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1 白菜类蔬菜生产
项目描述
白菜类蔬菜主要包括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等,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普遍,而且是主要的冬季贮藏菜类,以叶球或花球为产品,喜温和的气候条件,最适宜的栽培季节是秋冬季,也可以进行春夏季栽培,深受人们喜爱。本项目主要学习白菜类蔬菜播种、育苗、肥水管理和产品采收等生产技术。
学习目标
熟悉白菜类蔬菜的生物学特性、类型与优良品种、栽培方式和茬口安排,掌握主要白菜类蔬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技能目标
学会白菜类蔬菜一播全苗技术、育苗技术、肥水管理技术和产品收获技术。
项目任务
专业领域:园艺技术 学习领域:蔬菜生产
任务11.1 大白菜生产技术
活动情景
大白菜以露地生产为主,北方地区选择不同品种,可以在早春季节、夏季、秋季安排生产,其产品可以供应夏季、秋冬季到早春季节;特别是秋冬茬大白菜,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好、供应期长,产品主要在秋末冬初收获上市,经过冬季贮藏可以供应到早春季节。本任务是通过资料查询、教师讲解和任务驱动等,学习大白菜各茬次的品种选择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工作过程设计
工作任务单
续表
任务相关知识
11.1.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①根 直根系,较发达,主根基部肥大,其上发生多级侧根,主要根群分布于土壤30cm耕作层中。
②茎 营养生长期,茎为变态短缩茎,呈球形或短圆锥形;生殖生长时期,短缩茎顶端发生花茎,高60~100cm。
③叶 大白菜的叶片为异型变态叶,全株先后发生子叶、基生叶、中生叶、顶生叶和茎生叶(见图11.1)。
图11.1 大白菜的叶型
子叶肾形、对生,有叶柄;基生叶(又叫初生叶)对生,与子叶垂直排成十字形;中生叶着生于短缩茎中部,包括幼苗叶和莲座叶,互生,椭圆形(幼苗时)或倒卵圆形(莲座叶);顶生叶即球叶,着生于短缩茎的顶端,互生;茎生叶着生在花茎(茎)和花枝上,呈三角形,叶柄不明显,叶面有蜡粉。
④花、果实及种子 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花瓣互生4枚,鲜黄色,异花授粉,虫媒花。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稍扁,红褐或褐色,千粒重为2~4g。
2)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期
从种子萌动到叶球长成,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基生叶展开。在适宜的条件下,约需5~6d,基生叶展开与子叶垂直交叉呈十字形,这一长相称为“拉十字”,是发芽期结束的标志。
②幼苗期 从“拉十字”至形成第一个叶环,多数品种长出7~9片叶。幼苗期结束,叶丛成盘状,称为“团棵”或“圆棵”,是幼苗期结束的标志。早熟品种需12~13d,晚熟品种需17~18d。
③莲座期 从团棵到长出第2、3叶环的叶片。莲座叶全部长大时,植株中心幼小的球叶以一定的方式抱合,称为“卷心”,是莲座期结束的标志。早熟品种需20~21d,晚熟品种需27~28d。莲座叶是最主要的光合器官。
④结球期 从卷心到叶球长成。时间约占营养生长期的一半,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叶球外层叶片迅速生长,形成叶球的轮廓,称为“抽筒”或“长框”,约需15d;中期叶球内部叶片迅速生长,充实内部,称为“灌心”,约需15~20d;结球前期和中期是叶球生长最快的时期,叶球重量的80%~90%在前中期形成;后期叶球的体积不再增加,只是继续充实内部,养分由外叶向叶球转移,约需15d。
大白菜叶球形成后遇低温被迫进入休眠,依靠叶球贮存的养分和水分生活。休眠期内继续形成幼小花蕾,为转入生殖生长作准备。
(2)生殖生长期
经休眠的种株于第二年春季开始生长,发生新根并抽生花薹,经开花、结荚到种子成熟,完成生殖生长。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大白菜是半耐寒蔬菜,喜冷凉气候。生长期间的适温在10~22℃,高于25℃生长不良,10℃以下生长缓慢,5℃以下停止生长。耐轻霜而不耐严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大白菜正常生长。大白菜春化适宜温度为2~4℃,春化时间14d以上。
②光照 大白菜是长日照蔬菜,但对日照时数要求不严格,一般在12~13h的日照和较高的温度(约18~20℃)下,就能通过光周期阶段。大白菜在营养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叶片变黄、叶肉变薄,叶球坚实程度会受影响。
③水分 大白菜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对水分要求不多;莲座期需水量较多,但需酌情中耕蹲苗;结球期需水量最大,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叶球迅速生长。大白菜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
④土壤和矿质营养 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为宜。土壤中性或弱碱性。大白菜以叶球为产品,需要充足的氮肥;磷能促进叶原基的分化,使球叶分化增加;钾能使叶球紧实,产量增加,提高品质。因此要注意适当增施磷、钾肥。另外,大白菜生长还需要一定的钙、硼等元素,植株缺钙易发生“干烧心”。
11.1.2 类型与优良品种
1)类型
大白菜亚种分为散叶、半结球、花心、结球4个变种,其中结球变种栽培最为普遍。结球变种又可分为3个基本生态型,即卵圆形、平头形、直筒形。
①卵圆形 叶球卵圆形,球形指数(叶球高度与宽度的比值)1.5左右,球叶褶抱,近于闭合。起源于山东的胶东半岛,属海洋性气候类型。
②平头形 叶球倒圆锥形,球形指数接近1,球叶叠抱,完全闭合。起源于河南中部地区,属大陆性气候类型。
③直筒形 叶球细长呈圆筒状,球形指数大于4,球叶拧抱,近于闭合。起源于河北东部,属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交叉类型。
生产中多是由这些变种或生态型,互相杂交并进行人工选择,形成平头直筒形、平头卵圆形、圆筒形、花心直筒形、花心卵圆形等次生类型。
2)优良品种
当前华北和黄淮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
