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赏棕榈类

观赏棕榈类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赏棕榈类是指棕榈科的园林植物。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乔木、灌木或藤本。观赏棕榈植物的栽培应用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观赏植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纷纷开展引种栽培。因此,观赏棕榈植物的应用面更为广泛。作为室内观叶应用的棕榈植物,要求更耐寒、耐阴、耐旱,其中耐阴与耐旱方面尤其重要。三药槟榔树型优雅,叶色翠绿,形如翠竹,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棕榈植物之一。

5 观赏棕榈

5.1 观赏棕榈类概述

观赏棕榈类是指棕榈科的园林植物。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乔木、灌木或藤本。干常不分枝,单干或丛生,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基部或叶脱落后留有环状痕迹。叶常聚生于茎顶或在攀援种类中散生于茎上,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基部常扩大成鞘状。花小,常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有时杂性;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肉穗花序;佛焰苞1至多枚,鞘状、管状或舟状;萼片和花瓣各3片,分离或合生;雄蕊常6枚,2轮排列,花药2室,纵裂;子房上位,1~3室,或3心皮分离或基部合生;每室1胚珠;花柱短或无,柱头3裂。果为浆果、核果或坚果,外果皮常为纤维质或鳞片状。胚小,胚乳均匀或嚼烂状。

本科约有217属2 5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美洲热带和亚洲热带地区种类最多。我国有18属90余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

在系统分类上,棕榈科可分为6个亚科: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槟榔亚科Arecoide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水椰亚科Nypoideae、腊材榈亚科Ceroxyloideae、象牙椰亚科Phytelephantoideae。

棕榈科植物由于有优美的叶姿和树型,具有热带风情的观赏效果,而且抗性强、落叶少、易管理。因此,棕榈科观赏植物受到普遍的喜爱,不少种类已成为优良的绿化美化树种,也有不少种类可作盆栽观叶应用。观赏棕榈植物的栽培应用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观赏植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纷纷开展引种栽培。

目前,棕榈科植物在应用中,已从原来的景观造园和庭院栽培为主,向室内观叶与造园应用两方面平衡发展,而且有向更高纬度扩展的趋势,应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因此,观赏棕榈植物的应用面更为广泛。在生产与引种栽培中,对棕榈植物的要求也有改变。造园与景观建设用的棕榈植物,不仅要有优美的树姿、较强的抗逆性,而且要求生长更快、更耐寒、耐旱。作为室内观叶应用的棕榈植物,要求更耐寒、耐阴、耐旱,其中耐阴与耐旱方面尤其重要。棕榈科植物由于具有以上生态特性,栽培管理较简单,容易被大众接受,因而在庭园中迅速推广。

5.2 常用观赏棕榈类

5.2.1 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F.Muell.)H.Wendl.et Drude

别名:亚历山大椰子。假槟榔属。

图5.1 假槟榔
1.植株形态;2.叶中部,示羽片;
3.叶顶部;4.果序一部分;
5.果实;6.果实纵剖面;
7.小穗状花序一段;8.雄花
(引自中国植物志)

乔木,高可达20 m;单干型,树干挺直,有整齐明显的环痕,基部略膨大。叶羽状全裂,长2~3 m,裂片呈2列排列成一平面,线状披针形,长达45 cm,宽3~5 cm,顶端渐尖,边全缘,表面绿色,背面具灰白色鳞秕,叶鞘长1 m以上,膨大抱茎。肉穗花序三歧式多分枝,生于叶鞘下,下垂,长50~80 cm,佛焰苞长约50 cm,雌雄异序。雄花为三角状长圆形,淡米黄色;萼片和花瓣均3枚;雄蕊9~12枚,花药线形,长约4 mm,基着,2室,纵裂。雌花卵形,黄色;萼片和花瓣圆形,长3~4 mm,宿存;子房上位,三角状卵形,1室,柱头3裂。果卵状球形,长1.2~1.4 cm,熟时红色。花期夏末秋初,冬春季结实。

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台湾等地常见栽培。

喜高温、高湿和避风向阳的环境。不耐寒,叶片易受霜冻为害。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根系不耐积水。播种繁殖。种子不耐干藏,宜随采随播,或层积贮藏至温度合适时播种。温度在25℃以上,约15 d可发芽,苗期注意防鼠食幼苗,冬季注意防寒。大树移植宜在春、夏季进行,冬季移植不易成活。

假槟榔树干通直、形姿优美,且生长迅速,在南方地区,可作行道树、庭院孤植、列植、群植等应用。在北方地区可作盆栽观赏,但冬季要注意防寒。

此外,同属植物栽培观赏的还有阔叶假槟榔(紫花假槟榔)A.cunninghamiana(H.A.W endl.)H.A.W endl.et Drude,主要区别是叶裂片较宽大而披垂。花淡紫色,芳香。原产大洋洲。

5.2.2 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g.ex Buch.-Ham

槟榔属。

丛生型灌木至小乔木,高4~6 m;干具环状叶痕,径粗5~15 cm,绿色。叶羽状全裂,聚生茎顶,裂片12~19对;侧生裂片矩状条形,顶端斜渐尖,长43~63 cm,宽4~6 cm,有主脉2~3条;叶轴顶端的2片裂片较大,宽达9 cm,连合成燕尾状;叶鞘绿色,抱茎,其上有散生、紫红色鳞秕。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下,具多分枝,排成圆锥花序式;佛焰苞鞘状,长30~40 cm,早落。花单性,雌雄同序;雄花较多,常生于花序分枝的上部,花萼花瓣各片,近等大,雄蕊3枚;雌花常生花序分枝下部,花萼近圆形,花瓣卵圆形,均覆瓦状排列,子房卵圆形,1室,内有1直立、基生的胚珠,花柱3裂,常无退化雄蕊。果椭圆形或橄榄形,长约2.5 cm,熟时橙红色至红色;种子圆锥状;胚乳嚼烂状。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图5.2 三药槟榔
1.植株(缩小);2.叶;3.花序;4.雄花;
5.雄花去花被,示雄蕊和退化雌蕊;
6.部分果序
(引自广东植物志)

