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5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学习内容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熟练掌握园林植物常发生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学习,了解常发生病虫害的种类、识别特征、为害特点及主要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制订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为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种类特别多,为害轻时会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和美感,为害重时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能否利用一些有效而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呢?经过园林植保人员的多年努力,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总结为五大防治方法:植物检疫防治法、园林技术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而应用最多的则是利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法,所以本项目除了学习五大防治法外,还要重点学习农药的一些知识。
任务1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五大防治方法的主要措施及它们的优缺点。
能力点:能熟练应用五大防治方法制订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一些不良反应。那么,现在主要的五大防治方法是怎么防治病虫害的呢?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又该如何取长补短、综合应用这些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呢?
任务分析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园林植物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过程中,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发生程度。应将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主要是利用植物检疫、园林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并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制订一个综合防治方案。
任务实施
1.植物检疫技术
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有力保证。
1.1 生物入侵的为害
在自然情况下,病、虫、杂草等的分布虽然可以通过气流等自然动力和自身活动扩散,不断扩大其分布范围,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有高山、海洋、沙漠等天然障碍的阻隔,病、虫、杂草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是,一旦借助人为因素的传播,就可以附着在种实、苗木、接穗、插条及其他植物产品上跨越这些天然屏障,由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由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当这些病、虫及杂草离开了原产地到达一个新地区以后,原来制约病虫害发生发展的一些环境因素被破坏,一旦条件适宜,就会迅速扩展蔓延,猖獗成灾。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如葡萄根瘤蚜在1860年由美国传入法国后,经过25年,就造成100 000hm2(1hm2=10 000m2)以上的葡萄园毁灭;美国白蛾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随着运载工具由欧洲传播到亚洲,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东部地区发现,1982年发现于山东荣成县,1984年在陕西武功猖獗成灾,造成大片园林及农作物被毁。又如我国的菊花白锈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松材线虫萎蔫病均由日本传入,使许多园林风景区蒙难;最近几年传入我国的美洲斑潜蝇、蔗扁蛾、薇甘菊也带来了严重灾难。所以,要对植物及其产品在引种运输、贸易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
1.2 植物检疫的作用
(1)植物检疫能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人类的活动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植物引种和农产品贸易活动的增加,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也会随之扩散蔓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酿成灾难。
(2)植物检疫不仅能阻止农产品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出入境,保证其安全性,还可指导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以及与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的合作与谈判,使本国农产品出口道路畅通,以维护本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
(3)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深入,植物检疫工作更具有重要作用。
1.3 植物检疫的对象和分类
1.3.1 植物检疫的对象
植物检疫的对象包括:一是国内或当地尚未发现或局部已发生而正在消灭的;二是一旦传入对农作物的为害大,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尚无高效、简易防治方法的;三是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难以根除的;四是可人为随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物等运输,做远程距离传播的。
1.3.2 植物检疫的分类
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类。对内检疫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通过地区间的物资交换及调运种子、苗木和其他农产品等而使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故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是国家在港口、机场、车站和邮局等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和过境的、应实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和处理,以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输出。
1.4 植物检疫方法
1.4.1 检疫检验
由有关植物检疫机构根据报验的受验材料抽样检验。除产地植物检疫采用产地检验(田间调查)外,其余各项植物检疫主要进行关卡抽样室内检验。
1.4.2 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首先必须符合检疫法规(即检疫处理的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的规定。其次是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应将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在产地或隔离场圃发现有检疫对象,应由官方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实施隔离和根除扑灭等控制措施。关卡检验发现检疫对象时,常采用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和异地转运等检疫处理措施。
调运植物检疫的检疫证书应由省植保(植检)站及其授权检疫机构签发。口岸植物检疫由口岸植物检疫机关根据检疫结果评定和签发“检疫放行通知单”或“检疫处理通知单”。
2.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措施就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而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的发生与为害。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投资,而且还有预防作用,可长期控制病虫害,因而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病虫害大发生时必须依靠其他防治措施。
2.1 选用抗性品种
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不同花木品种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并不一致。目前已培育出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的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等。
2.2 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
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多的地段作为苗圃地。在栽植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可杀灭部分病虫害。
2.3 培育健苗
园林上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及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的,因而通过一定的措施,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病虫害的发生。
2.3.1 无病虫圃地育苗
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风透光、无病虫害的场所为育苗圃地。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钵、基质的消毒,同时通过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整地施肥以及中耕除草等加强养护管理,使之苗齐、苗全、苗壮、无病虫害。
2.3.2 无病株采种
园林植物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如仙客来病毒病、百日草白斑病是由种子传播的,菊花白锈病是由根芽传播的,等等。若从健康母株上采种,则能得到无病种苗,避免或减轻该类病害的发生。
2.3.3 组织脱毒育苗
园林植物中病毒性病害发生普遍而且严重,许多种苗都带有病毒,利用组织技术进行脱毒处理,对于防治病毒性病害十分有效。如脱毒香石竹苗、脱毒兰花苗等已非常成功。
2.4 栽培措施
2.4.1 合理轮作
连作往往会加重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如温室中香石竹多年连作时,会加重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行轮作可以减轻病害。
2.4.2 配置得当
建园时,为了保证景观的美化效果,往往将许多种植物搭配种植,这样便忽视了病虫害之间的相互传染,人为地造成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如海棠与柏属树种、芍药与松属树种近距离栽植易造成海棠锈病及芍药锈病的大发生。因而在园林布景时,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考虑美化的效果,还应考虑病虫为害问题。
2.4.3 科学间作
每种病虫对树木、花草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移性,因而在进行花卉育苗生产及花圃育苗时,要考虑到寄生植物与病菌的寄主范围及害虫的食性,尽量避免相同食料及相同寄主范围的园林植物混栽或间作。如黑松、油松等混栽将导致日本松干蚧严重发生;多种花卉的混栽,会加重病毒性病害的发生。
2.5 管理措施
2.5.1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的肥水管理不仅能使植物健壮地生长,而且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使用无机肥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防止施肥过量或出现缺素症。
2.5.2 改善环境条件
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调节栽培地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2.5.3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整枝不仅可以增强树势、花叶并茂,还可以减少病虫害。例如,对于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均可采用修剪虫枝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则可通过修剪、整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从而抑制此类害虫为害。
2.5.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肥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花木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还可以清除许多病虫的发源地和潜伏场所。
2.5.5 翻土培土
结合深耕施肥,可将表土或落叶层中的越冬病菌、害虫深翻入土。公园、绿地、苗圃等场所在冬季暂无花卉生长,最好深翻一次,这样便可将病菌、害虫深埋地下,翌年不再发生。此法对于防治花卉菌核病等效果较好。
对于公园树坛翻耕时要特别注意树冠下面和根颈部附近的土层,让覆土达到一定的厚度,从而使病菌无法萌发、害虫无法孵化或羽化。
2.6 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
许多花卉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存,在收获前应避免大量浇水,以防含水过多造成贮藏腐烂;要在晴天收获,挖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伤口;挖出后要仔细检查,剔除有伤口、病虫及腐烂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方可收藏。贮窖要事先清扫消毒,通气晾晒。贮藏期间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窖温一般在5℃左右,相对湿度宜在70%以下。有条件时,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悬挂于窖顶贮藏。
3.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机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这种方法既包括传统的、简单的人工捕杀,也包括近代物理新技术的应用。
3.1 捕杀法
利用人工或各种简单的机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称为捕杀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子、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振落杀死。
3.2 阻隔法
人为设置各种障碍,以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称障碍物法。
3.2.1 涂毒环,涂胶环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阻隔和触杀幼虫。胶环的配方通常有以下两种:①蓖麻油10份、松香10份、硬脂酸1份;②豆油5份、松香10份、黄醋1份。
3.2.2 挖障碍沟
对不能飞翔只能靠爬行扩散的害虫,可在未受害区周围挖沟,待害虫坠入沟中后予以消灭。对紫色根腐病等借助菌索蔓延传播的根部病害,在受害植株周围挖沟能阻隔病菌的蔓延。注意:挖沟为宽30cm、深40cm,两壁要光滑垂直。
3.2.3 设障碍物
有些害虫的雌成虫无翅,只能爬到树上产卵。对于这类害虫,可在害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设置障碍物阻止其上树产卵。如在树干上绑塑料布或在干基周围培土堆,制成光滑的陡面。
3.2.4 土壤覆盖薄膜或盖草
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薄膜或盖草可大幅度地减少叶部病害的发生。薄膜或干草不仅对病原物的传播起到了机械阻隔作用,而且覆薄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了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另外,干草腐烂后还可当肥料。
3.2.5 纱网阻隔
对于温室保护地内栽培的花卉植物,可采用40~60目的纱网覆罩,不仅可以隔绝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害虫的为害,还能有效地减轻病毒性病害的侵染。
此外,在目的植物周围种植高秆且害虫喜食的植物,可以阻隔外来迁飞性害虫的为害;土表覆盖银灰色薄膜,可使有翅蚜远远躲避,从而保护园林植物免受蚜虫的为害,并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3.3 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
3.3.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灯光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灯光诱杀法。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光源主要是黑光灯,此外还有高压电网灭虫等。
安置黑光灯时应以安全、经济、简便为原则。黑光灯诱虫一般在5—9月。黑光灯要设置在空旷处,选择闷热、无风无雨、无月光的天气开灯,诱集效果较好。
3.3.2 食物诱杀
(1)毒饵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喜欢的食物中掺入适量毒剂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毒饵诱杀。
(2)饵木诱杀 许多枝干害虫,如天牛、小蠹等喜欢在新伐倒树木上产卵繁殖,因而可在这些害虫的繁殖期,人为地放置一些木段,供其产卵,待其卵全部孵化后进行剥皮处理,消灭其中的害虫。
(3)植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某些植物有特殊的嗜食习性,人为种植或采集此种植物诱集捕杀害虫的方法称为植物诱杀。如在苗圃周围种植蓖麻,可使金龟甲食后麻醉,从而集中捕杀。
3.3.3 潜所诱杀
利用害虫在某一时期喜欢某一特殊环境的习性,人为设置类似的环境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潜所诱杀。如在树干基部绑扎草把或麻布片,可引诱某些蛾类幼虫前来越冬;在苗圃内堆集新鲜杂草,能诱集地老虎幼虫潜伏草下,然后集中消灭。
