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豆类蔬菜种类及种类特点

豆类蔬菜种类及种类特点

时间:2023-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土地面积667m2,2012年欲生产豆类蔬菜,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上市,请制订一份豆类蔬菜的生产种植方案,并能按照生产方案生产高产优质的豆类蔬菜。豆类蔬菜为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包括菜豆、豇豆、豌豆、蚕豆、扁豆、刀豆、四棱豆等。目前,菜豆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南北方各地普遍栽培。

项目13 豆类蔬菜生产

项目描述

豆类蔬菜种类繁多,分布面积广,营养价值高,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其中北方主要栽培菜豆,其次是豇豆、豌豆;南方栽培菜豆、豌豆、豇豆、毛豆、蚕豆面积均较大。本项目选取常见的几种豆类蔬菜进行生产,重点掌握生产方案的制订实施,能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保证豆类蔬菜周年供应,并掌握豆类蔬菜的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及采收等工作。

学习目标

了解豆类蔬菜种类、特点及栽培通性;掌握菜豆、豇豆种植技术。

能力目标

会制订豆类蔬菜生产方案,并按生产方案进行豆类蔬菜生产。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服务基层意识。

项目任务

任务13.1 豆类蔬菜生产

活动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土地面积667m2,2012年欲生产豆类蔬菜,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上市,请制订一份豆类蔬菜的生产种植方案,并能按照生产方案生产高产优质的豆类蔬菜。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豆类蔬菜为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包括菜豆、豇豆、豌豆、蚕豆、扁豆、刀豆、四棱豆等。豆类蔬菜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嫩豆荚和嫩豆粒味道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制罐头、干制等。

豆类蔬菜均为直根系,入土深,具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合成氮素物质,供植物体营养并增加土壤肥力,但根系再生能力弱,宜直播或护根育苗。要求土壤排水和通气性良好,pH 5.5~6.7为宜,不耐盐碱。忌连作,宜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除豌豆、蚕豆属长日照植物喜冷凉气候外,其他均属短日照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很多豆类品种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很严格,但苗期遇短日照能促进花芽分化。豆类蔬菜均为蝶形花,多为自花授粉,留种容易。

13.1.1 菜 豆

菜豆(kidney bean; french bean),学名Phaseolus vulgaris L.,别名四季豆、芸豆、玉豆、时季豆、四月豆、梅豆、联豆、架豆等,为豆科菜豆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22。以幼嫩的豆荚鲜食为主,亦可加工成酱腌菜食用,是一种食味好,老少皆宜的豆类佳蔬,其中嫩荚含有6%蛋白质及丰富的赖氨酸、精氨酸,还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糖等,适于干制和速冻。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洲一些国家)大多用来速冻和制罐头。

菜豆原产于中南美洲,16世纪初传入欧洲。中国自明朝后期曾多次引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三农记》(1760)都有记载,南北皆有种植,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1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目前,菜豆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南北方各地普遍栽培。由于长期栽培驯化,演变成了豆荚为肉质,以软荚供食用的类型。除作为菜用外,还可作药用,具有滋补、解热、利尿和消肿作用。由于豆荚中含有血细胞凝集素,可抑制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移动,生食菜豆有毒。

1)品种类型

菜豆的品种繁多,按食用要求不同分为荚用类型和豆粒用类型;按豆荚组织纤维化程度不同又分为硬荚菜豆(荚果内果皮革质发达)和软荚菜豆(嫩荚果肥厚少纤维),前者收获成熟的籽粒,主要作粮食用,后者收获鲜嫩的豆荚,主要供作蔬菜;依主茎的分枝习性一般分为蔓生型和矮生型。

(1)蔓生型

蔓生型又称“架豆”,主蔓无限生长,生育期长,长度甚至长达2~3 m,节间长,攀缘生长。顶芽为叶芽,属无限生长类型。每个茎节的腋芽均可抽生侧枝或花序,陆续开花结荚,成熟较迟,产量高,品质好。适合春、秋露地栽培,晚熟,产量较高。主要品种有芸丰、绿丰、泰国架豆王、双季豆、丰收1号、老来少、绿龙、日本花皮豆、特嫩1号、超长四季豆等。

(2)矮生型

矮生型又称“地豆”或“蹲豆”,植株矮生而直立,株高40~60 cm。通常主茎长至4~8节时顶芽形成花芽,不再继续生长,从各叶腋发生若干侧枝,侧枝生长1~5节后,顶芽形成花芽,开花封顶,全株呈从状型。生育期短,早熟,产量低。主要品种有新西兰3号、嫩荚菜豆、优胜者菜豆、农友早生、赞蔓兰诺79-88等。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较发达,由主根、侧根、次生根、根毛和根瘤几个部分组成。主根深达80 cm以上,侧根分布直径60~70 cm,根群多分布在15~30 cm耕层中。出苗后10 d左右,根部开始形成根瘤,根瘤不甚发达。根系易老化,再生能力弱。