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现各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广东、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背风、半阴蔽的环境。不耐寒,小苗期易受冻害,成树可耐1℃左右低温。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积水,不耐干旱。播种或分株繁殖。新鲜种子发芽率高,种子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在25℃以上条件下约2个月开始发芽,低于15℃不发芽。幼苗长至2~3叶时可行移植。分株繁殖宜在4—6月气温回升后进行。苗期要注意防寒。大苗移植,宜在长生季节进行,如要在入秋后移植,最好能提前进行环沟截根,1个月后再移,这样更易成活。在定植1~2个月内,每天需早晚浇水并喷洒叶片。

三药槟榔树型优雅,叶色翠绿,形如翠竹,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棕榈植物之一。在南方可作庭院园林布置,其耐阴性强,也可盆栽作室内观赏。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还有槟榔A.catechu L.,单干型乔木,高10~20m,干灰褐色;叶裂片先端具齿裂;雄花有雄蕊6枚;核果卵形至椭圆形,长4~6cm。原产马来西亚,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种子含多种生物碱和单宁,作药用。本种耐寒性较三药槟榔差,除海南、台湾南部外,不宜露地栽培。

5.2.3 桄榔Arenga pinnata(Wurmb.)Merr.

图5.3 桄榔
1.幼年植株(缩小);2.叶裂片;
3.部分花序;4.雄花;5.雄蕊;
6.部分果序
(引自海南植物志)

别名:砂糖椰子、糖椰。桄榔属。

乔木,株型高大壮观,高可达12 m或更高,叶片长7 m以上,裂片极多数,每侧约100片或更多,顶端和上部边缘有啮蚀齿,基部两侧有2个不等大的耳垂,背面苍白色;叶鞘褐黑色,粗纤维质,包茎。肉穗花序长达1.5 m;鞘状佛焰苞5~6枚,披针形;雄花:常成对着生,萼片近圆形,宽约6 mm;花瓣革质,长圆形,长15 ~20 mm;雄蕊70~80枚;雌花:常单生,萼片宽过于长,长约4 mm;花瓣阔卵状三角形,长约1.3 cm;子房三棱形。果近球形,长3.5~5 cm,棕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花期夏季,果2~4年后成熟。

巨大的羽状叶片形成天然华盖。适合作行道树、庭荫树。花序割伤后有液汁流出,可熬煮制砂糖。髓心可提取淀粉。叶鞘纤维可做绳索。

本属的矮桄榔(散尾棕、山棕)A.engleri Becc.,丛生、矮小灌木,叶全部基生,羽叶全裂,长2~3 m;叶裂片基部仅一侧有耳垂,果小,长2 cm。散尾棕的株形优美,可植于草地或庭园。

5.2.4 霸王棕Bismarckia nolbilis Hild.et H.Wendl.

别名:比斯马棕、霸王榈、贵椰。比斯马棕属。

图5.4 霸王棕

大乔木,高可达60 m,胸径达60 cm以上,单干型,茎常宿存有开裂的叶柄基部。叶圆扇形,掌状深裂,裂片深达叶片的1/3~1/2,裂片斜向上直伸,裂片间有丝状纤维;叶大型,宽达3 m以上,嫩时两面披白粉,叶片蓝灰色;叶柄长而粗壮,叶鞘两侧有丝状纤维,叶柄基部从中间开裂。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中,具3~5分枝,佛焰苞舟状,长50~60 cm。花结构不详。果椭圆形,长约2 cm,宽1.2 cm。花期4—6月,果期次年9—11月。

原产马达加斯加。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需要光照充足的环境,不甚耐寒,大树可耐2℃左右低温。要求深厚肥沃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播种繁殖,发芽温度要求20℃以上,播种后2~3个月开始发芽。苗期生长较慢,要加强管理,冬季要注意防寒。大苗移植宜于春夏季进行,为保证成活,可在移植前一个月先断根,再移植。

霸王棕高大挺拔,叶片茂密,极为壮观,具有强壮之美,为极其高贵的庭院绿化树种。可作行道树及庭院的丛植、片植或孤植,特别是与造型植物混栽尤其优美。

5.2.5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

别名:酒椰子、单干鱼尾葵、假桄榔。鱼尾葵属。

乔木,单干,高达20 m,有环状叶痕。叶大,裂片暗绿色,每边18~20片,悬垂,质厚而硬,顶端1片扇形,不规则的齿缺,侧面的菱形而似鱼尾,15~30 cm。肉穗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常3朵聚生,中间较小的1朵为雄花或全部为雄花;雄花萼片3,阔倒卵形,长约2.5 mm,花瓣3枚,长约11mm,雄蕊多数;雌花萼片与雄花相同,花瓣卵状三角形,长3~4mm,子房圆形,3室,柱头3裂。果序长2~3 m,果球形,直径约2 cm,熟时紫红色,浆果状,中果皮新鲜时肉质,其内有种子1颗;种子球形,具花纹。花期7月,果1~2年后成熟。