3.3.4 色板诱杀
将黄色黏胶板设置于花卉栽培区域,可诱黏到大量的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其中以在温室保护地内使用时效果较好。
3.4 温度的应用
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温度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害虫和病菌对高温的忍受力都较差,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原物或害虫的方法称温度处理法,简称热处理。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两种。
3.4.1 种苗的热处理
有病虫的苗木可用热风处理,温度为35~40℃,处理时间为1~4周;也可用40~50℃的温水处理,浸泡时间为10~180min。
3.4.2 土壤的热处理
现代温室土壤热处理是使用热蒸汽(90~100℃),处理时间为30min。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菊花枯萎病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在发达国家,蒸汽热处理已成为常规管理方法。
3.5 放射处理
近几年来,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生物物理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因此,应用新的物理学成就来防治病虫,也就具有了越加广阔的前景。原子能、超声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流等,正普遍应用于生物物理范畴,其中很多成果正在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应用。
4.生物防治
4.1 生物防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4.4.1 生物防治的概念
利用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广义的生物防治,包括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体及其产物。
4.4.2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20世纪40年代,随着有机杀虫剂大规模应用于农业上防治害虫,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在环境和食物中残留以及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问题产生,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大量杀伤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生物防治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产生化学农药导致的弊端;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持久,又是一种不竭的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因此,生物防治已经成为一种实施可持续植保的重要措施。
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方法,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综合应用于有害生物的治理中。
4.3 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有益动物治虫和微生物治虫。
4.2.1 有益动物治虫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用于防治害虫的有益动物包括线虫、昆虫、蜘蛛、螨类及脊椎动物。
(1)以线虫治虫 我国目前能够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有斯氏线虫和格氏线虫,用于大面积防治的目标害虫有桃小食心虫、小木蠹蛾、桑天牛等。
(2)以虫治虫 昆虫纲中以肉食为生的昆虫约有23万种,许多是园林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大都属于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及双翅目,其中后三个目特别重要。最常见的捕食性昆虫有蜻蜓、猎蝽、花蝽、草蛉、步甲、瓢虫、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其中又以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最为重要。寄生性昆虫种类则更加丰富:膜翅目的天敌种类统称为寄生蜂类,包括姬蜂、茧蜂、小蜂等;双翅目的寄生性天敌种类统称为寄生蝇。在自然界中,每种植食性昆虫都可能被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天敌昆虫侵害,如螟蛾的天敌昆虫中仅寄生蜂就有80种以上,天幕毛虫的天敌昆虫超过100种。
(3)其他动物治虫 主要研究的是以益鸟治虫、以两栖动物治虫。
我国有1000多种鸟类,其中吃昆虫的约占半数,它们绝大多数捕食害虫。比较重要的鸟类包括红脚隼、大杜鹃、啄木鸟、山雀和家燕等。它们捕食的害虫主要有蝗虫、螽斯、叶蝉、木虱、蝽象、吉丁虫、天牛、金龟子、蛾类幼虫、叶蜂、象甲和叶甲等。我国新疆等地利用人工建筑的鸟巢招引粉红椋鸟防治草原蝗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栖动物用于防治害虫的主要是蟾蜍、青蛙。取食的昆虫包括蝗虫,蛾、蝶类的幼虫及成虫,叶甲,象甲,蝼蛄,金龟子,蚂蚁等。在水田中,保护蛙类有利于防治水稻害虫。
除上述两类动物外,我国还有利用鱼类防治害虫的报道。此外,广东的沙田区养鸭除虫,新疆牧区养鸡灭虫蝗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4.2.2 微生物治虫
自然界中有许多的微生物能使害虫致病。昆虫的致病微生物中多数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剂后,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撒,所以常被称为微生物农药。已经在生产上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4.3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一种至多种生物因素,以削弱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数量与活动,或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轻病害并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4.3.1 抗生菌的利用
利用抗生菌防治植物病害始于20世纪30年代,高潮期在20世纪50年代。抗生菌主要以分离筛选颉颃菌为主,所防治的对象是土传病害,特别是种苗病害;主要的施用方法是在一定的基物上培养活菌用于处理植物种子或土壤,效果相当明显。
4.3.2 重寄生物的利用
重寄生是一种寄生物被另一种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利用重寄生物控制植物病害是近年来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领域。
4.3.3 抑制性土壤的利用
抑制性土壤,又称抑病土,其主要特点是:病原物引入后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后寄主受害很轻;或病原物在这种土壤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高峰之后病害减轻至微不足道的程度。
4.3.4 根际微生物利用
根际或根围土壤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高于远离根际的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它是植物的共有特征,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的溢泌物所形成的。溢泌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上叶部形成的光合产物,其中约20%的量以根渗出物形式进入土中;另一方面是根尖脱落的衰老细胞或组织的降解物,这些物质主要有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生长素、核酸和酶类,聚集在根的周围形成丰富的营养带,可刺激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4.4 杂草的生物防治
4.4.1 以虫治草
以植食性昆虫防治杂草是研究得最早、最多也最受重视的方法。以虫治草最成功的例子是,利用仙人掌蛾防治澳大利亚草原上的恶性杂草仙人掌。
4.4.2 以菌治草
以菌治草就是利用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杂草。目前世界范围内以菌治草取得成功的事例多是以真菌治草,但随着杂草生物防治水平的提高,细菌和病毒在杂草生物防治中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4.4.3 以植物治草
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可通过其强大的竞争作用或通过向环境中释放某些有杀草作用的化感作用物来遏制杂草的生长。
4.5 生物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防治时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它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方法,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综合应用于有害生物的治理中。
5.化学防治
5.1 化学防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化学防治是指用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一种方法。化学防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法,对农业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每使用1元钱的农药,能使农业产值增加5~8元。第二,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系统中,还缺乏很多有效、可靠的非化学控制法。如生产技术的作用常是有限的;抗性品种还不很普遍,对多数有害生物来讲,抗性品种还不是很有效;有效的生物控制技术多数还处在试验阶段,有的虽然表现出很有希望,但实际效果有时还不稳定。第三,化学防治有其他防治措施所无法代替的优点。
5.2 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化学防治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化学防治还有其局限性。
5.2.1 引起病菌、害虫、杂草等产生抗药性
很多害虫一旦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则这种抗药性很难消失。许多害虫和螨类对农药会发生交互抗性。
5.2.2 杀害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虽然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但也杀害了大量的有益生物,改变了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生态平衡,常会使一些原来不重要的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还会使一些原来已被控制的重要害虫因抗药性的产生而造成该害虫再次猖獗的现象。
5.2.3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不仅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而且还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造成食品及人体的农药残留,严重地威胁着人体健康。
为了使化学防治能在综合治理系统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而又不造成环境污染,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与推广防止农药污染的措施。目前对农药污染的主要预防技术如下:
(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抗病虫品种和天敌的控制作用,把农药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
(2)开发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新型无公害的农药新品种;
(3)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制剂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
(4)严格遵照农药残留标准和制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认真宣传贯彻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普及农药与环境保护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2.4 化学防治成本上升
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使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增加,而防治效果往往很低,从而使化学防治的成本大幅度上升。
6.外科治疗
一些园林树木常受到枝干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古树名木由于历尽沧桑,病虫害的为害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树洞和创痕。为此,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损害树体实行镶补后使树木健康成长。常见的园林植物外科治疗方法如下。
6.1 表皮损伤修补
表皮损伤修补主要用于对树皮损伤面积直径在10cm以上的伤口进行治疗。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分子化合物——聚硫密封剂封闭伤口。在封闭之前对树体上的伤疤进行清洗,并用30倍的硫酸铜溶液喷涂两次(间隔30min),晾干后密封(气温23℃±2℃时密封效果好),最后用粘贴树皮的方法进行外表“装修”。
6.2 树洞的修补
首先对树洞进行清理、消毒,把树洞内积存的杂物全部清除,并刮除洞壁上的腐烂层,用30倍的硫酸铜溶液喷涂树洞消毒,30min后再喷一次。若壁上有虫孔,可注射50倍氧化乐果等杀虫剂。树洞清理干净、消毒后,若树洞边材完好,可采用假填充法修补,即在洞口上固定钢板网,其上铺10~15cm厚的107水泥砂浆(沙∶水泥∶107胶∶水=4∶2∶0.5∶1.25),外层用聚硫密封剂密封,再粘贴树皮。若树洞大、边材部分损伤,则应采用实心填充法修补,即在树洞中央立硬杂木树桩或水泥柱做支撑物,在其周围固定填充物。填充物和洞壁之间的距离以5cm左右为宜,在树洞内灌入聚氨酯,把填充物和洞壁粘成一体,再用聚硫密封剂密封,最后粘贴树皮进行外表“修饰”。修饰的基本原则是随坡就势、因树做形、修旧如故。
6.3 外部化学治疗
对于园林植物的枝干病害可以采用外部化学手术治疗的方法,即先用刮皮刀将病部刮去,然后涂上保护剂或防水剂。外部化学治疗常用的伤口保护剂是波尔多液。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当地常用的农药、白糖、醋、酒等。
1.2 工具
工具为常用药械、调查用表、计算器等。
2.任务实施步骤
2.1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调查当地某一检疫性病虫害的为害情况,并分析其侵入途径。
(2)调查当地某科植物的不同品种对同一种病害的感染程度。
(3)调查组织培养苗与非组织培养苗病毒性病害的染病率,说明苗木组织培养的优点。
(4)调查当地某种植物在不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5)结合园林植物修剪,调查修剪前、后植株上某种越冬昆虫的数量。
(6)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电网诱虫,调查所诱的昆虫的种类、数量、食性等。
(7)在食叶害虫下树前,于树干基部绑草帘诱集下树害虫,分别调查草帘内和树冠下土壤中该虫的数量,并与未绑草帘的树比较,说明潜所诱杀在防治害虫方面的作用。
(8)自制黄板诱集蚜虫或糖醋液诱地老虎,统计所诱蚜虫、地老虎的数量,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设黄板、糖醋液效果好。
(9)认识常见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调查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绿化区内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数量及害虫的种类、数量,说明天敌昆虫在控制害虫方面的作用。
(10)用白僵菌菌粉(或苏云金杆菌乳油)、美曲膦酯(或其他有机杀虫剂)防治食叶害虫,比较防治效果,说明两者防治害虫的优缺点。
2.2 防治计划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和病虫害做斗争的群众性工作。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应根据预测预报资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订严格的防治计划,组织好人力,准备好药剂药械,单独使用某种防治措施或结合其他园林植物栽培措施,及时地防治,把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的经济指标之下。
由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防治计划的内容和形式也不一致,可按年度计划、季节计划和阶段计划等方式安排到生产计划中去,计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防治对象,选择防治方法。根据病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资料、历年来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经验,确定有哪些主要的病虫害、在何时发生最多、何时最易防治、用什么办法防治、多长时间可以完成,摸清情况后,确定防治指标,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2)建立机构,组织力量。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大型的灭虫、治病活动,应建立机构,说明需用劳力数量和来源,便于组织力量。
(3)准备药剂、药械及其他物资。事先应确定药剂种类和药械型号。准确估计数量,并与供销部门订立供应合同,以免因临时无法采购而影响防治工作。储备或新购买的药剂,都应事先进行效果鉴定,以防失效,对已有的药械应进行检查和维修。
(4)技术培训。采取短期培训与蹲点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向参加防治的人员介绍防治技术,开展学习与宣传活动。
(5)做出预算,拟订经费计划。病虫害防治经费计划表如表5-1所示。
表5-1 病虫害防治经费计划表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任务考核单如表5-2所示。
表5-2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有哪些重要环节?
