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 蔬菜田间管理
项目描述
蔬菜产量、品质与生育周期内田间管理措施关系密切。适宜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植株调理、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措施可以有力保障蔬菜优质高产。本项目以科学合理的追肥技术、灌排技术、植株调整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中耕、除草、培土、病虫防治技术作为蔬菜田间管理的重点内容。
学习目标
了解蔬菜生产中田间管理措施的基本原理;认识蔬菜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掌握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的追肥技术、灌排技术、植株调整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中耕、除草、培土、病虫防治技术。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蔬菜生产中田间管理的各种技术方法。
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吃苦的意识。
项目任务
任务8.1 追肥
活动情景
在蔬菜生长期间选择一个重要的物候期,对蔬菜生产园中种植的蔬菜(根据季节确定蔬菜种类)进行追肥。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8.1.1 合理施肥的依据
施肥原理有不同的学说,主要包括: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将导致土壤贫瘠),最小养分律(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产量和品质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
施肥依据:蔬菜的需肥和吸肥特性,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肥料的特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农业措施等。
8.1.2 土壤追肥
追肥多数施用的是速效性的化肥和腐熟良好的有机肥(如饼肥、人粪尿等)。追肥量可根据基肥的多少、作物营养特性、生育时期及土壤肥力的高低等确定。追肥方法主要有地下施肥(在蔬菜周围开沟、开穴和打孔,将肥料施入后覆土)、地表撒施(撒施于蔬菜行间并进行灌水)和随水冲施(将肥料先溶解于水,随灌溉施入根区)3种。近年来还出现了采用微孔释放袋和营养针、营养棒给土壤追肥的方式。追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且化肥每亩一次性施入量小于25 kg。
8.1.3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是将化学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施于叶片上。具有操作简便、用肥经济、作物吸收快、可结合植保等特点。
用于根外追肥的肥料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复合肥以及所有可溶性肥料。根外追肥的浓度因肥料种类而异,浓度过低肥效不明显,过高易造成叶片烧伤,常见化肥喷施浓度为0.1%~0.5%,其他微肥和稀土元素浓度更低。
高温干燥天气喷肥易造成叶片伤害,喷后遇雨又易将肥料冲掉。因此,根外追肥最好在无风的晴天进行,一天中的傍晚和早晨露水刚干时喷肥最好。
任务8.2 溉与排水
活动情景
蔬菜生产田间管理过程中适宜的水分供应非常重要。在蔬菜生长期间,对蔬菜生产园中种植的蔬菜(根据季节确定蔬菜种类)进行灌溉与排水。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8.2.1 水与蔬菜
水在蔬菜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吸收、运输、蒸腾等代谢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是物质吸收和运输的介质,可使植株保持固有姿态,具有调节土温、影响肥料分解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等功能。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叶片的蒸腾。叶片蒸腾散失水量,与根系吸收水量在适宜强度范围内的相对平衡,是蔬菜植株体内一切生理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许多生理过程是随着蒸腾的强弱而变化的。如番茄的光合强度与蒸腾强度,在水分变化的过程中,其变化动态几乎完全一致;而番茄的鲜重与耗水量也有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
8.2.2 合理灌排的依据
1)根据蔬菜的需水特性进行灌排
(1)根据蔬菜的种类进行灌排
需水量大的蔬菜应多浇水,耐旱性蔬菜应少浇水,南方雨季要注意排水。例如,对白菜、黄瓜等根系浅而叶面积大的种类要经常灌水;对番茄、茄子、豆类等根系深而且叶面积大的种类,应保持畦面“见干见湿”;对速生性叶菜类,应保持畦面湿润。
(2)根据蔬菜的生育阶段进行灌排
幼苗出土前不宜浇水,出土后浇水要小,经常保持地面半干半湿。产品器官形成前一段时间,应控水蹲苗,防止旺长。产品器官盛长期,应勤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产品收获期,要少浇水或不浇水,以免延迟成熟或裂球裂果,降低产品的耐贮运性。
(3)根据秧苗长相进行灌排
蔬菜长相是体内水分状况的外部表现。叶片的姿态变化、色泽深浅、茎节长短、蜡粉厚薄等都可作为判断蔬菜是否需要浇水的依据。如温室黄瓜龙头簇生、颜色浓绿,说明缺水,应及时灌溉。露地黄瓜叶片早晨下垂,中午萎蔫严重,傍晚不易恢复时,说明缺水;而早上叶片边缘有水珠,卷须粗大而直立,节间变长,则说明水分过多。
2)根据气候变化进行灌排
低温期尽量不浇水、少浇水,可通过勤中耕来保持土壤水分。必须浇水时,要在冷尾暖头的晴天进行,最好在午前浇完。高温期浇水要勤,加大浇水量,并要于早晨或傍晚浇水,起到降温的作用。越冬蔬菜入冬前要浇封冻水,可防低温和春旱。
3)根据土壤类型进行灌排
对于保水能力差的砂壤土,应多浇水,勤中耕;对于保水能力强的黏壤土,灌水量及灌水次数要少;盐碱地上可明水大灌,防止返盐;低洼地上,则应小水勤浇,防止积水,注意排水。
4)结合栽培措施进行灌排
在定植前浇灌苗床,有利于起苗带土;追肥后灌水,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吸收利用;分苗、定植后浇水,有利于缓苗;间苗、定苗后灌水,可弥缝、稳根;秋菜播种后,地温高不利出苗,应多浇井水,降低地温。
8.2.3 灌溉的主要方式
蔬菜的灌溉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以下3种:
1)地面明水灌溉法
地面明水灌溉是生产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漫灌、畦灌、沟灌、渠道式灌溉等几种形式,适用于水源充足、土地平整、土层较厚的土壤和地段。其需要设备少,成本低,投资小,易实施,但灌水量较大,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而且耗水量较大,近水源部分灌水过多,远水口部分却又灌水不足,因此只适用于平地栽培。为了防止灌水后土壤板结,灌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
2)地下暗水灌溉法
地下灌溉是将管道埋入土中或铺于膜下,水分从管道中渗出湿润土壤,供水灌溉,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渗灌
利用地下渗水管道系统,将水引入田间,借土壤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传统渗灌管采用多孔塑料管、金属管或无沙混凝土管,现代渗灌使用新型微孔渗水管,管表面布满了肉眼看不见的无数细孔。渗灌管埋于耕层下。管道的间距为:有压管道在黏土中为1.5~2m,壤土中为1.2~1.5m,沙土中为0.8~1m;无压管道在黏土中为0.8~1.2m,壤土中为0.6~0.8m,沙土中为0.5m左右。管道长度为:有压管道200 m以内,无压管道50~100 m,管道铺设坡度为0.001。该方法具有利于根系吸水、减少水分散失、不破坏土壤结构、水分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由于管道建设费用高,维修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正逐步被替代。
(2)膜下灌溉
在地膜下开沟或铺设灌溉水管进行浇水。能够使土壤蒸发量减至最低程度,节水效果明显,低温期还可提高地温1~2℃。
3)微灌溉法
微灌溉法包括滴灌、微喷灌、涌灌等形式,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
(1)滴灌
