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6 园林植物常发生病害防治技术
学习内容
掌握园林植物常发生的叶、花、果、枝干、根部及草坪病害的类型、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正确诊断病害;了解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和发生规律;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
根据园林植物病害的典型症状,准确诊断园林植物常发生病害,并能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观赏绿化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观赏效益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城市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也出现了复杂化、危险化的趋势,对城市绿地和风景区为害较大。病害常常导致园林植物生长衰弱和死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观赏价值,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等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很多,根据其为害部位,主要可以分为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根部病害和草坪病害四大类。可以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介绍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任务1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叶、花、果病害的种类、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根据病害的症状正确诊断病害和制订合理的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在自然情况下,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病害的为害,尤其以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为多。据报道,有60%~70%的园林植物病害属于叶、花、果病害。叶、花、果病害在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但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花的提前脱落等,却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对观叶植物的影响更甚。叶部病害还常常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任务分析
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既有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等,以真菌为主,并且有些叶部病害(如病毒病等),往往发病比较重,为害比较大。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灰霉病类、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毛毡、变形、变色等。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是: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白粉病识别
1.1 症状识别
1.1.1 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见图6-1)除在月季上普遍发生外,其病原——蔷薇单囊壳菌还可以寄生蔷薇、玫瑰、白玉兰等。白粉病为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斑,逐渐扩大,后着生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可全部披上白粉层。
1.1.2 瓜叶菊白粉病
瓜叶菊白粉病(见图6-2)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侵染叶柄、花器和枝干等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脉间出现小的白粉斑,背面发黄。
1.2 发病规律
1.2.1 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生植物的病枝、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病菌生长适温为18~25℃。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侵染,在适宜条件下只需几天时间的潜育期。在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时,易发月季白粉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种植庭院内清洁卫生不佳,日常栽培管理差,浇水过多,可致发病严重。
图6-1 月季白粉病
1—症状;2—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串生
图6-2 瓜叶菊白粉病
1—症状;2—闭囊壳;3—子囊孢子
1.2.2 瓜叶菊白粉病
瓜叶菊白粉病的病原菌以闭囊壳在病植株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条件适合时随风传播,自表皮直接侵入为害。瓜叶菊长出2~3片真叶时即显出病征。
1.3 白粉病的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尽可能地选择抗病品种,繁殖时不使用感病株上的枝条或种子。
(2)清除侵染来源。秋、冬季结合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生长季节结合修剪整枝及时除去病芽、病叶和病梢,以减少侵染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适当增施磷肥、钾肥,合理使用氮肥;种植不要过密,适当疏伐,以利于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染病植株,摘除病叶,剪去病枝,是减少棚室花卉白粉病发生的一条有效措施。
