对别人的讽刺与挖苦时,很容易选择前一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就会发现,其实保持缄默,或一笑了之才是最有力的反抗,同时也显得自己宽容与大度。

很多时候,讽刺与挖苦源于某些人内心对你才华的妒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别人的讥讽、嘲笑甚至诋毁,往往是由于我们身上有闪光的东西,而这些闪光的东西使得他们不舒服或不理解。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无论我们做得多么优秀,也终可能会得到非难性的评论。面对这种评论,如果它确实指出了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就谦虚地接受;如果它只是一些人发泄内心妒火的恶语诽谤,我们就勇敢地正视它,并以让自己更优秀的方式去回击那些挖苦与讽刺。

总之,当你受到别人的挖苦与讽刺时,你可能会生气,可能会伤心,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对自己而言,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47.当自己对别人产生不满时,该怎么办?

答:每一个大学生在四年的生活中,要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而且,每一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个性特点(优点、缺点)及行为方式,这些个性特点与行为方式很可能与自己的性格特点不符合,甚至相反,从而导致你对他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比如有一个同学,经常不经允许就擅自使用你的餐具,对此,你很不满,你该怎么办?你将餐具锁起来,或者是直接告诉他“你不要用我的餐具”?有一个同学,经常在熄灯之后,在寝室里来回走动,大声喧哗,你很不满,你又该怎么办?你直截了当地指出“已熄灯了,请你遵守校规,不要再来回走动”,还是抱怨“这么晚了,还这么烦!还让不让人睡觉了?住在这个寝室我真倒霉”?

处理不满情绪时,第一不能回避,第二不能冲动,而是要理智地正视问题。最好按以下几个步骤处理。

第一,明确自己的目的。当不满情绪积累时,更想做的是惩罚和责备对方,让对方感到内疚或难堪,甚至更进一步,希望报复对方以解心头之气,但这不具有建设性。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解决问题,是实现更为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界定问题。当别人的言行让我们恼怒或不满时,我们往往认定他们故意和我们过不去。但事实上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它是双方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哪个人要与我们过不去,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可能是由其习惯使然,这时他往往没有意识到正在对我们构成伤害。也与我们对之的反应有关,他会根据我们的反应维持或是改变其对我们的言行和态度。

第三,明确清晰的反馈。不应马上批评对方,更好的方式是告诉对方,他的某个行为或态度伤害了我们。不是说“你不应该如何如何”而是说“你刚才所做的某件事或说的某句话伤害了我”。反馈要针对具体事件而不对其人,即不能说“你这个人如何如何”。从一种关系的长远发展来说,把真实的感受告诉对方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即使这可能会使双方感到有些尴尬,但这种方式会使日后受益无穷。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种坦言相告而又不伤人的方式是维持和发展任何长久关系(如婚姻、友谊和商务合作等)的最佳手段。

第四,提出要求。向对方提出可实现的、具体的要求,改变其对我们的某种行为或态度。

48.遇到同学和我抬杠怎么办?

答:抬杠容易造成情绪对立,引起不快,甚至口角,不利于与人交际。说话要本着“相合原则”,如,人家说刘欢唱得好,你偏说不好,使对方感到扫兴以致不愿再谈下去。谈话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你的话题不被别人感兴趣时,听者面露倦意时,应立即停止,当有人反驳自己的话题时,如对方是有意寻衅滋事的,可不予理睬。

有的人喜欢抬杠可能是从抬杠中能得到满足,或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引起周围人的重视。对于这种同学,最好选择沉默,不要恼羞成怒,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或转移话题。

49.崇尚个性,欣赏自我,这对人际交往有影响吗?

答:有同学这样问:“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自我的时代,所以,我欣赏自己,从不去欣赏别人。我的朋友们很少,是不是和我这种自我欣赏有关系?”

在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起码表明了人已经开始注意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往往物极必反,“欣赏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极端的自私自利或唯我独尊的骄横和霸道;发展到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异常个性。这样的“欣赏自己”最终会毁掉自己,会失去别人的帮助,走向人生黯淡、寂寞和孤独的泥潭。

你身边这些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人,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他们在你失败受挫时安慰你、帮助你;在你成功高兴时会鼓励你、赞美你;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这些人才是你真正应该欣赏的人。

或许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烦恼时也会喊一喊、骂一骂,他们在背后也要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陷,他们也喝酒、抽烟、打麻将,也有七情六欲。社会有多复杂,他们就有多复杂。但这些“恶习”谁能保证自己身上就没有呢?真正懂得交际艺术的人,是知道怎样用欣赏的目光把一堆粗树根变成艺术品,明白善意的批评也许会使恶魔变成美丽的天使。

善于理智欣赏别人的人,他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充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亚博士所说的:“无论你多么能干,具有自信,也应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岛。”

50.有话就说,有话直说,这样好不好?

答:这样不好。有话直说有时会令听者承受不了,有话就说往往被指责为口无遮拦,而口无遮拦的人大家都害怕。中国人交往有个习惯,就是沟通时,不会有话就说出来,一般的是“先隐藏实力”,避免一下子把内心的想法亮给别人,以免让对方有机可乘,为自己带来苦恼。口无遮拦的人往往被人利用,因此你可能会说“那好吧,我就有话不说了”。这也不行,因为,有话不说同样会影响你与他人的交流,比如,你常常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才说明理由,这让老师很没面子,老师很容易找点你别的缺点加以批评。

那怎么做才是合适的呢?就是要做到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如A同学、B同学、C同学三人在一起聊天,A问B:“听说你要转专业?”B连忙回答:“没有的事,你听谁说的?”A走开后,B向C说:“我们是好友,我不能不告诉你,我是可能要转专业,但我还在考虑中,你怎么看这件事?”在这个例子中,B没有有话就说,有话直说,而是对A和C说法不一样,这是因为B和A交情尚浅,不便告诉他真实情况,没有欺骗的意思。而B和C是好友,如果不说明真相,势必引起C的猜疑:“难道对我这个好朋友也不讲真话了?”B为这件事得罪一个好朋友不值得。B对A保密,而对C采取私下透露,这就是一种合适的做法:对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态度,说不一样的话。这不能算做骗人,只能说是合理说话而已。

51.很在乎同学关系,但不知道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

答:喜欢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产生的,要别人喜欢你,首先需要学会喜欢别人。孔子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有没有爱我们,而是我们值不值得被别人爱。”要想赢得别人的友谊或感情,必须先不去考虑别人是否喜欢我们,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并增进能让别人喜欢自己的品质。