(2)化学农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优缺点是什么?
(3)植物检疫的任务有哪些?
(4)利用天敌昆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利用物理机械法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6)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被确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拓展提高
1.综合防治的概念与特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的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它有如下特点。
(1)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2)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4)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高度。
2.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生态学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
2.2 安全的原则
根据园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2.3 自然控制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经济效益的原则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控制病虫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采取防治措施。
3.综合治理的策略
3.1 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
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是整个综合防治思想的核心。在一个耕作区域内,有非生物因子的自然环境,有各种植物、各种生物、各种园林技术活动等,这些所有因素构成了一个整体——园林生态系统。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变动,从而影响病虫种群的消长,甚至病虫种类组成的变动。综合防治是从园林生态整体观点出发,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尽可能谋求综合、协调采用防治措施和兼治的方法,持续降低病虫发生数量,力求达到全面控制数种病虫为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益。
3.2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重挑战。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不少地区环境状况在恶化,一些原有病虫猖獗回升,新病虫在局部地区暴发,这些问题使人们认识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的立足点需要加以巩固和提高,预防性的措施需要巩固和加强,可持续的植物保护既要考虑到防治对象和被保护对象,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以及整个园林生态体系的相互关系。
3.3 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协调的观点是讲究相辅相成,虽然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并非万能,因此必须综合应用。有些防治措施的功能常常相互矛盾,有的对一种病虫有效,而对另一种病虫不利,综合协调不是各种防治措施的机械相加,也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根据具体的农田生态系统,针对性地选择必要的防治措施,达到辩证的结合运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需要进一步认识的是,要把病虫的综合治理纳入到农业持续发展的总方针之下。
3.4 经济阈值及防治指标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彻底消灭为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而是使其种群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下,即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在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通常要确立一些重要有害生物的经济受害水平和经济阈值。
所谓经济受害水平是指某种有害生物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种群密度。经济阈值是为了防止有害生物密度达到经济受害水平而应进行防治的有害生物密度。当有害生物的种群达到经济阈值就必须进行防治,而如果密度达不到经济阈值则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此,人们必须研究有害生物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就要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有害生物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一般来说,防治任何一种有害生物都应讲究经济效益和经济阈值,即防治费用必须小于或等于因防治而获得的利益。它以防治费用与防治后所获得的价值是否相平衡,作为防治与否的经济指标,充满了经济的观点。
4.制订综合治理方案注意事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植物保护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的植物保护状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出我国园林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案。现在,人们特别注意到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来制订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案,以充分调动园林生态系统中的积极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与此同时,各类重要有害生物的经济阈值被研究,并实施到综合治理的方案中去。总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以建立最优的园林生态体系为出发点:一方面要利用自然控制;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协调各项防治措施,把病虫密度控制到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4.1 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方案时,选择措施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安全指的是对人、畜、农作物、天敌及其生活环境不造成损害和污染。有效是指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降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一个相对指标,为了增加农产品的收益,要求少花钱,尽量减少消耗性的生产投资。简便指要求因地制宜和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掌握。这四项指标中,安全是前提,有效是关键,经济与简便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达到的目标。
4.2 综合防治方案的主要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
(2)以一种园林植物所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
(3)以整个地块为对象制订综合治理措施。
任务2 农药的性状观察与质量鉴别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常用农药的种类、性状及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能力点:掌握常用农药的理化性状及质量鉴别方法。
任务提出
农药是指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灭鼠等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药物的统称。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农药的种类、加工剂型和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开发与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特别是研制与推广生物农药。总之,应运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造福。
任务分析
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农药品种逐年增多,在农药贮运及使用过程中,有时难免造成混杂、错乱,因此,怎样简单、快速识别农药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识别农药,可以从色泽、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状;或者用农药的颜色反应、沉淀反应,以及火焰反应等化学方法进行区别。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农药的分类
农药的种类和品种繁多,国内生产的品种达几百种,剂型更多。为了做好农药商品的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以及方便使用,应对农药进行科学分类。农药商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常根据防治对象、作用方式及化学组成等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不同,农药大致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1 杀虫剂
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农、林、卫生及贮粮害虫的农药。
杀虫剂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胃毒剂。胃毒剂是通过害虫取食,经口腔和消化道引起昆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美曲膦酯等。
(2)触杀剂。触杀剂是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叶蝉散等。
(3)熏蒸剂。熏蒸剂是通过呼吸系统以毒气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甲烷等。
(4)内吸剂。内吸剂是能被植物吸收,并随植物体液传导到植物各部或产生代谢物,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时能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等。
(5)其他杀虫剂。忌避剂,如驱蚊油、樟脑;拒食剂,如拒食胺;粘捕剂,如松脂合剂;绝育剂,如噻替哌、六磷胺等;引诱剂,如糖醋液;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Ⅲ。这类杀虫剂本身并无多大毒性,而是以其特殊的性能作用于昆虫,一般将这些药剂称为特异性杀虫剂。
实际上,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多数杀虫剂往往兼具几种作用方式。如敌敌畏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三种作用方式,但以触杀为主。在选择使用农药时,应注意选用其主要的杀虫作用方式。
按原料来源不同,杀虫剂又可分为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源杀虫剂。根据化学组成不同,杀虫剂可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1.2 杀菌剂
杀菌剂是用以预防或治疗植物真菌或细菌病害的药剂。
按作用和原理,杀菌剂可分为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种。
(1)保护剂。保护剂是在病原菌未侵入之前用来处理植物或植物所处的环境(如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为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等。
(2)治疗剂。治疗剂是用来处理已被病菌侵入或已发病的植物,使之不再继续受害的药剂,如托布津等。
杀菌剂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铜杀菌剂、无机硫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等。此外,杀菌剂又可分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内吸性杀菌剂多具治疗及保护作用,而非内吸性杀菌剂多具有保护作用。
1.3 杀螨剂
杀螨剂是用来防治植食性螨类的药剂,如克螨特等。按作用方式,多归为触杀剂,但也有内吸剂。
1.4 杀线虫剂
杀线虫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药剂,如克线磷等。
1.5 除草剂
除草剂是防除杂草和有害生物的药剂,按其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可分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种。