(4)喷药防治。盆土或苗床、土壤药物杀菌,可用50%甲基硫菌灵与50%福美双(1∶1)混合药剂600~700倍液喷洒盆土或苗床、土壤,可达杀菌效果。
2.锈病识别
2.1 症状识别
2.1.1 玫瑰锈病
玫瑰锈病(见图6-3)为害嫩枝、叶片、花和果实,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发病期间,被害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叶片反面出现许多杏黄色粉状物,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后,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最后散发黄褐色粉末,此为锈孢子堆,直径0.5~1.5mm。
2.1.2 海棠锈病
海棠锈病(见图6-4)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为害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及梨、木瓜等观赏植物。在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海棠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叶片枯黄早落。该病同时还会为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观赏景观。
图6-3 玫瑰锈病
1—症状;2—冬孢子堆
图6-4 海棠锈病
1—菌瘿;2—冬孢子萌发;3—海棠叶症状;4、5—性孢子器、锈孢子器
2.1.3 菊花白锈病
菊花白锈病(见图6-5)的病菌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发病初期受害植株叶片在叶背上出现白色的细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在其上形成浅黄疙瘩状突起,即冬孢子堆。
2.1.4 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见图6-6)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为害云南松、飞马尾松、樟子松、华山松、油松、黑松、红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常引起苗木或幼树的针叶枯死。
2.2 发生规律
2.2.1 玫瑰锈病
玫瑰锈病的病菌以菌丝体或冬孢子的形式在病芽、枝条病斑内越冬,于次年萌发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发芽侵入寄主叶片,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堆),锈孢子(堆)再侵染产生夏孢子堆。
2.2.2 海棠锈病
海棠锈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针叶树寄主体内越冬,可存活多年。该病的发生、流行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春季多雨而气温低或早春干旱少雨,则发病轻;春季多雨而气温偏高,则发病重。
图6-5 菊花白锈病
1—症状;2—冬孢子
图6-6 松针锈病
1—针叶上锈孢子器;2—锈孢子切面
2.2.3 菊花白锈病
菊花白锈病的病菌以冬孢子在带病植株病枯叶上越冬,次年春散发产生厚垣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叶片。露地栽培的阴天,多雨水天气,发病严重,大棚内湿度过大易感病,防治不及时则蔓延为害迅速。
2.2.4 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针叶中越冬,病害在坡顶较坡脚为重;迎风面较背风面严重;树冠下部较上部病重。油松和黄檗罗混交时病害严重。
2.3 锈病类的防治
(1)加强管理。在观赏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清除侵染来源。结合庭园清理和修剪,及时除去病枝、病叶、病芽并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在休眠期喷洒3°Be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炭疽病识别
3.1 症状识别
3.1.1 兰花炭疽病
兰花炭疽病发病初期,叶尖呈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下延致使叶片成段枯死,叶片中部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
3.1.2 君子兰炭疽病
君子兰炭疽病的病菌主要侵染叶尖和叶边缘部位,病状特征与叶斑病相似,发病初期呈现湿润状褐色病斑,有时出现粉红色胶质黏液,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堆。
3.1.3 仙人掌炭疽病
仙人掌炭疽病(见图6-7)是仙人掌类的常见病,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江苏、福建、安徽等省,常造成茎节或球茎腐烂干枯。
3.1.4 牡丹(芍药)炭疽病
牡丹(芍药)炭疽病(见图6-8)在上海、南京、无锡、郑州、北京和西安等地均有发生。西安芍药受害最重。病害严重时常使病茎扭曲畸形,幼茎受侵染后则迅速枯萎死亡。牡丹(芍药)炭疽病可为害牡丹(芍药)的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部位。
图6-7 仙人掌炭疽病
图6-8 牡丹(芍药)炭疽病
1—枝干症状;2—叶部症状
3.2 发病规律
3.2.1 兰花炭疽病
兰花炭疽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 5.5~6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
3.2.2 君子兰炭疽病
君子兰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入。
3.2.3 仙人掌炭疽病
仙人掌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产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并为害。
3.2.4 牡丹(芍药)炭疽病