怎样赢得别人的喜欢呢?首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提升个人的修养及谈吐,这会使你在群体中显的更突出、更受欢迎;其次,想要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多帮助、关心别人;最后,真诚赞美别人。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赞美别人”这是最容易赢得别人喜欢自己的妙方。

卡内基说过:“如果要别人喜欢你,请记住,赞美对方,让对方获得自重感。”即,必须说些让他感到高兴的话,不是关于你自己的,而是关于他的。

相信你也希望周围的人赞同你,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同,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重视,渴求得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要永远记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去对待别人。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我们对他人的赞美,不是为了要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回报,假如我们一心只想得到回报,那我们就是自私的,就不会给人任何快乐,也就不会给人任何真诚的赞美。我赞美了他,让他得到了幸福的感觉,这可谓是无价之宝。这件事情过去许久之后,你仍然可以在记忆中想起它,得到一种美妙的体验。如果我们遵守这条法则,我们将会得到无数的朋友。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凡是你见过的人,你可能都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要比你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其优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承认对方的优点和他的重要性,并由衷地表达出来,你就会得到他的友谊。爱默生说过:“凡是我所遇见的人,都有比我优秀之处。在这个方面,我正好可以向他学习。”你想知道如何让女性对你产生爱情吗?一个获得23位女人的芳心的重婚罪犯在监狱接受访问时说:“很简单,只人和女人谈论她自己就行了。”所以,如果要别人喜欢你,请记住:赞美对方,让对方获得重视感。

52.和外国人谈话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大学生跟外国人接触交往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在与外国人谈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要过分关心劝说。外国人强调个人独立,你的关心,他会认为你在干涉他。二是不要询问,如个人隐私(年龄、婚姻、职业、收入、住址、政治信仰、个人经历等)。三是不要谈论令外宾不快的事。病痛、死亡、丑闻、色情故事等。不能问“身体怎么样”。四是不要谈论他人的是非,胖瘦美丑之类,“东家长,西家短”之类。五是尽量避免谈论政治话题、宗教话题,可谈有关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旅游观光、度假、烹饪等话题。

53.如何看待校园中大学生情侣之间的亲昵行为?

答: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既然现在校园情侣已是普遍现象,那么“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当然不是封建卫道士,对于一些校园情侣的亲昵现象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应该大方对待,积极引导。学生恋情的萌发是出自天性,但是凡事总得有个“度”,也不能随时随处“亲昵”吧。如恋人之间拉拉手甚至拥抱一下,在花前月下,在校园的林荫道未尝不可,在教室里总不太妥当吧。而有些恋人浓情所至往往目中无人,当众上演“成人生活秀”,则非常不理性。当事者似乎毫不在意,而旁观者却万分尴尬。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也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的表现。至于如今大学生已经见多不惯的性行为,我们则应该善意提醒身边的同学慎重:不成熟的果子,过早地采摘,留给当事人的永远只会是满嘴的苦涩。

54.在指出别人的不足时,如何才能做到忠言不逆耳?

答: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宿舍里有位同学,非常喜欢音乐,经常晚上在宿舍里弹吉他,这样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我应该如何委婉向他指出?”

这是一个如何批评别人的问题。注意:非不得已,最好不要批评别人,尤其是不可背后议论别人,如实在有批评的必要,请注意批评的方式,可借鉴以下几种批评方式。

第一种,在愉快的气氛中,用比较轻松的方式来进行,如开玩笑式。在不惹对方厌恶的情况下,指导出他的缺点。如:“请只弹催眠曲怎么样?让我们在你的琴声中睡去,呵呵。”

第二种,若无其事地说出对方的错误。“你的吉他弹得太好了,可惜大家都在忙看书或睡觉,否则一定会非常高兴欣赏你的琴艺的。”

第三种,先赞美,后指出错误,最后安慰。“你的吉他弹得太好了。如果不是在大家看书或睡觉时弹,可能更好了。不过,不得不承认,你弹得真的很棒。”

第四种,私底下劝告,不要公开批评,他或许一时难受,但冷静下来后,会心生感激的。“知道吗?同学们对你弹琴影响他们的学习与休息很有意见咧,我只偷偷告诉你,你知道就行了。”

第五种,借用别人的话,来批评对方。“有同学说你总是在宿舍里弹吉他,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与休息,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大家在没学习和休息时,你弹一弹,也给宿舍带来了愉快的气氛。不过,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你呢,是不是你选择的时间不太对?”

55.老师让我和一个与我有矛盾的同学一起做事,我该怎么办?

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和一个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一起做事,你首先应该开诚布公,而不是因为有矛盾,就把许多东西隐藏起来,这只会加深误会,假如互相坦诚相见,以一种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态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你原先自认为十分得意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你先前反对的看法和观点可能只是一个事物的另一侧面,你们原来在许多方面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完善。所以,在处理矛盾问题上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狭隘是化解矛盾的大敌,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绝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56.喜欢与人辩论,因为这个缘故,同学们都远离了我,这是为什么?

答:天底下只有一种能百分之一百赢得辩论的方法,那就是避免辩论。辩论的结果十之八九只会使辩论的双方都会比以往更加坚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即使你胜了,你还是失败的,因为虽然你胜了对方,把他驳得体无完肤,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你也许会觉得很得意,但是他呢?你只会让他觉得受到了羞辱,既然你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然会怨恨你的胜利。所以,聪明的人是不喜欢与人辩论的。一个同学在参加朋友的聚会上,当他发现一个朋友在讲故事时错误地引用了一句名言,这位同学马上就当场指出这个朋友的错误,并给予纠正,不料那位朋友坚持他没说错。这位同学不明白:我们只不过是参加一次聚会的客人,为什么非要证明一个人是错的呢?那样做难道就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且也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你为什么要和他争辩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执,以反驳他人为乐趣,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当你要与人辩论时,你应该仔细考虑好,你宁愿要一个毫无意义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希望得到一个人的好感?你不能两者兼得。

57.我说的有道理,可他就是不爱听,这是怎么回事?