①秋白菜 要求对三大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品质好,产量高,且有一定的耐低温能力,早秋栽培的结球白菜品种还要有一定的耐热能力。如豫白4号、6号、7号、9号、10号、鲁白11号、秦白3号、4号、5号、6号、晋菜3号、青杂5号、中白系列品种、秋珍白6号、11号、北京新3号义和系列、德高系列等。
②夏白菜 要求耐热性强,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能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正常结球,且品质较好。如豫早1号、2号、新早56、青研1号、夏阳、夏白45、50、超级夏王、夏优1号、2号、3号、优夏王、亚蔬1号、德阳01、青夏1号、3号、义和夏等。
③春白菜 要求冬性较强,耐抽薹,生长期短,前期能耐一定的低温,后期能耐一定的高温。如小杂55、56、鲁春白1号、春珍白1号、6号、春冠、春秋王、春秋54、春大将、京春早、胶春王、义和春、新早56等。
11.1.3 栽培方式与茬口安排
1)栽培方式
大白菜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黄淮地区主要栽培方式为:
①秋白菜 又叫秋冬茬大白菜。8月上中旬直播或播种育苗,育苗可提早3~5d播种,9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采收。
②夏白菜 又叫夏秋大白菜。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9月中下旬采收。
③春白菜 一般在3月份利用温室、阳畦、小拱棚育苗,4月份定植于有地膜或拱棚保护的田间;也可于3月下旬拱棚直播,5月下旬前采收,生长期50~60d。
2)茬口安排
多选用豆类、瓜类、茄果类、大蒜、洋葱等茬口,在粮区可接小麦、油菜、马铃薯等茬口,避免与同科蔬菜连作。
11.1.4 栽培技术
1)秋白菜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细碎的有机肥5000kg,混入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5~20kg或复合肥25~30kg。施肥要施匀,最好把基肥的2/3结合前期深耕施入,耙地时再把其余的1/3耙入浅土层中。
北方多采用作平畦或高垄栽培,为预防病害,最好采用高畦栽培。高畦有两种,一种是单行畦埂,适合种植中晚熟品种,畦埂宽20~25cm,垄高15~20cm,垄距50cm左右;另一种是双行畦埂,适合种植早熟或直筒白菜,畦埂宽35~40cm,垄高10~20cm,平均行距35~40cm。
(2)播种与育苗
①直播 多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是在垄面中间,或平畦内按预订的行距开约1.0~ 1.5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捻入沟内,覆土镇压,每亩用种量125~200g。穴播时按株距,开直径12~15cm,深1.0~1.5cm的浅穴,每穴5~6粒种子,平穴镇压,每亩用种量为100~125g。最好先浇水再播种。
②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便于苗期集中管理,便于控制温度和水分条件,也有利于延长前作的生长期。一般苗床宽1.0~1.5m,长8~10m,栽植亩约需苗床35m2,每35m2苗床应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00kg、硫酸铵1.0~1.5kg、过磷酸钙1.5kg、草木灰5kg。苗床播种多采用条播,要提前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每隔10cm开深1~2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耙平畦面,覆盖种子。每35m2苗床约需种子100~120g。播种面积大时,也可以用撒播法。播后可进行地面覆盖,待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覆盖物。
(3)苗期管理
①水分管理 播种后若土壤墒情好,发芽期间可不浇水,若底墒不足或遇高温干旱年份,宜采用“三水齐苗,五水定棵”的浇水方法,即播种后浇一水,种子拱土时浇第二水,子叶展开浇第三水,间苗、定苗后再各浇一水。
②间定苗与追肥 苗出齐后要及时间苗,第一次在幼苗“拉十字”时,间去出苗过迟生长拥挤的细弱幼苗,苗距4~5cm;第二次间苗在2~3片叶时,苗距为7~10cm,结合浇水每亩施硫酸铵10~15kg提苗肥,对长势较弱的幼苗可施偏肥;第三次在幼苗长出5~6片叶时进行,苗距10~12cm;间苗时发现缺苗及时补栽。幼苗“团棵”时定苗,密度根据品种而定,一般每亩:小型品种2500~3000株,中型品种2000株左右,大型品种1500株左右。
(4)定植
当苗龄20d左右、长出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起苗前浇起苗水,起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选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以减轻幼苗的萎蔫;栽苗深度以土坨与垄面相平为宜,以免浇水后土壤下沉,淹没菜心而影响生长。定植后立即浇透水。
(5)莲座期管理
①追肥 为了促进莲座叶旺盛生长,团棵时(定苗或定植后)重施一次发棵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1500kg或硫酸铵15~20kg和过磷酸钙10kg,草木灰50~100kg,在距离植株8~10cm处开穴施入。
②浇水 追肥后浇透水,过3~4d再浇一水,加速肥料分解,之后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地面发白时再浇,保证充分供水,又防止浇水过多引起植株徒长,而延迟结球。生产上常采取蹲苗措施,即在包心前10~15d浇一次透水,然后中耕保墒,进行蹲苗,当叶片变厚,叶色变深,略有皱纹,中午稍有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特别是当植株中心的幼叶也呈绿色时,就标志着蹲苗结束。蹲苗不可过度;否则,植株受抑制过重,影响生长而延迟成熟。
(6)结球期管理
①浇水 蹲苗结束后,大白菜开始包心,要浇一次水,隔2~3d浇第二水,以免土壤发生裂缝,而使侧根断裂,细根枯死。以后5~6d浇一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到收获前5~ 7d停止浇水,以免叶球含水量过多而不耐贮藏。