牡丹(芍药)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茎上越冬。第2年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寄主。
3.3 炭疽病的防治
(1)清除病源。清除病源指秋季和早春彻底清除病茎和病叶残体,集中销毁。对苗木、插条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药剂有炭疽福美、退菌特、苯来特、代森锰锌、三环唑、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发病初期(5—6月)可喷洒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次。
(3)加强管理。注意更换新土,不重茬。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过湿,浇水时应从底部渗灌,防止浇泼、水流飞溅,传播病害。温室中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在有雨露的条件下进行田间作业,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增强抗病能力,这是控制炭疽病根病的根本措施。
4.灰霉病类
4.1 症状识别
4.1.1 仙客来灰霉病
仙客来灰霉病(见图6-9)主要为害盆栽仙客来,并多发生在温室中,一般在1—5月发生严重,常常侵染叶片、叶柄、花瓣和块茎。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呈褐色,之后干枯、脱落,发生严重时,叶片像被开水烫了似的萎蔫下垂。叶柄和花梗受害后呈水渍状腐烂,之后下垂。
图6-9 仙客来灰霉病症状及侵染循环图
4.1.2 蝴蝶兰灰霉病
蝴蝶兰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萼片、花瓣、花梗,有时也为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花瓣、花萼受侵染后24h即可产生小型半透明水渍状斑,随后病斑变成褐色,有时病斑四周还有白色或淡粉红色的圈。
4.2 发病规律
4.2.1 仙客来灰霉病
低温、高湿是诱导仙客来灰霉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北方温室在12月至次年2月,一般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夜间相对湿度在70%左右,白天在85%以上,这是诱发仙客来灰霉病的主要原因。
4.2.2 蝴蝶兰灰霉病
温暖、潮湿是蝴蝶兰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即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在18~25℃条件下该病最容易发生。
4.3 灰霉病类的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灰霉病的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要求土壤必须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2)药剂防治。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应先剔除病株,用0.3%~0.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30min,水洗晾干后再种植。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
5.霜霉病类
5.1 症状识别
5.1.1 月季霜霉病
被月季霜霉病(见图6-10)侵染后,叶片上出现黄灰色或暗紫色水浸状不定型小病斑,呈点状分布,后扩展为灰褐色或紫褐色多角形斑,病斑部略有凹陷,其症状很像药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或灰色霉层。
图6-10 月季霜霉病
1—症状;2—孢囊梗;3—卵孢子;4—孢子囊
5.1.2 紫罗兰霜霉病
紫罗兰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斑块,后变为黄褐色至褐色的多角形病斑,叶片背面长出稀疏灰白色的霜霉层。
5.2 发病规律
5.2.1 月季霜霉病
月季霜霉病的病菌以卵孢子随病叶残体在土壤或枝条裂痕中潜伏。地势低洼、通风不良、肥水失调、光照不足、植株衰弱也有利于此病害的发生。
5.2.2 紫罗兰霜霉病
紫罗兰霜霉病在植株下层叶片发病较多,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或阴雨、潮湿天气发病重。
5.3 霜霉病类的防治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
(2)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1∶2∶200的波尔多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稀释500~1200倍液。
(3)选用抗病品种。
6.病毒病识别
6.1 症状识别
6.1.1 郁金香碎色病
郁金香碎色病(见图6-11)主要为害花、叶,引起颜色改变,但不同品种对该病的侵染反应不同。在淡色或白色品种上,其花瓣碎色症状并不明显;在红色和紫色品种上,花变色较大,产生碎色花,花瓣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斑驳状斑或条状斑;黑色花变为浅黑色。叶片被害后,出现浅绿色或灰白色条斑,有时造成花叶。
6.1.2 美人蕉花叶病
美人蕉花叶病(见图6-12)侵染美人蕉的叶片及花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斑点,或呈花叶状,或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条纹。条纹逐渐变为褐色坏死,叶片沿着坏死部位撕裂,叶片破碎不堪。某些品种上出现花瓣杂色斑点或条纹,呈碎锦。发病严重时芯叶畸形,内卷呈喇叭筒状,花穗抽不出或短小,花少,花小,植株明显矮化。
图6-11 郁金香碎色病
图6-12 美人蕉花叶病
6.2 发病规律
6.2.1 郁金香碎色病
郁金香碎色病的病菌在病鳞茎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郁金香碎色病的病菌由蚜虫、汁液传播。此外,在带病的上年病株上所形成的子球也感染病毒,即使将种球栽植在消过毒的土壤中往往也会发病,一般栽培条件下,重瓣花易感病。
6.2.2 美人蕉花叶病
美人蕉花叶病的病菌在发病的块茎内越冬。该病菌可以由汁液传播,也可以由蚜虫等做非持久性传播,由病块茎做远距离传播。
6.3 病毒病类的防治