答:沟通的最佳法则是,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不要理会对方是怎么说的。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个法则,沟通就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这些道理,却斤斤计较对方说话时的态度和语气,即我们不认真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十分介意对方是怎么讲的。“你讲得很有道理,但是,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这会引起有道理的话反倒让人听不进去,甚至引起听者的难堪,就更加听不进去。所以,说话的方式永远比说话的内容重要。所以,我们说话要讲艺术,也就是说“妥当的话”,这样,既不是欺骗也不是说实在话,别人听进去了,自己的良心也得安宁。

58.如何学会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答:与人交往时,要尽量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那才是明智大度、超凡不俗。对方之所以会那样思考,会那样行动,自然有他的理由。如果你能找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找到了理解他们行为和人格的钥匙。一个人开着车子,停在十字路口,绿灯亮了,可前边的车子还是没动,你可能非常气愤,探出车子骂:“色盲啊,没看到绿灯亮吗?还不动,大脑迟钝啊?”可前边的人心里正在想:母亲这次生病医生说要动手术,可她年龄那么大了,能受得了吗?后边的这位怎么这么没有耐心,不就几秒钟吗?你又不是赶着去投胎!可见,人们都太容易从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了。又如,地铁里有一个小男孩子在大声哭闹,坐在他身旁的像是他父亲的男子却无动于衷,人们都很反感他。这时一个人走了上去,说:“你的小孩子这样哭闹你怎么也不管一管?”这男子如梦初醒,说:“孩子他妈两个小时前刚在医院里去世,我在想今后我该怎样生活,对不起。”听到这话,刚才反感的人的心都被轻轻地触痛了一下,那是自责。所以,我们看事物、看问题一定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不能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你应该经常问自己:“假如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唐·哈姆说:“在与人会谈以前,如果我对于我所要说的以及他可能会做出什么答复都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的话。我情愿在那人办公室外的过道上多走两小时,而不愿贸然走进他的办公室。”

59.遇到喋喋不休、爱唠叨的人,该怎么办?

答:喋喋不休、爱唠叨的人往往自认为是强者,他怕沉默,怕失去友谊和信任,一旦停止讲话,将会失去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他才唠叨个没完。有时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讨厌,但总是希望这次谈话能把别人迷住。遇到这样的人,你可以赶紧把他那无意义的话题转换成有意义的话题;如果他不理会,仍然高谈阔论使你头痛时,你可以把自己的声音放低,接近耳语,使他意识到他的声音太大了;如果这些都不奏效,你就婉言告辞,说:“我们有时间再谈好吗”“我现在有事,改日再聊”等。

60.开玩笑要注意什么?

答:开玩笑是大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它能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快乐,也能融洽同学关系,但如果开玩笑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里对爱开玩笑的同学提出开玩笑十大忌讳。

一忌恶作剧。例如,你明明知道今天照常上课,结果你告诉你的同学说今天不上课了,所以,他就没去,害得他旷了课被老师批评;又如,某人要坐下了,你抽掉椅子,他冷不防摔了个四脚朝天,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这样的恶作剧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甚至是伤害。

二忌揭隐私。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私。比如,曾有过的挫折经历,或者曾犯过的错误,这些不宜被拿来当玩笑资料的。

三忌出人丑。如,有个同学考试两门不及格,你就开玩笑说:“你又提了两盏红灯?”这样的玩笑,会伤同学的自尊。

四忌斗殴。有的男同学开玩笑不仅动嘴,还常常动手,开始是嬉闹,后来哪个觉得吃了亏,就认真起来,假戏真做了,结果既伤皮肉又伤感情;也有的男有学开玩笑开过了火,也会把玩笑转变成生气、愤怒,进而动手打架。

五忌不对等。开玩笑应该是相互可以接受的,你可以开我的玩笑,我也可以开你的玩笑,这样就不至于产生不公平感。企图在开玩笑中占上风,永远居高临下,这就很难使双方关系融洽。

六忌不看对象。由于气质、性格上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开玩笑的。例如,内向、羞怯的人,就不太喜欢被人当作玩笑对象,爱开玩笑的同学务必不要使这些人难堪。

七忌不看时间。学习时间、工作时间或人们在专注某件事情的时候,都不适合开玩笑。

八忌不看场合。学习或工作场所,都是需要安静的,不能开玩笑;庄重、严肃的场合也不可开玩笑。

九忌取笑缺陷。有的人喜欢拿人家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这就显得情操低下了。人有生理缺陷,本身就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倘若用开玩笑的方式取笑他们,势必使他们更加自卑。

十忌有色玩笑。不能以挑逗异性或黄段子来开玩笑。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黄色玩笑,作为大学生,玩笑应该是健康的、有品位的,不可低级、庸俗,甚至下流。

61.如何面对这样的朋友?

答:一个女同学曾这样问道:“我是一个有话就说、实话实说的人。我的一个同班好友是小心眼的人。平时我稍微和老师、班干部走得进一些,我这个朋友就会一脸不高兴。竞选社团干部,我俩说好都不去参加,结果她却背着我自己去参加了。有这样一个朋友,我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的朋友,要以诚相待,更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要事事都跟在她的后边,处处随着她,更不要为了讨好她而事事听她的。建议不要和她走得太近,你越是与她走得近,她就越是想控制你,对这种小心眼的人最好是敬而远之,同时不必过多地在意她的表现。你一定要有独立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这样,你这个朋友也就不敢小瞧你了。

62.同学失恋了,对我倾诉怎么办?

答:他(她)一定是把你当成了知心朋友才如此信任你,将失恋的痛苦向你倾诉。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诉说的人有时并不一定要你说出什么话来,尤其是倾诉之初,他就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发泄一下内心的苦闷,而你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他打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你耐心的倾听会带给他莫大的安慰。同学在向你诉说的过程中,你不仅要耐心地倾听,而且还要不断地给对方积极的反馈,比如你关注的目光,真挚的点头,及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的安慰话。如果他倾诉完了想听听你的意见,这时你可以说诸如此类的话:“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这是人生正常的一课,谁都会经历这一课,经历了这一课后,我们就成熟了许多。失恋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与经验,你现在苦恼这很正常,但我相信,你很快就会走出这个阴影,多年以后,你再回首这件事,你会发现,那时的你其实很傻……”

另外,恋爱关系的结束往往会让人在心理上失去自信,有的因心理失衡而产生报复心理,有的一蹶不振,感到生活灰蒙蒙的,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如果你的同学失恋了对你倾诉,你要针对对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帮助,千万不能嘲笑同学,借此开玩笑的做法更是不妥。

总之,你所能做的,就是倾听、理解、安慰、建议。当然,对不同性格的同学,也可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对有的同学,你的理性的严厉的批评,甚至是大骂一通,反倒能使他从痛苦的迷失中清醒过来;而对有的同学则可能默默地陪着他会更好。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与心理而定。

63.怎样与残疾人交往?