②茎叶 茎细弱,左旋性缠绕生长,蔓生、半蔓生或矮生,分枝力强。子叶肥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仅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初生叶为单叶,多数品种的叶色为绿色,少数品种为紫红色,或绿底色上有其他颜色的条纹,心脏形,对生;以后真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心脏形或阔卵形,个别品种为宽披针形,前端尖,全缘,在基部有2片舌状的小托叶。

③花 总状花序,花梗发生于叶腋或茎的顶端,花梗上有花5~6朵,个别品种最多可达20朵。蝶形花,多为自花授粉,花色主要有白、黄白、淡红和不同程度的紫色。菜豆品种不同,花色也有差异,花梗自叶腋抽生,每花梗着生2~4对花,排列成总状花序。

④果实 荚果,长10~20 cm,形状直或稍弯曲,横断面圆形或扁圆形,表皮密被绒毛。嫩荚呈深浅不一的绿、黄、紫红(或有斑纹)等颜色,成熟时黄白至黄褐色。随着豆荚的发育,其背、腹缝线处的维管束逐渐发达,中、内果皮的厚壁组织层数逐渐增多,鲜食品质因而降低。在高温、干旱或营养不良条件下栽培时,豆荚纤维增多,品质恶化。

其中,荚壁由外表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及内表皮组成。外表皮与外果皮联合生长,不易分开;内果皮系由多层薄壁细胞所组成,是芸豆嫩荚的主要食用部分;中果皮随着荚果的成熟,细胞壁增厚而逐渐硬化。

⑤种子 种子多为肾形,种皮颜色有黑、白、红、黄、褐和花斑等,千粒重300~700 g。种子大小、性状和皮色是区别品种的重要标志。染色体数2n= 22。种子无胚乳,寿命为2~3年,生产中多用第一年的新种子。种皮薄,浸种时易破裂而受损伤,故不提倡播前浸种。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喜温怕寒,矮生菜豆耐低温的能力要比蔓生菜豆略强。正常情况下,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0℃,发芽适温为20~32℃。幼苗生育适温为18~20℃,10℃以下生长受阻,低于5℃时受冻,遇霜冻地上部分死亡。开花结荚适温为18~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易产生不孕花粉,引起落花、落荚现象。生长发育要求无霜期120 d以上。

②光照 要求较强的光照,又比较耐弱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次于茄果类,光饱和点为35 klx,光补偿点为1.5 klx。短日照作物,日照时间越短,阳光足,芸豆开花、结荚、成熟时间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长,阳光不足,芸豆开花、结荚、成熟时间后延,枝叶徒长,甚至不能开花结荚。弱光下生育不良,开花结荚数减少。

③水分 菜豆耐旱力较强,在生长期间,土壤适宜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80%较好。发芽期需吸足水分,但浸种以2 h左右为宜,长则易造成电解质外渗。幼苗期及抽蔓期对土壤水分适应性强,但土壤过干易影响植株生长;土壤水分过多,则易使根系腐烂、茎基部叶片黄化、脱落。开花结荚前适当控水,结荚后充分供水(80%左右),水多、水少均易引起落花落果,易发生炭疽病、疫病、根腐病等病害。

④土壤和营养 菜豆根系比较发达,适宜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疏松透气的壤土或砂壤土上栽培,如土壤湿度大、通气性差,不利于根廇繁殖和寄生。适宜pH 6.2~7.0,若土壤过酸会使根瘤菌活动受到抑制;菜豆也不适于在石灰质较多的碱性土壤中生长。菜豆生育过程中吸收氮肥和钾肥较多,其次为磷肥和钙肥。微量元素硼和钼对菜豆生育和根瘤菌活动有良好的作用。菜豆对氯离子反应敏感,因此生产上不宜施含氯肥料。

(3)生长发育周期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对初生叶出现,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通常1~2 d出现幼根,5~7 d出现第1对初生叶,发芽期历时10~15 d。此期主要是子叶养分不断分解,供幼株生长,随生长的进行,子叶养分耗尽,便枯黄脱落,植株即进入自养阶段。此期栽培上的关键是维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保证适宜的水分(绝对不能灌水)。若遇阴雨天气,或畦内湿度过高,易造成烂种。

②幼苗期 从第1对初生叶出现到有4~5片真叶展开,需20~25 d。第1对真叶健全可以促进初期根群发展和顶芽生长。幼苗末期开始花芽分化。此期还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管理重点是促苗(可浇小水加少量氮肥)。

③抽蔓期 从4~5片真叶展开到植株开花(或挂片),蔓生菜豆约15 d,矮生菜豆约10 d。此期茎叶生长迅速,花芽不断分化发育。此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但以营养生长为主。

④开花结荚期 从开花到采收结束。此期的长短因品种、栽培条件而异,矮生种一般播种后30~40 d便进入开花结荚期,历时20~30 d;蔓生种一般播种后50~70 d进入开花结荚期,历时45~70 d。此期生长量大,需肥量多,因而应及时追肥、灌水,以防植株早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栽培管理上应在促进植株营养生长的同时,促使其多开花结荚,协调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为丰产栽培的关键。