(1)灭生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是施用后能杀伤所有植物的药剂,如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是施用后有选择性地毒杀某些种类的植物,而对另一些植物无毒或毒性很低的药剂。如2,4-D丁酯可防除阔叶杂草,而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1.6 杀鼠剂
杀鼠剂是指毒杀鼠类的药剂,主要是胃毒作用方式。杀鼠剂分为无机杀鼠剂和有机合成杀鼠剂两大类。
2.农药的助剂与剂型
有机合成农药的生产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厂合成的原药的生产,合成的固体药剂称为原粉,液体药剂称为原油;第二阶段为加工剂型的生产,即把原药加入辅助剂和填充剂分别制成粉剂和乳油等。
2.1 农药的助剂
凡与农药原药混合后,能改善制剂理化性质,增加药效和扩大使用范围的物质称为农药辅助剂,简称助剂。农药的助剂种类有以下几种。
(1)溶剂。如苯、甲苯等。
(2)填料。如黏土、滑石粉、硅藻土等。
(3)湿润剂。如纸浆废液及洗衣料等。
(4)乳化剂。如双甘油月桂酸钠、农乳100号等。
(5)黏着剂。如明胶、乳酪等。
2.2 农药的剂型
常说的农药剂型就是农药制剂的类型。化学农药的主要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和颗粒剂等。
2.2.1 粉剂
粉剂由原药和惰性稀释物(如高岭土、滑石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而成。我国粉剂的粒径指标为95%的粉粒能通过200目标准筛,平均粒径为30μm。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10%以下。低浓度粉剂供常规喷粉用,高浓度粉剂供拌种、制作毒饵或土壤处理用。粉剂的优点是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不需用水。其缺点是易因风吹雨淋脱落,药效一般不如液体制剂,易污染环境和对周围敏感农作物产生药害。
2.2.2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由原药和少量表面活性剂(如湿润剂、分散剂、悬浮稳定剂等)以及载体(如硅藻土、陶土)等一起经粉碎混合而成。我国目前的细度标准为99.5%的粉粒通过200目标准筛,平均粒径为25μm,悬浮率为40%左右。可湿性粉剂的pH值、被水湿润时间、悬浮率等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可湿性粉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为25%~50%,主要供喷雾用,也可供灌根、泼浇使用。目前可湿性粉剂正向高浓度、高悬浮率方向发展。
2.2.3 乳油
乳油是农药原药按有效成分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二甲苯等)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配制而成的透明均相的液体。乳油加水稀释可自行乳化形成不透明的乳浊液。乳化性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一般要求加水乳化后至少保持2h内稳定。乳油中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一般为40%~50%,有的高达80%,使用时稀释倍数也较高。乳油因含有表面活性很强的乳化剂,所以它的湿润性、展着性、黏着性、渗透性和持效期都优于同等浓度的粉剂和可湿性粉剂。乳油主要供喷雾使用,也可用于涂茎(内吸剂)、拌种、浸种和泼浇等。
2.2.4 颗粒剂
颗粒剂是由农药原药、载体和其辅助剂制成的粒状固体制剂。颗粒大小在30号至60号筛目之间,直径为50~300μm,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较多,常采用包衣法。颗粒剂具有持效期长、使用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对益虫和天敌安全等优点。颗粒剂可供根施、穴施、与种子混播、土壤处理或撒入芯叶用。
2.2.5 烟雾剂
烟雾剂由原药加入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引芯制成。点燃后燃烧均匀,成烟率高,无明火,原药受热气化,再遇冷凝结成微粒飘浮于空间。烟雾剂多用于温室大棚、林地及仓库病虫害。
2.2.6 水剂
水剂是指用水溶性固体农药制成的粉末状物,水剂可兑水使用,成本低,但不宜久存,不易附着于植物表面。
2.2.7 片剂
片剂是指原药加入填料制成的片状物。
2.2.8 其他剂型
随着农药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剂型被陆续开发利用,如微乳剂、固体乳油、悬浮乳剂、可流动粉剂、漂浮颗粒剂、微胶囊剂、泡腾片剂等。
除上述剂型外,还有一些为特殊需要设计的剂型。如将易挥发的药剂制成缓释剂,适合在密闭的条件下使用的熏蒸剂,适合超低量喷雾的超低容量制剂。另外,还有近年发展起来的混合制剂,它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农药作用,做到一药多用,提高防治效果,将不同性质和效果的两种以上农药混配而成的制剂。
3.农药的使用方法
农药的品种繁多,加工剂型也多种多样,同时防治对象的为害部位、为害方式、环境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农药的使用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农药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喷粉法
喷粉法是将药粉用喷粉器械或其他工具均匀地喷布于防治对象及其寄主上的施药方法。适宜做喷粉的剂型为低浓度的粉剂。喷粉法具有工效高、不需用水、对工具要求简单等优点。
3.2 喷雾法
喷雾法根据喷液量的多少及喷雾器械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3.2.1 常规喷雾法
常规喷雾法采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手动加压,喷出药液的雾滴直径为100~200μm。技术要求是喷洒均匀,以使叶面充分湿润而水分不流失为宜。其优点是较喷粉法附着力强、持效期长、效果高等,但工效低、用水量多,对爆发性病虫常不能及时控制其为害。
3.2.2 低容量喷雾法
低容量喷雾法通过器械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液吹散成直径为50~100μm的细小雾滴弥散到被保护的植物上。其优点是喷洒速度快、省工、效果好,适用于少水或丘陵地区。
3.2.3 超低容量喷雾法
超低容量喷雾法通过高能的雾化装置,使药液雾化成直径为5~75μm的细小雾滴,经飘移而沉降在目标物上。因它比低容量喷雾法用液量更少,约5L/hm2,所以不能用农药的常规剂型兑水稀释,而要用专为超低容量喷雾配制的油剂直接喷洒,其优点是省工、省药、喷药速度快、劳动强度低,但需专用药械,且操作技术要求严格,不宜在有风条件下使用。
3.3 种苗处理法
种苗处理法包括拌种、浸种和种苗处理三种。用一定量的药粉或药液与种子充分拌匀的方法称拌种法,前者为干拌,后者为湿拌。因湿拌后需堆闷一段时间,故又称闷种,主要用来防治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以及由种子传播的病害。
3.4 毒谷、毒饵法
毒谷、毒饵法是利用害虫、老鼠喜食的饵料与胃毒剂按一定比例配成毒饵,散布在害虫发生、栖居地或害鼠通道,诱集害虫或害鼠取食而中毒死亡的方法。毒谷、毒饵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和地面活动的害虫及老鼠,常用的饵料有麦麸、米糠、炒香的豆饼、谷子、高粱、玉米及薯类、鲜菜等,一般在傍晚撒施,防治效果较好。
3.5 土壤处理与毒土法
将农药制剂均匀撒于地面,再翻于土壤耕作层内,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及线虫的施药方法称土壤处理法。用农药制剂与细土拌匀,均匀撒至农作物上或地面、水面播种沟内或与种子混播,用来防病、治虫、除草的方法称毒土法。
3.6 熏蒸与熏烟法
用熏蒸剂或易挥发的药剂来熏杀仓库或温室内的害虫、病菌、螨类及鼠类等的方法即为熏蒸法。此法对隐蔽的病虫具有高效、快速杀灭的特点,但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完毕后要充分通风换气。利用烟剂点燃后发出浓烟或用农药直接加热发烟,用来防治温室果园和森林的病虫及卫生害虫的方法称熏烟法。
3.7 涂抹法
利用具内吸作用的农药配成高浓度母液,将其涂抹在植物茎秆上,用来防治病虫的方法称涂抹法。
3.8 撒颗粒法
撒颗粒法是将颗粒剂撒于害虫栖息为害的场所来消灭害虫的施药方法。此法具有不需用药械、工效高、用药少、效果好、持效期长、利于保护天敌及环境等优点。
3.9 注射法、打孔法
注射法是用注射机或兽用注射器将内吸性药剂注入树干内部,使其在树体内传导运输而杀死害虫,将药剂稀释2~3倍,可用于防治天牛、木蠹蛾等。打孔法是用木钻、铁钎等利器在树干基部向下打一个45°角的孔,深约5cm,然后将5~10mL的药液注入孔内,再用泥封口。
对于一些树势衰弱的名木古树,也可用注射法给树体挂吊瓶,注入营养物质,以增强树势。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准备的材料如下。
杀虫剂: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7%乐斯本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90%美曲膦酯可溶性粉剂、25%杀虫双水剂、3%呋喃丹颗粒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磷化铝片剂、Bt乳剂、白僵菌粉剂;73%克螨特乳油、20%哒螨酮乳油、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乳油、40%氟硅唑(福星)乳油、25%敌力脱乳油、72.2%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水剂、45%百菌清烟剂、56%靠山水分散颗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42%噻菌灵悬浮剂等。
1.2 工具
工具为天平、牛角匙、试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任务实施步骤
2.1 农药理化性状的简易辨别方法
农药理化性状的简易辨别方法有如下几种。
2.1.1 常见农药物理性状的辨别
辨别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水剂、烟雾剂、悬浮剂等剂型在颜色、形态等物理外观上的差异。
2.1.2 粉剂、可湿性粉剂质量的简易鉴别
取少量药粉轻轻撒在水面上,长期浮在水面的为粉剂;在1min内粉粒吸湿下沉,搅动时可产生大量泡沫的为可湿性粉剂。另取少量可湿性粉剂倒入盛有200mL水的量筒内,轻轻搅动放置30min,观察药液的悬浮情况,沉淀越少,药粉质量越高。如有3/4的粉剂颗粒沉淀,表示可湿性粉剂的质量较差。在上述药液中加入0.2~0.5g合成洗衣粉,充分搅拌,比较观察药液的悬浮性是否改善。
2.1.3 乳油质量简易测定
将2~3滴乳油滴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观察油水融合是否良好,稀释液中有无油层漂浮或沉淀。若稀释后油水融合良好,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稳定的乳状液,表明乳油的乳化性能好;若出现少许油层,表明乳化性尚好;若出现大量油层、乳油被破坏,则不能使用。
2.2 观察和认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
2.2.1 农药名称
农药名称包含的内容有:农药有效成分及含量、名称、剂型等。农药名称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中(英)文通用名称,中文通用名称按照国家标准《农药中文通用名称》(GB 4839—2009)规定的名称,英文通用名称引用国际标准组织(ISO)推荐的名称;另一种为商品名,经国家批准可以使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有效成分相同的农药,即通用名称相同的农药,其商品名可以不同。
2.2.2 农药三证
农药三证指的是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证号。国家批准生产的农药必须三证齐全,缺一不可。
2.2.3 净重或净容量
重量应为净值,常用净重或净含量表示。液体农药产品也可用体积表示;特殊农药产品,可根据其特性以适当方式表示。
2.2.4 使用说明
按照国家批准的农作物和防治对象简述使用时期、用药量或稀释倍数、使用方法、限用浓度等。
2.2.5 注意事项
包括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措施;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时的天数;贮藏运输的特殊要求;对天敌和环境的影响等。
2.2.6 质量保证期
不同厂家的农药质量保证期标明方法有所差异。一是注明生产日期和质量保证期;二是注明产品批号和有效日期;三是注明产品批号和失效日期。一般农药的质量保证期是2~3年,只有在质量保证期内使用,才能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防治效果。
2.2.7 农药毒性与标志
农药的毒性不同,其标志也有所差别。毒性的标志和文字描述皆用红字,十分醒目,使用时注意鉴别。农药的毒性标志如图5-1所示。
图5-1 农药的毒性标志
1—高毒;2—中毒;3—低毒
2.2.8 农药种类标志色带
农药标签下部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色带,用于表明农药的类别。其中,红色表示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黑色表示杀菌剂(杀线虫剂),绿色表示除草剂,蓝色表示杀鼠剂,深黄色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
任务考核
农药的性状观察与质量鉴别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5-3所示。
表5-3 农药的性状观察与质量鉴别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常用的农药加工剂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农药为什么要混合使用?混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如何才能延缓或克服病菌或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4)如何才能做到安全地使用农药?
