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干旱地和盐碱地的绿化栽植

干旱地和盐碱地的绿化栽植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干旱地区的栽培整地是解决土壤干旱和植物生长矛盾的有效措施。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种植穴内施用保水剂,将其与土壤均匀混合,在充分吸足雨水后,即可种植。此外,目的不同,选用保水剂的种类也应不同。再有,土壤施用保水剂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及土壤水分条件,使用后一定要浇足水,如果气候特别干旱时,还要进行补水,防止保水剂与苗木争水。

6.3 干旱地和盐碱地的绿化栽植

6.3.1 干旱地的绿化栽植

6.3.1.1 干旱地的植物选择

以耐干旱的植物为主,表现为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较小,叶片表面常有保护蒸发的角质层、蜡质层等。常见植物有:木本植物,如旱柳、胡杨、毛白杨、梭梭树、台湾相思树、金合欢、枫香、榔榆、黄连木、合欢、白栎、构树、臭椿、乌桕、胡枝子、木半夏、木芙蓉、锦鸡儿、紫穗槐、胡颓子、小檗、绣线菊类、石楠、夹竹桃棕榈等;草本植物,如香石竹、三色堇、飞燕草、醉蝶花、银边翠、月见草、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草、黑心菊、波斯菊、金盏菊、麦秆菊、蓖麻、八月菊、美人蕉唐菖蒲、多头矮型大丽花、大丽花、半支莲、矮雪轮、蜀葵、彩叶苋、鸡冠花、千日红、羽衣甘蓝、紫茉莉、红花酢浆草、旱金莲、凤仙花、矮牵牛、福禄考、美女樱、一串红、藿香蓟、金鱼草、紫菀、白头翁、铃兰、玉竹、石竹花、芍药、桔梗、射干、景天、荷包牡丹、玉簪、花叶玉簪、丛生福禄考、八宝红景天、鸢尾、马蔺、萱草、八股牛、蒲公英、兜兰、地被菊、天门冬、紫花地丁、毛百合等。

6.3.1.2 干旱地植物的栽植技术

1)整地方式

干旱地区的栽培整地是解决土壤干旱和植物生长矛盾的有效措施。整地应在种植前一年的伏天或秋季进行,以蓄水保墒,促进土壤熟化。植树地区多为平坡或缓坡地,设计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整地规格为60cm×60cm×50cm,灌木整地规格为40cm×40cm×40cm,并根据行距作垅,第二年植树时再按规定标准挖穴栽植。

2)栽植密度

半干旱地区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设计时应尽量降低种植密度,并适当增加灌木林和地被的比重,或采用乔、灌、草进行窄带混交,以解决植物密度与水分不足的矛盾。

6.3.1.3 栽植时间

春、秋季均可,以春季为主。春季栽植要在土壤解冻后,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栽植时间应尽量缩短;秋季栽植一般应在树停止生长后开始,土壤封冻前结束,宁迟勿早。

6.3.1.4 栽植方法

以栽植小苗为主,栽植时应将苗木浸泡或裸根蘸泥浆,并采用保水剂及APT生根粉等根系处理新技术。栽植时做到根系舒展,埋土深度高于根际5cm左右为宜,分层踏实,坑深保留15cm左右以利于蓄水保墒。栽植后立即浇水,待水下渗后,覆土保墒,并采用地膜覆盖防干保温,采用容器苗栽植时,必须取掉容器袋,不允许连袋栽植。采用大苗栽植时,应及时进行适量灌水,以确保苗木成活。

6.3.1.5 保水剂的应用

种植中,保水剂的应用可分根部涂层与拌土使用2种。根部涂层可以防止苗木从起苗到栽植过程中的根部失水,保持苗木的根活力,延长苗木萎蔫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苗木低成本长途运输。针对雨季和旱季,保水剂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

(1)雨季。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种植穴内施用保水剂,将其与土壤均匀混合,在充分吸足雨水后,即可种植。如苗木过多,未及时种到穴内,推迟到秋季甚至翌年的春季也可,并要覆盖虚土、稻草等以减少水分蒸发及避免保水剂因长期紫外线照射而降解。保水剂种类要用寿命长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交联物类型的保水剂。

(2)旱季。当土壤含水量不足10%时,施用保水剂前应将其投入大容器中充分浸泡,使之充分吸水呈饱和凝胶状后再与土壤混合使用,否则保水剂将与苗木发生争水矛盾,结果将适得其反。

此外,目的不同,选用保水剂的种类也应不同。绿化大苗定植时应选用颗粒状、凝胶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保水剂,用量以占施入范围内(植树穴)干土重的0.1%为最佳;露地花卉栽培、铺设草皮拌土使用时,一般应该将保水剂施于地表10cm以下,选用寿命较短的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产品;苗木蘸根、根部涂层等处理方法宜选用粉状、凝胶强度不一定很高的保水剂。再有,土壤施用保水剂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及土壤水分条件,使用后一定要浇足水,如果气候特别干旱时,还要进行补水,防止保水剂与苗木争水。