答:记住,残疾人能及时学会如何应付自己的苦恼,但如果他发觉别人在为他们感到苦恼,哪怕是一种同情时,他们对此也是反感的,无法忍受的。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示出心神不定,讲话也不必压低嗓音或用哀伤的语调。残疾人往往比正常人还要敏感,所以,与他们交往时,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可以承认他们有残疾,也有必要采取一切相应的措施,但是,虽把残疾看得比他本人还重要。要尊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要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他们,使他们不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即使是帮助他们,也不要流露出怜悯,更不能表现出施舍,而是要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出手。

64.怎样避免与人争吵?

答:大学生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与人争吵,因为,不管你有没有理,与人争吵的结果都是输——输掉了风度,输掉了友谊。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与人争吵呢?

(1)开阔胸怀

只要你有宽阔的胸怀,那么,你对别人的态度,就不会那么计较;你对自己的行为,就勇于承担责任。你有温和的态度,有宽宏的“海量”,就会使本来发火的对方,自感没趣,放弃争吵。

(2)冷静说理

与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你千万不要急躁。一急就有火,就容易与人争吵起来。这时,最重要的是头脑冷静,仔细分析对方的话,是有理有据的,还是道听途说;是臆想猜疑,还是受人挑拨。摸清了发生矛盾的原因,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从而消除对方的误会。

(3)一笑置之

遇到别人对你冒犯,有时应该严肃对待,有时可以置之不理;有时瞪他一眼就够了,有时则一笑置之却可。一笑置之的做法,在大多数场合,可以帮助你摆脱难堪的局面,既可避免跟人发生争吵,又消除自己的恼怒,还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宽容。

(4)掌握分寸

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必须有分寸。有时一句过头的话,就会成为一根引起争吵的导火线。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条界线,越过了这条界线,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容易使人恼羞成怒,引起争吵。

(5)察言观色

注意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也是避免争吵的一个好办法。那些受到重大刺激、情绪恶劣、心里有气的人,最容易向周围的一切人发泄。这时你如果与他论短长,就会成为他的“出气筒”。所以,你必须暂时离开,等到他情绪趋于平和时,再跟他谈你所要谈的事。

65.怎样正确对待争吵?

答:争吵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要极力避免与人争吵。可一旦争吵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使争吵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即通过争吵,亮出矛盾,消除误解,辨明是非,最后取得谅解,达到团结一致。那么,怎样正确对待争吵呢?

(1)面对现实,态度诚恳

既然发生争吵,就说明彼此存在着矛盾或有意见的分歧。这时,面对客观现实是明智的,而回避、掩盖和粉饰矛盾则是不明智的。因此,争吵时首先要耐心诚恳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企图“征服”和“战胜”对方。在善意的争吵中,是没有“胜利者”与“失败者”之分的,其目的始终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指责别人的错误。为此,要把争论或争吵的着眼点放在眼前的问题上,不要翻陈年旧账。

(2)不要自以为是

争吵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连珠炮式地只顾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根本听不进或很少考虑对方的意见。有时,当争吵达到白热化程度时还会出言不逊,甚至恶语伤人,这极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3)要给别人一个台阶下

争吵或争论后,对方表示接受了你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认错了,这时,你要特别注意让别人保住面子,给别人一个台阶下。那种以“胜利者”自居的争吵者,会失去别人的敬意和友谊。

(4)求同存异

许多争吵,一时难以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和看法,可以先把某些相同的认识肯定下来,以后再讨论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和对立,有利于双方意见的逐步接近。

(5)及时结束争吵

即使再善意的争吵,也都是不同意见、看法、观点的尖锐对立。当事者都希望通过争吵说服以方,驳倒对方。因此,争吵中难免情绪激动,面红耳赤,甚至会产生某种误会和隔阂。为此,当争吵到一定阶段后,及时结束争吵是明智的。如果双方的意见还没有统一,形成僵局,不妨对对方说:“这次就先谈到这里吧,有些问题我们大家回头再想一想,考虑考虑,以后再谈好吧?”

争吵不可怕,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它,使它成为分清是非、辨明真伪、消除误会的途径。

66.得理不饶人,总爱与别人针锋相对,事后又后悔,该怎么办?

答:在没理时让人,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得理也要让人,许多人做不到。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街上被骑车人撞倒,骑车人十分紧张,再三道歉,萧伯纳起来笑着说:“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把劲儿,那就成为撞死萧伯纳的英雄而名垂青史啦。”诙谐的语言一下子消除了骑车人的紧张与不安。得理也让人,应具备宽广的胸襟和宽宏的肚量。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一个美国人看见啤酒杯里的苍蝇,笑着对侍者说:“请把苍蝇和啤酒分开放,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添加好吗?”侍者连忙给他换了一杯,并对他的宽宏大量感激不尽。可见,即使在批评别人时,也应该注意语言美。

67.怎样向同学询问问题?

答:当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向周围的同学询问,这实际上是向同学请求帮助。因此,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选择好询问对象。即在准备询问某一问题时,一是要选择能答复并能解决问题的同学作为被询问的对象;二是选择被询问的对象是否有时间能帮助自己。这样在询问时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询问前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方可再询问。如“麻烦你一下,能问你一道题吗?”“打扰一下,有道理可不可以问问你?”

第三,如果自己提出的问题对方一时回答或解决不了,应及时给对方一个下“台阶”的机会,忙尽快为其解脱说:“不要紧,这道题确实难回答,耽搁你休息了,谢谢!”如果自己询问的问题对方给予解决了,应向对方道谢再离去。若自己提出的问题被其他同学解决了,应主动告知解答不出来的同学,以示谢意。

第四,当别人为自己解答问题时,应用心听讲,仔细观看,不可一边询问别人,一边又与他人说笑,好像别人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第五,当别人回答问题出现某些错误时,应以婉转的口气说:“你用的这种方法,我已试验过,咱们再选用其他方法看看。”切不可露出不谦虚的表情。

68.如何使用电话的基本用语?

答:打电话是不见面的一种交际,对方只能靠你打电话的言谈和语气,来形成对你的印象。怎样正确使用电话的基本用语呢?下面举一些例子来对比说明。

(1)“喂!”(不妥当用语)

“您好!”(正确用语。下同)

(2)“喂,找谁?”

“您好!这里是320寝室,请问您找哪一位?”