拓展提高
1.农药的合理使用
所谓农药的合理使用,就是要求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选药。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性能及防治范围,即使是广谱性药剂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病虫害都有效。因此,在施药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切实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
(2)适时用药。在调查研究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有利时机用药。既可节约用药,又能提高防治效果,而且不易发生病害。如一般药剂防治害虫时,应在初龄幼虫期,若防治过迟,不仅害虫已开始为害造成损失,而且虫龄越大,抗药性越强,防治效果也越差,且此时天敌数量较多,药剂也易杀伤天敌。用药剂防治病害时,一定要用在寄主发病之前或发病早期,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之前使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气候条件及物候期。
(3)适量用药。施用农药时,应根据用药量标准来实施,如规定的浓度、单位面积用量等,不可因防治病虫心切而任意提高浓度、加大用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否则,不仅会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而且还易使植物产生药害,甚至造成人、畜中毒。
(4)交互用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或病菌,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导致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应尽可能地轮换用药,所用品种也应尽可能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5)混合用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病虫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达到同时兼治几种病虫、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节省劳力的目的。如灭多威与菊酯类混用,有机磷制剂与菊酯类混用,甲霜灵与代森锰锌混用等。农药之间能否混用,主要取决于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农药混合后它们之间应不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
2.农药的安全使用
在使用农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同时,要做到对人、畜、天敌、植物及其他有益生物无毒害,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准确的使用浓度。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居民区等处喷药时,要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若必须在白天进行,应先打招呼,避免发生矛盾和出现意外事故。要谨慎用药,确保对人、畜及其他动物和环境的安全;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选用选择性强的农药、内吸性农药及生物制剂等,以保护天敌。防治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用药的操作规程、规范工作。
2.1 农药的毒性
农药毒性是指农药对人、畜和有益生物等的毒害作用。农药对人、畜可表现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三种形式。
2.1.1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衡量农药急性毒性的高低,通常以大白鼠一次受药的致死中量作为标准。致死中量是指杀死供试生物种群50%时,所用的药物剂量,常用LD50表示,单位是毫克(药物)/千克(供试生物体重)。一般来讲,LD50的数值越小,药物毒性越高。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暂行标准如表5-4所示。
表5-4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暂行标准
2.1.2 亚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是指低于急性中毒剂量的农药,被长期连续地经口、皮肤或呼吸道进入动物体内,在3个月以上才引起与急性中毒类似症状的毒性。
2.1.3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指长期经口、皮肤或呼吸道吸入小剂量药剂后,逐渐表现出中毒症状的毒性。慢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致癌、致畸、致突变,这种毒害还可延续给后代。所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所致的慢性毒害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2 农药对植物的药害
农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还会影响人、畜健康,这就是农药对植物的药害。药害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
2.2.1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是指在喷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就出现药害现象。如叶被烧焦或畸形、变色,果上出现各种药斑,根发育不良或形成黑根、鸡爪根,种子不能发芽或幼苗畸形,严重的造成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全株枯死。
2.2.2 慢性药害
慢性药害是指喷药后并不很快出现药害现象,但植株生长发育已受到抑制,如:植株矮化,开花结果延迟,落花、落果增多,产量低,品质差等。
除上述两种外,还应注意农药的残留药害和二次药害问题。
2.2.3 产生药害的原因
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有药剂(如理化性质、剂型、用药量、农药品质、施药方法等)、植物(如农作物种类、品种、发育阶段、生理状态等)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三大方面。这些因素在自然环境中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的。为此,在使用农药前必须综合分析,全面权衡,控制不利因素,最后制订出安全、可靠、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植物药害。
2.3 防止人、畜中毒的措施及中毒的解救办法
农药在贮运、使用过程中,可经口、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畜体内造成中毒。
2.3.1 引起人、畜中毒的原因
引起人、畜中毒的原因主要有:①误食剧毒农药或吃了刚喷过药的果蔬及被农药污染的食物等;②不注意安全操作(如配药、喷药时接触,工作后未及时清洗而进食,误入施药后不久的农田进行农事操作,高温时连续施药时间过长,喷药器械故障等);③长期食用含有超过允许农药残留量的食品等。
2.3.2 避免农药中毒措施
避免农药中毒的措施主要有:①选身体健康并懂得必要的植保知识的施药人员;②施药前后仔细检查喷药器械并用清水洗净排除故障;③在配药、施药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并加强个人防护;④避免中午高温或刮大风时喷药,一次施药时间不得超过6h;⑤施过高毒农药的田间渠埂等,要竖立标志,在药物有效期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或农事操作,以防人、畜中毒;⑥严格执行剧毒农药使用范围及安全间隔期。
2.3.3 人体农药中毒的解救办法
农药中毒多属急性发作且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常用的方法如下。
(1)急救处理。急救处理是在医生未来诊治之前,为了不让毒物继续存留人体内而采取的一项紧急措施。凡是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用食盐水或肥皂水催吐,但处于昏迷状态者不能用)、洗胃(插入橡皮管灌入温水反复洗胃)及清肠(若毒物入肠则可用硫酸钠30g加入200mL水中一次喝下清肠)。如因吸入农药蒸汽发生中毒,应立即把患者移置于空气新鲜暖和处,松开患者衣扣,并立即请医生诊治。
(2)对症治疗。在农药中毒以后,若不知由何农药引起,或知道却没有解毒药品,就应果断地边采用对症治疗边将患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治疗。如对呼吸困难患者要立即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对心搏骤停患者,可用拳头连续叩击心前区3~5次来起搏心跳;对休克患者,应让其脚高头低,并注意保暖,必要时需输血、氧或人工呼吸;对昏迷患者,应将其放平,头稍向下垂,使之吸氧,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百会、涌泉等穴并静脉注射苏醒剂和葡萄糖;对痉挛患者,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对激动和不安患者,也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或服用醚缬草根滴剂15~20滴;对肺水肿患者,应立即输氧,并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钙剂和抗生素及小剂量镇静药等。
总之,对农药中毒的患者,首先要立即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再尽力进行对症治疗,因不同农药中毒的治疗差异,所以关键还是要送往有条件的就近医院抢救。
2.4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对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的污染。据观测,在田间喷洒农药时只有10%~30%的药物附着在植物上,其余的则降落在地面上或飘浮于空气中。而附着在植物上的药物也只有很少部分渗入植物体内,大部分又挥发进入大气或经雨淋降落到土壤或水域。进入环境的农药,经过挥发、沉降和雨淋作用,在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环境要素之间进行重复交叉污染,最终将有一部分通过食物链的关系进入到人类体内,造成对人体的累积性慢性毒害。这一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此,人们正致力于研究与推广防止农药对环境污染的措施,目前主要的预防或减轻污染的技术有如下几点:
(1)做到安全与合理使用农药,认真宣传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格遵照农药残留标准和农作物的安全间隔期,把农药与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抗病虫品种与生物防治等的综合作用,把农药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
(3)积极开发与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特别是生物农药的研制与推广,在农药生产中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制剂质量,充分发挥农药的有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使进入到环境中的农药得以快速降解,减少残留;
(5)利用不同农作物种类对不同农药的吸收能力,采用避毒措施和进行去污处理,以降低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可能。
总之,应运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造福。
2.5 安全保管农药
(1)农药应设立专库贮存,由专人负责。每种药剂贴上明显的标签,按药剂性能分门别类存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出厂年限、入库时间,并建立账本。
(2)健全领发制度。领用药剂的品种、数量,须经主管人员批准,药剂凭证发放;领药人员要根据批准内容及药剂质量进行核验。
(3)药品领出后,应有专人保管,严防丢失。当天剩余药品须全部退还入库,严禁库外存放。
(4)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与水源、食物严格隔离。油剂、乳剂、水剂要注意避光、防潮。
(5)药品的包装材料(瓶、袋、箱)用完后一律回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乱丢、乱放或派做他用。
任务3 常用农药的配制与使用技术
知识点:了解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的配制方法和质量鉴别技术,掌握常用农药使用技术。
能力点:能准确配制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
任务提出
当今农药事业发展迅速,品种增加、类型增多,而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在园林绿化场所,人类活动频繁,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异味的药剂。那么怎样科学合理地配制和使用农药才能拓宽农药的使用范围,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呢?