原产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大洋洲,我国华南至西南地区有野生,西南、华南至东南部常见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能耐短期-5℃低温。可耐半阴环境。根系浅,不耐干旱。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播种繁殖。种子采收后即播,在20℃以上,播种后约一个半月开始发芽,在秋冬季成熟的种子,采收后,可用河沙层积贮藏至气温回升后再播种。在南方地区,待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移至盆栽或地栽;在寒冷地区可盆栽,在温室越冬,应保持5℃以上。

图5.5 鱼尾葵
1.植株上部(缩小);2.部分叶裂片;
3.雄花;4.部分果序
(引自广东植物志)

鱼尾葵树形端庄,叶形优美,在庭院或园林布置中可作丛植、列植栽培,也可以盆栽作室内观赏。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观赏的还有:短穗鱼尾葵C.mitis Lour.,丛生小乔木,高5~8 m,有匍匐根茎。叶聚生干顶,二回羽状全裂,长1~3 m;裂片长10~20 cm,内侧边缘有啮蚀状齿缺,外侧边缘延伸成短尖头或尾尖;叶柄和叶鞘被棕黑色鳞秕,叶鞘边缘具纤维。佛焰苞长20~30 cm;肉穗花序分枝多而稠密,长30~40 cm,下垂。原产我国南部,印度至东南亚。董棕(孔雀椰)C.urens L.,单干,茎粗壮,基部略膨大。二回羽状全裂,大型,长达5~6 m,状如孔雀尾羽。果熟时紫黑色,直径约3 cm,种子半球型。原产印度至马来西亚。

5.2.6 富贵椰子Chamaedorea cataractarum Liebm.

别名:璎珞椰子。袖珍椰子属。

图5.6 富贵椰子

丛生灌木,高1~2 m;干基稍膨大,茎较粗壮,直径2~4 cm,绿色,有明显环状叶痕。叶羽状全裂,裂片13~16对,剑状披针形,长16~25 cm,宽1.2~2 cm,先端渐狭;叶柄腹面具浅槽,基部鞘状。肉穗花序从地茎处抽出,佛焰苞2片,管状,不等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有分枝,佛焰苞管状,长12~25 cm;雌花序常无分枝,佛焰苞长6~12 cm。雄花密生于花序轴上;花萼3片,厚而近肉质,三角状卵形,黄绿色,镊合状排列;雄蕊6枚,花丝极短,花药基着,有退化雌蕊。雌花疏生于花序轴上;花萼3片,短而宽,绿色,覆瓦状排列;花瓣3枚,卵状椭圆形,长约3mm,黄色,镊合状排列;子房上位,3室,心皮合生,花柱短,柱头3裂;有退化雄蕊。果圆球形,直径5~8mm,熟时灰褐色至黑褐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原产墨西哥。我国近年引种的优良观叶棕榈,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栽培。

喜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稍干爽的环境。生长适温20~30℃,较耐寒,可耐-5℃短暂低温,但畏霜冻;幼时喜阴,成树稍耐日晒。要求肥沃、深厚而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忌积水,稍耐干旱,可耐海风吹袭。生长速度较慢。常用播种繁殖。种子不宜脱水贮藏,应随采随播,发芽温度要求20℃以上。宜用沙床播种,播种后约2周开始发芽,长至10~12 cm可以分植。也可用分株繁殖,宜在春季进行。常作盆栽,盆土要用疏松透水的土壤,置阴棚下培植。生长季节应勤施薄施追肥,可每两周施肥一次。冬季不宜移植。

富贵椰子茎叶密集而挺拔,叶色墨绿,耐阴性强,且能适应室内环境,是观赏价值较高的棕榈植物。可作各种室内装饰布置,成树可作热带海滨及庭园种植,叶片可作插花素材

同属植物还有袖珍椰子(好运棕、玲珑椰子、微型椰子)Ch.elegans M art.,单干小灌木,高1~3 m;茎纤细,直径2~3 cm,绿色,有环状叶痕。羽状复叶,小叶20~40片,镰状披针形,平展;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下,有分枝。果卵圆形,直径4~6 mm,熟时橙红色。原产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栽,北方各地作温室栽培。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干旱瘠薄。生长速度较慢。播种繁殖。种子不耐脱水贮藏,宜随采随播。袖珍椰子树形清秀、叶色浓绿、耐阴性强,极为适宜作室内盆栽观赏,叶片也可作插花素材。夏威夷椰子(雪佛里椰子)Ch.seifrizii Burret,别名:竹茎玲珑椰子。丛生灌木,高2~4m;茎纤细,直径1.5~2.5 cm,有明显环状叶痕,绿色如竹状。叶羽状全裂;裂片12~20对,原产危地马拉至洪都拉斯,夏威夷椰子茎叶疏落有致,株形清雅,叶色翠绿,耐阴性强,是优良的室内观赏棕榈植物,在南方温暖地区也可于庭园阴蔽处栽植,叶片还可作插花素材。

5.2.7 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A.Wendl.

别名:黄椰子。散尾葵属。

图5.7 散尾葵
1.植株形态;2.叶一段,示羽片;
3.果穗一部分;4.果实纵剖面;
5.分枝花序一部分;6.雄花
(引自中国植物志)

丛生灌木至小乔木,高3~8 m;干上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羽状全裂,有裂片40~60对;裂片狭披针形,两列排列,长40~60 cm,先端尾状渐尖并呈不等长的2裂;叶轴和叶柄光滑,黄绿色,腹面有浅槽;叶鞘初时被白粉。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下,多分枝;佛焰苞舟状;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小,黄白色;萼片3枚,覆瓦状排列;花瓣3片,稍肉质。雄花有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背着,2室,纵裂。雌花子房棒状,3室,无花柱,柱头粗大。果稍呈陀螺形或椭圆形,长约1.5 cm,直径5~10 mm,橙黄色至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次年8—9月。

