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生产过去一直沿用稀植大冠栽培,结果晚,产量低。近年来,各地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适宜的树形主要有:
(1)小冠疏层形。
1)树体结构:具明显的中央主干,主枝分层分散在中央主干上,第一层有3个主枝,第二层2个主枝,第三层1个主枝,上下两层主枝错开分布,避免重叠。层间距离60~70厘米,层内距离40~50厘米。干高约0.8米,全树高控制在3.5~4.0米以内,树冠呈圆锥形。适于干性较强、顶端优势明显、分枝少、树姿直立的品种。
2)整形技术:柿树定植后在距地面60~80厘米处定干,发芽后将整形带(20~25厘米)以下的芽全部抹除,冬剪时,选先端直立生长的枝作为中干延长枝,剪去1/3~1/4,再从其他枝条中选留3个不同方向错落着生、长势旺、开张角度40°~50°的枝条作为第1层主枝,保留60~70厘米短截,疏除竞争枝。
第2年冬剪时,在距第1层主枝1.2~1.4厘米处短截中央领导干延长枝。第1层每个主枝选留1个向外斜生,距主干60~70厘米的枝作为第1侧枝,距第1侧枝50~60厘米处短截主枝延长头,对方位好的旺枝进行短截,培养结果枝组。第3年夏剪时,疏除影响树形的竞争枝、过密枝,骨干枝上的新梢长20~30厘米时摘心,促发分枝,增加枝叶量,迅速扩大树冠,冬剪时继续短截中干延长枝,并在距第1层主枝0.8~1.0米处选留2个与第1层主枝插空排列的枝作为第2层主枝。在第1层主枝上距第1侧枝50~60厘米的对侧选留第2侧枝。回缩主枝及第1侧枝上辅养枝,以培养结果枝组,在距第2侧枝40~50厘米处短截主枝延长枝。第4年参照前1年的修剪方法,在距第2层主枝80厘米处培养第3层主枝,在距第1层主枝第2侧枝50厘米处培养第3侧枝,第2层主枝培养1~2个侧枝,第3层主枝培养1个侧枝。主枝封行时,回缩延长枝,树高3.5米时,落头开心。
柿树进入盛果期后,冬剪采用疏缩结合的方法,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适当短截发育枝,在较壮的分枝处回缩细长下垂及长势弱的结果枝组,对骨干枝上抽生的徒长枝,有生长空间,可于生长季摘心,促生分枝,培养结果枝组;没有利用空间,夏剪时宜及早疏除。
(2)改良纺锤形。
1)树体结构:树干高50厘米,基部有3个主枝,层内距约25厘米,主枝与主干夹角70°~75°。在主枝以上约40厘米的中心干上着生8~10个侧分枝(大型结果枝组),基角80°~85°,侧面分枝间距15~20厘米,错落排列。主枝上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成形后树高约3.0~3.5米。适于干性较弱、顶端优势不明显、分枝多、树姿开展的品种。
2)整形技术:幼苗栽植后在80~100厘米处定干。萌芽后选留2~3个新梢,培养基部主枝。夏季在主枝以上80~100厘米处对主干进行摘心。主枝长40厘米,半木质化时,摘心并用手捋枝,将主枝基角拉至约75°。翌年萌芽前,轻剪主枝延长枝,剪去枝条的1/5。适当重截中干,剪留长度约80厘米。萌芽后间隔15~20厘米,选留新梢培养侧分枝。疏除主枝内膛过密的细弱枝、徒长枝。适当选留主枝上的部分新梢培养结果枝组,当其30~40厘米长时进行摘心。对背上直立枝反复摘心,并拉枝开角,以增加分枝,疏除过密的徒长枝,定植第3年对主枝和中干上部的修剪方法同前两年。夏剪缓放拉平侧分枝,新梢长30厘米进行摘心。5月下旬环剥侧分枝和大型结果枝组,剥宽为3毫米,对主干环割2~3道,以促进提早成花和提高坐果率。
经4~5年的修剪,柿树改良纺锤形可基本成形,进入盛果期后宜对轮生重叠的侧分枝适当回缩或疏除,侧分枝上的枝组结果后回缩到壮枝处,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宜调整到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