②追肥 结球期是吸肥量最多时期,结球前期、中期是叶球生长最快的时期,因此,结球期追肥重点应放在前期,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在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进行,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1500kg(或硫酸铵15~25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钾15kg)、过磷酸钙10kg;10d左右进入结球中期,施一次灌心肥,每亩施尿素15~20kg,使大白菜充分灌心,防止外叶早衰。到结球后期,为了使大白菜叶球充实和防止白菜早衰应再追施少量化肥。
(7)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一般在浇水后或雨后进行,做到“干锄浅,湿锄深”,开头浅,中间深,开盘以后不伤根,“深锄垄沟,浅锄垄帮”,待外叶封垄,根系布满全畦,停止中耕,以免伤根、损叶。每次中耕应结合起垄培土。
(8)束叶与采收
在早霜前后可进行束叶,即将外叶合拢捆在一起,可防止或减轻冻害,促进外叶养分向球叶转运,软化叶球,便于收获和贮存。
作为鲜食供应的早熟品种,可在叶球八成紧时陆续采收上市;冬贮用的大白菜多在11月中下旬采收,但应在-2℃以下寒流来临之前抢收完毕。收获后晾晒,待外叶萎蔫,根部伤口愈合后,再进行贮藏或销售。
2)夏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夏白菜栽培,除注意品种选择和适期播种外,还要注意:
①苗期管理 苗期温度高,水分蒸发快,管理的重点是浇水。如无降雨,每1~2d浇一次水,浇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地温较低时进行。出苗后及时间苗,防止过密引起徒长。
②合理密植,早促肥水 每亩一般早熟品种留苗4000~5000株,中熟品种2300~ 2700株。苗期、莲座期要注意适当浅锄,去除杂草,并及时浇水,一般不蹲苗;在水分管理上要求均衡供给,无雨时每隔5~6d浇一次水;追肥分3次,第一次在4~5片真叶时,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kg;第二次在定苗后,每亩追施硫酸铵15~25kg;第三次在莲座末期至结球初期,每亩追施硫酸铵25~30kg。一般随水冲施。
在叶球基本形成后,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上市。
3)春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春季大白菜属于反季节生产,栽培难度较大,措施不当很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不能形成正常产品。栽培要点如下:
①选择适宜的品种 应选用早熟、不易抽薹和耐热的品种,如春秋王、强势、鲁春白1号、春夏50、春冠等,并注意用新鲜的种子。大白菜种子萌动后,在1~12℃条件下,经10~30d即可完成春化,再经高温和长日照就会抽薹开花,防止未熟抽薹是春白菜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②设施育苗 露地生产要在终霜前后播种才能避免未熟抽薹,但此时生长适期太短,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因此,春季栽培最好先在温室、阳畦等设施内育苗,然后移栽于露地,尽量避免低于10℃的低温出现,这样就可以提早播种,从而延长白菜的生长期,抽茎率也较低。在天气转暖,夜间温度不低于8~10℃时定植。
③合理密植 春白菜栽培密度一般为行距40~50cm,株距30~40cm,每亩3500~4000株。
④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营养生长可抑制未熟抽薹。苗期温度低,应不浇或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根;定植后2~3d浇缓苗水,并中耕保墒;缓苗后浇水追肥,结球初期重施一次速效氮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kg;莲座期不蹲苗,生长期间5~7d浇一水,结球后期不能浇水过多,保持土壤间干间湿,以免高湿高温引发病害。
任务11.2 结球甘蓝生产技术
活动情景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别名包菜、圆白菜、卷心菜等,以露地生产为主。北方地区选择不同品种,可以在春、夏、秋、冬四季安排生产,其产品在蔬菜周年供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甘蓝喜冷凉气候,最适宜栽培季节是秋冬茬,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本任务是通过资料查询、教师讲解和任务驱动等,学习甘蓝生产各茬次的品种选择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
11.2.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①根 主根系,分布广,较浅,呈圆锥形,主要根群分布在33cm左右土层,易发生侧根、不定根,根系再生能力强。
②茎 茎分为营养生长期的短缩茎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茎。
③叶 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座叶、球叶和茎生叶。子叶2片,肾形,对生,叶片较厚。基生叶2片,对生,与子叶呈十字形排列。莲座叶叶柄短,叶片大,呈宽倒卵形、宽椭圆形或圆形,暗绿色,有蜡粉。莲座叶形成后进入结球期,发生的叶片中肋向内弯曲,形成叶球。球叶无叶柄、黄白色。茎上的小叶为茎生叶,互生,无叶柄或叶柄很短。
④花 总状花序,完全花,4片花瓣,呈十字形,异花授粉,虫媒花。
⑤果实和种子 长角果,种子圆球形,千粒重3.3~4.5g,种子使用年限为2~3年。
2)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期
①发芽期 从播种到第一对基生叶显露。夏秋季节6~10d,冬春季节15d左右。
②幼苗期 从真叶显露到第一叶环形成即达到“团棵”为幼苗期。夏秋季节25~30d,冬春季节40~60d。
③莲座期 从第二叶环出现到形成第三叶环。早熟品种20~25d,中晚熟品种30~ 40d。此期结束时,中心叶片开始向内抱合。
④结球期 从开始结球到叶球形成。早熟品种20~25d,中晚熟品种30~50d。
(2)生殖生长期
