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综合栽培技术

马铃薯综合栽培技术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要选择有3年以上轮作周期的豆、麦、谷、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茬地,切忌连作和迎茬。切薯后,及时用草木灰拌种。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马铃薯压枝后,可促进提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据试验,压枝60天,就能结出75克重的薯块。其他与干旱半干旱栽培技术相同。豌豆套种马铃薯的播种技术与管理技术,应立足于前期两作一播全苗;中期豌豆保花增荚,提高粒重;马铃薯早发快长,增多结薯;后期薯秧稳健不衰。

第四节 马铃薯综合栽培技术

一、单作栽培技术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

1.选茬轮作,深耕整地

马铃薯要选择有3年以上轮作周期的豆、麦、谷、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茬地,切忌连作和迎茬。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种植马铃薯。第一次整地要在前作收后适时深耕(20~25厘米)灭茬,敞口晒垄,熟化土壤。第二次整地要在白露前后浅耕收耱,合口保墒。最好是在雨后及时耕耱,以充分蓄纳雨水。

2.施足基肥,氮磷配合

要重施基肥,带施种肥,略施追肥。基肥以秋施为好。每亩施优质农家肥(多用草木灰)3000~5000千克,尿素7.5~10千克,普通磷酸钙20~35千克。播种带种肥,在播种时,将农家肥1000千克、碳铵15千克、普磷10千克三种肥料混合顺犁沟条施于沟内两种薯间。生长季追肥,现蕾期前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尿素5~7千克。

3.选用品种

品种选用宁薯8号(大白花)、青薯168、宁薯4号、陇薯3号、陇薯4号。

4.种薯处理

播前30天左右开始催芽。将种薯放入室内黑暗处,温度保持15~20℃,待芽长1厘米后移出室外,散射光下促芽矮壮。整薯播种选用30~50克的幼健小薯。切薯播种要保证每个切块有1~2个芽眼,重25~30克。切薯时,每10分钟和切到病烂薯时,切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5%来苏水,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薯后,及时用草木灰拌种。

5.播种

(1)适期播种 10厘米深层地温达到7~8℃为播种适期。干旱半干旱地区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适播期,此时播种的马铃薯出苗后晚霜已过,苗期不易受冻。

(2)播种方法 山坡地播种时,沿等高线同步犁开沟,种两犁隔2犁,种肥施于两种薯之间。川、台、塬地与此相同。

(3)合理密植 密度每亩株数3000~3500株。

(4)规格种植 种植规格为宽行距60厘米,窄行距20厘米,播沟深15~20厘米,株距45~50厘米。

6.田间管理

(1)幼苗期 苗齐后及时查苗、补苗,中耕除草1~2次,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发育。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

(2)现蕾期 现蕾前结合高培土,每亩追尿素7.5千克,在无风天下午喷施追肥,可防止马铃薯功能叶早衰,促进块茎膨大。培土是从空两犁处开沟,培土于两犁的行上。

7.高产技术

马铃薯压枝,就是把马铃薯的分枝埋入土中,使茎节处的潜伏芽在黑暗条件下长出匍匐茎顶端膨大即成薯块。马铃薯压枝后,可促进提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据试验,压枝60天,就能结出75克重的薯块。压枝方法有两种:一是当植株长到8~9片叶时摘顶,促使其快速长出分枝,待分枝长到6~7片叶时,把茎部3~4个分枝埋在土中,只留下很少的茎露在外面。这样就可增加结薯数量。二是在植株将要现薯时,先开8~10厘米深的沟,然后把匍匐茎基部3~4个分枝埋入沟底,露出枝尖,以后注意保墒。

8.防治病虫害

(1)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防治 每亩用50%辛硫磷0.35千克兑水稀释10倍与40千克细土拌均匀,堆闷30分钟后,撒施翻入土中。或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1.5~2千克加50千克细土或沙土,播种时施入土壤。

(2)蚜虫防治 用2.5%碧宝20~30毫升稀释1000倍液,或用2.5%功夫乳油20毫升,3000倍液,或每亩用20~30克万灵1000倍液,每隔7~10天均匀喷雾防治。

(3)早疫病、晚疫病防治 在田间发现早疫病、晚疫病等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每亩用锰杀生100~150克1000倍液或可杀得60~75克1000倍液,每隔5~7天均匀喷雾防治;用70%安泰生200克或64%福乐尔170~20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9.收获

