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冬麦区于4月20日,春麦区于5月10日左右进行田间调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一种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马铃薯环腐病在田间造成缺苗、植株萎蔫枯死、烂薯,严重的降低产量和品质;在窖藏时可引起块茎烂窖,危害严重时减产达60%。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这些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地下虫害的防治方法有两种。

第八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农作物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有三种,俗称“黄疸”。宁夏南部山区主要是小麦条锈病为害严重区。小麦发生锈病后,表皮组织破裂,生理机能失调,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正常生长和灌浆,造成麦粒秕瘦,一般减产5%~15%,严重的超过50%。

1.防治指标及适期

冬麦区于4月20日,春麦区于5月10日左右进行田间调查防治。当叶片普遍发生率达2%左右时喷第一次药,过后7~10天再喷一次,根据发病早晚和病情趋势喷2~3次。最后一次喷药可终止在小麦收获前20天左右。

2.药剂防治方法

用20%粉锈宁乳油剂稀释成2000倍液,每亩喷雾70~100千克;或用20%粉扑清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兑水1000~1200倍液均匀喷雾,病情严重时每亩用30克兑水喷雾;或用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每亩33克稀释2000倍液喷雾。

(二)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一种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造成茎叶枯烂,产量降低,在病害流行年份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块茎腐烂,损失严重。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异,流行年份发病损失在20%~40%。晚疫病主要以种薯带病为主要的侵染来源。晚疫病是一种典型流行性病害,如果发病条件适宜时,病害可迅速爆发,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15天。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抗晚疫病品种有宁薯4号、宁薯8号、青薯168、陇薯3号等。

2.选用无病种薯

这是杜绝病源的重要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收获时仔细挑选种薯,剔除病薯;种薯晾晒数日后入窖时挑选一次,第二年种薯出窖时再经挑选,出窖后晾晒时再经挑选。在切块时再选一次,把外表无病状,切开亦无病状的块茎作为种薯。

3.消灭中心病株,喷药防治

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发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防1次,连续防治2~3次;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1200倍液喷雾铲除性防治。

(三)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在田间造成缺苗、植株萎蔫枯死、烂薯,严重的降低产量和品质;在窖藏时可引起块茎烂窖,危害严重时减产达60%。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选用无病种薯

选用无病种薯是防治环腐病的根本措施。一是选用马铃薯种薯生产专业部门生产马铃薯脱毒一、二级种作为种薯。二是对自留种每年进行严格挑选,具体做法是在收获时仔细挑选种薯,剔除病薯;种薯晾晒数日后入窖时挑选一次,第二年种薯出窖时再经挑选,出窖后晾晒时再经挑选,在切块时再选一次,把外表无病状,切开亦无病状的块茎作为种薯。

2.切刀消毒

播种前将种薯出窖晾晒,剔出病、烂、杂薯。30~50克的幼健小薯进行整薯播种,50克以上种薯要切块播种。切薯时准备两把切刀,切到病薯时,剔去病薯,并将切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5%来苏水或75%酒精浸泡消毒。用另外一把切刀继续切块,保证每个切块有1~2个芽眼,重25~30克。切好的薯块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再播种。

3.改进栽培措施

采用小整薯播种、芽栽技术,避免切刀传染,并通过选薯、选芽,剔除了病薯、病芽,防病效果达80%以上,增产20%。

4.消灭病株

田间如有零星病株出现时,可先挖除病株到地头深埋,并要在田间喷施农用链霉素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农作物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在土中,主要为害作物地下部分(包括种子),或危害作物近地面部分的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这些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地下虫害的防治方法有两种。

1.农业防治

深翻晒土、精细耕作、轮作倒茬、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等措施,对地下害虫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药剂土壤处理

每亩用50%辛硫磷0.35千克兑水稀释10倍与40千克细土搅拌均匀,堆闷30分钟后,撒施翻入土中;或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1.5~2千克,加50千克细土搅拌均匀,于伏、秋耕地时或播种前撒施犁沟内,打耱或播种覆土。

(二)黏虫

俗称 剃枝虫、行军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小麦、玉米、高粱、糜谷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危害严重时,将作物叶片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每亩减产10%~2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甚至绝产。依据黏虫在当地发生盛期、产卵、孵化盛期推算,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大部分三龄幼虫在7月中旬发生,此时是幼虫暴食期,必须及时做好小麦、玉米、胡麻田黏虫的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 以药剂防治为主。用2.5%功夫乳油、2.5%碧宝乳油、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20%杀灭菊酯,任选一种,每亩20~3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防;或用25%快杀灵乳油25~4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防。

(三)小麦吸浆虫害

俗称 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以幼虫钻入小麦粒壳内吸食小麦浆液,造成秕粒。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甚至绝产。

防治措施以药剂防治为主。

防治方法 (1)撒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0.25千克兑30千克细土搅拌均匀,堆闷2小时后,均匀撒入麦田,用绳子将麦苗拉一遍,抖落叶面上的药土,然后灌水,(旱地雨前撒施)。(2)药剂喷施:在成虫羽化盛期每亩用5%来福灵乳油15~20毫升、2.5%碧宝乳油20~30毫升、2.5%敌杀死乳油30毫升、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成虫。

苏林福(审稿:刘东海牛宝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