滴灌是直接将水分输送到蔬菜植株根系附近土壤表层或深层的自动化与机械化结合的最先进的灌溉方式,具有持续供水、节约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维持土壤水分稳定、省工、省时等优点,适合于各种地势,其土壤湿润模式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最佳模式。现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中,但其设备投资大,而且为保证滴头不受堵塞,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滤水装备要精密,耗资很高。从节水灌溉的角度来看,滴灌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灌溉模式。
(2)微喷灌
微喷灌又叫雾灌,采用低压管道将水流通过雾化,呈雾状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局部灌溉。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3种方式。微喷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喷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雾化程度极佳,覆盖范围大,湿度足,保温、降温能力强,提高产量;第二,造价低廉,一次性投资回收快,且安装容易、快捷;第三,具有防滴设计,省时、省水、省力,可结合自动喷药,根外施肥;第四,使用年限长,且喷头更换容易;第五,对作物无损伤,土壤不板结,增产效果显著。
(3)涌灌
涌灌又叫小管细流灌,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涌水器或微管形成小股水流,以涌泉方式涌出地面进行灌溉,在蔬菜上应用较少。
4)其他技术
(1)痕量灌溉
痕量灌溉是指依靠毛管引力作用,自动调节水分供给。由毛细管束和痕灌膜组成的控水头埋在作物根系附近,感知土壤水分的变化,为植物实时供水,因此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效果很显著。控水头的结构还能防止因杂质而堵塞。痕量灌溉产品有单点灌溉系统和管道集成灌溉系统,单点灌溉系统由控水头、细软管连接件、贮水容器组成;管道集成灌溉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控水头组成。
(2)需量汲灌
需量汲灌是一种无动力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的需水量来决定供水量,使植株根系始终处于水饱和状态。当土壤中水量过多时,系统还能从土中吸水回收到系统中(此时土壤水势比系统水势高,水从土中流向系统),达到最大程度的节水效果。另外,此种模式能减少地面泾流、地表蒸发等水量损失,有避免盐害、节省能源和人工、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
8.2.4 排水技术
蔬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供给水分,在缺水的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但土壤水分过多时影响土壤通透性,氧气供应不足又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降低水分、矿物质的吸收功能,严重时可导致烂根、地上部枯萎、落花、落果、落叶,甚至根系或植株死亡,造成绝收等后果。因此,菜田排水与灌溉具有同等重要性。
1)高畦、高垄
即整地时可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
2)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是目前我国大量应用的传统方法,是在地表面挖沟排水,主要排除地表径流。在较大的种植园区可设主排、干排、支排和毛排渠4级,组成网状排水系统,排水效果较好。尤其对不耐涝的蔬菜作物,如番茄、西瓜、黄瓜、菜豆、甜椒等,应在雨前疏通好排水系统,做到随降雨随排水。但明沟排水具有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易塌方堵水、养护维修任务重等不足。
3)深沟排水或暗管排水
低洼田块土壤深层的多余积水,要进行深沟排水,或暗管排水。暗管排水的效果较好,不占地,不妨碍生产操作,排盐效果好,养护任务轻。但设备成本高,根系和泥沙易进入管道引起管道堵塞,故多用深沟明排。
任务8.3 植株调
活动情景
对蔬菜生产园中定植缓苗后及开花结果期的茄果类、瓜类、豆类及长大的大白菜、花椰菜植株进行吊绳缠蔓、插架绑蔓、打杈摘心、摘叶、疏花疏果、束叶等操作。
工作过程设计
工作任务单
续表
任务相关知识点
8.3.1 搭架、绑蔓
1)搭架
搭架必须及时,宜在黄瓜、番茄、菜豆等不能直立生长的蔬菜倒蔓前或初花期进行。
(1)单柱架
在每一植株旁插一架竿,架竿间不连接,架形简单。适用于分枝性弱、植株较小的豆类蔬菜。
(2)人字架
在相对应的两行植株旁相向各斜插一架竿,上端分组捆紧再横向连贯固定,呈“人”字形。此架牢固程度高,承受重量大,较抗风吹。适用于菜豆、豇豆、黄瓜、番茄等植株较大的蔬菜。
(3)圆锥架
用3~4根架竿分别斜插在各植株旁,上端捆紧使架呈三脚或四脚的锥形。这种架形虽然牢固可靠,但易使植株拥挤,影响通风透光。常用于单干整枝的早熟番茄以及菜豆、豇豆、黄瓜等蔬菜。
(4)篱笆架
按栽培行列相向斜插架竿,编成上下交叉的篱笆。适用于分枝性强的豇豆、黄瓜等,支架牢固,便于操作,但费用较高,搭架也费工。
(5)横篱架
沿畦的长边或在畦四周每隔1~2m插一架竿,并在1.3m高处横向连接而成,茎蔓呈直线按同一方向引蔓。多用于单干整枝的瓜类蔬菜,光照充足,适于密植,但管理较费工。
(6)棚架
在植株旁或畦两侧插对称架竿,并在架竿上扎横杆,再用绳、杆编成网格状,有高、低棚两种。适用于生长期长、枝叶繁茂、瓜体较长的长苦瓜、冬瓜、长丝瓜、佛手瓜等。
2)绑蔓
对搭架栽培的蔬菜,需要进行人工引蔓和绑扎,固定在架上。对攀缘性和缠绕性强的豆类蔬菜,通过一次绑蔓或引蔓上架即可;对攀缘性和缠绕性弱的番茄,则需多次绑蔓。瓜类蔬菜长有卷须可攀缘生长,但由于卷须生长消耗养分多,攀缘生长不整齐,因此仍以多次绑蔓为好。绑蔓松紧要适度,不能使茎蔓受伤或出现缢痕,也不能使茎蔓在架上随风摇摆磨伤。露地栽培蔬菜应采用“8”字扣绑蔓,使茎蔓不与架竿发生摩擦。绑蔓材料要柔软坚韧,常用麻绳、稻草、塑料绳等。绑蔓时要注意调整植株的长势,例如,黄瓜绑蔓时使茎蔓直立上架,有助于其顶端优势的发挥,增强植株长势;若使茎蔓弯曲上升,则可抑制顶端优势,促发侧枝,且有利于叶腋间花的发育。
8.3.2 整枝、摘心、打杈
对分枝性强、枝蔓繁茂的蔬菜,为调整植株形态,形成合理株型,提高光合效率,有效调节营养物质分配,促进营养物质积累和果实发育,人为地使每一植株形成最适的果枝数目称为整枝。除去顶端生长点,控制茎蔓生长称“摘心”(或闷尖、打顶)。在整枝中,除去多余的侧枝或腋芽称为“打杈”(或“抹芽”)。
不同蔬菜的生长和结果习性各不相同,整枝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一般,主侧蔓均能正常结果的蔬菜(如冬瓜、西瓜、丝瓜、南瓜等),大果型品种应留主蔓去侧蔓,小果型品种则留主蔓并适当选留强壮侧蔓结果;以主蔓结果为主的蔬菜(如早熟黄瓜、西葫芦等),应保护主蔓,去除侧蔓;以侧蔓结果为主的蔬菜(如甜瓜、瓠瓜等),则应及早摘心,促发侧蔓,提早结果。
整枝方式还与栽培目的有关。如西瓜早熟栽培应进行单蔓或双蔓整枝,增加种植密度;而高产栽培则应进行三蔓或四蔓整枝,增加单株的叶面积。
整枝最好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做到晴天整、阴天不整,上午整、下午不整,以利整枝后伤口愈合,防止感染病害。整枝时要避免植株过多受伤,遇病株可暂时不整,防止病害传播。
摘心和打杈多用手摘除,在枝杈较大时,可用剪刀剪除。生产中打杈一般都将侧芽从茎部彻底摘除,摘心则需要在最顶端的果实上部留2~3叶摘除顶芽。
摘心的时期依据蔬菜种类不同而异,也与栽培方式栽培目的有关。打杈的时期一般以侧芽长到3~5 cm时为宜,但生产上为管理方便,常常见芽就摘。
8.3.3 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
1)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指摘除无用的、无效的、畸形的、有病的花或果实,不同的蔬菜疏花疏果的目的和作用不一样;大蒜、藕、豆薯等以营养器官为收获物的蔬菜摘除花蕾及果实,有利于地下部分产品器官的膨大;蕃茄、西瓜等以大型果实为产品的蔬菜去掉畸形和有病的多余的花和果,可以促进保留下来的果实的发育;黄瓜提早栽培时,早采收或去掉过多的花果,有利于植株旺健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
摘除花果的时期不同,对植株的影响也不相同。据研究,去掉黄瓜的花蕾,对植株影响不大;除去刚开放的花,有一定的作用;摘除幼果,对促进营养生长作用最明显。
2)保花保果
蔬菜生产中,常因温度、光照、水分、营养等环境条件的不适,或受自身生长状态的影响及机械损伤,导致开花坐果不良,产生落花落果,因此要采取保花保果的措施。保花保果除从栽培上控制好环境条件外,主要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
8.3.4 压蔓、落蔓
压蔓是一些匍匐生长的蔓生蔬菜(如南瓜、西瓜、冬瓜)栽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压蔓,可以控制顶端生长,调节生长与结果间的矛盾,利于坐果,提高产量;可以固蔓防风,避免风将蔓吹下导致不结果;可使茎叶聚积更多养分而变粗;可使茎叶均匀分布于田间,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品质;压入土中的茎节还可以生成大量不定根,增加吸收面积。
压蔓分为明压和暗压。明压是用土块将蔓直接压于地面上;暗压是开一个与蔓顺向的沟,将蔓平放于沟内,再用土压住。