任务分析
为了安全合理地配制和使用农药,可以根据农药剂型和防治对象来确定安全有效的施药方法。不同的防治对象应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有效地防治,而施药方法又取决于农药剂型,所以要达到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综合考虑防治对象、施药方法、农药剂型。目前农药剂型种类很多而且发展很快,如何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达到最高的防治效果是很重要的。除少数可以直接使用的农药制剂外,一般农药在使用前都要经过配制才能施用。农药的配制就是把商品农药配制成可以施用的状态。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等本身不能直接施用,必须兑水稀释成所需浓度的药液才能喷施,或与细土(沙)拌匀成毒土撒施。配制农药通常用水来稀释,兑水量要根据农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施药器械和植株大小而定,除非十分有经验,一般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要求或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切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兑水过多,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效果;或兑水过少,浓度过高,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尤其用量少、活性高的除草剂应特别注意。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常用杀虫剂、杀螨剂认知
1.1 有机磷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是发展速度最快、品种最多、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剂。
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如下。
(1)杀虫谱较宽。目前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品种可以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有些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及家畜、家禽的体外寄生虫。
(2)杀虫方式多样化,可满足多方面需要。大多数品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些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或渗透作用,个别品种具有熏蒸作用,可进行多种方式施药,防治地上、地下、钻蛀、刺吸式等不同类型的农林害虫。其杀虫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到死亡。
(3)毒性较高,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大多数品种对人、畜毒性偏高,有些品种属于剧毒,如甲拌磷、甲胺磷、内吸磷等。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并保证农产品收获前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时间,避免农药残留中毒。
(4)在环境中,易降解。一般品种易于在动植物体内降解成无毒物质,在自然条件中,如受日晒、风雨的作用易水解、氧化。因此,贮存时应避光、防潮。
(5)易解毒。有机磷杀虫剂虽然毒性偏高,易造成人、畜中毒,但已有高效解毒药如阿托品、解磷定等被广泛应用。
(6)抗药性产生较慢,对农作物较完全。有机磷杀虫剂虽然使用时间很长了,药效也比当初有所降低,但相对来说,害虫对其抗药性发展较缓慢,目前仍在大量使用。同时,对农作物一般较安全,不易产生药害,当然某些农作物对个别品种较敏感,如美曲膦酯对高粱的药害,乐果对玉米、桃树在高浓度时有一定的药害。
(7)绝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当前大量使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有下列品种。
(1)毒死蜱(乐斯本)。现有剂型:40.7%乳油、40%乳油。作用特点: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的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防治对象:毒死蜱属广谱性杀虫剂,能防治果树上的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及螨类。注意事项:为保护蜜蜂,不要在果树开花期使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辛硫磷。现有剂型:50%乳油、45%乳油、3%颗粒剂、5%颗粒剂。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遇碱易分解,在高温下易分解。对阳光,特别是对紫外线很敏感,直接置于太阳下易光解失效。对鱼有一定毒性,对蜜蜂有接触和熏蒸毒性,对瓢虫有杀伤作用。
(3)马拉硫磷。现有剂型:45%乳油、50%乳油、70%优质乳油。作用特点:马拉硫磷是广谱性杀虫剂,有触杀、胃毒作用,也有轻微熏蒸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残效期较短。气温低时杀虫毒力降低,不宜在低温时使用。
(4)美曲膦酯。现有剂型:90%晶体、80%可溶性粉剂、50%可溶性粉剂、50%乳油。作用特点:美曲膦酯对害虫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并有触杀作用,能渗透入植物体内,但无内吸作用。防治对象:美曲膦酯是广谱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害虫效果好。
(5)敌敌畏。现有剂型:80%乳油、50%油剂、20%塑料块缓释剂。作用特点:敌敌畏是一种具熏蒸、胃毒和触杀作用的速效、广谱性杀虫剂,持效期短。防治对象: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对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的害虫效果好。
1.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含氮元素并具杀虫作用的化合物。由于原料易得、合成简单、选择性强、毒性较低、无残留毒性,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类型。
1.2.1 西维因(又称甲萘威)
西维因是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特别对当前不易防治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如棉铃虫等防治效果好,对内吸磷等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若将其与乐果、敌敌畏等农药混用,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对蜜蜂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常用剂型有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和40%浓悬浮剂。
1.2.2 叶蝉散(又称异丙威)
叶蝉散为速效触杀性杀虫剂,见效快,持效期短,仅3~5d。叶蝉散具有选择性,特别对叶蝉、飞虱类害虫有特效。对蓟马也有效,对天敌安全。现有剂型为2%粉剂、4%粉剂、10%可湿性粉剂、20%乳油、20%胶悬剂。与叶蝉散性质相近似的还有速灭威、巴沙、混灭威等。
1.2.3 呋喃丹(又称克百威)
呋喃丹属高效、高毒、广谱性杀虫和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在植物中有强烈的内吸及输导作物。呋喃丹在土壤中半衰期达30~60d,对人、畜、鱼类有剧毒,严禁在果蔬地使用,更不许用水浸泡后喷雾。现有剂型为3%颗粒剂,在播种时沟施、穴施。目前此药已广泛用于盆栽花卉及地栽林木的枝梢害虫。
1.2.4 抗蚜威(又称辟蚜雾)
抗蚜威属对蚜虫有特效的选择性杀虫剂,以触杀、内吸作用为主,20℃以上有一定熏蒸作用。杀虫迅速,能防治对有机磷杀虫剂有抗性的蚜虫,持效期短,对天敌安全,有利于与生物防治协调使用。现有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50%水分散颗粒剂等。
1.2.5 丁硫克百威(又称好年冬)
丁硫克百威为克百威的低毒化衍生物,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作用,持效期长。它可防治多种害虫,可致人、畜中毒。现有剂型有5%颗粒剂、15%乳油。
1.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合成的产物。具有杀虫谱极广,击倒力极强,杀虫速度极快,持效期较长,对人、畜低毒,几乎无残留等特点。以触杀为主,兼具胃毒作用,但对蜜蜂、蚕毒性大,产生抗药性快,应合理轮用和混用。
1.3.1 三氟氯氰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现有剂型为2.5%乳油。作用特点: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但无内吸作用,有杀虫、杀螨活性,作用迅速,持效期较长。
1.3.2 高效氯氟氰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作用方式以触杀、胃毒为主。作用特点: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但对螨的使用剂量要比常规用量增加1~2倍。
1.3.3 高效氯氰菊酯
作用特点:本品是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其顺反比是2∶3,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
1.3.4 氰戊菊酯
氰戊菊酯现有剂型为20%乳油。作用特点: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天敌杀伤力强,对螨类无效。防治对象:对鳞翅目幼虫效果很好,对同翅目和半翅目害虫也有较好效果,可防治果树上的多种害虫。
1.3.5 溴氰菊酯
溴氰菊酯现有剂型为2.5%乳油。作用特点:以触杀、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熏蒸作用,对害虫有一定驱避拒食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对螨类无效。防治对象:适用于防治果树多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幼虫及半翅目害虫效果好,杀虫谱及防治对象与氯氰菊酯相似。
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这三种药剂杀螨效果差,杀虫有负温度效应。而联苯菊酯则兼有杀叶螨特性;氰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等则主要用于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
1.4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是一种含氮元素的有机合成杀虫剂,在虫体内可形成有毒物质(沙蚕毒素),阻断乙酰胆碱的传导刺激作用以达到杀虫效果。
1.4.1 杀螟丹(又称巴丹)
杀螟丹属广谱性触杀、胃毒杀虫剂,兼有内吸和杀卵作用。对人、畜毒性中等,对蚕毒性大,对十字花科蔬菜幼苗敏感。其现有剂型为50%可溶性粉剂。
1.4.2 杀虫双
杀虫双属高效、中毒、广谱性杀虫剂,兼具强触杀、胃毒、熏蒸、内吸和杀卵作用,对家蚕毒性很大。其现有剂型为25%水剂、3%颗粒剂、5%颗粒剂、5%包衣大粒剂。
1.5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几丁酯合成酶抑制剂)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属抗蜕皮激素类杀虫剂,被处理的昆虫由于蜕皮或化蛹障碍而死亡;有些则干扰DNA合成而绝育。
1.5.1 除虫脲(又称灭幼脲一号)
除虫脲以胃毒作用为主,抑制昆虫表皮几丁酯的合成,阻碍新表皮形成,致幼虫死于蜕皮障碍,卵内幼虫死于卵壳内,但对不再蜕皮的成虫无效。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但对棉铃虫无效),对双翅目、鞘翅目也有效。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无残毒污染,但对家蚕有剧毒,蚕区应慎用。其现有剂型有25%可湿性粉剂、20%浓悬浮剂。
1.5.2 定虫隆(又称抑太保)
定虫隆与除虫脲相近似,但对棉铃虫、红铃虫也有防效,而施药适期应在低龄幼虫期,杀卵应在产卵高峰至卵盛孵期。其现有剂型为5%乳油。
1.5.3 氟铃脲(又称盖虫散)
氟铃脲为几丁酯合成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铃虫效果好。用于棉花、马铃薯及果树防治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昆虫。其现有剂型有5%乳油(氟铃脲、农梦特)、20%悬浮剂(杀铃脲)。
1.6 其他杀虫剂
1.6.1 吡虫啉(蚜虱净、扑虱蚜)
其他名称:在我国的商品名称很多,如海正吡虫啉、一遍净、蚜虱净、大功臣、康复多、必林等。吡虫啉属低毒杀虫剂。原药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蚯蚓等有益动物和天敌无害,对环境较安全。其现有剂型有: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12.5%必林可溶剂、20%康福多浓可溶剂。
1.6.2 啶虫脒(莫比朗)