经休眠的种株于第二年春季开始生长,发生新根并抽生花薹,经开花、结荚到种子成熟,完成生殖生长。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甘蓝喜凉爽,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最低2~3℃;幼苗一般能忍受较长期-1~-2℃低温及较短期的-3~-5℃的低温,也能耐35℃的高温;叶球生长适温为17~20℃,气温高于25℃,影响包心,品质和产量下降,甚至腐烂。
甘蓝是冬性较强的绿体春化型蔬菜,早熟品种长到3片叶、茎粗0.6cm以上,中晚熟品种长到6片叶、茎粗0.8cm以上,感受0~10℃(2~5℃最快)的低温一定时间,就容易完成春化阶段而抽薹。
②湿度 甘蓝根系浅,外叶大蒸腾作用强,适宜在比较湿润的环境下生长。一般在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和70%~80%的土壤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
③光照 结球甘蓝属于长日照蔬菜。适宜强光照,喜晴朗天气,但在自然环境中,往往因过强光照而伴随高温的影响,造成生长不良。
④土壤与营养 甘蓝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中性或微酸性(pH5.5~6.5)土壤为宜,且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含盐总量达0.75%~1.2%的盐碱地上仍能正常生长;生产上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保肥、保水力良好的土壤栽培。甘蓝生长前期消耗氮素较多,莲座期对氮素的需要量达到高峰,叶球形成期则消耗磷、钾较多,施肥时要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磷、钾肥。
11.2.2 类型与优良品种
1)类型
甘蓝按叶片特征可分为普通甘蓝、紫甘蓝、皱叶甘蓝,以普通甘蓝栽培最普遍;按叶球形状可分为扁球形、圆球形、尖球形;按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冬甘蓝、越冬甘蓝等;按成熟期还可分为早、中、晚熟三种类型。
2)优良品种
①早熟品种 从定植到收获需40~50d,优良品种如中甘12号、18号、22号、洛甘1号、鲁甘蓝2号、春甘45、津甘8号、强夏、春棚极早、四季39等。
②中熟品种 从定植到收获需55~80d,优良品种如中甘15号、19号、20号、庆丰1号、夏光、园春、苏甘9号、东农609等。
③晚熟品种 从定植到收获需80d以上,优良品种如晚丰、秋丰、寒光1号、新丰、惠丰1号、3号、世农205、黄苗等。
目前,紫甘蓝的栽培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常用的紫甘蓝品种有红亩、巨石红、宝石红、紫甘1号、德国紫甘蓝、鲁比紫球等。
11.2.3 栽培方式与茬口安排
甘蓝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黄淮地区春、夏、秋均可栽培,还可以越冬栽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也可进行多茬保护栽培。现以黄淮地区为例:
1)露地栽培
①春季栽培 1月上中旬阳畦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早定植的可在5月上旬采收,晚定植的可于6月上旬收获。
②夏季栽培 5月上旬露地播种育苗,6月中旬定植,8—9月采收。
③秋季栽培 7月上中旬露地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份采收。
④越冬栽培 一般7月播种育苗,8月定植,翌年3月份前采收。
2)设施栽培
①拱棚早春茬 12月上中旬温室或温床育苗,2月中下旬拱棚定植,3—4月采收。
②日光温室冬春茬 11月上旬温室播种育苗,12月下旬日光温室定植,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收。
11.2.4 栽培技术
1)结球甘蓝春茬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 春茬甘蓝以早熟为主,应选择耐低温、冬性强、抽薹率低、高产、优质的品种,如春棚极早、中甘8398、丹麦王、千禧111等。
②播种育苗 春甘蓝栽培要采取设施育苗,注意适期播种。播种后出苗前,苗床温度白天20~25℃,夜间15℃左右;出苗后通风降温,白天18~23℃,夜间10℃左右;3叶期进行分苗,分苗后白天畦温控制在25℃左右,缓苗后,应及时进行通风,白天畦温控制在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以减少低温影响,避免定植后发生先期抽薹。苗龄40d左右,6~8片叶时,选叶丛紧凑,叶色深,叶片厚,外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幼苗定植。
③定植 定植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10kg或草木灰150kg,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选晴天下午定植,早熟品种5000~6000株,中熟品种3000~4000株,晚熟品种1500~2500株,定植后浇足底水。
④田间管理 甘蓝喜湿耐肥。生长前期要适当控制浇水,而结球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5d停止浇水,以免出现“炸球”现象。整个生长期一般追肥3~4次,重点在莲座期和结球前期、中期,结合浇水每次每亩追施人粪尿2000~2500kg或硫酸铵25kg,以促进结球和提高品质。
⑤采收 甘蓝叶球停止膨大且紧实时,即可采收,采收不及时易出现裂球现象。
⑥防止未熟抽薹 一是选用冬性强的品种;二是适时播种,适时定植,不要过早播种或提前定植;三是加强肥水管理。
2)结球甘蓝夏茬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抗病、优质品种,如夏光、中甘8号、热带等。
(2)育苗与定植
夏甘蓝适宜苗龄30~35d,要适时播种,培育壮苗,5~6片叶时定植。一般株距35cm,行距45cm,每亩3500~4000株,定植后及时浇水降温。
(3)田间管理
①遮阴降温 甘蓝喜冷凉、湿润,定植后可用遮阳网覆盖降温,还可减轻菜青虫的危害;也可与番茄、豇豆、黄瓜等隔畦间作。
②肥水管理 前期勤浇井水降温,多雨时注意排水,及时清除杂草;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追肥,一般缓苗后每亩追施尿素8~10kg,并立即浇水,4~5d后再浇一水,然后中耕;在第一次追肥后10~15d,进行第二次追肥,以后再追1~2次。夏季日照强,水分消耗多,要小水勤浇,一般5~6d一水,于傍晚或早晨进行。
3)结球甘蓝秋茬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500~4000kg、过磷酸钙25kg、草木灰150kg,整平耙细后做畦,北方一般做成宽1.5~2m的低畦。