待地上部茎叶全部由绿变黄、块茎停止膨大后,根据鲜薯上市或交售、贮藏时间短期收获。收获前一周灭秧,收获的鲜薯先要充分摊晾,待薯皮木栓化后方可运输、贮藏。

(二)半阴湿地区栽培技术

1.合理轮作,精细整地

第二次整地要在白露前后深耕收耱,秋施肥。充分接纳雨水,熟化土壤。雨后及时耕耱,保墒。其他与干旱半干旱栽培技术相同。

2.增施农家肥,合理配施氮磷化肥

基肥以秋施为好。亩施优质农家肥(多用草木灰)3000~5000千克,尿素8~1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30~40千克。播种带种肥,在播种时,将农家肥2000千克、碳铵20千克、普磷15千克三种肥料混合顺犁沟条施于沟内两种薯间。生长季追肥,现蕾期前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

3.选用品种

应选择内薯7号、宁薯4号、宁薯8号(大白花)、青薯168、陇薯3号。

4.种薯处理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同。

5.播种

(1)播种期 10厘米地温达到7~8℃为播种适期。半阴湿地区在5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适播期,此时播种的马铃薯出苗后晚霜已过,苗期不易受冻。

(2)播种方法 山坡地播种时,沿等高线同步犁开沟种两犁隔2犁,种肥施于两种薯之间。川、台、塬地与此相同。

(3)合理密植 早熟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亩种植密度为4000株,中晚熟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亩种植密度为3500株。

6.田间管理

(1)幼苗期 苗齐后及时查苗、补苗,中耕除草1~2次,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发育。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

(2)现蕾期 现蕾前结合高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在无风天下午喷施追肥,可防止马铃薯功能叶早衰,促进块茎膨大。培土是从空两犁处开沟,培土于两犁的行上。

7.高产技术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8.防治病虫害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9.收获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三)补充灌溉区栽培技术

1.优选前茬,深耕整地

与半阴湿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2.施足基肥,重施磷肥,适施钾肥

基肥以秋施为好。亩施优质农家肥(多用草木灰)3000~5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在播种时,将三种肥料混合顺犁沟条施于沟内两种薯间。

3.选用品种

应选择大西洋、夏波蒂及宁薯8号(大白花)、青薯168、宁薯9号、陇薯3号等品种,应用脱毒一、二级种薯。

4.种薯处理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5.播种

(1)播种期 10厘米深层地温达到7~8℃为播种适期。早熟品种在4月上、中旬开始种植较为适宜,中晚熟品种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

(2)播种方法 采用宽窄行、双行靠种植,有利于灌溉,减少土壤板结。经过数次灌水培土后,保持垄面宽60厘米,垄高30厘米,垄间距30厘米。

(3)合理密植 早熟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亩种植密度为4500株;中晚熟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亩种植密度为3800株。

6.田间管理

(1)幼苗期 苗出齐后及时灌好头水,有缺苗现象及时补种。中耕除草1~2次,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发育。

(2)现蕾期 根据土壤墒情确定灌二水,并追施尿素10千克,锄草松土,每次灌水以垄高2/3处为宜。

(3)开花期 依照土壤墒情灌三水,并及时培土,保持土壤疏松,拔除杂草和病株并深埋。

7.高产技术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8.防治病虫害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9.收获

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技术相同。

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一)豌豆套种马铃薯技术

豌豆套种马铃薯的播种技术与管理技术,应立足于前期两作一播全苗;中期豌豆保花增荚,提高粒重;马铃薯早发快长,增多结薯;后期薯秧稳健不衰。

1.选择茬口

小麦、胡麻等夏作物为前茬较好,不宜与薯类和豆类连作,以免马铃薯晚疫病、豌豆根腐病等病害的土传侵染。如以该模式的套种田为茬口,应实行两作就地带状轮作。

2.耕作整地

前作收后,夏闲期深耕1~2次,晒垡蓄水;临近白露时浅耕带耱后越冬;早春镇压打碾,压实提墒。

3.施足秋肥

结合冬前最后一次耕翻,每亩基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入沟条施尿素5~1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15~25千克。