(3)“给我找一下××”

“请您给我找一下××好吗?谢谢!”

(4)“等着。”

“请稍等一会儿。”

(5)“他不在。”

“他在另一个寝室,请您直接给他打电话好吗?电话号码是……”

(6)“他现在不在。”

“对不起,他现在不在,如果您有急事,我能否代为转告?”或“请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好吗?”或“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一下吗?”

(7)“你是谁啊?”

“对不起,请问您是哪一位?”

(8)“你有什么事?”

“请问您有什么事?”

(9)“你说完了吗?”

“您还有其他事吗?”或“您还有其他吩咐吗?”

(10)“那样可不行!”

“很抱歉,恐怕不能照您希望的办。”

(11)“我忘不了!”

“请放心!我记住了。”

(12)“什么?再说一遍!”

“对不起,请您再说一遍。”

(13)“把你的地址、姓名告诉我。”

“对不起,您能否将您的姓名和地址留给我。”

(14)“你的声音太小了。”

“对不起,我听不大清楚。”

(15)“你听明白了吗?”

“不知我有没有说明白。”

打电话的礼貌用语不能忽视,因为,这关乎你的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你的交际能力的体现。

69.与网友见面有必要吗?

答:一位女同学问道:“我喜欢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的朋友。其中有一个网友和我聊得特别投机,他知道我是个女孩,老是提出想要与我见面。我心里很矛盾,答应他见面会不会发生‘见光死’或其他什么不好的现象,让自己从此失去这样一个网络好友;不答应他,见他语气那样诚恳,好像也没什么恶意,老是拒绝对他的打击好像也很大。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在网上聊得特别投机的网友,已然成为想象中没见面的熟人了,但想约见面,对于女同学来讲,需要认真考虑。因只是网上联系,并没直接接触过,你并不了解他的品格习惯、处事方法。假如在网上认识时间不长,彼此都在了解中,可委婉告诉他等一段时间再说。即使网上的友谊很牢固,也并不代表适合做生活中的朋友。

如果真的想要赴约的话,作为一名女同学,安全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为防止出现什么意外,建议可以这样去做:由女同学来选择见面的时间、地点以及相见时的标记,譬如要求对方在相见时手里拿什么(要明显的)东西;而你自己拿什么或有什么特征可以暂时不要告诉他。最好能够有人陪同前往,那样会安全很多。在时间上你可以比他早到,选择有利的位置,那么对方的反应将使你能够辨别他是不是你要面对面相见的朋友。如果不是或者印象不佳,那你可以轻松地从他的旁边走开,同时请别人帮忙告诉他你无法赴约,或用事先约好的电话告诉他,这样善后比较不会尴尬。日后你可以在网上向他道歉,继续做一个不见面的“网友”。

其实,网友就是网友,就像笔友一样,只是用心交流的朋友。你和他们的相识以及对他们的了解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换句话说,你们的朋友关系只是存在于网络中,也许生活中和你擦肩而过的就是你的网友,但把网友扩充到生活中并不一定是好事。其实你之所以自己也犹豫是否该相见,可能潜意识里也是害怕失望,怕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影子”。的确,很多人在网上都扮演了一个和生活中并不完全相同的角色,与其在现实中遭遇失落,不如在网上保持一段美好的友情!

70.对别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何能让对方乐于接受呢?

答:在你与人交往时,不要把对方自己都不在意的错误牢记在心,也不要指责别人,傻子才会那样做;要尽量了解别人,那才是明智大度、超凡不俗的人。对方之所以会那样思考,会那样行动,自然有他的理由。如果你能找出那个隐藏着的原因,你就找到了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的钥匙。试着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如你可以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将有……感受,会做出……反应?”那么你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与不必要的烦恼,因为“如果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会厌恶结果。”而且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大大增加你的为人处世技巧。换句话说,为人处世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否以同情之心,接受别人的观点。以下是卡内基劝告孩子不要玩火的案例。

“孩子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也喜欢生火——我至今还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这公园中生火是非常危险的。我知道你们这些孩子会很小心谨慎的,但别的孩子可不像你们这样小心。他们走过来见你们生了火,于是他们也点起火来,回家的时候忘了扑灭,结果火在公园中蔓延,烧毁了树木。因此,生了这堆火,你们可能会被捕入狱。但我不想多说,也不希望干涉你们,扫你们的兴。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的生活,但请你们立刻将旁边的枯树叶拨得离火远些,好不好?在你们离开以前,要小心地多用些泥土把火盖起来,好不好?那样就不会有危险了……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有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非常合作,他们没有怨恨,也没有反感。他们并没有被强制服从什么命令,他们保住了“面子”,他们觉得能够接受,我也觉得很满意,因为我先考虑了他们的想法,再来处置这事情。所以,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的意见,记住,一定要真诚地从对方的观点来看待事情。

71.个性强,总喜欢与别人针锋相对怎么办?

答:很多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别人“唱对台戏”,习惯与别人针锋相对或者得理不饶人,但事后又后悔,这都是不会谦让的表现,不会谦让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无法得到别人的欢迎的。90%以上的人都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理由,对别人的理由根本不予考虑,或者虽然知道别人有他的道理,但不愿去替对方着想,似乎不替对方着想对方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导致得理不饶人。这种态度难免会碰壁,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由许多个体组成,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谦让有时看来是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收益要比你失去的更多,这是一种成熟的、以退为进的明智做法。因为谦让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竞争的情形之中,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由于谦和礼让的出现而使矛盾完全化解,可能会免去一次不必要的争斗,因此,谦让是避免矛盾的极好方法,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价值。也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72.如何与同学开玩笑?