(2)育苗与定植
要进行遮阴育苗,3~4片叶分苗,6~7片叶定植。定植密度:早熟品种每亩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每亩2000~2500株。
(3)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 秋甘蓝定植后,温度高,易造成部分弱苗枯死,缓苗期应及时查苗补苗。
②肥水管理 浇过定植水后,每隔3~4d浇一水,浇水后中耕;缓苗后结合浇水追一次提苗肥,每亩追施尿素10kg;卷心前10~15d控水蹲苗,心叶开始抱合时结束蹲苗,进行追肥浇水,每亩追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复合肥25kg左右,结球中期再追肥一次;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7d停止浇水。
4)结球甘蓝越冬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选择抗寒性强、冬性强的品种,如新丰、天正冬冠1、2、3号、强力冬宝、春丰007等,以免提前通过春化和受冻。采用搭凉棚或遮阳网育苗,保持苗床湿润,以利出苗;及时间苗、分苗、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加强管理,培育壮苗。
②适期定植,加强管理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不重茬的地块,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5000kg、复合肥100kg。根据品种每亩栽植3000~4200株。定植时浇水,缓苗后每亩追施尿素10~15kg,莲座期前后追肥2次,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kg,使年前形成八成球以上,避免春季抽薹。入冬后加盖地膜或小拱棚保护,以利于增加产量。10月底结球后,减少浇水,11月下旬浇越冬水,提高抗寒能力,停止肥水管理,进入露地越冬阶段。
③及时采收 最好在春节前后销售效益较高。由于越冬茬甘蓝植株已通过春化作用,须在3月份收获完毕,防止后期抽薹和裂球,影响质量。
5)拱棚早春茬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择冬性较强的早熟品种,如鲁甘蓝2号、中甘11、中甘12、8132等。
(2)育苗
一般采用温床、阳畦、日光温室等设施育苗。出土前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出苗后通风降温,白天18~23℃,夜间不低于10℃,以减少低温影响,避免定植后先期抽薹。一般苗龄70~80d,长出6~8片真叶时定植。
(3)定植
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尿素50kg、磷酸二氢钾20kg,整平耙细,做宽1.6m的低畦。定植前7d,在畦上搭建小拱棚,及时扣棚,提高地温,当10cm地温稳定在5℃,气温稳定在8℃以上后定植。早熟品种每畦栽4行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栽苗5000~5200株;中熟品种按50cm见方栽植,每亩2500~3000株;晚熟品种按60cm见方栽植,每亩1500~2000株。
(4)田间管理
①温度管理 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适当放风,促进棚内气体交换。3月底、4月初,外界气温已升高,可根据天气情况,逐渐全部揭开棚膜。
②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进入莲座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20kg,促进茎叶生长;结球初期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5kg,或腐熟的有机肥700~800kg;此后5~7d浇一水,保持土壤湿润;叶球生长盛期第三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25kg。
任务11.3 花椰菜生产技术
活动情景
花椰菜,又名菜花、花菜、西兰花,是甘蓝的一个变种,以露地生产为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花椰菜喜冷凉气候,最适宜栽培季节是秋冬茬,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本任务是通过资料查询、教师讲解和任务驱动等,学习花椰菜各茬次的品种选择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工作过程设计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
11.3.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图11.2 花椰菜叶片和花球
花椰菜根系较发达,多集中于土层30cm内,再生能力强,适合育苗移栽。茎较结球甘蓝粗而长,营养生长时期为短缩茎,营养阶段发育完成后抽生花茎。叶狭长,有蜡粉,在即将出现花球时,心叶向内卷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照射而变色或受霜害。花球由花茎、花技、花蕾短缩聚合而成,是养分贮藏器官,一个花球约有80多个花球体组成(见图11.2)。花为复总状花序,完全花,异花授粉。果实为长圆筒形角果,内有种子10~20粒。种子近圆形,褐色,千粒重2.5~4.0g。
2)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阶段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 从真叶显露至第一叶序5~8片叶展开、形成团棵。
③莲座期 从第一叶序展开至莲座叶全部展开。莲座期结束时,开始孕育并逐渐形成花球。
(2)生殖生长阶段
①花球生长期 从花球开始分化至花球生长充实适于商品采收。时间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需20~50d。
②抽薹期 从花球边缘开始松散,花薹伸长至初花。
③开花期 从初花至整株花谢。
④结荚期 从花谢至角果成熟。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花椰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忌炎热干旱,也不耐霜冻,它的耐热耐寒能力都不如结球甘蓝。种子发芽适温为25℃左右;营养生长适温范围为8~24℃,以15~20℃最好;花球形成的适温为15~18℃,8℃以下花球生长缓慢,0℃以下花球易受冻害,高于25℃时,花球小,花枝松散,品质差;5~25℃均能通过春化阶段,在10~17℃大幼苗通过最快。