保护设施栽培的番茄、黄瓜等无限生长型蔬菜,生育期可长达八九个月,甚至更长,茎蔓长度可达6~7m,甚至10m以上。为保证茎蔓有充分的生长空间,需于生长期内进行多次落蔓。具体做法是:当茎蔓生长到架顶时开始落蔓,落蔓前先摘除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将茎蔓从架上取下,使基部茎蔓在地上盘绕,或按同一方向折叠,使生长点置于架上适当高度后,重新绑蔓固定。
8.3.5 摘叶、束叶
蔬菜生长期间摘除病叶、老叶、黄叶,有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摘叶的适宜时期是在生长的中、后期,摘除基部色泽暗绿继而黄化的叶片及严重患病、失去同化功能的叶片。摘叶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用剪子留下一小段叶柄剪除。操作中也应考虑到病菌传染问题,剪除病叶后宜对剪刀做消毒处理。摘叶不可过重,即便是病叶,只要其同化功能还较为旺盛,就不宜摘除。
束叶技术主要是针对结球白菜和花椰菜等叶(花)球类蔬菜,可以促进叶球和花球软化,同时也可以防寒,增加株间空气流通,防止病害。束叶要在生长后期进行,如结球白菜已充分灌心,花椰菜花球充分膨大后,或温度降低,光合同化功能已很微弱时。过早束叶不仅对包心和花球形成不利,反而会因影响叶片的同化功能,从而降低产量,严重时还会造成叶球、花球腐烂。
任务8.4 化学调控
活动情景
在蔬菜生产田中选正值开花期的番茄植株用番茄灵保花保果;在黄瓜1叶1心期时用乙烯利促进黄瓜雌花分化;用赤霉素促进黄瓜幼瓜生长。
工作过程设计
工作任务单
续表
任务相关知识点
化学调控技术是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技术。与一般作物调控技术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直接调控作物本身,从作物内部操纵作物行动,使作物生长发育能得到定向控制。这种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增强作物优质、高产性状的表达,发挥良种的潜力。如增加有效分蘖、分枝,促进根系生长,矮化茎秆,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控制瓜类性别分化,促进果实细胞分裂,提高坐果率和果重,促进早熟等。其次,塑造合理的个体株型和群体结构,协调器官间生长关系。许多生长调节剂能对植物的伸长生长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起到控上促下(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控纵促横(增粗茎秆)、控营养生长促生殖生长的作用。再次,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化学调控直接改善植株的生理机能,提高了作物对逆境的适应性。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有效地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热、抗盐和抗病性以及延长贮藏保鲜寿命。由于化学调控技术的特殊优势,正成为农作物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技术而应用。
8.4.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作用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种类有:
1)植物生长促进剂
①吲哚化合物、萘化合物和苯酚化合物 可促使插条生根,促进生长、开花、结实,防止器官脱落,疏花疏果,抑制发芽和防除杂草等。
②赤霉素(“九二○”) 可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刺激植物生长,打破休眠,促进萌发,促进坐果,诱导无籽果实,促进开花。
③激动素、6-苄基氨基嘌呤等 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减缓叶绿素的分解,抑制衰老,保鲜,诱导花芽分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④脱落酸 可促进离层的形成,引起器官脱落,促进衰老和成熟,促进气孔关闭,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⑤乙烯类 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瓜类雌花分化,抑制生长,矮化植株,促进衰老与脱落。
2)植物生长延缓剂
①矮壮素(化学名称为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简称CCC) 可抑制植物伸长生长,使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色加深。生产上可用于防止小麦等作物倒伏,防止棉花徒长,减少蕾铃脱落;也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抗旱、抗盐能力。
②多效唑(国外称PP333) 可减弱作物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果树花芽分化,抑制作物节间伸长,提高作物抗逆性。水稻苗期施用,可控制徒长,增加分蘖,减轻栽后败苗。在小麦、水稻上应用可防止倒伏。
③比久(B9) 可代替人工整枝,同时有利花芽分化,防止落花,提高坐果率。比久用于花生和马铃薯等,可抑制地上部的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④缩节胺(商品名为PIX,又称DPC) 能抑制细胞伸长,延缓营养体生长,使植株矮化,株型紧凑,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同化能力,调节同化物分配。
3)植物生长抑制剂
①青鲜素 能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抑制芽的生长和茎的伸长。生产上常用于抑制马铃薯、洋葱和其他贮藏器官的发芽,阻止烟草侧芽生长,并可抑制路旁杂草的丛生。
②三碘苯甲酸 可以阻止生长素运输,抑制植株的顶端生长,使植株矮化,促进侧芽、分枝和花枝形成。
③整形素 对植物形态建成有强烈影响,可以在抑制顶端优势的同时,促进侧芽的发生,对茎的伸长有强烈抑制作用,使植株矮化或变为丛生状态。
8.4.2 植株生长调控
1)促进生长
(1)黄瓜
经ABT处理后,黄瓜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加快,具体表现为单株叶片数和茎粗有显著增加。喷施赤霉素可提高产量。赤霉素最明显的作用是增加植株高度,促进节间伸长。用20~50mg/L赤霉素处理黄瓜植株能促进植株生长,使叶片数增多,叶片增大,茎和节间伸长。
(2)苋菜
在苋菜生长期使用20 mg/L的赤霉素农药液喷洒叶面2~3次,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或喷洒650~2 000mg/L的石油助长剂药液1~2次,也能显著提高产量。
(3)芫荽
用15~20mg/L的赤霉素药液,在收获前15 d左右喷2~3次,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注意,在低温时因作用较缓慢,应适当提前使用;温度较高时,则应适当推迟使用时间。
(4)大蒜
5mg/L的2,4-D溶液浸泡大蒜种瓣12 h,株高和单株重都可增加,蒜头增产。应用ABT能促进蒜苗提前2~3 d发芽,大大促进蒜叶增宽加长,蒜秆增长加租,从而促进蒜头产量的提高。
(5)萝卜、胡萝卜
在萝卜或胡萝卜肉质根肥大期,每8~10 d喷施一次0.5 mg/L的三十烷醇,亩用量50 L,连续喷施2~3次,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及肉质根肥大。
(6)番茄
三十烷醇对番茄的有效浓度是0.1~1mg/L,一般以0.5mg/L效果最佳,在苗期和花果期喷洒1~2次,增产幅度为10%~30%。主要表现为结实率和果实重的提高。使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必须加强水肥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水肥条件跟不上,反而会造成减产或品质下降。
2)防止徒长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顶芽生长旺盛,而侧芽往往受到抑制,这是维持顶端优势、自身抑制生长的一种表现。因生长点先端制造的激素向下运输,使侧芽的激素浓度过高,所以侧芽的生长就受到抑制。对于果菜类蔬菜,要防止因营养生长过旺而抑制生殖生长,在生产上,一般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延缓剂来调节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防止徒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促进多结果,增加产量。
(1)茄子
在移栽缓苗之后,茄子进入旺盛生长期时,每隔10 d在叶面喷洒一次100~300mg/L的助壮素溶液,一共喷洒2次,或喷洒5~20mg/L的烯效唑溶液一次,可以促使植株矮化,根系发达,提高光合作用,达到促进花果发育、早熟高产的目的。
(2)番茄