13.1.2 豇 豆

豇豆(yad long bean;asparagus bean;yad long pea),学名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别名豆角、饭豆、长豆、腰豆、浆豆,属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约150种,起源于非洲,多样性中心在尼日利亚。豇豆传到印度后形成了短荚豇豆种,在东南亚或中国形成了长江豇豆亚种,目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南方普遍种植。可鲜食亦可加工。以嫩荚为产品,营养丰富,茎叶是优质饲料,也可作绿肥。其豆、叶、根和果皮均可入药。嫩荚、种子供应期长,是解决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染色体数2n=22。每100 g嫩豆荚含水分85~89 g、蛋白质2.9~3.5 g、碳水化合物5~9 g,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豇豆是夏秋的主要蔬菜,对蔬菜的周年供应起重要作用。

1)品种类型

豇豆依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蔓生型和矮生型。

(1)蔓生型

主蔓、侧蔓均为无限生长,主蔓高达3~5m,具左旋性,栽培时需设支架。叶腋间可抽生侧枝和花序,陆续开花结荚,生长期长,产量高。豆荚长30~90 cm以上,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专作蔬菜栽培,宜于煮食或加工用,优良品种很多。如早熟品种有红嘴燕、之豇28-2、四川五叶子、重庆二巴豇、广州铁线青、龙眼七叶子、贵州青线豇;中熟品种有四川白胖豆、武汉白鳝鱼骨、广州大叶青;晚熟种有四川白露豇、广州金山豆、浙江512、贵州胖子豇、广州八月豇、利农高优4号、之豇14、之豇28-2、之豇特长80等。

(2)矮生型

主茎4~8节后,以花芽封顶,茎直立,植株矮小,株高40~50 cm,分枝较多,荚长30~50 cm。鲜荚嫩,种子部位膨胀不明显。成熟坚硬,扁圆形。生长期较短,成熟早,收获期短而集中,产量较低。如南昌扬子洲黑子和红子,上海、南京盘香豇,厦门矮豇豆,武汉五月鲜,安徽月月红等。

按其荚果的长短分为3类,即长豇豆、普通豇豆和饭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荚(软荚)和食豆粒(硬荚)两类;作为蔬菜栽培的分为长豇豆和矮豇豆。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发达,成株主根长达80~100 cm,侧根可达80 cm,主要分布在15~18 cm以上土层中。根的再生力弱,宜直播或育小苗移栽。根上生有粉红色根瘤,稀少,不及其他豆类蔬菜发达。

②茎 有矮生、半蔓生和蔓生3种,茎蔓均呈左旋性缠绕。南方栽培种以蔓生型为主,矮生型次之。

③叶 子叶出土,基生叶对生,单叶,第3片真叶以上为3小叶组成的复叶,互生,小叶盾形,菱卵形或长圆形,叶肉较厚,叶面光滑,深绿色,基部有小托叶。

④花 蝶形花,总状花序,自叶腋抽生20~25 cm长的花柄,先端着生2~4对花,密集顶部,开花结果形似对生。有紫红、淡紫、乳黄色,自花授粉。通常于夜间始开放,上午日出前后盛开,午前闭合。

⑤果实、种子 荚果线形,每个花序结荚2~4个,因品种而异,长荚种果长30~90 cm,短荚种果长10~30 cm。种子肾形,有红、黑、红褐、红白和黑白双色籽等,每荚含种子16~22粒,千粒重300~400 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喜温暖,耐高温,不耐霜冻。种子发芽低温界限为8~10℃,适温为25~35℃,茎叶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结荚适温为25~28℃,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15℃左右生长缓慢,5℃以下受寒害,接近0℃时,植株会受冻害。

②光照 豇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有少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严格,适于在短日照季节生长。一般来说,短日照可以加速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豇豆喜阳光,在开花结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落花落荚。

③水分 耐旱力较强,不耐涝。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55%~6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80%。播种后土壤过湿易烂籽。开花结荚期要求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过湿过干都易引起落花落荚,对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

④土壤营养 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以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壤土为宜。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 6.2~7.0。豇豆要求氮、磷和钾肥合理配施,由于豇豆的根瘤菌远不如其他豆科植物,应适当增施氮肥。同时增施适量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活动,增加产量。

(3)生长发育周期

豇豆的个体发育以蔓生种来说自播种至豆荚成熟或种子成熟可分为4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一般从播种到出苗5~6 d,从播种到开花45~65 d,从播种到收嫩荚55~80 d,嫩荚采收期可持续40~60 d。

①种子发芽期 自种子萌动至第1对初生叶开展的过程为种子发芽期。子叶出土,不进行光合作用,靠贮藏养分在发芽时分解使用,至第1对真叶开展,便可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②幼苗期 自第1对初生叶开展至具有7~8片复叶为幼苗期。幼苗期节间短,茎直立,根系也逐渐开展。以后节间伸长,不能直立而缠绕生长,同时基部腋芽开始活动,转入抽蔓期。