②光照 花椰菜属于长日照植物,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如结球甘蓝严格,生长期间要求充足光照,但花球在阳光直射下易变黄,品质下降。
③水分 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都较弱,对水分要求较较高,特别是叶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时期,需要大量水分,若水分不足,生长受抑制,水分过多时,影响根系生长,花球易松散,发病霉烂。
④土壤与营养 花椰菜喜质地疏松,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适宜土壤pH5.5~6.6。在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叶簇旺盛生长时期,要供应充足的氮素营养,氮能促进茎叶生长和花球发育膨大,而花芽分化和花球发育过程中,还需大量磷、钾营养,对硼、镁等微量元素敏感,缺硼时常引起茎轴中心形成空洞,严重时花球变成褐色,味苦,缺镁时下部叶变黄。
11.3.2 类型与优良品种
1)按花球颜色分类
按花球颜色分为花椰菜(白色)和木立花椰菜(绿菜花、青菜花、西兰花)两种。木立花椰菜是野生甘蓝进化为花椰菜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花椰菜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茎顶端产生的并非由畸形花枝所组成的花球,而是由完全正常分化的花蕾组成的青绿色扁球形的花蕾群,同时叶腋的芽较花椰菜活跃,主茎顶端的花茎及花蕾群一经摘除,下面叶腋便抽生侧枝,在侧枝顶端又生花蕾群,如此反复可多次采摘。优良品种如里绿、玉冠、中青1号、2号、绿秀、早生绿、阿波罗、绿岭等。
2)按生长期长短分类
生产上一般按生长期长短将花椰菜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与四季品种四种类型。不同类型花球发育对温度要求有较大差异,早熟品种要求不严格,22~23℃以下即可发育花球;晚熟品种要求严格,只在10℃左右才能进行花球发育;中熟和四季品种居中。
①早熟品种 定植后40~60d收获,花球重0.3~1.0kg,冬性较弱。主要品种有龙峰特大60天、日本雪山、京研45号、秋玉、夏雪50、雪峰魁首等。
②中熟品种 定植后70~90d收获,花球重1.5kg左右,冬性较强,较耐热。主要品种有龙峰特大80天、荷兰雪球、福农10号、珍珠80天、雪莲、雪盘、艾菲等。
③晚熟品种 定植后100~120d收获,花球重1.5~2.0kg或2.0kg以上,耐寒性和冬性都较强。主要品种有龙峰特大120天、上海早慢种、淄菜花1号、申花5号、杭州120天、兰州大雪球等。
④四季品种 主要为春季栽培,亦称春花椰菜。生长期与中熟品种相近,约90d,生长势中等,单球重1.5kg左右,耐寒性强,花球发育要求温度约15℃。主要品种有瑞士雪球、法国雪球等。
11.3.3 栽培方式与茬口安排
花椰菜露地生产的栽培季节因地区和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长江、黄河流域,春茬10—12月播种,翌年3—6月收获;秋茬6—8月播种,10—12月收获。华北地区,春茬于2月上、中旬设施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收获;秋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露地育苗,8月上旬定植,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收获。北方寒冷地区,春茬2—3月播种,6—7月收获;夏茬4月播种,8月收获;秋茬6月播种,9—10月收获。
11.3.4 栽培技术
1)春茬花椰菜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 适合春季栽培的品种如云山1号、津雪88、雪峰、荷兰雪球、法国雪球、瑞士雪球、日本雪山等。
②播种育苗 花椰菜壮苗标准:具有6~7片叶,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叶丛紧凑,根群发达并密集于主根周围。
花椰菜育苗方法与结球甘蓝大致相同,但技术要求较为精细。春季要在温室、温床、普通阳畦等保护设施内育苗,常采用撒播法,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床上,覆盖细土1cm左右, 每10m2左右的苗床需播种子50g左右。
③整地施肥 选择疏松肥沃、保肥、保水强的土壤并施足基肥,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20kg、草木灰75kg。
④定植 花椰菜虽喜湿润环境,不耐涝,在多雨地区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应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其他地区可平畦栽培。定植时,尽量带土坨,少伤根。定植的行株距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为(60~70)cm×(30~40)cm;中晚熟品种为(70~80)cm×(50~ 60)cm。
⑤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的关键是使花球在形成前达到一定的同化面积,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花球打下良好的基础。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到花球形成期,须适当增施磷、钾肥。
一般定植缓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铵15~20kg,并浇水;第一次追肥后15~20d,植株进入莲座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腐熟的粪干或鸡粪400~500kg,浇水1~2次,促进莲座叶生长;叶丛封垄前,结合中耕适当蹲苗,在花球直径2~3cm时,结束蹲苗,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25kg,并浇水;以后保持地面湿润。