在番茄苗期用50~100mg/L矮壮素溶液喷洒,可培育出粗壮的幼苗,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也可用500~1 000mg/L矮壮索溶液在开花前叶面喷洒一次,可使植抹紧凑,促进坐果,防止因徒长而减少产量。
3)促进薯类块茎的形成
(1)马铃薯
在栽培过程中,雨水过多、光照不足、氮肥使用过量等会造成地上部分枝叶旺长但块茎产量却不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地上部分的过分生长消耗掉了植株光合作用所积累的大多数养分,只有少部分向地下块茎输送,使得块茎的产量不高。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三碘苯甲酸和烯效唑)都具有抑制地上部分生长、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分配的作用,可用以促进马铃留块茎的生长。
(2)甘薯
使用芸薹素后,甘薯从扦插到封垄的时间缩短,主蔓长度增加,分枝数增加,叶面积增大且外色深绿,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使甘薯的单株薯块数、单株甘薯重和甘薯的产量大幅度增加,薯块也大了很多;还可用30~60mg/L烯效唑溶液,在甘薯初花期(即薯块膨大时)进行叶面喷洒,可使茎蔓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可控制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从而促进地下薯块膨大加快,增加薯块数量。
8.4.3 保花保果措施
茄果类蔬菜落花落果是生产上主要问题之一。落花落果和坐果率低的原因很多,如在生产过程中对花、果、叶等的机械损伤,病虫危害,胚发育不正常;土壤干旱,或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促进花柄和果柄基部离层形成而造成落花落果,并在花、果、叶断口处产生保护层细胞,防止水分蒸发和微生物侵染。因此,落花落果及落叶是植物对不利环境的一种反应,是抵抗胁迫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
(1)番茄
番茄喜温暖,不耐高温和寒冷。番茄早春季节夜温在15℃以下、夏季在35℃以上时,会落花落果。在长江流域,番茄4—5月开花时正值春季的低温,而在8—9月开花时则正值秋季的高温,都易引起落花落果。在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2,4-D、防落素、赤霉素等,它们都具有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提早上市和增加产量的作用,在生产上已推广多年。
①2,4-D 在番茄花开时用10~25mg/L的2,4-D药液喷花或浸花。在浸花后2~3 d,花柄开始变粗,子房膨大,花陆续开放。每朵花处理1次,不要重复,否则会引起畸形果、裂果、空洞果等。春季低温时使用高浓度处理,秋季高温时使用较低浓度处理。
②防落素 当番茄1序花中有3~4朵花开放时,用防落素20~40mg/L药液喷花序,可以有效防止落花落果。防落素刺激果实膨大不如2,4-D快,但防落素对番茄药害较2, 4-D轻。除生长素和赤霉素类药剂之外,还可使用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植株营养状况,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增大。
(2)茄子
茄子的落花虽比番茄轻,但在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条件下仍较严重,影响早期产量和总产量。除了受温度的影响外,花器本身发育不良、雨水过多、光照不足,以及长期干旱而影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等均会造成落花。防止茄子落花,促进结果,可以用30~50 mg/L的赤霉素喷洒花朵和幼果1~2次,防止花果脱落,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3)黄瓜
黄瓜在开花结果时,营养不良、植株徒长等会造成花和幼果的大量脱落。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确定落花落果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营养不良,就应及时施肥,补充营养;如果是其他原因,则可以考虑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解决。此外,在黄瓜开花坐果时,合理地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避免落花落果。可使用的药剂有多种,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选择。
用5~10mg/L的增产灵溶液点涂幼果,能调节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较好地运输及合理分配,从营养器官向果实转移,使果实获得较多的营养物质而减少脱落。在黄瓜雌花开放前,使用2mg/L的赛苯隆(TDZ)对子房喷雾,可使坐果率达到100%,并可明显提高黄瓜的重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如果用2mg/L的赛苯隆和1 mg/L的赤霉素混合处理,增产效果则更为明显。当黄瓜瓜条长10~13 cm时,用30~50mg/L的赤霉素药液喷洒幼瓜,可以防止脱落,促进幼瓜生长。
8.4.4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方法较多。如溶液喷洒、药液浸泡、药液涂抹、土壤浇灌、药液注射、药液熏蒸、药液签插、高枝压条切口涂抹、拌种与做种衣等。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采用何种使用方法,随生长调节剂种类、应用对象和使用目的不同而异,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妥,则适得其反。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1)溶液喷洒
溶液喷洒是生长调节剂应用中的常用方法。根据应用目的,可以对叶、果实或全株进行喷洒。先按需要配制成相应的浓度,然后用喷雾器喷洒,要细小均匀,以喷洒部位湿润为度,可在药液中加入少许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辅助剂,以增加药液的附着力。使用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气温不宜过高,使药剂中的水分不致很快蒸发。如喷洒后4 h内下雨,需要重新再喷。
2)药液浸泡
浸泡法常用于种子处理,促进插条生根,催熟果实和贮藏保鲜等。进行种子处理时,药液量要没过种子,浸泡时间为6~24 h(与温度高低有关),等种子表面的药剂晾干后再播种。将插条基部浸泡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溶液中,药液浓度决定浸泡时间,也可快蘸。浸泡后,将插条直接插入苗床中;也可用粉剂处理,先将苗木在水中浸湿,再蘸生长素的粉剂即可。
3)药液涂抹
涂抹法,是用毛笔或其他工具,将药液涂抹在植物某一部位的施用方法。如将2,4-D涂抹在番茄花上,可防止落花,并可避免药液对嫩叶及幼芽产生危害。此法便于控制施药的部位,避免植物体的其他器官接触药液。对处理部位或器官要求较高,或容易引起其他器官伤害的药剂,涂抹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用羊毛脂处理时,将含有药剂的羊毛脂直接涂抹在处理部位,有利于促进生根,或涂芽促进发芽。
4)土壤浇灌
土壤浇灌法是指配成水溶液直接灌于土壤中,使根部充分吸收的施用方法。在育苗床中应用时,可叶面喷洒,也可进行土壤浇灌。如果是液体培养,可将药剂直接加入培养液中。大面积应用时,可按一定面积用量,与灌溉水一同施入田中;也可按一定比例,把生长调节剂与土壤混合施用。另外,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对药效的影响较大,施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用药剂量。
5)注意事项
(1)进行一定规模的预备实验
具有同一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如化学整形,有好多植物生长延缓剂可供选择,如丁酰肼、矮壮素、多效唑、嘧啶醇等。不同地域、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种类的蔬菜对不同药剂的反应也不一样;且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和存放时间长短施用后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大规模试验或处理作物之前,一定要做预备试验(处理)。以供试药液供试浓度处理供试作物3~5株,5 d后观察,如无烧伤或其他异常现象,就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田间;如有异常反应,则应降低浓度或剂量,再行试验,直到安全无害为止。生长调节剂因浓度不同,效果完全相反,甚至有烧死作物的危险。