啶虫脒现有剂型为3%乳油。作用特点:啶虫脒是一种吡啶类化合物新型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治对象:防治柑橘绣线菊蚜、棉蚜、桔蚜、桔二叉蚜、桃蚜等蚜虫。注意事项: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碱性药剂混用,对蚕有毒,不能污染桑叶。
1.7 生物源杀虫剂
1.7.1 阿维菌素(齐螨素、爱比菌素、爱福丁)
阿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渗透力强。在常温条件下稳定,25℃时在pH值5~9的溶液中不水解,光解迅速。阿维菌素属高毒杀虫、杀螨剂,对皮肤无刺激,对眼睛有轻度刺激,对鱼类、水生生物和蜜蜂高毒,对鸟类低毒。其现有剂型有1.8%乳油、0.9%乳油。
1.7.2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杀虫的有效成分是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原药为黄褐色固体,属低毒杀虫剂,可用于防治直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的多种害虫。其常见剂型有可湿性粉剂(100亿活芽/g)、Bt乳剂(100亿活孢子/mL),可用于喷粉、喷雾、灌芯等,也可用于飞机防治,还可与美曲膦酯、菊酯类等农药混合使用,效果好、速度快,但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1.7.3 白僵菌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性杀虫剂,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对它产生抗药性,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害虫,对人、畜及环境安全,对蚕感染力强。其常见剂型为粉剂(每1克菌粉含有孢子50亿~70亿个)。
1.7.4 核多角体病毒
核多角体病毒是一种病毒性杀虫剂,具有胃毒作用,对人、畜、鸟、益虫、鱼及环境安全,对植物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不耐高湿,易被紫外线照射失活,作用较慢,适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其常见的剂型为粉剂、可湿性粉剂。
1.7.5 鱼藤酮
鱼藤酮从鱼藤根中萃取而得,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为163℃,不溶于水,溶于苯、丙酮、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遇碱会分解,在高温、强光下易分解。鱼藤酮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24.4mg/kg,急性经皮LD50>2 050mg/kg。鱼藤酮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机理是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害虫呼吸,使其死亡,用于防治柑橘、荔枝、板栗等果树的尺蠖、毒蛾、卷叶蛾、刺蛾及蚜虫。其现有剂型有2.5%乳油、5%乳油、7.5%乳油。
1.8 杀螨剂
1.8.1 浏阳霉素
浏阳霉素为抗生素类杀螨剂,对多种叶螨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对螨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人、畜低毒,对植物及多种天敌安全。浏阳霉素对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斑潜蝇及螨类有高效。其常见剂型为10%乳油。
1.8.2 尼索朗
尼索朗具有强杀卵、幼螨、若螨作用,属低毒杀螨剂,药效迟缓,一般施药后7d才显高效,残效期达50d左右。其常见剂型有5%乳油、5%可湿性粉剂。
1.8.3 扫螨净
扫螨净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可杀死各个发育阶段的螨,残效长达30d以上,对人、畜中毒,除杀螨外,对飞虱、叶蝉、蚜虫、蓟马等害虫防效好。其常见剂型有20%可湿性粉剂、15%乳油。
1.8.4 三唑锡
三唑锡是一种触杀性强的杀螨剂,可杀灭若螨、成螨及夏卵,对冬卵无效,对人、畜中毒。其常见剂型为25%可湿性粉剂。
1.8.5 螨代治
螨代治具有较强触杀作用,无内吸作用,对成螨、若螨和卵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螨代治杀螨谱广,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为50%乳油。
1.8.6 螨克
螨克具有触杀、拒食及忌避作用,也有一定的胃毒、熏蒸和内吸作用。螨克对叶螨科各个发育阶段的虫态都有效,但对越冬卵效果较差,对人、畜中毒,对鸟类、天敌安全。其常见剂型为20%乳油。
2.常用杀菌、杀线虫剂
杀菌剂是指对植物病原生物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方式主要是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根据杀菌剂的作用可分为杀菌、抑菌和阻止三种作用类型。
2.1 非内吸性杀菌剂
2.1.1 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天蓝色胶悬液,呈碱性,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一般应现配现用,其配比因农作物对象而异,生产上多用等量式,即硫酸铜、石灰、水按1∶1∶100的比例配制。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广谱性保护剂,但对白粉病和锈病效果差。
2.1.2 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是由石灰、硫黄、水按1∶1.5∶13的比例熬煮而成的。过滤后母液呈透明琥珀色,具有较浓的臭蛋气味,呈碱性,具有杀虫、杀螨、杀菌作用。其使用浓度因农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及气候条件而异。北方冬季果园用3~5°Be,而南方用0.8~1°Be以防除越冬病菌、果树介壳虫及一些虫卵。在生长期则多用0.2~0.5°Be的稀释液防治病害与红蜘蛛等害虫。植株大小和病情不同,用药量不同,还可防治白粉病、锈病及多种叶斑病。
2.1.3 白涂剂
白涂剂可以用于减轻观赏树木因冻害和日灼而发生的损伤,并能遮盖伤口,避免病菌侵入,减少天牛产卵机会等。白涂剂的配方很多,可根据用途加以改变,最主要的是石灰质量要好,加水消化要彻底。如果把消化不完全的硬粒石灰刷到树干上,就会烧伤树皮,特别是光皮、薄皮树木更应注意。
2.1.4 氢氧化铜(又称丰护安)
氢氧化铜为一种广谱性保护剂,通过释放出铜离子均匀覆盖在植物体表面,防止真菌孢子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可防治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77%可湿性粉剂、61.4%干悬浮剂。
2.1.5 敌克松
敌克松为保护性杀菌剂,也具有一定的内吸、渗透作用,是较好的种子和土壤处理杀菌剂,也可喷雾使用,残效期长,使用时应现配现用。其常见剂型有75%可湿性粉剂、95%可湿性粉剂。
2.1.6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为一种广谱性保护剂,对于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及各种叶斑病有效,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25%悬浮剂、70%可湿性粉剂、70%胶干粉。
2.1.7 福美双
福美双为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
2.1.8 百菌清(又名达科宁)
百菌清为一种广谱性保护剂,对于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白粉病及各种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10%油剂、5%颗粒剂、25%颗粒剂、2.5%烟剂、10%烟剂、30%烟剂。
2.2 内吸性杀菌剂
2.2.1 甲霜灵
甲霜灵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在植物体内能双向传导,耐雨水冲刷,残效期10~14d,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的杀菌剂,对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有特效,对其他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无效。其常见剂型有25%可湿性粉剂、40%乳剂、35%粉剂、5%颗粒剂。甲霜灵与代森锌混合使用,可提高防效。
2.2.2 三唑酮(又名粉锈宁)
三唑酮为一种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对人、畜低毒,对白粉病、锈病有特效,具有广谱、用量低、残效期长等特点,并能被植物各部位吸收传导。其常见剂型有15%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20%乳油。
2.2.3 敌力脱
敌力脱为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白绢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无效,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
2.2.4 福星
福星为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有效,主要用于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的防治,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10%乳油、40%乳油。
2.2.5 世高
世高为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效果好、持效期长的特点,可用于防治叶斑病、炭疽病、早疫病、白粉病、锈病等,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为10%水分散颗粒剂。
2.2.6 普力克
普力克为内吸性杀菌剂,对于腐霉病、霜霉病、疫病有特效,对人、畜低毒。其常见剂型有72.2%水剂、66.5%水剂。
2.2.7 疫霉灵
疫霉灵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作用,在植物体内可以上、下双向传导,对新生的叶片有预防病害的作用,对已生病的植株,通过灌根和喷雾有治疗作用。其常见剂型有305胶悬剂、4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
2.2.8 甲基托布津
甲基托布津为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残效期为5~7d。其常见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40%胶悬剂。
2.3 农用抗生素类
2.3.1 农抗120
农抗120是一种嘧啶核苷类杀菌抗生素,属于低毒、广谱、无内吸性杀菌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植物和天敌安全的特点。本产品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其常见剂型为2%的农抗120水剂。
2.3.2 武夷菌素
武夷菌素是一种链霉素类杀菌剂,属于低毒、高效、广谱和内吸性强的杀菌抗生素药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武夷菌素对革兰氏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更强,具有无残留、无污染、不怕雨淋、易被植物吸收、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特点。
2.3.3 多抗霉素
多抗霉素具有低毒、无残留、广谱、内吸传导性、对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和对蜜蜂低毒等特点。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真菌细胞壁几丁酯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局部膨大,溢出细胞内含物,从而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对细菌和酵母菌无效。
2.4 杀线虫剂
2.4.1 线虫必克
线虫必克是由厚孢轮枝菌研制而成的微生物杀线虫剂,属于低毒性药剂,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对植物安全。厚孢轮枝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寄生于线虫的雌虫和卵,使其致病死亡。
2.4.2 必速杀(又名棉隆)
必速杀属于低毒、广谱的熏蒸性杀线虫、杀菌剂,对人、畜无毒,对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对鱼、虾中毒,对蜜蜂无毒。本产品易在土壤中扩散,能与肥料混用,不会在植物体内残留,不但能全面持久地防治多种地下线虫,并能兼治土壤的真菌、地下害虫。
2.4.3 威百亩
威百亩属于低毒杀线虫剂,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对鱼高毒,对蜜蜂无毒,对线虫具有熏杀作用。威百亩在土壤中可降解为异氰酸甲酯,对线虫、病原菌和杂草具有强大杀灭作用。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五水硫酸铜(CuSO4·5H2O)、生石灰、水、硫黄粉。