⑥中耕、除草、束叶 一般中耕3~4次,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后期中耕适当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花球形成初期,将老叶内折,盖住花球,但不要将叶片折断,可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花球颜色变黄、浅绿或发紫,保持花球洁白,使花球品质柔嫩。
⑦采收 花球形成和成熟期往往不一致,可分批采收。采收的标准:花球充分长大、洁白鲜嫩、球面圆整、边缘尚未散开。收获过早影响产量;过晚,花球松散,品质降低。采收时,每个花球外面留3~5片小叶,以保护花球,避免在包装运销过程中受到损伤或污染。
2)秋茬花椰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早熟、抗病力强的品种,如一代天使、龙峰50天、龙峰55天、龙峰60天、龙峰70天、雪山、玛利亚等。
(2)培育壮苗
夏季和秋初育苗时,天气炎热,苗床应设置荫棚或用遮阳网覆盖,床土要求肥沃,床面力求平整。幼苗长出1片叶后逐渐增加光照,3~4片叶时,按大小进行分级分苗,苗距10× 10cm,并遮阴3d;定植前在苗畦上划土块取苗,带土移栽。有条件也可采用穴盘育苗。
(3)整地施肥
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15~20kg、草木灰50kg。一般采用深沟高畦栽培。
(4)定植
当苗龄40d左右、6~7片叶时,于晴天傍晚或阴天定植。每亩定植密度:早熟品种3000株左右,中熟品种2500株左右,晚熟品种20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 在叶簇生长期用速效性肥料分期施用,花球开始形成时加大施肥量,并增加磷、钾肥。追肥结合浇水进行,结球期要肥水并重,花球膨大期2~3d浇一水,缺硼时可叶面喷0.2%硼酸溶液。
②中耕、除草、束叶 参照春茬管理。有霜冻的地区,可将内层叶上端束扎起来,防止霜冻,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花球生长。
常见案例
1)毛花
毛花又称绒毛花球,指花球表面形成绒毛状物的现象。
原因分析:多在花球临近成熟时骤然降温、升温或重雾天发生。
预防措施:适时播种,加强管理,长期高温强光要摘叶盖花球,适期收获。
2)黄花球、焦蕾
花球长到拳头大小时,花蕾粒变黄和花球中心凹陷变成干褐色的现象。
原因分析:花球膨大期高温多雨、少日照;植株徒长,花茎伸长;外叶过于繁茂使花球颜色变淡发黄,品质降低;遇强光易出现焦蕾;生长期间缺硼,常引起花球表面变褐色、味苦。
预防措施:栽培时适量施肥,忌偏施氮肥,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高温季节光照过强,可摘叶盖花球。
3)紫花
花球表面出现紫色、紫黄色等不正常的颜色。
原因分析:在突然降温情况下,花球内的糖苷转化为花青素,使花球变为紫色,秋季栽培,收获太晚时易发生。
预防措施:适期播种,适期收获;花球生长期如遇到低温,可以盖球防冻,或对过小花球植株进行假植。
4)散球
花球表面高低不平,松散不紧实的现象。
原因分析:花芽分化期遇高温,花芽分化不完全;幼苗生长后期或定植后遇低温,花芽发育不良;收获过晚,花球老熟等。
预防措施:培育适龄壮苗;春季浇水要适量,加强中耕,提高地温;秋季及时浇缓苗水,降低地温,中耕松土,促进缓苗;田间保持一定的湿度,使根系充分扩展,防止根腐病;忌一次追肥量过大;及时采收。
3)绿花菜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 露地栽培宜选用早熟耐热品种;设施栽培宜选择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
②整地施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30~40kg、草木灰50kg。一般做成1.3~1.5m宽的低畦。
③定植 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2行,株距30~40cm,每亩定植2500株左右,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至3000株左右。
④肥水管理 绿花菜需水量大,在花球形成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季节或地区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沤根。
⑤适时采收 青花菜采收时期比较短,必须适时采收,采收标准为花球充分长大,色彩翠绿,球面稍凹,花蕾紧密,花球坚实。宜在早上露水干后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斜切花球基部带嫩花茎7cm一起割下,侧花球带嫩花茎7~10cm。青花菜不耐贮运,采收后及时包装后销售,在运输过程中要防震防压。
任务11.4 白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活动情景
白菜类蔬菜病虫害较多,往往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科学防治病虫害是白菜类蔬菜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任务是结合《植物保护》有关知识,通过资料查询、教师讲解和任务驱动等,正确识别白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综合防治方法。
任务相关知识
11.4.1 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1)病毒病
(1)症状识别
病毒病以蚜虫带毒传播,苗期可使心叶叶脉失绿,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叶片严重皱缩,质硬而脆,常生许多褐色小斑点,叶背主脉上生褐色稍凹陷坏死条状斑,植株明显矮化。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清洁田园;③适期播种;④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⑤加强肥水管理;⑥抓好防治工作:苗期做好蚜虫防治,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防蚜;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霜霉病
(1)症状识别