4.确定带型

以豆为主兼顾马铃薯,宜采用96(7):48(1)型,即在1.44米带幅内,种植7行豌豆,1行马铃薯,豌豆行距16厘米,马铃薯距豌豆24厘米,豌豆占地66.7%;豆薯兼顾型,宜采用96(7):88(2)型,即在1.84米带幅内,种植7行豌豆,2行马铃薯,豌豆行距及两作间距同上,马铃薯行距40厘米,豌豆占地52.2%;以薯为主兼顾豌豆,则采用96(7):128(3)型,即在2.24米带幅内,种植7行豌豆,3行马铃薯,两作行、间距同上,马铃薯占地57.1%。

5.选用良种

豌豆要以早熟、矮秆、直立为前提,着重丰产性能。目前以北京5号(株高35~45厘米,生育期95~105天,粒色浅黄,粒型正圆)为主,搭配9-1、北京4号、矮404等;马铃薯品种选用经脱毒的中晚熟、丰产性能好、淀粉含量高、感病较轻的青薯168、宁薯4号、陇薯3号、宁薯8号、宁薯9号等品种为宜。

6.核定密度

豌豆以7行构成带状种植,以北京5号为代表品种的亩播量为10~12千克。马铃薯不论播带包括行数多少,亩保苗均为3500~4000株。豌豆采用畜力播种机播种,马铃薯采用畜力开沟点播种植。

7.确定播期

3月下旬适时早播豌豆并预留薯带,于5月中旬豌豆株高10厘米左右时在空带内种植马铃薯。同期播种的田块应在4月5日前后两作均采用犁开沟种植,先种两行马铃薯再种两行豌豆,行距和两作间距均为17.5厘米为宜。

8.带好种肥

在未秋施肥的田块,播种时带好种肥,薯带亩施尿素15千克、普磷25千克或二铵10千克,同时豆薯两带均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

9.强化田间管理

豌豆苗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用50%的1605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黑绒金龟甲;开花期在行间借雨亩撒施尿素3千克;运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潜叶蝇;7月中旬成熟后及时收获,以防破荚落粒。马铃薯团棵期低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培土高度20厘米左右)。结合培土在植株周围集中追施尿素每亩5~10千克,后期用磷酸二氢钾每亩150克兑水25千克叶面喷雾,以补磷钾。同时用吡蚜啉20克和15%的甲霜铜50克兑水50千克叶面喷雾灭蚜防病,保绿防衰。10月上旬及时收获。

(二)小麦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1.确定合理带型

小麦套种马铃薯带型,依据一要利于小麦与马铃薯的均衡增产;二要保证主作物小麦产量;三要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选择。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以1:1型(即小麦、马铃薯带宽均为90厘米,小麦带种植7行,马铃薯带种植2行)较为合理。

2.选择适宜品种

小麦套种马铃薯两种作物品种的选择,关键是确保小麦收获必须赶在马铃薯块茎迅速膨大以前,以消除或减轻两者的共生矛盾。因此小麦要选择中早熟、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较理想的品种有晋2148、晋0129、815-6、802-15、8398等品种。马铃薯应选择丰产性好、株型直立、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的脱毒薯,如宁薯4号、青薯168、宁薯8号、宁薯9号、陇薯3号等品种。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小麦套种马铃薯实现小麦最高产量的每亩播量为21.50千克,实现马铃薯最高产量的亩株数为4324株。

4.适时播种

小麦套种马铃薯田,小麦应适期早播,力争在3月20日前播种结束。马铃薯应适当推迟播期,可延至5月中旬。

5.增施肥料

对套种田施肥,应采取结合整地施秋肥,播种前施底肥,下种时带种肥,生育期间补追肥的技术路线,重视农家肥,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每亩应秋施农家肥3500~4000千克,尿素7.5千克,普磷25千克。播种时基施农家肥1500千克,小麦带种肥尿素7.5千克、二铵10千克,拔节期追施尿素5千克;马铃薯带种肥每亩碳铵25千克、普磷25千克,现蕾期亩追尿素15千克。

6.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套种马铃薯田间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共生期存在争水争肥的矛盾,为此应通过栽培措施进行调节。在拔节期进行追肥,同时,对马铃薯及时在现蕾期高培土并追肥以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马铃薯块茎膨大,提高结薯率和单薯重。小麦带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每亩用15%的粉锈宁50~80克兑水25千克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对黏虫、蚜虫、吸浆虫应在6月20日前后三虫联防。马铃薯带用甲霜铜每亩50克兑5%来福灵加水50千克喷雾防病治蚜效果甚好。