答:一个同学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在班级里人缘还不错,经常时不时和同学开个玩笑,让教室里充满笑声。但是有时我也会因为开错了玩笑,不小心得罪同学。比如最近,我们班女同学为校庆排练舞蹈,我就开玩笑说她们表演太业余,好比大象在跳舞,结果这几个女同学都不理我了。其实她们误解我了,我绝对不是在嘲笑她们,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怎样开玩笑才不会造成误会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生活中需要笑声,同学在一起时免不了要开玩笑。健康的玩笑,可以把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风趣的语言和巧妙的方式说出来,让大家皆大欢喜。但开玩笑没有把握好尺度,难免造成双方的难堪,甚至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要让玩笑起到有利无害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开玩笑要注意内容

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情调高雅,不可只顾自己的兴趣和快感,忽视别人的感受。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会使人感到遗憾和烦恼。比如,班级女同学排练舞蹈,时间可能已经很紧张,训练效果自己也不满意,你不合时宜的玩笑让她们觉得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先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了,自然就会心里不痛快。因此,开玩笑时最好不要拿别人的不足之处当笑料。

(2)开玩笑要看对象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一般来说,与性格开朗、宽容大度的人开点玩笑,在内容、方式的自由度上可以大一些;和那些性格内向、多疑敏感的同学开玩笑则要把握分寸。另外,开玩笑要“男女有别”。通常来说,男同学对开玩笑的承受能力更强一些,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他们难堪,而女同学比较顾及面子,要注意适可而止。

(3)开玩笑要看时间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同学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时,开玩笑即使“重”一些,对方也不会太介意;当对方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爱交谈时,如果发现玩笑无法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要尽快画句号,以免自讨没趣。

(4)开玩笑要看场合

一般来说,在严肃的场合如早晨升国旗时或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环境,不应开玩笑。吃饭的时候也不要随意开玩笑,因为这不仅有碍卫生,而且很容易因笑而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在喜庆场合,要注意自己所开的玩笑能否给节日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因为你的玩笑使别人扫兴就不好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开玩笑是一门艺术,玩笑开得不恰当,就会适得其反,乐不起来。玩笑开得好,就会让大家在开心的笑声中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73.如何与异性交往?

答: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得多,以至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从而把友情幻想成爱情。大学生本就处在一个情愫迸发的年纪,对异性的渴望是正常的。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者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

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74.如何看待异性友谊与爱情?

答: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异性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稳定和心理补偿,有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完善。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建立纯洁的异性友谊,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动机要纯洁。人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异性交往就越广泛,封闭的异性交往,最易成为邪恶滋生的土壤。因此,符合人性的异性交往要求大学生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旧观念,建立正常纯洁的男女友谊。然而,男女毕竟有别,异性交往必须摒弃杂念,否则会使异性交往变质。而且异性交往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因为男女之间性格、气质、爱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社会道德风尚、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的界限。异性交往的原则包括:①尊重男女有别的客观事实,以保持男女交往的人际距离;②注意异性交往环境与场所尽量公开、透明,不要过多地单独活动;③建立广泛的异性友谊,多参加男女同学共同参加的活动;④了解异性的忌讳,交往举止要端庄不轻浮;⑤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将异性交往保持在友谊许可的范围内等。

(2)摆正爱情的位置

异性交往不同于恋爱交往,但包括恋爱交往。因此,在异性交往中摆正爱情的位置,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十分重要。爱情与异性友谊在性质、感情强烈的程度、交往的范围、承担的任务等方面都不相同。爱情讲究专一、稳定、痴情,异性友谊则讲究广泛、平和、发展变化。当然,异性友谊也会发展成为爱情,但两者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大学生既不要因不谈恋爱而回避异性交往,也不应仅仅为性爱去接触异性。认真严肃地对待爱情。爱情不仅是男女双方情感的交流,也是与自愿承担相应的义务紧密相连的。大学生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要做到爱情与义务、爱情与责任的统一。那种打着“恋爱自由”的旗号轻浮放荡、朝三暮四的行为是有违恋爱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3)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苛求,它的本质是催发人性向善的一面。大学生恋爱不应成为影响自己学习、成长,与同学正常交往的障碍。首先,要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让爱情服从于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其次,要正确处理恋爱与同学交往的关系,不要牺牲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影响自己社会化过程的完整;最后,要正确处理恋爱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确保能抓住各种机会锻炼、发展自己。

75.如何向人道歉?

答:“对不起”是你送给别人最廉价的礼物。这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是调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贴良药。在公交车上误踩了别人的脚,你的一声“对不起”就会使被踩的人到了嘴边的责备吞回去了。在日常生活中,这三个字的用途太广泛了。我们大学生尤其应该学会使用“对不起”,如果我们善于使用这三个字,我们的生活将会减少很多不愉快。

但道歉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道歉有四忌。

一忌缺乏诚意。道歉最重要的是诚意,是如何把检讨的心意向对方表白。

二忌犹豫不决。如果自己的过失对对方产生坏的影响,越是犹豫不决,越是会失去道歉的机会,而且给对方的印象就更坏了。因此,要立刻向对方道歉,越早越好。

三忌不及时道歉。当对方发火,或是训斥自己的时候,由于害怕被训斥而沉默,反过来恐怕会使事情更加严重。及时道歉多少还能挽回一些影响,能得到挽回损失的机会。这时必须拿出勇气去说。

四忌道歉时先辩解,先逃避责任。想道歉又不道歉,即使辩解主张里有不少合理的成分,那也会使对方反感,令情况恶化。首先要道歉,事后,等对方变得冷静的时候,再申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如果自己一个劲儿地道歉,说:“是我不好!”可是对方还是不谅解,这里或许还会有什么别的原因。你可以暂时与对方分开一段时间,看看情况,稍后再次表示道歉。如还不见效,你可以从别的朋友那里侧面打听一下,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76.如何安慰他人?

答:心理学家南丝·格尔马丁在《疗效对话》中提出了安慰他人的十大原则,值得我们大学生借鉴。

(1)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地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话里的真正含意。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询问对方的问题,而是要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

(2)停顿

当没听懂对方的话或对方的意思时,你一定要停顿下来,问问对方,把问题弄清楚了。不要立刻采取那些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或形式上的行动。从容不迫地停顿与思考,可让我们情绪有所缓和,理智对待问题。否则我们可能会说出让自己后悔一世的话。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出的话”。

(3)不当英雄

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并不等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人们有责任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其带来的困境。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但不要试图快速驱散他们的痛苦,我们能提供的是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当朋友和家人陷于情绪和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最基本的方法是允许对方的哭泣。哭泣是人体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基本方式,所以请别着急的拿出面巾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就够了。

(4)给予支持

安慰别人并不是要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你不应该觉得……”。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觉,安慰是指不要对他们下判断,不要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助;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们不需要用“同意”或“反对”来表达我们的关心。

(5)感同身受

面对面的安慰别人,效果如何,和我们真正的内心状态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如果我们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会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面对被安慰者而言,这种感同身受的安慰和表现,是给予对方最好的礼物。

(6)长期守候

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静静地长时间地守候在需要安慰的人身边就行了,做他们的“共鸣箱”,并能不厌其烦的供其反复使用。

(7)挺身而出

你可以直白地表达你自己的感受,你甚至可以老实地说:“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可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对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感觉很可笑,但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的关心。

(8)提供实用资源

你无须帮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可以尽力的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助对方找到答案。可以为对方打几个电话,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可以躲避的空间,让他自己得以平静的寻找自己的答案。

(9)设身处地

当我们问别人“有没有可以帮助的地方”时,有时候我们能得到答案,有时候对方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个也是有效帮助他人的第一步。

(10)推己及人

在他人遭受痛苦的时候,即使我们有过类似的经验,也无法百分百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关怀对方,这样做切记须先听完别人的故事,在想想有没必要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的结果又是否对对方有益,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77.怎么去拜访别人?