原产马达加斯加群岛,各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华南至东南部常见栽,各地作室内观叶盆栽。

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耐阴性强,成树耐晒;不耐寒,5℃低温会引起叶片损伤,10℃以上可安全越冬。要求疏松、肥沃、深厚的土壤,不耐积水,亦不甚耐旱。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播种繁殖,宜随采随播。温度在20℃以上,2~3周发芽。播种时宜先用育苗筛播种,覆土厚度以种子的3~4倍为宜,幼苗长至10~15 cm时可以分植。也可用分株繁殖。散尾葵幼时喜半阴环境,宜于阴棚下培植。较喜肥,在生长季节要勤施薄施肥料,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较好,保持土壤湿润。移植宜在生长季节进行。冬季要注意防寒。

散尾葵枝叶茂密,叶色翠绿,四季常青,且耐阴性强,是著名的室内观赏植物。可作盆栽,作各种室内布置;在温暖地区也可作庭院绿化。

5.2.8 椰子Cocos nucifera L.

图5.8 椰子
1.植株形态;2.叶一段,示羽片;
3.花序之小穗状花序;4.果实纵剖面
(引自中国植物志)

椰子属。

乔木,高18~30 m;单干,茎干粗壮,有环状叶痕。叶长3~7 m,羽状全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外向摺叠。肉穗花序腋生,长1.5~2 m;多分枝,圆锥花序式;总苞舟状,最下一枚长60~100 cm。花单性,雌雄同序。雄花呈扁三角卵形,长1~1.5 cm;萼片3枚,覆瓦状排列;花瓣3片,镊合状排列,雄蕊6枚。雌花呈略扁的圆球形,直径2.4~2.6 cm;花萼和花瓣各3片,覆瓦状排列;子房3室,每室1胚珠。坚果卵形、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 cm,直径15~25 cm;外果皮薄,中果皮厚而纤维质,内果皮骨质,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椰树几乎全年均可开花,7—9月果熟,4—6月和10月有少量收获。

原产地不详,现广布于各热带地区,以热带滨海地区尤盛。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海南等省区南部栽培。

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冷,要求年平均温度24~25℃,最低温度10℃以上,才能正常开花结实。不耐干旱,要求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喜海滨和河岸的深厚冲积土或沙质壤土。根多而深,抗风力强,能耐盐碱。播种繁殖,果实采收后,于阴凉处保湿堆放,待出芽后移至圃地育苗,苗期要注意防寒。苗期管理要合理施肥,对钾需量最大,氮次之,磷最少。大树移植宜在高温季节进行。

椰子苍翠挺拔,树姿优美,具有浓厚的热带风情,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风景区,尤其是海滨地区为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可作行道树,或丛植,成片栽成椰林或椰堤。椰子全身是宝,有“宝树”之称。椰水富含维生素B、E和糖分;椰肉作食品加工原料,可加工椰奶、椰子露、椰子糖、糕点等;椰肉烘干含油量60%~65%,椰油可供食用和各种工业用途;树干坚硬耐水浸,可作梁柱、家具建筑用材;椰棕(中果皮)可制床垫、地毯、绳索,制成椰糠作植料;椰壳(内果皮)可制工艺品或干馏活性炭。

5.2.9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

别名:油椰子。油棕属。

乔木,高4~10m;单干,直径达50 cm;干上残存有老叶柄的基部。羽状复叶,长3~4m;小叶线状披针形,长50~80 cm,宽2~4 cm,下部小叶退化为针刺状。花单性,雌雄同株不同序,雄肉穗花序较小,由多数指状具尖头的穗状花序组成,长7~12 cm;雌花序较大,近头状,长20~30 cm,每朵花的基部有一刺状苞片。雄花萼片和花瓣长圆形,长约4 mm,顶端急尖,雄蕊6枚,花丝基部合生。雌花萼片和花瓣卵形或长卵形,长约5 mm;子房卵形,长约8 mm,3室,柱头3枚。果实聚合成稠密、近头状的果束;果卵形或倒卵形,长4~5 cm,宽3 cm,熟时橙红色或紫红色。果实和种子富含油脂。花期春季,果实秋季成熟。

原产非洲,现各热带地区均有引种,尤以马来西亚栽培最多。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图5.9 油棕
1.植株形态;2.雌花序之一小穗状花序;
3.雄花序;4.果实;5.果实横剖面
(引自中国植物志)

喜光照充足、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寒,5℃左右低温即会引起叶片损伤。要求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生长较快。播种繁殖。种子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种子颗粒较大,可直接播于营养袋,25℃以上约1个月开始发芽。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可移至地栽培育大苗。在广东、广西等地区,苗期要注意防寒。在北方地区,可置温室内培植。

油棕树干粗壮,树冠浓密,树形雄伟,可作行道树、庭院的列植、群植、丛植、片植等。果肉含油量50%~60%,种仁含油量50%~55%,有“世界油王”之称,所产之油称棕榈油,可供食用及作各种化工用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

5.2.10 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L.H.Bailey)H.E.Moore

图5.10 酒瓶椰子
1.植株(缩小);2.部分叶轴和裂片;
3.部分果序;4.雄花花蕾(放大);
5.雄花(放大);6.雄花去花萼,示雄蕊和花瓣(放大);7.果(放大)
(引自广东植物志)