③抽蔓期 从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多在第1对真叶及第2~3节的腋芽抽出侧蔓,根瘤也开始形成。

④开花结荚期 植株现蕾后至豆荚采收结束或种子成熟,一般为50~60 d,从单花来说,开始分化至花器形成约需25 d,现蕾至开花5~7 d,开花至豆荚商品成熟9~13 d,至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 d,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不同。

13.1.3 豌 豆

豌豆(garden pea),学名Pisum sativum Linn,又名麦豆、寒豆、回回豆等,属一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在希腊和近东距今8 000年前已开始种植。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广。豌豆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豌豆是世界性第二大食用豆类,嫩荚、嫩豆粒和嫩梢均作菜用,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健脑蔬菜之一。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富含胡萝卜素,食用后可防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通利大肠,保持大便通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1)品种类型

(1)根据食用部分分

①荚用类型 荚果肉质,以食用嫩荚为主,也可食用豆粒和嫩梢,俗称荷兰豆。种子成熟后果皮紧包种子而不开裂,以蔓生种为主。

②粒用类型 荚果的内果皮在肥大前就已革质硬化,不能食用,以食用嫩豆粒为主,成熟时荚果开裂,多为矮生和半蔓生的硬荚品种。

③嫩梢用类型 豆苗用品种大多茎秆粗壮,叶大而肥厚,生长旺盛,分枝较多,目前已有专用品种,如上海豌豆苗、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

(2)按照用途分

①粮用豌豆 通常为紫花,也有红花或灰蓝色花。在托叶和叶腋间,茎秆和叶柄上带紫红色。种子有斑纹、和灰褐、灰青等颜色。耐寒力强,能抵抗不良环境。作粮食或制淀粉及绿肥用。

②菜用豌豆 多数白花,也有紫花。有软荚种和硬荚种。软荚种采收嫩豆荚,硬荚种以食用鲜种子为主。种子有各种白色、黄色、绿色、粉红色及其他颜色。耐寒力弱,植株比较柔弱。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①根 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稀疏,根群主要分布在20 cm左右的土壤中。主根着生根瘤多,侧根着生根瘤少,根瘤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1m以内。

②茎 分矮生、蔓生和半蔓生3种。茎近方形而中空。矮生种节间短,直立,分枝2~3个。蔓生种节间长,半直立或缠绕,分枝性强,需立支架。

③叶 子叶不出土,基部1~2节为单生叶,以后为偶数羽状复叶,具1~3对小叶,卵形。复叶顶端小叶退化成卷须,基部有1对耳状托叶。

④花 总状花序腋生,着花1~2朵,偶有3朵,花白色或紫色,自花授粉。在干燥和炎热条件下能杂交,杂交率10%左右。

⑤果实、种子 荚果深绿色或黄绿色,分软荚和硬荚。荚长5~10 cm,宽2~3 cm。每荚含种子2~4粒,多达7~8粒。种子圆而表面光滑的为圆粒种,近圆而表面皱缩的为皱粒种,绿或黄白色,千粒重为300~350 g。种子寿命2~3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豌豆为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不耐炎热干燥,耐寒能力较强,圆粒种比皱粒种更耐寒。种子发芽出土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16~18℃,高于25℃以上发芽出苗率降低。幼苗期适应低温能力很强,能耐-5~-4℃的低温,茎叶生长适温为12~16℃。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15~18℃,嫩荚成熟期适温18~20℃,适温下嫩荚质量鲜嫩、甜美。温度超过26℃时品质降低,产量减少。

②光照 豌豆属长日照作物,南方栽培的品种多数对日照长短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在长日低温下,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品种北引种植,都能提早开花。如果生长期间多阴天或田间通风透光不好,植株生长不良,嫩荚或豆粒的产量下降。豌豆在结荚期既要求较强的光照和较长的日照,但切忌较高的温度。

③水分 豌豆根系较深,稍能耐旱,而不耐湿,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当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延迟出苗期,开花期如果空气干燥,会引起落花落荚。在豆荚生长期若遇高温干旱,会使豆荚纤维提早硬化,过早成熟而降低品质和产量。豌豆不耐涝,如果土壤水分过大,则播种后易烂种,苗期易烂根,生长期间易发病。

④土壤营养 豌豆对土质的要求虽不严格,但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土壤较适宜,土质疏松有利于出苗和根瘤菌的生长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 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一般以pH 6.7~7.3为适宜。豌豆虽有根瘤能固定土壤及空气中的氮素,但在苗期仍需要一定的氮肥,且豌豆本身含氮量高,因此氮、磷、钾的比例为4∶2∶1。在栽培中注意施用磷肥和根瘤接种,以提高产量。