(2)选定适宜的使用时期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期至关重要。只有在适宜的时期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其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发育阶段和应用目的。萘乙酸花后使用可作疏果剂,采前使用则为保果剂;乙烯利诱导黄瓜雌花形成,必须在幼苗1~3叶期喷洒,过迟则早期花的雌雄性别已定,达不到诱导雌花的目的;果实的催熟,应在转色期处理,可提早7~15 d成热,过早会影响果实品质,反之则作用不大。
(3)正确的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对同一种生长调节剂或同一大小剂量的反应不同,要根据问题的实质决定处理部位。如用2,4-D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若涂于幼叶上,则会造成伤害。使用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用药工具,对准所需用药的部位施药,否则会产生药害。
(4)防止药害,保证安全施用
药害是一种由于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失调,导致植物形态和生理变化,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目的不相符的一种变态反应,有急性(10 d内)与慢性之分。药害产生的原因很多,对调节剂不合理的使用、用错药、喷施浓度过高、栽培管理不当、施药方法不合理等,均可导致作物药害的发生;温度高低也是导致作物药害的重要因素。
(5)正确掌握施用浓度和施药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效应与浓度有关,如2,4-D、抑芽丹、调节膦和增甘膦等药剂,在较低浓度时起调节植物生长的功能,而在高浓度时则可起除草剂的作用。
要根据药剂有效成分配准浓度。由于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有效成分含量各不相同,如有85%赤霉素晶体,也有45%赤霉素乳剂。在配制时,要根据有效成分的多少,加适量的水,稀释成适宜的浓度;还要根据施用时的温度决定用药浓度。
(6)恰当的管理措施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物,要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生长调节剂的特殊要求抓好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制定安全间隔期。调节剂之间混用的目的要明确,做到混用的目的与生长调节剂的生理功能相一致,不能将两种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调节剂进行混用,如多效唑、矮壮素和比久等,不能与赤霉素混用。酸性调节剂不能与碱性调节剂混用,如乙烯利是强酸性的生长调节剂,当pH值>4.1时,就会释放乙烯。
(7)妥善保管植物生长调节剂
温度的变化,会使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使其活性下降,甚至失去调节功能。如三十烷醇水剂35℃左右环境贮藏,易产生乳析变质,赤霉素晶体32℃以上降解丧失活性。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防落素、萘乙酸、矮壮素、调节膦等药剂,吸湿性较强,在湿度较大的空气中易潮解,逐渐发生水解反应,使药剂质量变劣,甚至失效。一些可湿性粉剂,吸潮后常引起结块,也会影响调节作用的效果。光照,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亦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加速调节剂的分解。如荼乙酸和吲哚乙酸,都有遇光分解变质的特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深色的玻璃瓶装存,或用深色的厚纸包装,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一般宜贮藏在20℃以下的环境中,最宜放在阴凉环境中。有条件的也可将其放于专门存放化学药品的低温冰箱中保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封装时消毒不严,或者使用了部分后将剩余部分贮藏起来,很容易引起微生物污染而发生变质。因此,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是否被微生物污染,若出现污染,就应停止使用。
(8)选用合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了避免伪劣药剂的危害,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弄清使用的目的;其次,购药时,要查询产品有无“三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主要作用、使用对象和使用方法,认清产品商标、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最后,对于市场销售的新药剂,或使用效果还有争议的药剂,不要盲目购买,更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施用,注意安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任务8.5 中、除草与培土
活动情景
蔬菜生产田中正在生长的各种蔬菜(根据季节确定)。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8.5.1 中 耕
1)中耕概念
蔬菜生育期间,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称为中耕。常采用手锄、中耕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
2)中耕的作用和目的
(1)消灭杂草
栽培上,中耕与除草相结合,通过中耕除草,减少杂草与作物竞争养分、水分、阳光和空气,从而保证作物在田间以绝对的优势进行生长发育。
(2)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破碎土壤表面的板结层,增加土壤空气交流,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发育;同时也切断毛管,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3)中耕的时间与次数
从栽培上讲,播种出苗后、雨后或灌溉后,表土已经干了,天气晴朗时就应中耕。在早春地温低时也应勤中耕。中耕的次数依作物种类、生长期和土壤而定。生长期长的,中耕次数多,反之少。一般栽培蔬菜都要3遍铲趟,并都在封垄前完成。
4)中耕深度
不同蔬菜种类和不同生育周期,深度不同。一般,根系深的蔬菜比根系浅的蔬菜中耕应深些,前期中耕比后期深些;对根系浅的作物,通常是前期深铲浅趟,生育后期一定要浅中耕,以防伤根。
5)中耕方法
目前,中耕方法为手工和机械两种。
8.5.2 除 草
通常情况下,杂草的生长速度远超过蔬菜,而且杂草生命力极强,如不加以人工控制,很快会压倒蔬菜的生长。杂草除与作物争夺水分、光照和营养外,还常是病虫害的潜伏场所或媒介,有的杂草还是寄生性的。因此,除草是蔬菜生产上的重要措施之一。杂草种子多,发芽力强,甚至能在土壤中保持数十年的发芽能力,一旦遇到合适条件,即可发芽出苗。因此,除草应在杂草细小阶段生长弱的时候进行,并需要多次除草效果才好。
1)人工除草
利用手工工具进行除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其除草质量好,对多年生草本宿根杂草尤其效果好,但费力多,效率低。
2)机械除草
用机械进行除草,比人工除草速度快,但只能除行间的杂草,株间的杂草还需要人工去除。
3)化学除草剂除草
利用除草剂消灭杂草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方法简便,效率高,可以杀死株间及行间的杂草。
(1)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用喷雾法、喷洒法或随水浇施法对土壤表面进行处理,起到封闭或者灭杀草种的效果。灭生性除草剂可在播种前喷洒杂草茎叶,杀灭杂草;选择性除草剂可在播种前、播后苗前或作物生长期使用。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主要有播前处理、播后苗前处理和出苗后处理3个时期。
(2)几种主要蔬菜的化学除草
茄果类,定植前用48%氟乐灵乳油75~150 g/亩,或48%地乐胺乳油200~250 g/亩,喷雾处理土壤并混入土中3~5 cm;定植缓苗后处理也可。缓苗后除上述两种外,还可以用48%拉索乳油150~200 g/亩,或50%杀草丹300~400 g/亩处理土壤。
瓜类,黄瓜定植缓苗后稍长一段时间,可用48%氟乐灵100~150 g/亩、48%拉索乳油200 g/亩、48%地乐胺200~250 g/亩或25%胺草膦乳油150~200 g/亩定向喷雾处理土壤;西瓜可在出苗后3~4叶时,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g/亩喷雾处理土壤。
伞形科蔬菜,胡萝卜、芫荽和芹菜可在播后出苗前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g/亩,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 g/亩喷雾处理土壤;韭菜播后苗前用33%杀草通乳油150 g/亩,或48%地乐胺200 g/亩喷雾处理土壤,出苗后也可使用杀草通、地乐胺或扑草净处理土壤。