6.3.2 盐碱地的绿化栽植

盐碱地是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如果某地区土壤中的含盐量达到0.1%~0.2%以上,或者由于土壤胶体吸附对交换性钠的吸附作用,令土体的碱化度高于15%~20%,便可以认为此地区的土壤已经发生盐渍化,将该地区定义为盐碱地。土壤盐渍化会引起土壤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的通气性,使土壤发生结构黏滞,增加土壤的容重,阻碍土壤温度上升并减弱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上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会进一步降低土壤的渗透系数,加剧土壤的盐渍化程度。而盐渍化程度过高的土壤会对植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使植物难以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造成土地的荒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亿hm2,我国约为9 900万hm2,其中现代盐碱土约3 700万hm2,残余盐碱土约4 500万hm2,潜在盐碱土1 700万hm2。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土地资源的一部分。超过百余座城市包含有盐碱土地区,其总面积可达5.5×104亩(1亩=666.6m2),严重影响了这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

6.3.2.1 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1)盐渍化土壤内部可溶性盐的含量明显超出了适合植物生长的浓度水平,土壤溶液过高的渗透压,将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植物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使植物发生生理干旱,最终枯萎死亡

(2)盐类的大量聚集会破坏植物体内部的原生质,严重地阻碍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化,令植物体细胞内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难以完成正常的转化而大量累积,最终对细胞造成毒害作用。

(3)土壤溶液中大量钠离子的存在会严重地干扰植物的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植物出现营养元素匮乏的症状,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如果土壤中可溶性盐的浓度过高,远远超出了植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便会破坏植物体细胞结构,令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发生紊乱,阻碍植物的生长,最终导致植物体死亡。

6.3.2.2 耐盐植物

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植物,其生命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中含量过高盐离子的干扰,这种干扰令大部分植物均无法在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区正常生长,但是部分植物却具有耐盐的特性,可以在盐离子大量存在的环境下实现完整的生命周期,此类植物便被称为耐盐碱植物。

6.3.3.3 盐碱地绿化栽植技术

1)选取恰当的植物种类与规格

植物种类的选择是盐碱地绿化栽植技术的关键。植物栽植的成活率、园林绿化的效果以及植物的养护费用等,都是植物种类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选择园林绿化植物时,需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重盐碱地上选择耐盐碱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如臭椿、枸杞、木槿、刺槐、爬山虎、沙打旺、鞘雀稗、狐米草等。对盐碱程度较轻的土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只需要选择海棠、紫荆、草木犀、披碱草等具有一定抗盐碱能力的植物即可。同时,也可采取对盐碱地分期分批栽植的方法,先栽植绿肥植物。在盐渍土上,利用绿肥植物改良土壤后,再种植其他园林绿化植物。比如建设前期栽植大面积的地肤、涝豆、苕子、白三叶、甘草、枸杞、红花、罗布麻等,进行盐碱土脱盐,可为后续植物的栽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盐碱地绿化以胸径3~5cm的苗木成活率最高。胸径3cm以下的乔木景观效果差,不适合城区绿化用苗;胸径超过6cm的大苗抗逆性较差,适应环境慢且需带土球,装卸运输都不方便,养护措施要求也高,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绿化苗源应尽可能选用当地或周边地区苗圃地培育的苗木,因为当地苗在早期就受到抗盐性驯化,能很快适应客土种植环境,同时因距离近,可以做到随起随栽,避免了外地调苗的长途运输,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栽植前实行配套的土壤改良技术与措施

单纯依靠绿肥植物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不仅见效较慢,而且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利用绿肥植物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时,适当配合其他土壤改良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改良的效果。例如,抬高栽植床面,可以减轻地下水返盐情况的发生,并提高雨水淋洗脱盐的效果;在土壤下方铺设盐碱隔离层,也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对地下水的运输路径,明显地抑制返盐现象的发生,保护地面植被生长不受土壤返盐作用影响;在土体中埋设排水渗管,可以提高雨水的淋滤脱盐作用,保证土壤改良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用盐碱地改良剂,在盐碱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长期使用会成土壤板结。在小面积改土时,可尝试使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改善盐碱,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在明显降低盐碱土壤pH的同时又能刺激作物生长,提供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大种植穴规格,增加客土容量也是常用的盐碱土改良措施之一。

3)栽植季节

春季植树成活率高,苗木经过短暂缓苗期即可生根、发芽、长叶。但春季干旱多风,是土壤返盐的高发季节,更要注意盐分对树木的伤害,植树的最佳时间在3月上旬~4月上旬。秋季植树经过漫长的冬季,在土壤中可有效恢复根系的创伤,来年缓苗期缩短,苗木栽植后容易成活,适宜栽植时间在11月份。雨季是一年中盐分最轻的时期,雨水多、淋盐快,可以巧躲盐分对苗木的伤害,利于成活。由于高温天气苗木水分蒸发快,因此必须选择阴雨连绵的天气,突击栽植,一般以6~7月为好。

4)采用科学的栽植技术

在盐碱地上栽植的苗木,常常会出现扎根困难、生长缓慢、长势不旺等问题。因此,采用科学的栽培和养护技术,是促进植物旺盛生长、保证盐碱地改良得以成功的必要措施。例如,在对植物进行栽植前,使用ABT生根粉溶液对苗木进行浸泡,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栽培植物时,使用打泥浆栽植法,以缩短苗木对土壤的适应时间;在春季栽培时采用大穴栽植树盘覆膜法,促进苗木成活并防止返盐现象的发生。大乔木回填土时要用木棍捣实,苗木种植应保持原来的深度,覆土最深不能超过原来的种植深度5cm;其他苗木适当浅栽,浅栽可以保证根系有良好的透气性,防止树苗烂根,一般栽植深度以比苗木原土印浅1~2cm为宜。盐碱地绿化宜适当密植,既可以减少盐分的上升,又可提早郁闭,减少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抑制土壤返盐返碱,有利于苗木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