(3)生长发育周期

①出苗期 种子胚芽突破种皮,露出土表以上2 cm左右称为出苗。一般需7~21 d。豌豆子叶不出土。

②分枝期 一般在3~5片真叶期,分枝开始从基部节上发生,长到2 cm长,有2~3片展开叶时算作一个分枝。

③孕蕾期 主茎顶端已经分化出花蕾。孕蕾期是豌豆一生中生长最快、干物质形成和积累较多的时期。

④开花结荚期 边开花边结荚,一般持续30~45 d。

⑤灌浆成熟期 豌豆花朵凋谢以后,幼荚伸长速度加快,花朵凋谢后约14 d荚果达到最大长度。在荚果伸长的同时,灌浆使得籽粒逐渐鼓起。

13.1.4 其他豆类蔬菜

1)菜用大豆(毛豆)

菜用大豆(soybea),学名Glycinemax(L.) Merr.,俗称毛豆,青毛豆、白毛豆,为蝶形花科植物大豆的种子,一年生草本作物。系鼓粒末期籽粒饱满而尚未老熟,荚色、籽粒色翠绿时采青供食用的大豆,是大豆的专用型品种。广义上说,包括菜用或消闲用的成熟有色豆籽粒。目前,世界商业化菜用大豆生产所用的品种主要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

菜用大豆根系发达,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瘤菌发达;茎直立强韧、粗壮、方菱形,上有茸毛;子叶出土,初生单叶1对、互生,以后为三出复叶、互生,叶面披茸毛或无毛。总状花序,自花授粉;荚果矩形、扁平形、长5~6 cm、下垂、荚上密生黄色细长硬毛;种子2~4粒,鲜时扁椭圆状卵圆形,长0.8~1.5 cm,淡绿色,干时黄色、黄绿色或者紫黑色。种子千粒重100~500 g。

菜用大豆喜温暖不耐霜冻,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在10~11℃开始发芽,适温为20~22℃,苗期能忍受短时间的低温,生长期间适温为20~25℃。小于14℃不能开花,生长后期对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提早结束生长,过低种子不能完全成熟,1~3℃植株受害,-3℃植株冻死。菜用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南方有限生长类型及早熟品种对光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在春秋两季均可栽培;而北方有限生长类型及晚熟品种属短日照类型。因此,北种南移往往提早开花,南种北移则往往延迟开花。菜用大豆需水量较多,种子发芽需吸收稍大于种子重量的水份,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荚果膨大期需土壤持水量分别为60%~65%、65%~70%、70%~80%、 70%~75%。对土质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钙质及有机质的砂壤土更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适宜生长的pH值为6.5~7.0。需大量P、K肥,P肥有保花保荚、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瘤菌活动的作用,缺K则叶子变黄。在初期(播种后至开花期)吸肥不到总量的15%,开花结荚期吸收养分占总量的80%以上。每生产100 kg子粒,约需氮8.5 kg、磷0.84 kg、钾3.04 kg及多种微量元素。

2)蚕豆

蚕豆(horse bean;broad bean; fava bean),学名Vicia faba Linn,别名胡豆、夏豆、罗汉豆、南豆、马齿豆、佛豆、川豆、倭豆,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豆类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既可以炒菜、凉拌,又可以制成各种小食品,是一种大众食物。

蚕豆的根系较发达,可入土层60~100 cm,根瘤形成较早。茎方形、中空、直立、分枝力强,基部生长4~5个或8~10个以上的分枝。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基部互生,先端者为对生。花腋生,总状花序。花冠紫白色或纯白色。每花序有2~6朵花,第1~2朵花一般能结荚,其后的花结荚率低。荚为扁圆筒形,内有种子坚硬,呈绿褐色或淡绿色,种子扁圆形,千粒重900~2 500 g。

蚕豆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暑热,耐寒力比豌豆差一些。蚕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6℃,最高温度为25~35℃,最低温度为3.8℃。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属喜光的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则迟发迟熟,只花不实或荚小粒小;南种北引则表现早发早熟,不耐寒,故蚕豆引种应慎重。蚕豆对光照的反应属中间型,有一定的适应性。蚕豆光合生产率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在开花结荚期,二是在鼓粒灌浆期。生长期间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蚕豆种皮较厚,种子发芽须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1~2倍的水分,故播种到出苗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出苗。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根系发育,生长健壮。开花结荚期,需要水分较多,应保持土壤湿润。在南方水田种植蚕豆必须及时开沟作畦,并做好培土工作。蚕豆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以微碱性而肥沃、土层深厚的黏壤土、土壤pH值6.2~8.0为宜。蚕豆属需肥较多的作物,蚕豆开花期是需肥的高峰时期,也是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据试验,大约每亩生产150 kg籽粒,需氮素9.6 kg、磷3 kg、钾7.5 kg。蚕豆与根瘤菌共生,每亩根瘤菌可以从空气中固定氮素5~10 kg。另外,蚕豆对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反应敏感,特别应注意蚕豆缺硼;对盐碱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扁豆

扁豆(hyacinth bean; lablab),学名Ddolichos lablab L.,别名峨媚豆、眉豆、沿篱豆、鹊豆,以食用嫩荚为主,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短日照作物,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扁豆主要以嫩荚和嫩豆供食用,有特殊的香味,可食部分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每100 g可食部分含13mg)和胡萝卜素(每100 g含0.58mg),以及粗纤维和钙。嫩荚可供炒、煮、腌渍和干制,老荚煮食味更鲜美;种子青时和干时均可供食,白子扁豆种子加糖煮食被喻为珍品,可与莲子相比。