(1)加强检疫。防止病苗及其他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选用健康无病的插条、种球等作为繁殖材料;建立无病毒母本园,避免人为传播。对带毒的鳞茎可在45℃的温水中浸泡1.5~3h。
(2)采取茎尖组培脱毒法得到无毒种苗,从而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3)在田间日常管理,如摘芯、掰芽、整枝等过程中,要用3%~5%的磷酸三钠或热肥皂水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
(4)定期喷施杀虫剂,防止昆虫传播病毒。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彻底销毁。
(6)药剂防治。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研制出了几种对病毒病有效的药剂,如病毒A、病毒特、吗啉胍、83增抗剂、抗毒剂l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7.叶斑病识别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种类型斑点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这类病害的大多数病害往往于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片提早脱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7.1 芍药褐斑病
7.1.1 分布与为害
芍药褐斑病又称芍药红斑病,是芍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的四川、河北、河南、浙江、江苏、陕西、吉林等地均有发生。
7.1.2 症状
芍药褐斑病(见图6-13)的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枝条、花、果实。发病初期,叶背出现针尖大小的凹陷的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叶缘的病斑多为半圆形。叶片正面的病斑为暗红色或黄褐色,有淡褐色不明显的轮纹。
图6-13 芍药褐斑病
1—症状图;2—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7.1.3 发病规律
芍药褐斑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该病的发生与春天降雨情况、立地条件、种植密度关系密切。春雨早、雨量适中,则发病早、为害重;土壤贫瘠、含沙量大,植物生长势弱,则发病重;种植过密、株丛过大,致使通风不良,则加重病害发生。
7.2 月季黑斑病
7.2.1 分布与为害
月季黑斑病是月季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月季栽培地区均有发生。月季染病后,叶片枯黄、早落,导致月季第2次发叶,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降低切花产量,影响观赏效果。该病也能为害玫瑰、黄刺梅、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物。
图6-14 月季黑斑病
1—被害叶片;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7.2.2 症状
月季黑斑病(见图6-14)的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在叶片上,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的黑紫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7.2.3 发病规律
月季黑斑病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雨水是该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叶部病害的盒装标本、浸渍标本、病原菌的玻片标本、新鲜的叶部病害标本、叶部病害挂图、幻灯片等。
1.2 工具
工具为显微镜、镊子、无菌水、纱布、放大镜、挑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等。
2.任务实施步骤
(1)观看所有叶部病害的挂图和幻灯片。
(2)观察并记录下列叶部病害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
①白粉病类。观察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大叶黄杨白粉病的症状。用挑针挑取病叶上的白色粉状物和子实体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②锈病类。观察玫瑰锈病、草坪草锈病、杨叶锈病、海棠锈病、萱草锈病症状。这类病害的共同特征是被害部位产生锈色粉状物。
③霜霉病类。观察葡萄霜霉病、羽衣甘蓝霜霉病、紫罗兰霜霉病等病害的症状特点。这类病害的共同特征是在叶片正面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疏松的霜霉层。
④灰霉病类。观察仙客来灰霉病或四季海棠灰霉病症状,受害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到全叶,使叶片变成褐色腐烂,最后全叶褐色干枯。
⑤叶斑病类。叶斑病种类很多,其病斑大小、颜色、形状各异,其共同特点是叶面上产生圆形、不规则形褐色至黑褐色的坏死斑,后期病部中央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小黑点或霉层,即病菌的子实体,注意观察不同病害的症状差异。
⑥炭疽病类。炭疽病的典型特征为病斑圆形或半圆形,发生在叶缘、叶尖较普遍,边缘明显,红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后期散生或轮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淡红色分生孢子堆。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6-1所示。
表6-1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园林植物常见叶、花、果病害有哪些?对植物造成什么样的损害?
(2)什么环境条件影响叶、花、果病害的发生?
(3)叶、花、果病害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4)叶、花、果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有哪些?