4)土壤处理剂除草
土壤处理剂又称封闭处理剂,主要用以抑制或杀死正在萌发的杂草。采用土表处理与混土处理。土表处理是在蔬菜播种后、出苗前应用,如甲草胺和乙草胺等,其除草效果受土壤含水量影响很大;混土处理是在作物播种前使用,通常为饱和蒸气压高、易挥发与光解的除草剂,如二硝基苯胺类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多采用混土处理。土壤处理剂使用时应根据土壤有机质及机械组成确定用药量;根据持效期和淋溶特性确定轮作中的后茬作物。
5)生物除草
生物防除杂草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真菌、细菌、病毒、昆虫、动物、线虫类除草,以及以草克草和异株作用等生物防除杂草。利用鲁保一号防治大都菟丝子就是成功的例子,F800病菌(一种镰刀菌)可防除瓜类杂草列当,用小卷蛾可以去除香附子;也有用家畜家禽防除杂草的成功案例,如鸡、鸭群可以吃点部分杂草的草芽。
6)种植绿肥除草
在蔬菜作物轮作茬口中,当菜地空闲时,可种植一茬绿肥,以防杂草丛生,在适当的时候将绿肥翻入土中作肥料。绿肥的种类可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夏季种植田菁、太阳麻,冬季种植满园花、紫云英、豌豆、苜蓿、红花苔子、燕麦、大麦、小麦等。种植绿肥不但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还可以改良土壤,防止连作造成病害蔓延。
7)间作除草
此方法适宜稀植栽培、生长前期空隙比较大的蔬菜。为了防杂草生长,可间作一些株型小、生长快的蔬菜,如南瓜、冬瓜、甘薯的行间可间作葱、萝卜、苋菜、花菜、甘蓝、雪里蕻等。
8)覆盖除草
采用地膜、煤渣、砂砾、农村废弃的有机材料和农家灰杂肥覆盖,起到抑草和除草的作用。
8.5.3 培 土
培土是在蔬菜生长期间将行间的土壤分次培于植株的根部,这一措施往往与中耕除草相结合进行。培土对不同的蔬菜作用不同,大葱、韭菜、芹菜、石刁柏的培土,可以促进软化,提高产量与品质;马铃薯、芋、姜的培土,可以促进地下产品器官的形成;番茄、南瓜等易生不定根的种类,培土可增加根系,同时起到防倒伏、防寒、防热等效果。
任务8.6 病虫防治
活动情景
利用多媒体教室彩色图片、标本室标本、蔬菜园中病虫实物等识别蔬菜病虫,并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工作过程设计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8.6.1 蔬菜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1)蔬菜常见病害的识别
(1)蔬菜苗期常见病害
蔬菜幼苗生长较弱,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而死亡,给生产上带来很大的麻烦。蔬菜苗期常见的病害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猝倒病 幼苗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变软,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状。该病发病迅猛,病斑上部未表现症状便折倒。
②立枯病 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椭圆形凹陷病斑。病斑绕茎一周,造成缢缩干枯,植株萎蔫或直立死亡,一般不会倒伏。
③枯萎病 苗期发病,茎基部缢缩,子叶或全株萎蔫。潮湿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受害处纵裂成丝状,表面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④沤根 叶片和茎发病,病斑呈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产生大量灰褐色霉层,霉斑不规则,后期干枯,常常自患病处折断。
(2)蔬菜生长期常见病害
①大蒜叶枯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蒜、洋葱、韭菜等百合科作物。病多发始于叶尖或花梗,初呈现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不能抽苔或花梗折断。病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成为初次发病来源,病部产生的病菌可随风、气流进行再侵染。
②十字花科黑斑病 属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油菜、萝卜、白菜、莲花白等。在叶片、叶柄上初生是近圆形褪绿斑,后变成直径为5~10mm大的淡褐色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上生黑褐色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大片,使整叶枯死。病源菌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表面上越冬越夏,一般气温17℃左右发病最早,可引起再侵染。
③十字花科黑腐病 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丕蓝、莲花白、小铁头、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病害从叶边缘发生,形成“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环,叶脉变黑。天气干燥时病部干而脆,致使整叶枯死,温度大时引起叶柄及茎腐烂。病菌在种子、病株残体上越冬越夏,经风、雨、农具等从叶片边缘的气孔侵入,然后引起再侵染。
④白菜软腐病 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白菜、萝卜、番茄、辣子、大葱、芹菜、莴笋、胡萝卜等。晴天中午外叶萎蔫,或平贴地面,叶柄基部和根茎心髓组织腐烂,腐烂叶片干后呈薄纸状。一般6—8月发生较重。
⑤锈病 豆科植物如菜豆、蚕豆、豌豆、豇豆等的叶上经常出现一种锈状物,称为类锈病,还可危害葱、黄花菜。蔬菜锈病的症状都很相似,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危害叶柄、茎和豆荚。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逐渐隆起,然后扩大成黄褐色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到后期,疱斑逐渐为黑褐色,也就是所称的“锈状物”。病斑多时,叶片迅速干枯早落。
⑥白粉病 豆科蔬菜的白粉病危害非常普遍,病叶率可达80%。除危害豆科蔬菜外,还可危害辣椒。豆科蔬菜叶、茎、蔓和荚均可发病。叶片感病,初生淡黄色小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白色粉斑。病斑互相连接,叶片两面均铺盖一层白色粉状物,致病叶由下至上变黄干枯。嫩茎、叶柄和豆荚感病后,也出现白色粉斑;严重时病部布满白粉,造成茎蔓枯黄,嫩荚干缩。
⑦晚疫病 主要危害番茄。发生于叶、叶柄、茎和块茎上,中部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初期为褪绿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半圆形暗绿或褐色大斑,使叶片萎蔫下垂,整个植株变为焦黑。
⑧病毒病 主要危害白菜、番茄、瓜类、芹菜、辣椒等作物的叶片、茎、果等部位。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菜型3种。叶片上有明显的花叶症状,凹凸不平,卷曲,畸形,茎杆形成条状斑,病株矮小,严重时叶片枯死。
⑨霜霉病 主要危害白菜、黄瓜、莴笋等作物。发病于叶片,其次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上产生淡绿色病斑,成多角形不规则形,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
2)蔬菜常见虫害
(1)小菜蛾
主要危害苤蓝、小铁头、连花白、白菜、油菜、萝卜、青菜等十花科作物。其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透明斑,称“天窗”,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特征:成虫体长6~7mm灰褐色,前翅后缘具黄白色3色曲折的皱纹,缘毛长,两翅合拢时呈3个连的菱形斑;卵椭圆形,黄绿色;幼虫体长约10mm,体节分明,两头尖,虫体呈纺锤形;蛹蓝绿至灰褐色,体上包有薄如丝的茧。
(2)葱蓟马
主要危害大蒜、大葱、韭菜百合科作物和烤烟等。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的心叶、嫩叶,形成长形黄白斑纹,致使叶片扭曲枯黄。特征:成虫1.2~1.4mm,淡褐色,翅狭长;若虫无翅,体黄白色;卵肾形,乳白至黄白色。
8.6.2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1)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