扁豆为一年生缠绕草本。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基部两侧有两附属体;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 cm;种子3~5颗,扁、长圆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扁豆喜温和气候环境,耐热和耐阴能力均比豇豆强,可在炎夏生长。发芽适温为22~25℃。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13℃以下停止生长发育。在温暖多湿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茎叶繁茂。开花期以后稍干燥条件下着荚率高,产量高。扁豆耐高温、干燥能力强,适于夏季生长。扁豆为短日性植物,故南方品种在北方种植则晚熟。扁豆对土壤适应性广,较耐旱,也较耐湿,但以保水力强的腐殖质壤土最适宜。一般,早熟栽培宜选轻砂壤土,普通栽培宜选肥沃壤土或砂壤土,排水不良的土壤或重黏土生长发育差。扁豆连作情况下病虫害多,产量下降,但连作危害不如豌豆那样明显,一般可实行2~3年轮作制。

4)四棱豆

四棱豆(asparagus bean),学名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 DC.,又称翼豆、龙豆、四角豆、热带大豆、杨桃豆等,为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原产于热带,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西非。在我国南方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广东、台湾、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均有种植。叶、花、果均具观赏价值,尤其是果实;嫩豆、块根、种子、嫩梢等均可食用,被誉为“豆科之王”“绿色的金子”。

四棱豆根系不发达,易形成块根。根群主要分布在10~20 cm的耕层内。根上有较多根瘤,固氮能力强。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叶呈阔卵圆形,顶端尖,全缘花为腋生总状花序,花朵数不定,少则两朵,多则十余朵。花为蝶形花,旗瓣外面白色,里面紫蓝色。豆荚长20 cm左右,有4个棱角,棱角上有锯齿状翼,故名“翼豆”。种子圆形,种皮棕色或黑色,千粒重250~350 g。

四棱豆喜温不耐霜,生育适温为20~25℃,种子发育适温25℃左右,15℃以下和35℃以上发芽不良。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引起茎叶徒长而不能开花结荚。喜湿润气候,怕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但以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能获得嫩荚的优质高产。

5)刀豆

刀豆(sword bean;semen canavaliae),学名Canavalia gladiata(Jacp)DC.,别名洋刀豆、挟剑豆、刀豆子、大弋豆、刀巴豆、大刀豆等,原产于西印度、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我国已有1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以华南、西南、江浙为多。可分为蔓生刀豆和矮刀豆两种类型。

刀豆根系发达,长势强,有根瘤,可固氮。茎粗壮,直立或蔓生。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小叶阔卵形,长8~20 cm,宽5~16 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侧生小叶基部圆形、偏斜。蝶形花,淡红或淡紫色,成总状花序,腋生。荚果窄长方形, 长10~35 cm,先端弯曲或钩状,边缘有隆脊,内含种子10~14粒,呈扁卵形或扁肾形。种子肾形,红色或褐色。刀豆喜温耐热,种子发芽适温25~30℃,植株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果适温23~28℃。喜强光,光照不足影响开花结荚。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为宜。

案例13.1 秋菜豆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产秋菜豆,于9月下至10月上旬采收。

生产方案

13.1.1 生产季节安排

我国除无霜期很短的高寒地区为夏播秋收外,其余南北各地均春秋两季播种。菜豆不耐高温,因此秋菜豆的播种期不宜过早,长江流域地区一般7月上中旬,低海拔地区于7月中下旬8月上旬直播,使菜豆的花芽分化期在8月下旬开始,开花结荚期在9月上中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过早播种,气温高,花芽分化影响大,开花不易结荚,病害重,产量低;过迟播种,则开花结荚期推迟,气温渐低,开花结荚不好,造成落花落果,产量下降。

13.1.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秋菜豆宜选耐热、抗病的品种,如双青玉豆、白花四季豆、意选1号、秋抗6号等。

2)粪肥准备

腐熟的有机肥3 000 kg、复合肥50 kg、1.5%~2.0%钼酸铵或硫酸锌2 kg。

3)农药准备

根据菜豆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 g、二氯异氰尿酸钠20%(可溶性粉剂)240 g。

②杀虫剂 48%乐斯本乳油300ml、10%吡虫啉30 g。

③除草剂 50%乙草胺60m l、20%敌草胺200m l。

13.1.3 播种前准备

1)土壤准备

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通风、向阳、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最为适宜。前茬以早熟玉米、大棚西瓜、辣椒、番茄、黄瓜等作物为佳,不宜重茬,不宜与豆类作物接茬。结合整地,进行三犁三耙,根据地块肥力情况确定,在整地时亩施入优质腐熟的有机农家肥2 500~3 000 kg、优质复合肥25 kg,耕翻整地后做1m宽(含墒沟)的高垄,每垄开2条3 cm深的播种沟。