叶片染病,初生边缘不甚明晰的水渍状褪绿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则生白色稀疏霉层,湿度大时霉层更为明显。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多角形斑常连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抓好栽培防病:避免在连作地育苗;实行高窄畦深沟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肥,防植株早衰,增强抗病力;适度浇水,防大水漫灌和晴天中午浇水,包心后不可缺水;③喷药控病:发病初期或中心病株出现时即喷药控病,可喷25%甲霜灵可湿粉、或64%杀毒矾,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500~7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或72%克露可湿粉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1∶1)1000倍液,3~4次,10天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3)软腐病
(1)症状识别
结球期开始发病,病株由接触地面的叶柄和根尖部开始发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病组织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脓,并有恶臭,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失水后干缩。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时播种;③精细整地、高垄种植、做好田间管理;④药剂防治:发病地块应连续用药3~4次,间隔一周左右交替喷施:农用链霉素150~200PPM;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DT杀菌剂700倍;新植霉素200PPM;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或喷洒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黑斑病
(1)症状识别
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初期产生近圆形褪绿斑,后扩大变为灰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叶片变黄干枯;茎、叶柄及花梗上病斑呈褐色、条状、凹陷;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小高垄栽培利;及时施肥,增施磷钾肥;及早拔除病株深埋;包心期防止大水漫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③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80%疫毒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代森锰锌悬剂400倍液,每隔7d喷一次,连喷3~5次。
11.4.2 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
1)菜青虫
(1)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在叶背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稍大幼虫蚕食叶片呈孔洞或缺口,严重时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易引起软腐病的流行,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
(2)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减少菜青虫繁殖场所和消灭部分蛹;深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②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低龄幼虫发生初期,喷洒苏芸金杆菌800~1000倍液或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每亩用20幼虫单位,喷药时间最好在傍晚;④幼虫发生盛期,可选用20%天达灭幼脲悬浮剂8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喷雾2~3次。
2)小菜蛾
①危害症状 幼虫多在心叶取食,并吐丝结网,心叶受害后硬化,影响生长。幼虫有时也吃食叶片成孔,密度高时几乎无叶片可幸免,危害严重时可达到绝产的程度。
②防治方法 参考菜青虫。
项目小结
白菜类蔬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起源于温带,喜温和冷凉的气候,有相同的病虫害,生产中要求实行合理的轮作。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期播种,并通过选种、精细播种、覆盖等措施,力争一播全苗;定植后科学进行田间管理,特别是产品器官形成前10~15 d,应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蹲苗,防止徒长,产品器官形成期保证水肥供应,产品器官形成后及时收获。春季栽培应注意品种选择,低温期育苗应注意控制幼苗的大小,并加强管理,防止感受低温通过春化而造成先期抽薹现象。青花菜作为营养型蔬菜,很受人们喜爱,种植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才能保证秋播大白菜苗全、苗壮?
2.秋播大白菜为什么会出现抱心不实?怎样防止?
3.怎样才能成功栽培春茬大白菜?
4.比较春茬甘蓝和秋茬甘蓝栽培有何异同?
5.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哪些花球异常现象?分析原因,怎样防止?
6.简述青花菜栽培技术要点。
实训指导
实训 白菜类蔬菜植株形态与产品器官结构观察
1)材料用具
不同球形的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完整植株,台秤、水果刀、尺子等。
2)方法步骤
①观察大白菜的根系特点、不同类型叶球的形状、叶片的形态特征及球叶的抱合形式;测量不同球形大白菜的球形指数;分别称量外叶与球叶的重量,计算净菜率;分别统计球叶数量和平均单叶重,比较不同球形大白菜的叶球构成差异。
②观察结球甘蓝的根系特点、叶片形态及抱合方式,观察叶球内中心柱的形状。
③观察花椰菜的根系特点、叶片形态及花球的组成。
3)作业要求
①列表说明三种大白菜在球形指数、叶数、叶重等方面的差异。
②图示结球甘蓝和花椰菜的产品器官结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