答:拜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让拜访行为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如果是私人的拜访,应该遵守以下的礼节。

拜访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拜访前最好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在中国也可以不事先约定,但仍然要注意不要给主人带来不便,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若是约定时间的拜访,则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向对方郑重其事的道歉。

拜访外国人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拜访时要准时赴约,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拜访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

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讲究敲门的艺术。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切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

一般的拜访穿着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或是拜访老人、尊者就须更讲究些。

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进门后,拜访者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应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不可任意乱放。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一是先尊后卑,二是由近而远。如果你带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

在主人的引导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里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

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和主人交谈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必须要与主人商量或向对方请教时,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请回”“再见”。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说“再见”。

78.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如何回答?

答:用人单位通过面试来了解求职者以下的素质:表达能力——谈话是否前后连贯、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具有说服力;思考判断能力——能否准确理解对方的提问,迅速给予恰当的回答;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是否能够听取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能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是否理解他人并尊重他人,是否具有竞争精神、自信心和责任感——与人交往时是否有信心、是否勇于承担责任;仪容仪表——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文雅、大方及回答问题是否认真、诚实等。通常来说,主考官会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介绍内容首先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应该在介绍时主要突出你最强的技能、最熟悉的知识领域、做过的成功事例、主要的成就、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等。

你可以这样回答:“我就读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我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此外,还辅修了法学。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本,我比较喜欢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发传单,做家庭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我比较喜欢踢足球,看各种企业培训的讲座。不知道您对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2)“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这个问题是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你可以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个词是什么?”

选三个最能表现你特质的词。如“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和做事有始终”,结合具体例子向主考官解释,使他们觉得你具有发展潜力。

(4)“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更不要说自己有哪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最好不要说自己爱读书、爱听音乐、爱上网,一方面太大众化,另一方面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或富于团体合作精神的活动来“点缀”你的形象。

(5)“你最崇拜谁?”

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不宜说崇拜自己,也不要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更不要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所崇拜的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6)“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宜说那些易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7)“谈谈你的缺点”

不宜说自己没缺点,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有的人以为这样回答会显得自己比较出色,但事实上,他已经岌岌可危了。

(8)“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也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但要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百倍、尽心尽力,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9)“有想过创业吗?”

这个问题可以显示你的冲劲,但如果你的回答是“有”的话,千万小心,下一个问题可能就是:“那么为什么你不这样做呢?”

(10)“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求职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比如“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我来应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能为公司作出贡献,而且我的适应能力使我确信我能把职责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11)“对这项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否则可能令对方怀疑应聘者不行。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应聘者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如“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12)“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如果应聘者对于应聘的职位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可以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13)“与上级意见不一样,你将怎么办”

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上级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如果面试你的是总经理,而你所应聘的职位另有一位经理,且这位经理当时不在场,可以这样回答:“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14)“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应聘者最好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招聘单位一般会录用这样的应聘者:基本符合条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如“我符合贵公司的招聘条件,凭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为贵公司服务,如果贵公司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能成为贵公司的栋梁!”

(15)“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如果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应聘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招聘单位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匪浅。请贵公司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79.大学生面试礼仪有哪些?

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良好的礼仪往往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易于沟通,容易产生和谐的交往关系。大学生面试过程中所表现的礼仪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试结果,所以,大学生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礼仪。

(1)把握进房间的时机

轮到你面试的时候,一般秘书会提醒你。这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秘书领你进面试房间;另一种是让你自己去面试房间。

如果秘书领你进面试房间,而这时候主考官正埋头填写什么资料,你不要贸然和主考官打招呼,以免打乱他的思绪,要表现出理解和合作,先静静地稍等一会儿。因为既然是秘书领你进面试房间,而你进屋后一直站在那儿,主考官当然知道你的存在。或许他想趁和你交谈之前,把上一位求职者的面试结果填写出来,不会超过一两分钟,正式面试就会开始的。

如果需要你自己去面试房间,千万不要贸然往里闯。不管门开着还是关着,你都要先有节奏地、轻轻地敲门,在获得主考官同意后,再进房间。即使看到主考官在填写材料,也要敲门,这样他才知道你来了。如果他有事情的话,会直接告诉你稍等一会儿。不要自作聪明,一直在门外等着一言不发。对主考官来说,什么时候干什么,那是他自己的工作安排;对你来说,如果面试的时间到了,你就应该按点敲门。

有时候,进入面试房间后,主考官会让你先等一会儿,你就要耐心地听从安排。如果实在无所事事,可以翻阅自己带来的材料。不要东张西望、坐卧不安。这段时间虽然比较难熬,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如果主考官没有让你坐下的话,不要坐下,更不要擅做主张直接坐到主考官边上。

(2)恰当使用身体语言

面试当中,身体语言有时更能反映出你的修养和素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表达这种“语言”。

①眼观六路。要注意眼神的交流。游离的、善变的目光会让主考官认为你这个人不老实。在留意倾听一个问题时,将坚定的、自信的目光停留在问话人脸上大约5—7秒钟,而且注视时间的长度应该占总交流时间的2/3左右。目光的交流并不是让你直勾勾地盯着对方,而应把目光集中在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位置上移动,这样会令人觉得你对他的话十分重视。

如果有多位主考官的话,为了表示你和在场的每一位都在交流,说话的时候就要经常用目光正面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平等和尊重。

②耳听八方。要作主动积极的聆听者。最优秀的求职者往往不是滔滔不绝地说,而是积极的听。主考官并不希望求职者像木桩一样故作深沉、面无表情。在听主考官说话的时候,要不时地做出点头同意状,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或正在注意听,同时还要面带微笑。面试的时候,如果主考官说话多,说明他对你感兴趣,愿意向你介绍情况,热情交流。但许多求职者误认为只有自己说话才是最好的方式,往往会抢着说话,或打断对方的讲话,这些都是很不懂礼貌的表现,更会使自己陷于被动。