酒瓶椰子属。

乔木,高2~4m;单干,树干中下部膨大,呈酒瓶状,直径可达60 cm。叶聚生干顶,羽状全裂;裂片30~50对,线形,两列排列,长30~46 cm,宽1.5~2.3 cm,裂片边缘及叶脉背面红褐色;叶轴粗大,于背面隆起。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下,具多分枝,长达60 cm;佛焰苞单生,鞘状或舟状。花单性,雌雄同株,常6~8朵聚生于花序分枝上,通常雄花生于上部,雌花生于下部。雄花花萼分离或基部连合成浅杯状,先端3裂,覆瓦状排列;花瓣3片,镊合状排列;雄蕊6枚,花丝基部连合成短管;具退化雌蕊。雌花花萼、花瓣与雄花相同;子房3室,每室1胚珠;退化雄蕊6枚。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2.3 cm,宽1~1.2 cm,熟时黑色,表面光滑;种子形状与果同,胚侧生。花期7—8月,果一年后成熟。

原产马斯克林群岛,现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适宜向阳或背风的环境。不耐寒,怕霜冻,冬季最低温度要求10℃以上。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不甚耐旱。播种繁殖。由于本种幼苗耐寒性极差,最好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播种,其种粒较大,可直接播于育苗袋,或播于育苗筛待出苗后移至育苗袋培植,在25℃以上需40~50 d开始发芽,低于15℃不发芽。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可移至地栽培植大苗,或根据生长情况换较大的容器培育。大苗移植宜在高温季节进行,秋冬季不宜移植。

酒瓶椰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观赏棕榈,树干形如酒瓶,非常美观。在南亚热带地区适宜用于庭院的各类栽植及植物造景,栽植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在北方地区也可作温室栽培观赏。

5.2.11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ex Mart.

图5.11 蒲葵
1.植株(缩小);2.叶;3.部分果序
(引自广东植物志)

别名:葵扇树、葵树。蒲葵属。

常绿乔木,高可达20 m;单干直立,有致密环纹,无残存叶基。叶阔肾状扇形,宽1.2~1.5 m,掌状分裂至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下垂,先端长渐尖,再深裂为2;叶柄两侧具骨质的钩刺;叶鞘具棕色、网状纤维。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中,排成圆锥花序,分枝多而疏散;总苞圆筒形,厚革质;花小,两性,黄绿色,常4朵集生;花萼3片,卵圆形,覆瓦状排列;花冠3裂,几达基部,裂片阔卵形,长约1.8 mm;雄蕊6枚,花丝下部合生成环状,花药心状卵形;子房由3枚近离生的心皮组成,每心皮有1直立基生的胚珠,花柱短。核果椭圆形至矩圆形,状如橄榄,长1.8~2 cm,熟时紫黑色,外略披白粉;胚乳黄白色,均匀。花期3—4月,果期8—11月。

原产我国南部至东南部,印度、越南日本也有分布。

喜温暖多湿气候,较耐寒,可耐0℃短暂低温,苗期稍耐阴。喜深厚、湿润、肥沃的黏质壤土,稍耐干旱和水湿。抗逆性较强,对氯气二氧化硫抗性强。播种繁殖。种子不宜脱水曝晒,采种浸水堆沤去皮后即宜播种,温度在20℃以上约20 d开始发芽,温度较低时要2~3个月才发芽。在圃地培植3~4年即可移栽。大树移植不易成活,应去全叶,且应在生长季节移植。

蒲葵树冠浓密,树形优美,抗性强,可作行道树栽植,也可作庭院丛植、列植、孤植,在南方地区也是水边置景的良好树种。在北方可作温室栽培。蒲葵是经济植物,嫩叶可制葵扇,葵骨可作牙签,树干可作梁柱;果实、根、叶可入药。是园林结合生产的理想树种。

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还有圆叶蒲葵L.rotundifolia(Lam.)Mart.,主要区别是叶圆形,掌状分裂较浅,裂片先端常齿裂,不下垂。本种耐寒性较差,但耐阴性较强,除可配置于室外园林外,亦可作盆栽观赏。

5.2.12 三角椰子Neodypsis decaryi Jumelle

三角椰子属。

单干乔木,高5~7 m,干基略膨大。叶羽状全裂,长达2.5 m以上;裂片线状披针形,长30~40 cm,宽1.5~2.5 cm,先端弯垂;叶轴和叶柄有灰白色至褐色的鳞秕及粗伏毛;叶常三列排列于茎干上,叶柄基部呈鞘状,常相互抱合成三角形。花结构不详。果卵形,熟时黄绿色,直径2~3 cm,中果皮具纤维;种子卵状纺锤形,种皮骨质。

原产我国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

图5.12 三角椰子

喜高温、湿热气候。喜充足光照,不耐阴蔽。不耐寒,3~5℃低温即会引起叶片损伤。喜疏松、肥沃、深厚的微酸性土壤,不耐积水,稍耐干旱。生长速度较慢。播种繁殖。种子较大,可直接播于营养袋育苗,种子发芽温度要求20℃以上,播种后约3个月开始发芽。当小苗长出真叶后可移至苗地培植成较大规格苗木作绿化用。育苗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长季节每月施肥1~2次,以有机肥和无机肥轮用为好。低温期不宜移苗,以3—9月为佳。

三角椰子叶鞘呈三角形,树形清秀亮丽,优美奇特,是优良的庭园造景树种。可作行道树及各种庭园栽培应用。幼苗期也可盆栽作室内摆设。

5.2.13 长叶刺葵Phoenix canariensis Hort.ex Chabaud.