2)种子处理

播前首先要人工挑选种子,适时晒种,应进行粒选,选用粒大饱满,整齐度、光泽度一致、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其次要在太阳下晒种1~2 d,促进发芽整齐。育苗移栽的菜豆应进行温汤浸种。晾晒后的种子用55℃水浸泡15min,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4~5 h,或用多菌灵1 500倍将种子浸泡15~20min,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待播。

13.1.4 播 种

菜豆采用直播法,以穴播为主。净种每亩种子用量5~7 kg,播种后用农家肥覆盖种子,播种行距50 cm,株距20~25 cm。若苗腐病为害严重地块,则改用沙土覆盖为佳。播种时若土壤过于干旱,应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湿润后即排干水,视土壤墒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在播后芽前每亩用50%乙草胺60 ml或20%敌草胺200 ml,对水40~50 kg,搅拌均匀后喷洒土壤表面。喷药时要求土壤湿润,以提高药效。对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除草的田块,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可用稳杀得、盖草能,以阔叶草为主或多种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禾耐斯补治。

13.1.5 播后管理

1)水肥管理

开花结荚前应控制浇水以防徒长,非地膜栽培需中耕松土兼除草。开花结荚后如无雨水,需5~7 d左右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如雨水多,应注意防涝、防病虫。根据生长情况,追施1~2次复合肥,每亩每次可追15 kg。叶面喷施微肥1.5%~2%钼酸铵或硫酸锌溶液,促进开花结荚。结荚盛期,适当加大施肥量,防止中后期出现早衰。保护地栽培要特别注意增施氮肥。

2)病虫草防治

菜豆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豆类病害较易防治,与非豆类作物轮作;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高畦栽培,保持田间清洁;也可用种子重量0.25%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进行防治;如已有病害发生,可用20 g二氯异氰尿酸钠20%可溶性粉剂兑15~20 kg水喷施,连喷2~3次,间隔5~7 d喷一次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跳甲、卷叶螟、豆荚螟,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用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地表喷雾进行防治,或在犁地及播种等农事操作时人工捕杀害虫。草害主要是在幼苗期进行中耕除草,中期再进行一次人工除草进行防治。

3)适时搭架整枝、封顶、打杈

苗高20 cm时搭架。在基部第4~6节不留侧枝,以上侧蔓留2~3叶摘尖,主蔓长2m以上时摘尖。按植株下部1~2节抽生的侧蔓留壮去弱,打杈要勤,且早于封顶。一般在晴天进行。

13.1.6  采 收

菜豆生长特性决定了豆荚成熟的早晚,菜豆全生育周期170~180 d,从播种到植株下部豆荚黄熟期约140 d,整株豆荚成熟需30~40 d。因此应适时分批采收,先成熟的下部荚应及时采收,在采收初期和后期可3~4 d采收一次,结荚盛期可2~3 d采收一次。最好在下午进行采摘,要注意保护茎蔓和叶片。待整株豆荚、茎蔓、叶片变黄成熟后可一次采收,收获后在干净卫生、通风透气的条件下晾干、脱粒。

案例13.2 春豇豆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产春豇豆,于5月开始采收。

生产方案

13.2.1 生产季节安排

豇豆是适合盛夏栽培的主要蔬菜。春、夏、秋均可栽培,对蔬菜的周年供应,尤其是7—9月的淡季供应有着重要作用。长江流域无霜期长,从3月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利用保护地设施可加长生长季节。豇豆除了采用直播方式之外,还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豇豆,并且育苗栽培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豇豆栽培方式,应予大力推广。

13.2.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豇豆品种类型很多,要根据气候条件、栽培习惯、种植季节、市场要求选用适当的品种。春季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特早30、之豇90、之豇特长80、早丰60等。

2)粪肥准备

有机肥15 000 kg、磷酸二铵50 kg、钾肥35 kg、尿素20 kg。

3)农药准备

根据豇豆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g、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0 g、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 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40 g、50%萎锈灵乳油500m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g。

②杀虫剂 蚍虫啉50 g。

4)地膜准备

0.014mm地膜12.5 kg。

13.2.3 育 苗

1)种子处理

种子精选,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将筛选好的种子晾晒1~2 d,严禁曝晒。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4~6 h,捞出稍晾播种,或用种子质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2)育苗场地准备

豇豆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 cm,结合翻地亩施有机肥5 000~10 000 kg、磷酸二铵50 kg、钾肥20 kg。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m,苗床面积10m2

3)播种

将浸泡后的种子点播于育苗床中,每穴2~3粒,每亩用种1.5~2 kg。播后盖上地膜。

4)苗期管理

当有30%种子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育苗移栽的应于定植前进行炼苗。结合间苗拔除杂草。

13.2.4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一般每667 m2用腐熟的有机肥3 000~5 000 kg、尿素20 kg和硫酸钾10~20 kg,深翻2遍,把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作畦,准备定植。