③举手投足。常犯的错误。坐在椅子上,双手要摆姿势时,想象有一个和肩膀同宽的盒子放在你的下巴和腰之间,将所有的手部动作都控制在这个范围内。移动双手时,确定手离开身体的距离不超过肘部的长度。时不时挤响手指关节而发出声响会干扰面试,破坏和谐。

当被问到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离开以前的工作单位”的时候,让双手重叠在一起,手指交叉,摆出一副在教堂做礼拜的虔诚样子来回答。千万不要拍掌、玩手指,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极可能使你落选。当然,也不要将双手握得太紧,否则会给人握紧拳头的感觉。

面试的时候,不可以做其他的“手工劳动”,比如折纸、转笔,这样不但显得不严肃,也同样分散了主考官的注意力。

面试的时候,乱摸头发、胡子、耳朵,可被理解为你在面试前没有对这些部位好好打理,个人卫生注意不够,尽管你是因为非常紧张,但乱摸中会分散注意力,使你不能专心交谈。

用手捂嘴说话是一种紧张或幼稚的表现,很多求职者在面试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给主考官的感觉是你说话的时候“另有隐情”、不愿讲真话或你很幼稚。

④稳如泰山。面试的时候,有两种坐姿要坚决避免。一是全身瘫倒在椅背上,二是只坐椅边。全身瘫坐表明轻视、无关紧要;只坐椅边意味着战战兢兢、紧张、如坐针毡。所以,面试的时候,坐下后身体要略向前倾,表明你坐得很稳,而且不会因为稍向前倾就失去重心:还表现出了愿意和主考官积极交流的身体语言暗示。坐的位置怎样比较适合呢?一般来说坐满椅子的2/3就可以了。既可以让你腾出精力轻松应对主考官的提问,也不至让你过于放松,乐不思蜀而忘了自己的来意。

有时候,坐下时可能需要挪动椅子,或者是主观需要挪动,或者是主考官让你更靠近他而挪动。要注意的是,不要拖动椅子致使发出扰乱神经的噪音,而一定要把椅子提起来,轻拿轻放。

(3)让主考官感到重视

人们在普遍的要求中最本质性的愿望就是能被别人尊重、重视。拉近和主考官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主考官感觉到你很尊重他、重视他。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怎样才能感到别人很在意、很尊重、很关注你的说话?是插嘴,是东张西望,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很显然,这三个方面都不是。插嘴,说明对方对你说的话或者是有其他意见,或者他有更好的主意要说出来;东张西望是只有在对一干话题感到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感到烦闷时候的表现;没有任何反应,要么是对方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要么就是你已经睁着眼睡着了。

当你和主考官交谈的时候,要让主考官感到受到重视,就要做到:学会倾听、积极回应。

面试不仅是要你说,还要求和主考官做到完善的交流,既要通过交流让主考官了解你,又要了解到主考官的意图。所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生来就是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求我们既说又听、多听少说。要想成为成功的求职者,必须在倾听方面下工夫。如果一直唱独角戏,这个求职肯定会失败。

主考官说话的时候,求职者应在口头语言上不时以“是”“对”“是这么回事”“我想是的”作为回应。有积极的回应,说明你始终在聚精会神地听,表明你对谈话内容感兴趣,希望主考官继续往下说。还要注意让人把话说完整并且不插话,这表明你很看重沟通的内容。人们总是把打断别人说话解释为对自己思想的尊重,但恰恰相反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视线接触,要不时地以炯炯有神的目光和主考官进行眼神的交流。

另外,记住主考官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事先从接待人员那里知道了主考官的姓名,并在面试过程中进行称呼,肯定会拉近你和主考官之间的距离。

(4)把握面试的时间

既然为这次面试已经酝酿了很久,那么真正到了面试现场,就要把握住你既期望又紧张的机会,把你最理想的状态展现给主考官。

面试的时候,要不时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比如,自己说得太多了,就要注意一下招聘人员是不是面露疲态或者心不在焉。如果是的话,你就要悬崖勒马,迅速把发言权交给对方。还要把握结束面试的时间。

成功的面试都会有适当的时间限制,谈话时间短了不行,长了更不行。对于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求职者,时间越长,求职者就越容易“露怯”,会对求职者不利。谈话时间的长短要视面试内容而定,一般宜控制在30—45分钟之间。一般来说,在高潮话题结束以后,或者在主考官暗示之后就要主动告辞。

(5)哪些是高潮话题?

在求职者做完自我介绍之后,主考官会相应地提出问题,然后转向谈工作。主考官先会把工作、内容、职责介绍一番,接着让求职者谈谈今后工作的打算和设想。然后,双方会谈及福利待遇问题。这些内容都是面试时的高潮话题。

(6)面试结束

面试结束时,主考官会在身体语言上有所表示,一般会看看手表或者站起身和你握手。口头语言上,主考官往往会说:“谢谢你对我们招聘工作的关心。我们一做出决定就会立即通知你。”

“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你知道,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我们还要面试几位申请人。”

“好了,你的情况我们再研究一下。”

“我很感激你对我们公司这项工作的关注。”

作为求职者,应该怎样圆满地收尾?可以说上一句“好的,非常感谢给我的这次面试机会。我就静候佳音了。”然后,主动和主考官握手告别。

80.怎样经营大学时代建立的同学友情,使它永远保鲜,永不褪色?

答:有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几个大学同学相处得很好,就像是一个团队,不管谁有困难,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但是,我们马上大学毕业了,都将奔赴不同的城市,读研的读研,工作的工作,以后还会像现在一样吗?怎么才能使我们的友谊永远保持像现在一样呢?”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要经常培育的。所以,要想保持友情,分开的你们应该经常互相问候一下,发个E-mail或打个电话,让他(她)知道你在惦记他(她)就行了。不过你要知道,友情,包括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空间的远离,会慢慢地淡下去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了另一番新天地,又有了另一些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所以,你们的友情肯定不会再像你们同窗时那么热了,这是正常的。虽然热度降了,但遇事的时候,同学之间还是会真心帮忙、互相关心的,只是时空使这种帮忙和关心变得不会像以前那样迅捷、方便了。所以,要以一种持久、平和的心态看待大学同学之间的友情,不要苛求它的热度,要始终如一地以诚相待,真心关怀,多些理解与宽容,这样才能使友情永远保鲜,永不褪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