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草莓栽培中,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多处在一种低温、高温或高湿状态,授粉昆虫少,因此畸形果发生率较高。
(1)畸形果的种类。一般称因受精不完全而产生的不正形果为畸形果。除此之外,还有果形似鸡冠的鸡冠果、果形扁平如扇状的带果等,这些果统称为乱形果。畸形果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一部分雌蕊未能受精,致使该部分肥大受到抑制。雄蕊或雌蕊的稔性以及由于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授粉受精障碍是导致未能受精的主要原因。
(2)畸形果发生的内因。①花粉的稔性:花粉粒中的淀粉能够提供花粉管伸长所需要的养分,完成受精。我们称具有发芽力的花粉为稔性花粉,不能发芽的花粉为不稔花粉。通常含有淀粉的花粉多为稔性花粉,而不含淀粉的花粉为无稔性花粉。草莓品种间花粉稔性存在着差异,相对而言,秋香、红鹤、芳玉的稔性花粉少,春香、达娜的稔性花粉多。低级次花易出现雄性不稳。稳性低的品种往往畸形果的发生率高。低温、少日照也会使花粉稔性降低。②雌蕊的障碍:雌蕊的不稔性也会导致草莓形成畸形果。如大果型草莓花托顶部子房比基部小,雌蕊的形成自花托基部向顶部进行,而大果型品种其雌蕊的全部形成需经历较长的时间,当先端的雌蕊尚未形成时,花朵即已开放,这部分果实就不能完全受精。高级次花易出现雌蕊不稔。
(3)畸形果发生的外因。①访花昆虫的有无:草莓为虫媒花,必须借助昆虫进行传粉。常见的访花昆虫有蜜蜂、花蝇、花虻等。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访花昆虫量少,远远解决不了草莓花传粉的需求。②温度:草莓开花果实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过高过低对花器和果实发育均不利。据研究,草莓开花后7天以内的小果经3小时-2℃或1小时-5℃处理后果实变黑;处在开放状态的花及花前2~3天的大花蕾在遭遇1小时-2℃的低温时雌蕊变黑,花前4~8天中等程度的花蕾经1小时-2℃处理后,花粉的发芽受到阻碍,而花前9天以上的小花蕾没有受害。因此,开花前后的花器即使遭遇短时间的低温也极易形成伤害。草莓对高温具有很强的耐性,只要植株不是长时期处在4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高温对畸形果产生的影响不大。③湿度:保护地草莓栽培条件下,不覆盖地膜时,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在85%~95%。而花药开裂最适空气湿度为20%,花粉萌发则以40%为宜。另外,夜间覆盖普通薄膜多形成水滴,水滴散落后会直接影响花粉的授粉受精。④农药的喷洒:花期喷洒农药明显增加畸形果比例,尤其是开花当天影响最大。畸形果的发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喷洒后畸形果发生多的农药有杀虫剂敌百虫乳剂、敌敌畏乳剂等。⑤日照:花粉的形成大约自开花2周前开始,这期间日照不足会抑制花粉萌发时所需的淀粉的积累,从而使花粉发芽率降低。
(4)预防畸形果发生的对策。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完全。草莓是一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的作物,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花粉传播、特别是花媒昆虫少,再加上设施内高湿、弱光及温度变化剧烈,使花粉稔性降低、畸形果增多。防治方法:①配置授粉品种。如果所选用品种花粉稔性低,则在其间混植一定比例花粉量多的品种,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宝交早生与达娜、全明星与宝交早生或丰香)。②人工养蜂。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养蜂,可显著减少畸形果比率,并明显提高产量和果品等级。③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采用高畦地膜覆盖降低空气湿度,棚膜应采用长寿无滴膜,减少水滴浸湿柱头。白天以20~28℃为宜,过高要适当通风,夜间保持5℃以上。④疏花疏果。及时疏除易出现雄性不稔的高级次花,疏除病果、过早变白的小果和畸形果,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重及果实品质。⑤合理适时用农药。开花前应彻底防除病虫害;进入开花期,开始养蜂,不宜再喷防虫农药。确实需要喷药,可先把蜂箱转移至其他棚室内,喷药1周后再移回棚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