别名:加拿列海枣、堪那利椰子、加那利海枣。刺葵属。

图5.13 长叶刺葵

乔木,高8~12 m,胸径达50 cm;干常单生,有时基部有吸芽萌发的不定株,其上覆以螺旋状排列的缩存叶柄。叶羽状全裂,长5~6 m,略弯垂;裂片极多,呈2列排列,每侧100~200片,披针状线形,长32~45 cm,先端尖刺状;叶轴基部有坚硬的长刺,长14~18 cm,常2枚聚生而交叉排列。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中,长达1 m以上,具多分枝;佛焰苞单生,鞘状。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花萼杯状,3齿裂,长5~7 mm;花瓣3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8 mm,镊合状排列;雄蕊6枚。雌花球形,直径4~6 mm;花萼与雄花近似;花瓣3片,圆形,覆瓦状排列;心皮3枚,分离,无花柱;退化雄蕊6枚。果椭圆形,长约2 cm,宽约9 mm,顶端有小凸尖,熟时黄色。种子卵状纺锤形,基部有一长尖头,腹面有深凹槽,胚生于背面近中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原产非洲加拿列群岛,现各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需要光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成树可耐-10℃低温。要求肥沃、深厚的土壤,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快而粗壮,也能耐干旱瘠薄,稍耐盐碱。根系深而发达。播种繁殖,秋冬季播种约4个月发芽,在20℃以上条件下播种2个月可发芽。在茎干基部的吸芽长出须根后,也可剥离母株,用作繁殖。幼苗期生长较慢,二年生后生长加快,苗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并可适当断根。大苗移植宜在春夏季进行,大树移后恢复较慢,植后要加强水分管理。

长叶刺葵树干高大雄伟,羽叶繁茂,形成一密集的羽状树冠,尤具热带风情。在南方地区可作行道树及各种庭院及园林绿化种植,幼株可盆栽作室内观赏。在北方地区可作温室栽培,温度过低时要注意保温防寒。

同属园林常用的还有海枣(伊拉克蜜枣)Ph.dactylifera L.,乔木,高达10 m,幼时因干基具吸芽而呈丛生状,后吸芽消失为单干;叶长达5 m,向上斜伸,列片与叶轴约成30°角不整齐地排列于叶轴两侧不同的平面上,两面均灰白色,叶柄基部的刺较细,单生,不交叉。原产西亚和非洲北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地有栽培。除观赏外,果可食用。软叶刺葵(美丽针葵)Ph.roebelenii O’Brien,单干灌木,茎干有残存的三角状叶基;叶长1~1.5 m,裂片排列整齐,弯垂。原产东南亚,除作园林绿化外,也可作盆栽观赏。

5.2.14 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 Jum.et Perr.

图5.14 国王椰子

国王椰子属。

乔木,高5~9m,原产地最高可达25m;单干,茎粗壮,直径达80 cm,干基膨大,有致密叶痕。叶羽状全裂,长3~4 m;裂片线状披针形,排列成一平面,长30~50 cm,宽2~3 cm。花结构不详。果圆球形,直径约1 cm,熟时红褐色,基部有3片宿存萼片。种子圆球形,直径5~6mm,种皮骨质,蓝灰色,有1凹陷萌发孔,胚乳均匀。花期春夏,果熟期9—10月。

原产马达加斯加群岛。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既喜光也耐阴,苗时可在蔽阴条件下生长良好。稍耐寒,苗期可耐0℃低温,大树可耐-5℃短暂低温。要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不甚耐干旱。生长速度快,抗性较强,耐移植。播种繁殖,播种前用35℃温水浸种24 h,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约2周开始发芽,低于15℃常不发芽。生产上可用育苗筛育出小苗后,移至育苗袋培育,长至2~3片真叶后再移至苗地培育成大苗。本种移植易成活,在南亚热带地区全年可移植。在北方可于温室栽培,要注意防寒。

国王椰子叶片挺拔,形姿优美,园林上可作庭院各种配置、行道树等。苗期及幼树耐阴性较强,作盆栽室内观赏也甚雅致。是优良的庭院和室内两用观赏棕榈植物。

5.2.15 棕竹Rhapis excelsa(Thunb.)Henry ex Redh.

别名:筋头竹,观音竹。棕竹属。

丛生灌木,高2~3m;茎绿色,竹状,直径2~3 cm,常有宿存叶鞘。叶掌状,5~10深裂或更多;裂片线状披针形,长达30 cm,宽2~5 cm,顶端有不规则齿缺,边缘和主脉上有褐色小锐齿,横脉多而明显;叶柄长8~20 cm,横切面呈椭圆形,叶柄下部扩展成鞘状;叶鞘边缘有粗而黑褐色纤维。肉穗花序生于上部宿存叶鞘腋内,长约30 cm,具多分枝;佛焰苞管状,2~3枚,背面被弯卷的绒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花萼3齿裂,长约2 mm;花瓣3浅裂,裂片卵形,长约1.5 cm;雄蕊6枚;雌花:较大,卵状球形,萼瓣与雄花近似;心皮3枚,离生,退化雄蕊6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直径8~10 mm,熟时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原产我国西南、华南至东南部,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强壮,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强,也稍耐日晒。较耐寒,可耐0℃以下短暂低温。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在石灰岩区微碱性土也能正常生长,忌积水。常用播种繁殖,播后约3个月发芽。也可用分株繁殖,宜于早春新芽萌动前进行。常作盆栽,在南方地区也可地栽,宜在阴棚下培植。

图5.15 棕竹
1.植株(缩小);2.叶;3.部分果序
(引自广东植物志)

棕竹株丛饱满,秀丽青翠,叶形优美,生势强健,是优良而富有热带风光的观赏植物。适宜作盆栽室内观赏;在温暖地区,也可作庭园植物造景栽植,作园景时宜植林荫处或庭荫处。

同属常见的还有:细棕竹R.gracilis Burret,丛生灌木,高1~1.5m,茎干直径约1 cm;叶掌状,2~4深裂,裂深几达叶片基部;裂片矩圆状披针形,长15~18 cm,宽1.7~3.5 cm;肉穗花序分枝少。原产广西。多裂棕竹(金山棕竹)R.multifida Burr.,丛生灌木,高1~2m,茎较细,直径1~1.5 cm;叶裂片常达15片以上,深裂达叶片的2/3;裂片长18~30 cm,宽1.2~2.5 cm,其中两侧及最中央3枚明显较其他大。原产我国广西,越南也有。本种较耐寒耐旱,观赏性状优于棕竹。

5.2.16 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Kunth)O.F.Cook.

