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子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苏子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子油属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稳定性差,易发生热分解和氧化,形成大量的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苏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可与其他油脂相区别。优良的苏子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约0.5%。韩国、日本等国已将苏子油加工成天然保健制品推向市场。苏子种子含有25%左右的粗蛋白,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是优质食用和饲用蛋白。苏子的茎叶、种子是传统的中药材。苏子每株可达几千朵小花,花期集中在6月份,是很好的密源植物。

苏子种子含油量一般在45%~50%,是高含油量的小坚果,苏子油是苏子的主要加工产品。苏子油的制取一般采用预榨——浸出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除杂:杂质一般包括有灰尘、泥土、砂石、瓦砾等无机杂质,植物茎叶、皮壳、杂草、麻绳、纸屑等各种有机杂质,铁钉、螺丝等金属杂质以及病虫害粒、秕粒、异种油料等其他杂质,采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去除。

软化:苏子原料含水量在7%~9%时轧坯较适宜,当含水量比较低时,采用湿热蒸气来适当调节含水量、改善其弹塑性以利轧坯。软化在软化锅或蒸炒锅中进行。

轧坯:采用轧坯机将苏子挤压再轧成薄片形成生坯,破坏苏子细胞结构,缩短细胞内油脂外流路径,有利于出油,提高出油率和油脂扩散的速度,还可以增大表面积,以利于生坯的蒸炒。坯片要求尽量薄而均匀,坯片适宜厚度0.2毫米左右。

蒸炒:生坯通过蒸炒,可破坏细胞组织,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可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改善油脂的风味。蒸炒温度不可过高,过高对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影响不大,反而容易造成料坯焦化,降低油和饼的质量,一般要求不高于130℃。

预榨:苏子子粒含油量高,采用预榨——浸出法比较适宜,可降低对浸出设备生产能力的要求,降低溶剂消耗,提高出油率。通过预榨,榨取子粒中80%~85%的油脂。预榨设备主要是螺旋榨油机。

浸出:预榨处理后,预榨饼中尚有15%~20%的油脂,采用溶剂浸出提取。浸出溶剂一般为六号溶剂。

过滤:预榨处理后得到的毛油和浸出工序后的混合油,都含有一定量的固体悬浮杂质,主要是粕屑,须采用沉降、过滤的方法去除。

脱溶:食用油脂中的溶剂残留量,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卫生指标,浸出处理后的油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混合油,必须将溶剂从油脂中脱除干净才可食用。混合油脱溶采用蒸馏汽提的方法,主要在长管蒸发器和汽提塔中完成。

精炼:过滤处理后的毛油必须脱胶、脱酸后方可食用,经过脱色、脱蜡、脱臭等工艺可制得纯度更高的高烹油或色拉油。脱胶一般采用水化法,脱酸以碱炼法为主,也可采用物理精炼的方法。

(1)苏子油。

①苏子油的理化特征:苏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如表26所示。

表26 苏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百分比

白苏和紫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近90%,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丰富,是常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的一种。苏子油属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稳定性差,易发生热分解和氧化,形成大量的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苏子油的理化特征常数如下表所示。

表27 苏子油的理化特征

苏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可与其他油脂相区别。类脂物含量少,加热至高温时油中热析出物不多。优良的苏子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约0.5%。碘值较高,是典型的干性油。

②苏子油的开发利用:国外对苏子油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苏子油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归纳起来表现为:一是抗衰老作用;二是提高智力和视力;三是降低血脂;四是减少体脂;五是抑制过敏性反应和由此引起的炎症;六是具有一定的抗癌抑癌效应。

苏子油在我国食用自古有之,《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中均有记载,但长期以来对苏子油生理功能很少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苏子栽培在我国没有形成一定产量,以前国内市场上很少能见到苏子油产品,目前湖北省蕲春县已成功地大面积种植白苏,蕲春县李时珍保健油总公司已有数种时珍牌苏子油产品进入保健油市场。韩国日本等国已将苏子油加工成天然保健制品推向市场。

苏子油碘价为190~206,是性能优良的干性油,在化工领域用途广泛,可制油漆、涂料油墨,还可制造油布、油毡等,苏子油也是润滑油和甘油的原料。

此外,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也是制取α-亚麻酸的重要原料。

(2)苏子蛋白及饼粕。苏子种子含有25%左右的粗蛋白,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是优质食用和饲用蛋白。研究苏子子粒脱皮技术,可进一步开发苏子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中国农业科学院油科作物研究所研究了苏子脱皮技术,将为制取苏子食用蛋白产品以及苏子的深加工打下基础。苏子子粒中同时还含磷0.65%,谷维素0.1%~1%,维生素E0.1%~0.5%,以及少数维生素B1、植物固醇等其他营养物质,每克热量达24.28兆焦,子粒榨油后的饼粕粗蛋白含量高达40%以上,是优质的畜禽精饲料,营养价值是玉米子粒的2倍,可代替玉米在畜禽日粮中作高蛋白饲料用。

(3)苏子茎叶、花和种子。苏子的茎叶、种子是传统的中药材。苏子的茎叶性温味辛,苏叶有发表散寒治疗寒热头痛的功效,可用来发汗、行气、镇咳、镇痛、健胃、利尿、解毒,适用于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以及鱼蟹毒引起的腹泻、腹痛、呕吐等症。苏梗(老茎)有理气安胎的功能。种子有下气平喘、止咳、消痰、治疗咳嗽气喘和麻风病的作用。

苏子幼嫩茎叶营养价值丰富(表28),是可口蔬菜,亦可经腌制等方法加工后食用。

表28 苏子茎叶营养成分(百分比,干基)

苏子旺长期的茎叶是喂养牲畜的优质青饲料,提取挥发油后茎叶残渣也可饲喂牲畜,其茎秆堆放后熟再经粉碎后可作为猪的粗饲料。

苏子再生力强,植株产量高,堆制腐熟作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质。苏子每株可达几千朵小花,花期集中在6月份,是很好的密源植物。

苏子茎杆高大,枝叶繁茂,根系比较发达,每年的暴雨频繁时期正是苏子生长高峰期,对于减少坡地、江河堤坝的地表径流,减缓土壤的冲刷起到积极的固土防护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连种三年苏子比同等抛荒坡地地表径流减少30%~40%,减少土地冲刷40%~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