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蓝
抱子甘蓝别名芽甘蓝、子持甘蓝,为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以鲜嫩的小叶球为食用部位,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欧洲、北美洲国家的重要蔬菜之一,我国台湾省有少量种植。抱子甘蓝的小叶球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居甘蓝类蔬菜之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较高。我国于近年来开始引进并生产抱子甘蓝,并逐渐使之成为时兴的特种蔬菜。
1.特征特性
抱子甘蓝植株形态
抱子甘蓝叶稍狭,叶柄长,叶片勺子形,有皱纹。茎直立,顶芽开展,腋芽能形成许多小叶球。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长日照、温暖的条件下抽薹开花。花及果实似甘蓝。抱子甘蓝分高、矮两种类型。高生种茎高100厘米以上,叶球大,多晚熟;矮生种茎高约50厘米,节间短,叶球小,多早熟。
抱子甘蓝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很强。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适于沙壤土或黏壤土栽培。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抱子甘蓝喜冷凉的气候,耐寒能力很强,在气温下降至-3~-4℃时也不致受冻害,能短时间耐-13℃或更低的温度。抱子甘蓝耐热性较结球甘蓝弱,其生长期适温为18~22℃,小叶球形成期最适温度为白天15~22℃,夜间9~10℃,以昼夜温差10~15℃的季节或地区生长最好。
抱子甘蓝对温度的要求
抱子甘蓝对光照及土壤条件的要求
(2)光照、水分及土壤营养 抱子甘蓝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要求不甚严格。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小芽球坚实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温和强光,则不利于芽球的形成。整个生长期喜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抱子甘蓝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抱子甘蓝生长过程中氮、磷、钾不可缺少,尤其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多。其适宜的pH值为5.5~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