图5.16 大王椰子
1.植株(缩小);2.部分叶轴
和裂片,示裂片着生情况
(引自广东植物志)

别名:王棕、炮弹树。王棕属。

乔木,高可达20 m;茎嫩时基部明显膨大,老时中部膨大。叶聚生于干顶,羽状全裂,长3~4 m,尾部常下弯或下垂;裂片条状披针形,呈4列排列,长60~90 cm,宽2~3 cm,顶端渐尖,短2裂。肉穗花序分枝多,长50~60 cm或更长;佛焰苞2枚,鞘状,外面一枚较短,长约为内面的1/2,顶端具短睫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长6~7 mm;雄蕊6枚,与花瓣等长;雌花长约为雄花的一半;花冠壶状,3裂,基部合生;子房3室,柱头3裂。果近球形,长8~13 mm,宽8~10 mm,熟时红褐色至淡紫色;种子1,压扁。花期4—5月,果期秋末冬初。

原产古巴,现广植全球各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引种栽培。

喜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幼苗期不耐寒,2~3℃低温即会引起伤害或死亡,大树可耐短暂的0℃低温。喜光照充足的环境,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而湿润的土壤,有一定的抗湿能力。苗期生长缓慢,露出茎干后生长迅速。播种繁殖。种子干藏后很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采种后擦去种皮,冲洗干净后播于育苗床,经40~50 d开始发芽。苗期要注意保温。大苗培植,宜选有一定黏性的土壤种植,以便于日后带土移植。幼苗移植宜在春季4—6月间进行,小苗需带宿土;大苗可在4—9月间移植,需带土球,秋冬期不宜移植。

大王椰子树干高大挺拔、中部膨大呈纺锤形,树姿尤为优美壮观。作行道树和园景树,可孤植、丛植和片植,均具良好效果。

5.2.17 金山葵Syagrus romanzoffianam(Cham.)Glassma

图5.17 金山葵
1.植株形态;2.叶下部,示羽片排列;
3.叶顶部,示羽片排列;4.羽片;
5.果穗,带部分果实;6.内果皮(种核);
7.内果皮横剖面,示种子(胚乳)
(引自中国植物志)

别名:皇后葵。金山葵属。

乔木,高达10m以上;干有环状叶痕,上部具宿存叶柄。中羽状全裂,长2~5m,下弯;裂片多数,通常2~6片成束着生于叶轴两侧,不规则排列,致使整个叶片形如试管刷状;裂片线状披针形,长40~70 cm,顶端2浅裂;叶轴背面被白色鳞秕;叶柄向上直伸,基部扩大而紧贴干茎。肉穗花序长达1 m以上,分枝多而纤细,果时直立;佛焰苞木质,狭长舟状,长1m余,顶端具长尖头,背面具多数纵向条纹,花后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花序分枝上部,披针形,长约1 cm,具3棱,萼片和花瓣各3枚,萼片远较花瓣小,雄蕊6枚。雌花生于分枝的下部,卵圆形,长约5mm,萼片和花3片,近等大,子房3室,被绒毛,柱头3枚。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2.3~2.7 cm,宽2.2~2.5 cm,密被灰白色紧贴绒毛,黄色,中果皮纤维质,熟后略带肉质,近基部有3小孔。种子1颗,形状不规则,胚乳白色,形椰肉,胚小,基生。花期夏末至深秋,果期冬春间。

原产巴西、乌拉圭及阿根廷。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有栽培。

喜高温、高湿、光照充足气候条件。幼苗可耐半阴,可耐-2℃低温。要求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根系稍耐水湿。有较强的抗风力,能耐碱潮,不耐干旱。播种繁殖。果实采收后堆沤数天,去净果肉,将种子播于育苗盆或苗床上,覆盖3~4 cm厚细沙土,经常保持湿润,约4个月开始发芽。也可以半湿沙层积至春季气温回暖时再播种。

皇后葵树干挺拔,簇生在干顶的叶片,有如松散的羽毛,酷似皇后头上的冠饰。可作庭院孤植、列植、群植或行道树,亦可作海岸绿化树。

5.2.18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

别名:山棕、棕树、唐棕、中国扇棕、拼棕。棕榈属。

图5.18 棕榈
1.植株形态;2.果序
(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乔木,高5~7 m,干径可达20 cm。树干圆柱形,直立无分枝,干上具环状叶痕。叶圆扇形,簇生于树干顶端,向外展开,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革质,坚硬,先端钝的2齿裂;背面灰白色;叶柄细长,基部两侧有细锯齿,顶端小戟突三角形,光滑;叶鞘纤维质,细而柔软,棕褐色,网状,包茎。花单性,肉穗花序圆锥状,腋生;佛焰苞厚革质,管状,上部扩大,开裂,棕红色,密被脱落性锈色绒毛;花黄白色;雄花:小,常成束或密集成团着生于分枝的四周;萼片阔卵形,基部稍合生;花瓣圆形,先端急尖,雄蕊6枚,着生于花瓣基部;雌花:稍大,单生或成对生于分枝的两侧,萼片阔卵形或近圆形,花瓣圆形,与萼片近等大,先端急尖;心皮3枚,密被长毛。核果球状或呈肾形、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微被蜡和白粉,甚坚硬。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印度、缅甸和日本。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较耐阴,成长植株较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

棕榈的树形挺拔秀丽,适应性强,能抗各种有毒气体,可植于庭园赏其树姿,尤其适于小庭园或空间稍狭窄处。此外,棕榈具有许多用途,其树干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叶鞘纤维可制蓑衣、枕垫、床垫等;棕皮可制绳索;棕叶可用作防雨棚盖;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

5.2.19 丝葵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n ex Andre)H.Wendl.