13.2.5 定 植

豇豆苗龄20~25 d定植,深度以幼苗在育苗畦的入土深度为宜,定植株行距65 cm×15 cm。

13.2.6 定植后管理

1)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3~5 d后浇缓苗水,第一花穗开花坐荚时浇第一次水。此后仍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进花穗形成。当主蔓上约2/3花穗开花,再浇第二次水,以后地面稍干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荚期要及时重施追肥,防止早衰,抽蔓后期可视苗酌施,每亩不超过10 kg的复合肥;盛收后追施35 kg复合肥促进生长,增加再结荚。花荚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以利结荚顺畅,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必要时进行根外追肥,减少落花落荚。

2)病虫防治

豇豆生长期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煤霉病、锈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病毒病可用20%病毒宁、20%病毒A500倍液等药剂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同时防治蚜虫,一般隔7~10 d喷一次,连续2~3次;煤霉病防治上避免播种过密,以利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 d一次,连续2~3次;锈病防治可选择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等,10~15 d一次,连喷2~3次;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 d喷一次,连续3~4次。害虫主要有蚜虫和豆荚螟。蚜虫用蚍虫啉3 000倍喷雾防治,豆荚螟用杀虫双、三唑磷、青虫灭、等药剂在现蕾时喷杀。

3)插架引蔓

苗高25 cm时,应及时插竹、引蔓,之后要精心管理,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第一花序迟开的侧蔓。有些品种当主蔓长至架顶时可以采用打顶以促进侧蔓萌发,促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13.2.7 采 收

一般,开花后约10 d豆荚可达到商品成熟期,此时豆荚饱满柔软,要及时采收。

案例13.3 秋豌豆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产秋豌豆,于11月上旬采收。

生产方案

13.3.1 生产季节安排

按照豌豆播种季节的不同,豌豆播期不同,长江以北地区一般3—4月播种,7—8月收获,为春播区;长江以南一般9月底或10月初至11月播种,翌年4—5月收获,为秋播区。鲜食秋豌豆生育期短,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旬开始采收鲜荚上市,上市期正值市场空档和蔬菜秋淡期,因此种植效益较好。

13.3.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可选用白花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荷兰豆、食荚大菜豌1号、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品种。

2)粪肥准备

腐熟有机肥2 500 kg、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15 kg、复合肥30 kg、尿素15 kg。

3)农药准备

根据豌豆常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50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 g。

②杀虫剂 40%乐果200ml。

③除草剂 50%乙草胺60ml、20%敌草胺200ml。

13.3.3 播种前准备

1)土壤准备

豌豆忌连作,种过豌豆的地块要隔4~5年才能再种。深耕细整,施好基肥,播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 500 kg、过磷酸钙25~30 kg、氯化钾10~15 kg,条施或穴施,也可以用三元复合肥30~40 kg穴施。

2)种子处理

剔除发霉,破损及瘪子,然后用40%盐水选种,除去上浮不充实的或遭虫害的种子。用种子重量的2~3倍的清水浸种,浸种16~20 h,浸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沥干水,播种。

13.3.4 播 种

豌豆采用直播法,以撒播为主。净种每亩种子用量5~7 kg,播种后用农家肥覆盖种子,若苗腐病为害严重地块,则改用沙土覆盖为佳。播种时若土壤过于干旱,应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湿润后即排干水,视土壤墒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在播后芽前每亩用50%乙草胺60m l或20%敌草胺200ml,对水40~50 kg,搅拌均匀后喷洒土壤表面。喷药时要求土壤湿润,以提高药效。对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除草的田块,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可用稳杀得、盖草能;以阔叶草为主或多种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禾耐斯补治。

13.3.5 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在施肥上可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原则。基肥可亩施复合肥30 kg,施用时尽量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采用免耕撒播的地块可全田撒施肥料。四叶期亩施尿素5 kg,始花期亩施尿素10 kg,以增花、增荚、增粒重。豌豆是忌水、怕旱的作物,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也要进行沟灌。

2)病虫防治

潜叶蝇、菜青虫、斜纹夜蛾和蚜虫是豌豆的主要害虫,应在苗期抓好防治工作,可用40%乐果1 500倍液或敌敌畏1 000倍液防治2~3次。根腐病和立枯病是土传病害,防治的方法: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实行水旱轮作,切忌旱地连作;三是用药剂在苗期防治,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3.3.6 采 收

豌豆采收期按食用部分而异。食用嫩梢者于具有8~10片叶(16~30 cm)时开始分次采收。采收嫩荚者于花谢后8~10 d豆荚停止生长,种子开始发育时采收,此时仍为深绿色或开始变为浅绿色,豆粒长到饱满时为宜。采收过早,豆荚过小产量低;采收过迟,豆粒淀粉增多,豆荚纤维增加,品质变劣。

项目小结

豆类蔬菜生产项目介绍了豆类蔬菜的种类、栽培共性,着重介绍了菜豆、豇豆、豌豆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涉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和收获。

复习思考题

1.豆类蔬菜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哪些特点?

2.简述菜豆落花落荚原因及其对策。

3.简述豇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