蔬菜病虫等有害生物种类虽然多,但如果掌握其基本知识,正确辨别和区分其种类,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用的农药品种,就可以收到好的防治效果。蔬菜病害可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栽培技术不当引起的(如缺素、水渍根等),只要找出原因,正确纠正即可。侵染性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性病害四大类,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最多,约占80%。这四大类病害的用药不同,用错药则无效。例如,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药防治真菌性病害(如黄瓜霜霉病)或病毒性病害(如番茄花叶病毒病)则无效。
蔬菜害虫可分为昆虫类、螨类(蜘蛛类)和软体动物类三大类型。昆虫中依其口器不同,分成刺吸式样口器害虫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必须根据不同的害虫用不同的杀虫剂来防治。只有选择对路的农药,才能凑效。
了解病因虫因后,选择适当的农药时应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留、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具体如下:
①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剂农药。如Bt、8010、白僵菌、天霸、天力二号、菜丰灵等。
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农梦特等。
③选择高效低毒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等。
④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天王星等。
2)正确掌握用药量
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药量都是经过试验确定的,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不能随意增减。提高用量不但造成农药浪费,还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易对蔬菜产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用药量不足时,则不能收到预期防治效果,达不到防治目的。为做到用药量准确,配药时需要使用称量器具,如量杯、量筒、天平、小秤等。一般的农药使用说明书上都明确标有该种农药使用的倍数或每亩用药量,田间应遵循此规定。一般建议使用的用量有一个幅度范围,在实际应用中,要按下限用量。现在推行的有效低毒用量即有效降低浓度,用此药量即可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通常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浓度为2 000~3 000倍,有机磷杀虫剂为1 500~2 000倍,激素类3 000倍左右,杀菌剂为600~800倍,不能私自提高用药浓度、用药次数,每亩施药液15~20 kg即可。
3)不同生态环境下农药剂型的选择
如喷粉法工效比喷雾法高,不易受水源限制,但是必须在风力小于1m/s时才可应用;同时喷粉不耐雨水冲洗,一般喷粉后24 h内降雨则须补喷。又如,塑料大棚内湿度一般都过大,应选烟雾剂杀虫、杀菌剂使用。
4)病虫情测报与交替用药
加强病虫情测报,经常查病查虫,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各种害虫的习性和为害期各不同,其防治的适期也不完全一致。
交替轮换用药。正确复配以延缓抗性生成。同时,混配农药还有增效作用,兼治其他病虫,省工省药。农药在水中的酸碱度不同,可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3类。在混合使用时,要注意同类性质的农药相配,中性与酸性的也能混用。凡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的有机磷杀虫剂以及西维因、代森铵等,都能和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但必须随配随用。
5)人员安全
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和口罩,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用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农药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配药和拌种时应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等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入或人、畜、禽误食中毒。
6)产品安全
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才能上市。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不同,一般,喷洒过化学农药的蔬菜,夏天要过7 d、冬天要过10 d才可上市。
8.6.3 病害防治技术
1)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杀菌剂进行拌种;清洁田园,及时将病叶、病果清出田外,深埋或烧毁;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大棚等保护地加强通风,膜下浇小水,降低湿度;扑海因、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克露、瑞毒霉锰锌等杀菌剂,对绝大多数真菌性病害都具有一定效果,可以酌情使用。
(1)霜霉病、疫病的防治
可用53%金雷多米尔600倍、72%甲霜灵锰锌500~600倍、66.8%霉多克600倍、70%安泰生(富锌)500~700倍、大生600倍及喷克600倍进行防治。
(2)白粉病、锈病的防治
可用仿生性农药——绿帝粉剂,或粉锈灵1 000倍、40%灭病威悬浮剂300~400倍、25%敌力脱1 000倍、仙生800倍、得清2 000倍、喷克600倍进行防治。
(3)枯萎病的防治
选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清理病残体;施用腐熟有机肥;避免串灌漫灌;移苗后及时用药淋根;2.5%适时乐悬浮种衣拌种和适时乐2 000倍、枯萎立克500倍、必备500倍、50%甲基托布津400倍等淋根。
2)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选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清理敏感作物,清除田间病残体;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5 h,或1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 h后催芽;用DT 10 g/m2加10倍细土,育苗前处理苗床;补充叶面肥;发病前药剂淋根,药剂可用77%可杀得600~800倍、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30%氧氯化铜300~400倍以及DT、丰护安、绿乳铜等药剂进行灌根, 0.3~0.5 kg/株。
3)病毒病的防治
可尽量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叶、病果,保持田间湿度,防止高温干旱。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再催芽。挂银灰色膜条与株高相平起到避蚜作用。防病毒病主要是消灭传毒介质,早期可采用药剂加治蚜药剂混合喷洒,同时补充叶面肥。药剂可用1.5%植病灵500倍、2%宁南霉素200倍或菌毒清、磷酸三钠、绿芬威1号等;也可用配方:万丰露2 000倍+菌克毒克500倍+阿克泰1 000~1 500倍,新动力1 500倍+菌克毒克500倍+10%蚜虱净1 000倍,果蔬动力1 500倍+菌克毒克500倍+康复多2000倍等混配使用。
8.6.4 虫害防治技术
1)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
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育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30亩菜田设置1盏灭虫灯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
使用1.8%阿维菌素2 000~2 500倍液或BT粉剂,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效。
(4)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常用药剂:25%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 倍(多杀霉素)、安保1 000倍、除尽1 200~1 500倍、15%安打3 500~4 000倍、1.8%阿维菌素(虫螨光、爱福丁、爱力螨克)2 000~3 000倍、BT苏云金杆菌1 000~1 500倍液、5%抑太宝2 000倍液、20%灭幼脲Ⅰ号或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500~6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2 500倍或40%丙溴磷乳油40 g效果更佳。施药方法:圈点法进行叶背和叶心喷雾。剂量:每亩15~20 kg。