1.2 工具
工具为酒精灯、牛角勺、试管、天平、量筒、烧杯、玻棒、试管架、盛水容器、研钵、试管刷、小铁刀、石蕊试纸、台秤、铁锅(或1 000mL烧杯)、灶(电炉)、木棒、水桶、波美比重剂等。
2.任务实施步骤
2.1 波尔多液的配制
2.1.1 配制方法
分组分别用以下方法配制1%等量式波尔多液(1∶1∶100)。
方法1 两液同时注入法:用1/2水溶解五水硫酸铜,再用另外1/2水消解生石灰,然后同时将两液注入第三容器,边倒边搅拌即成。
方法2 稀硫酸铜液注入浓石灰乳法:用4/5水溶解五水硫酸铜,再用另外1/5水消解生石灰,然后将硫酸铜液倒入生石灰液中,边倒边搅拌即成。
方法3 生石灰液注入硫酸铜液法:原料准备同方法2,再将石灰液注入硫酸铜液中,边倒边搅拌即成。
方法4 用风化已久的石灰代替生石灰,配制方法同方法2。
注意:若用块状石灰加水消解时,一定要用少量水慢慢加入,使生石灰逐渐消解化开。
2.1.2 质量鉴别方法
(1)物态观察:观察比较不同方法配制的波尔多液的质地和颜色,质量优良的波尔多液应为天蓝色胶态乳状液。
(2)酸碱测试: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以碱性为好,即使试纸显蓝色。
(3)置换反应:用磨亮的小刀或铁钉插入波尔多液片刻,观察刀面有无镀铜现象,以不产生镀铜现象为好。
(4)沉淀测试:将制成的波尔多液分别同时装入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60min和90min,比较它们沉淀情况,沉淀越慢越好,过快者不可采用,将结果填入表5-5。
表5-5 波尔多液质量测试项目表
配置中切忌用浓的硫酸铜液与浓石灰液混合后再稀释,这样稀释的波尔多液质量差,易沉淀。配置后的波尔多液应装入木桶或塑料桶。波尔多液不能贮存,要随配随用,否则效果差,且易产生药害。
2.2 石硫合剂的熬制
2.2.1 原料配比
原料配比大致有以下几种:硫黄粉2份、生石灰1份、水8份,或者硫黄粉2份、生石灰1份、水10份,或者硫黄粉1份、生石灰1份、水10份,其熬出的原液浓度分别为28~30°Be、26~28°Be、18~21°Be。目前多采用2∶1∶10的质量配比。
2.2.2 熬制方法
称取硫黄粉100g,生石灰50g,水500g。先将硫黄粉研细,然后用少量热水搅成糊状,再用少量热水将生石灰化开,倒入锅中,加入剩余的水,煮沸后慢慢倒入硫黄糊,加大火力,至沸腾时再继续熬煮45~60min,直至溶液被熬成暗红褐色(老酱油色)时停火,静置冷却过滤即成原液。
2.3 白涂剂的配制
方法1 生石灰5kg+石硫合剂0.5kg+盐0.5kg+动物油0.1kg+水20kg。
先将生石灰和盐分别用水化开,然后将两液混合并充分搅拌,再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原液搅拌即可。
方法2 生石灰5kg+食盐2.5kg+硫黄粉1.5kg+动物油0.2kg+大豆粉0.1kg+水36kg。
制作方法同方法1。
2.4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1)确定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当田间出现病、虫、草、鼠为害时,首先要根据其特征和为害症状进行确诊,再选用防治药剂。
(2)掌握适宜的浓度和防治时期。不同农作物或一种农作物中的不同品种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如果把某种农药施用在敏感的农作物或品种上就会出现药害。在选定防治药剂后,还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并严格按照农药包装上注明的使用浓度进行科学配制。
(3)使用性能优良的施药器械。施药器械性能的好坏,与农药的雾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与农药的流失和漂移量成反比,即若施药器械性能优良,农药的雾化程度就高,农药的流失和漂移量就少,从而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药效对比试验表明,对于同一种农药(如吡虫啉),使用“卫士牌”手动喷雾器相比使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农药使用量减少33%,雾化程度较细,防治效果高18.6%。
(4)把握喷药时间,注意天气条件。大雾、大风和下雨天在田间喷施农药,会造成农药大量流失和漂移,并容易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是绝对不允许的。气温太高的天气,水分容易蒸发,导致喷到农作物上的农药浓度增加,会引起农作物药害发生,也不宜喷药。喷施农药的最佳时间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地表气温比较稳定时,农药可直接均匀地喷洒到农作物上。
(5)及时清洗施药器械,减少农作物药害发生。盛装过农药的量杯、容器和喷雾器,必须经水洗后,用热碱水或热肥皂水洗2~3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才能用来盛装其他农药或喷施别的农作物,否则,很容易造成药害。除草剂的喷雾器最好专用。
任务考核
常用农药的配制与使用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5-6所示。
表5-6 常用农药的配制与使用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如何避免植物药害的产生?
(2)如何合理使用农药?
(3)如何利用园林技术措施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拓展提高
1.农药的浓度与稀释计算
1.1 药剂的浓度表示法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浓度表示法有倍数法、百分比浓度法和百万分浓度法。
(1)倍数法是指药液(药粉)中稀释剂(水或填料)的用量为原药剂用量的多少倍,或者是药剂稀释多少倍的表示法。生产上往往忽略农药和水的比重差异,即把农药的比重看作1,通常有内比法和外比法两种配法。稀释100倍(含100倍)以下时用内比法,即稀释时要扣除原药剂所占的1份。如稀释10倍液,即用原药剂1份加水9份。稀释100倍以上时用外比法,计算稀释量时不扣除原药所占的1份。如稀释1000倍液,即可用原药剂1份加水1000份。
(2)百分比浓度(%)是指100份药剂中含有多少份药剂的有效成分。百分比浓度又分为质量百分比浓度和容量百分比浓度。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液体之间,常用质量百分比浓度,液体与液体之间常用容量百分比浓度。
(3)百万分浓度(ppm)是指一百万份药液或药粉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百万分之一为1ppm。
1.2 农药的稀释计算
1.2.1 按有效成分计算
通用公式:原药浓度×原药剂质量=稀释药剂浓度×稀释药剂质量
(1)求稀释剂质量,计算100倍以下时:
稀释剂质量=[原药剂质量×(原药剂浓度-稀释药剂浓度)]÷稀释药剂浓度
(2)求原药剂质量:
原药剂质量=(稀释药剂质量×稀释药剂浓度)÷原药剂浓度
1.2.2 根据稀释倍数计算
此法不考虑药剂的有效成分含量。
(1)计算100倍以下时:
稀释药剂质量=原药剂质量×稀释倍数-原药剂质量
(2)计算100倍以上时:
稀释药剂质量=原药剂质量×稀释倍数
2.农药药效试验
2.1 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
2.1.1 农药品种比较试验
新农药上市前,需要与当地常规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评价新老品种之间的药效差异程度,以确定有无推广价值。
2.1.2 农药应用技术试验
对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施药方式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农作物、有益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应用技术。
2.1.3 特定因子的试验
深入地研究农药的综合效益或生产应用中提出的问题,专门设计特定因子试验。如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剂型之间比较、农药混用的增效或颉颃、药害试验、耐雨水冲刷能力、在农作物及土中的残留等。
2.2 田间药效试验的程序
2.2.1 小区试验
农药新品种,虽经室内测定有效,但不知田间实际药效,需经小面积试验,即小区试验。
2.2.2 大区试验
经小区试验取得效果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地区,扩大试验面积,即进行大区试验,以进一步考察药剂的适用性。
2.2.3 大面积示范试验
在多点大区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最佳的剂量、施药时期和方法进行大面积示范,以便对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向生产部门提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建议。
2.3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
2.3.1 设置重复
设置重复能估计和减少试验误差,使试验结果准确地反映处理的真实效应,一般小区试验以设置3~5次重复为宜。
2.3.2 运用局部控制
为克服重复之间因地力等因素造成的差异,试验可运用局部控制。其做法是将试验地划分与重复数相等的大区,每个大区包括各种处理,即每一处理在每个大区内只出现一次。它使各种处理的重复在不同环境中的机会均等,从而减少试验的误差。
2.3.3 采用随机排列
运用局部控制可减少重复之间的差异,而重复之内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为了获得无偏差的试验误差估计值,要求试验中每个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任何一个试验小区,因此必须采用随机排列。通常采用的随机排列法有对比法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及裂区设计等。
2.3.4 设对照区和保护行
对照区是评价和校正药剂防治效果的参照。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做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防治某有害生物有效的药剂)做对照区。
2.4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
2.4.1 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前,要制订具体的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内容及要求,做好药剂、药械及其他必备物资的准备工作。
2.4.2 试验地选择与小区设计
(1)试验地选择。应选择土质、地力、前茬、农作物长势等均匀一致,防治对象严重、分布均匀等有代表性的地块做试验地,除试验处理项目外,其他田间操作必须完全一致。
(2)面积和形状。试验地的大小,依土地条件、农作物种类及栽培方式、有害生物的活动范围及供试药剂的数量等因素决定。一般试验小区面积为15~50m2,成年果树以株为单位,每小区2~10株。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好。大区试验田块为3~5块,每块面积为300~1 200m2;化学除草大区试验面积不少于2hm2。
(3)小区设计。小区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分为几个大区组,每个大区试验处理数目相同,即为一个重复区。在同一重复区内每处理只能出现一次,并要随机排列,可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法决定各处理在小区的位置。
2.4.3 小区施药作业
(1)插标牌。小区施药前,要插上处理项目标牌,并规定小区施药的先后顺序。
(2)检查药械。在试验施药前,要使用药器械处于完好状态,并用清水在非试验区试喷,以确定每分钟压杆次数和行进速度,力求做到一次均匀喷完。
(3)量取药剂。要用量筒或天平准确地量取药剂,并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药液(即先用少量水将乳油或可湿性粉剂稀释拌匀,再将其余水量加入稀释)。
(4)施药作业。整个施药作业应由一人完成。如果小区多,需几人参加,则必须使用同型号的喷雾器,并在压杆频率、行进速度等方面尽量一致,喷洒的药液量视被保护农作物种类及生育期或植株大小来决定,一般为300~900L/hm2。
学习小结
目标检测
一、名词解释
植物检疫、农药的致死中量、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二、填空题
(1)植物检疫实施的主要内容有( )、( )、( )和( )。
(2)物理机械防治常见的措施有( )、( )、( )和( )。
(3)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和( )。
(4)根据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性作用及其侵入害虫的途径不同,可分为( )、( )、( )、( )和( )。
(5)常见的农药剂型有( )、( )、( )、( )、( )和( )。
(6)综合治理的原则有( )、( )、( )、( )和( )。
三、简答题
(1)比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2)如何避免植物药害的产生?
(3)如何合理使用农药?
(4)手动喷雾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喷雾喷粉机在喷雾作业、安全防护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问答题
(1)如何利用园林技术措施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2)用40%氧化乐果乳油30mL加水稀释成1 500倍液防治松干蚧,需要稀释液质量为多少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