别名:老人葵,华盛顿葵,华盛顿椰子。丝葵属。

图5.19 丝葵
1.植株形态;2.叶片(正面,示裂片
及裂片之间的丝状纤维);
3.果穗一部分;4.果实
(引自中国植物志)

乔木,单干型,高4~8m,原产地可达15m,直径可达1m,茎基部略膨大。叶圆扇形,直径1~1.5 m,掌状分裂至中部;具多数掌状脉;裂片披针形,长约50 cm,宽4~6 cm,边缘及裂口处有多数卷曲、白色的丝状纤维,先端2浅裂,叶柄下部有短而扁平、分叉的利刺,基部扩大抱茎,且于中央开裂。肉穗花序生于叶腋内,长3~4 m,初时直立,后下垂,佛焰苞长而膜质,纵裂。花两性,白色,长8~9 mm;花萼杯状,顶端3齿裂;花瓣3枚,披针形、反卷;雄蕊6枚,着生于花冠喉部,与花冠裂片近等长;心皮3枚,分离,花柱合生,柱头3浅裂。果椭圆形或卵形,熟时黑褐色,长7~10 mm,直径5~7 mm,基部有宿萼。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及墨西哥,现各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有引种栽培。

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幼时稍耐阴。较耐寒,成树可耐-12℃低温。喜疏松肥沃的土壤,较耐干旱瘠薄,抗风力强,忌积水。播种繁殖,种子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可用育苗袋直播或先播于沙床,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再移至圃地培育大苗。幼苗期生长较慢,要加强肥水管理,冬季要注意防寒。大苗移植宜在生长季节进行,冬季不宜移植。

丝葵树干挺拔,叶片茂密,干枯的叶子下垂覆盖于茎干,犹如穿上棕色的裙子,如丝的纤维随风飘逸极为美丽动人,是优美的风景树种。可作各类庭园栽植,也可作行道树,在滨海景区栽植尤为适宜;幼树时稍耐阴,也可盆栽作室内观赏。

5.2.20 狐尾椰子Wodyetia bifurcata A.K.Irvine

狐尾椰子属。

乔木,高可达15 m;单干,基部略膨大,直径30~40 cm,树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羽状复叶,长2.5~3.5 m,聚生干顶;小叶以4~6枚一束,呈螺旋状有规则地排列于叶轴上,叶背被银灰色硅质鳞秕,小叶多达120枚以上,整片叶犹如狐尾状。肉穗花序多分枝,呈圆锥花序式,佛焰苞舟状。花的结构不详。核果,卵形,熟时红色至橙红色,长5.5~6 cm,宽约3.5 cm。种子骨质,表面粗糙,具股绳状花纹,形状与果相同,长3~3.6 cm,宽2.5~3 cm,顶部有3个萌发孔。

图5.20 狐尾椰子
1.植株;2.叶子;3.雄花;
4.雌花;5.果实

原产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

喜高温、湿润的热带气候,喜光照充足的环境,苗期稍耐阴。有一定耐寒性,现知大树可耐-3℃低温,但幼苗耐寒力稍差。要求湿润、肥沃、深厚的土壤,根系较深,不甚耐干旱。播种繁殖。种子较大,可在沙床中催芽后移至育苗袋培育小苗,在(30℃±5℃)条件下,播种后约6周开始发芽,催芽时宜薄覆土或稍露1/3出土面。待幼苗长至3~4片真叶后移至地里或较大容器中培植大苗。本种根系较深,移植后发根较慢,为便于移植,最好用较大的高强无纺纤维做成的育苗袋埋于土中培植。大苗移植宜在生长季节进行。幼苗不耐寒,要注意防寒,北方地区要置温室内越冬。

狐尾椰子树干挺拔清秀,叶形优美,是目前棕榈科植物中较珍贵树种之一,是我国近年引进的优良观赏棕榈树种。可作城市道路绿化与庭院的绿化、美化之用,其美丽妩媚已备受注目,成为庭园常采用的装饰树种,在北方可作温室栽培观赏。

5.3 结 语

棕榈科植物由于有优美的叶姿和树形,具有热带风情的观赏效果,而且抗性强、落叶少、易管理,因此,棕榈科观赏植物受到普遍的喜爱和应用。棕榈科植物的景观多样,树形有高大挺拔、树干高耸的乔木类型,也有株丛圆浑饱满,植物低矮的灌木种类,有强阳性树种,也有较耐阴的种类,在园林中可布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本章介绍了在南方园林中常见的棕榈科观赏植物32种,其中单干型棕榈有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董棕、丝葵、椰子、酒瓶椰子、三角椰子、霸王榈、狐尾椰子、槟榔、棕榈、蒲葵、国王椰子、金山葵、阔叶假槟榔、长叶刺葵、桄榔、海枣、软叶刺葵、圆叶蒲葵、油棕、袖珍椰子23种,丛生性棕榈有短序鱼尾葵、三药槟榔、散尾葵、棕竹、多裂棕竹、细棕竹、散尾棕、富贵椰子、夏威夷椰子9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