2)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
灭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很好,还可同时诱杀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3)化学防治
田间用药的关键时期是消灭幼虫于3龄以前,在傍晚施药效果最佳。常用药剂: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20%灭幼脲Ⅰ号或Ⅲ号制剂500~1 000倍液;鱼藤精500倍液;50%马拉硫磷8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200倍液。剂量:每亩15~20 kg。
3)棉铃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
摘除虫果压低虫口。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避开二代棉铃虫为害。
(2)生物防治
喷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使幼虫大量死亡。
(3)化学防治
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施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如3龄后幼虫已蛀入果内,施药效果则很差。常用药剂:2. 5%敌杀死3 000~4 000倍、5%功夫乳油4 000~5 000倍、21%灭杀毙乳油6 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安保1 000倍等。剂量:每亩15~20 kg。
4)菜螟的防治
(1)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蔬菜种植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使害虫大发生期与蔬菜感虫期错开;收获后及时耕翻菜地,清除残株落叶,以减少虫源;在早晨太阳未出、露水未干前泼水淋菜,可以大大减少菜螟为害;适当灌水,增大田间湿度,既可抑制害虫,又能促进菜苗生长。
(2)化学防治
应根据实地调查测报,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盛孵期进行。常用药剂:18%杀虫双水剂800~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或氰戊菊酯乳油6 000倍液、2.5%功夫乳油4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苏云金杆菌制剂Bt乳剂500~700倍液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剂量:每亩15~20 kg。
5)豆荚螟的防治
(1)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
施药方法:“治花不治荚”的原则,从始花期开始喷施,每隔5 d左右喷蕾、花一次,花期开花时(6—9时)打药,5~7 d打一次。常用药剂:58.5%农地乐1 000~1 500倍、90%杀螟丹1 000倍、10%杀虫威100倍等。剂量:每亩15~20 kg。
6)跳甲、黄守瓜、黑守瓜等的防治
(1)农业防治
清除田地边杂草,轮作,土壤灌水,增施肥料等,可减轻为害。
(2)化学防治
防治幼虫用药液灌根,防治幼虫可土面撒施米乐尔或淋施杀虫双,防治成虫可在高峰期用叶面喷药。常用药剂:48%乐斯本1 000~1 500倍、52.2%农地乐1 000~1 500倍、2.5%功夫乳油1 500~2 000倍、2.5%敌杀死乳油4 000倍、59%跳甲绝1 500倍、80%晶体敌百虫1 000~2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2 000倍液、50%马拉硫磷800倍液、50%杀螟腈乳油800~1 200倍液、鱼藤精800~1 200倍液、20%硫丹乳油300~400倍液, 或2.5%敌百虫粉、0.5%~1%鱼藤粉。剂量:每亩15~20 kg。
8.6.5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重点。必要时,可用化学防治,但要限定化学农药的种类及用量、用药次数。
1)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
按照蔬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在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之前,及时进行防治。
2)植物检疫
对引进、输出的种子均进行植物检疫,防止恶性病虫草害检疫对象传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农业防治
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用药次数。
①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降低因种子、种苗携带的病原菌进入大田造成病虫害发生。
②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蔬菜作物抗病虫能力和品质。
③收获后清洁园地,冬季深翻炕土,夏季翻地高温消毒,消灭部分病源、虫源。
4)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忌避性、趋光性和群集性,采取物理防治或人工捕捉防治。如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黄板诱蚜虫和白粉虱,铺银灰色薄膜避蚜,人工捕捉有群集习性的斜纹夜蛾幼虫或捕杀卵块,用高温闷棚的方法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
5)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
利用扑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消灭害虫,如飘虫、草蛉、寄生蜂等。
(2)以菌治菌
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消灭害虫,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BT乳剂)、农抗120、病毒A、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等。
(3)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利用昆虫外激素及内激素,如保幼激素和性外激素,通过诱杀、迷向、调节蜕皮变态等。
6)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必要时允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百菌清、甲霜灵锰锌、多菌灵、速克灵、粉锈宁、扑海因、琥胶肥酸铜、杀毒矾、可杀得、农利灵、敌敌畏、乐果、辛硫磷、敌百虫、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速灭杀丁、灭扫利、功夫、来福灵、抗蚜威、天王星、抑太保、乐期苯等。但要限定化学农药的种类及用量、用药次数,如在每季作物上最多施药次数敌敌畏为5次,多菌灵为2次,扑海因、抑太保只能使用1次。严格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作物收获前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如辛硫磷在韭菜上灌根时要求间隔10 d以上,可杀得要求间隔30 d以上,一般的杀虫、杀菌剂大于或等于7 d,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合理混用、轮换使用农药。用药结束后,及时清洗喷雾器,清洗药械的污水不准随地泼洒,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地下害虫等)(表8.1)。
表8.1 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
项目小结
蔬菜的高产优质高效是种植者辛勤劳作目的。田间管理措施比较琐碎,如水肥、病虫害、植株调整、花果管理等。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应用这些措施才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产品。
复习思考题
1.蔬菜的田间管理包括哪些措施?
2.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3.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
4.“生物防治”就是在菜田里养鸡吗?何为生物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