7.及时收获

小麦在蜡熟期应及时收获,确保马铃薯快生健长,促进块茎迅速膨大。马铃薯于晚霜来临之后10~15天及时收获。

(三)胡麻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1.选茬、整地、秋施肥

一般要求选择小麦、豌豆等夏作物为前茬。对所选地块在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白露过后浅耕收耱并秋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入沟条施尿素5.0~7.5千克,普磷25~30千克,冬春镇压保墒。

2.确定套种比例

确定套作比例以实现两作均衡增产,便于田间作业,保证主作物产量为目标的套种配置比例,胡麻与马铃薯的用地比例为1:1;播种带比为90厘米:90厘米;种植行比为6:2~7:2最为适宜。

3.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带好种肥

胡麻应选择早熟、矮秆、耐旱、冠层扩展较小的高产品种,如宁亚10号、神亚1号、8-01等,并提前至4月10日播种,播量应比单种提高20%~25%,半亩播量2.5~3.0千克,播种时带种肥二铵5千克。马铃薯应选择株型紧凑、抗病、耐旱、丰产的中晚熟品种,如宁薯4号、青薯168、克新2号等,半亩保苗2000~2250株。播期适当推迟到5月上中旬为宜,播种时每亩条施农家肥1000千克、碳铵和普磷各25~30千克。

4.适时中耕培土,适当追施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胡麻播带苗期人工拔除杂草或用50毫升骠马药剂防治田间野燕麦,用50%的1605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黑绒金龟甲。马铃薯带苗期结合中耕浅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并追肥,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及时用0.1%硫酸铜液每亩12.5毫升进行喷雾防治。

5.适时收获

待胡麻茎秆由绿变黄,蒴果变褐,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收获。马铃薯于10月上旬收获最佳。

(四)马铃薯间作蚕豆栽培技术

1.合理轮作

在宁夏南部山区半干旱和半阴湿区种植业内部纳入马铃薯间作蚕豆后,应建立起马铃薯间作蚕豆→小麦→胡麻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方式。

2.精细整地

前作收后对农田立即进行深耕并及时耙耱接纳雨水,白露过后浅耕收耱,出现春旱及时打碾保墒,使之形成上虚下实的良好播床。

3.施足基肥

播前每亩田面撒施优质农家肥3800~4000千克、尿素12.5千克、普磷50千克,随后浅耕入土及时耙耱。

4.优化田间配置

马铃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60厘米,窄行行距20厘米,株距37~42厘米,每亩种植4000~4500株。而后在每一马铃薯宽行内间种一行或行距为20厘米的两行蚕豆,使每亩间种田内蚕豆保苗8000~8500株。

5.选用良种

适宜间种的马铃薯品种应具备分枝角度小、株形紧凑、适于密植、抗病、高产、耐旱、质优等特征特性,宜选用青薯168、中心24号和宁薯4号等脱毒种薯。蚕豆品种则要求抗旱保花、籽粒饱满、早熟高产,以临夏大蚕、青海3号、曲农白皮较为理想。

6.适期播种

相对单种条件下的最适播期,马铃薯间作蚕豆实行两作同期播种,将使蚕豆播期相对推迟,马铃薯相对提前,介于二者单作中间即可。一般在半干旱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阴湿区则适当推迟到5月中旬。

7.适施种肥

在种肥的施用上,应采取薯带氮、磷配合,豆带以磷突破的技术路线。每亩间种田内,沿犁沟的方向,薯带施尿素5千克、普磷25千克或二铵7.5千克;豆带施普磷30~40千克或二铵10千克。

8.加强管理

对薯带应进行两次以上的中耕培土。第一次在苗期以中耕为主结合浅培土;第二次在现蕾期高培土,并追施氮肥尿素3.2~5.5千克/亩。豆带在盛花期有8~10层花位时及时打顶。打顶以不伤主茎只取掉未展开的生长点为宜,随后用磷酸二氢钾每亩150克兑水30千克叶面追肥,以保荚增粒。薯带发现马铃薯中心病株时,及时用0.1%的硫酸铜液进行喷雾防治。豆带蚜虫则每亩用吡蚜啉20克兑水25~30千克喷雾防治,可兼治蚕豆食心虫。

9.适时收获

蚕豆茎秆失绿,荚果变黑,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应及时收获。马铃薯于10月10日前后收获。

(谢国豫马仁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