(5)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拓展提高
家庭花卉种养及病害防治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家庭居室内除了布置优美的家具及一些陈设外,如能把盆花、盆景及插花作为室内装饰,就更有独特风味,不但可以给居室带来浓厚的生活气息,且能使人怡情悦目,心情舒畅。
1.家庭养花的环境布置
高楼居民种花,可利用阳台或窗台、室内。在阳台上可搭一小棚架,种植攀缘植物,既可遮挡夏季炎日照射,又可美化、绿化阳台。阳台上养花必须注意下面几点:一是光照;二是阳台的朝向。阳台上种植哪些花木为好,要根据阳台的朝向,以及本地的气候条件、花卉品种的习性来决定。
2.家庭养花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2.1 真菌性病害防治
家庭养花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灰霉病等。防治方法包括:一是深秋或早春清除枯枝落叶并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烧毁;二是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锰锌600倍液保护;三是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四是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
2.2 病毒性病害防治
防治病毒性病害更需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适期喷洒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消灭蚜虫、粉虱等传毒昆虫;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预防人为的接触传播。
2.3 细菌性病害防治
细菌性病害防治分为软腐病的防治和根癌病的防治。软腐病的防治:一是盆栽最好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二是发病后及时用敌克松600~800倍液浇灌病株根际土壤。根癌病的防治:一是栽种时选用无病菌苗木或用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二是发病后立即切除病瘤,并用0.1%汞水消毒。
任务2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能力点:根据枝干病害的典型症状准确诊断常发生枝干病害及对其进行防治。
任务提出
不论是草本花卉的茎,还是木本花卉的枝条或主干,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为害。虽然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种类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其为害情况影响很大,轻者引起枝枯,重者导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和城市景观。如近年来在许多地方扩展蔓延的松材线虫病,导致大面积的松林枯死;主要行道树的日灼病日趋严重等,已成为制约城市绿化的主要因素。
任务分析
引起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病原包括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和一些非侵染性病原(如日灼、冻害等)。其中真菌仍然是主要的病原。
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防治原则:清除侵染来源(有些锈病需铲除转主寄主,病毒、植原体病害需消除媒介昆虫),是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加强养护管理,提高观赏植物的抗病力,是防治由弱寄生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和由环境不适引起的病害的有效手段;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危险性枝干病害的良好途径。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腐烂、溃疡病类
1.1 腐烂、溃疡病类概述
1.1.1 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为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
(1)症状识别。杨树烂皮病(见图6-15)的病害发生在杨树、柳树等枝干皮部。染病初期,皮部出现不规则隆起,触之较软,剥皮则有淡淡酒精味。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后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看时,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
图6-15 杨树烂皮病
1—示病株上的干腐和枯枝型症状;2—分生孢子器;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4—子囊壳;5—子囊及子囊孢子
(2)发病规律。杨树烂皮病的病菌在病皮中连年存活生长,4月形成分生孢子,5月产生量最多。分生孢子角在雨后或潮湿天气下更多,借雨水溶开孢子角后,孢子借风、雨、昆虫、鸟类传播,从无伤的死皮侵入定居潜育。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因而易染病。
1.1.2 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以前仅在我国北方发生,但近年来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向我国南方扩展迅速。
(1)症状识别。杨树溃疡病(见图6-16)的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为水渍状,或形成水泡,或有液体流出,具有臭味,失水后稍凹陷,病部出现病菌的子实体,内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色。当病斑环绕枝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
图6-16 杨树溃疡病
1—树干上的水泡症状;2—病害后期的溃疡斑;3—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4—子囊腔、子囊及子囊孢子
(2)发病规律。杨树溃疡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1个月。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1.1.3 月季枝枯病
世界各地栽培月季的地区普遍发生月季枝枯病。此病常引起月季枝条顶梢部分干枯,严重受害的植株甚至全株枯死。除月季外,该病还为害玫瑰、蔷薇等多种蔷薇属植物。
(1)症状识别。月季枝枯病(见图6-17)限于在茎秆上发生溃疡斑,初在茎上发生小的紫红色的斑点,小点扩大,颜色加深,边缘更加明显。斑点的中心变为浅褐色至灰白色。围绕病斑周围,红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十分明显。病菌的分生孢子呈微小的突起出现。随着分生孢子器的增大,其上的表皮出现了纵向裂缝,潮湿时涌出黑色的孢子堆,此为该病特有的症状。发病严重时,病斑迅速环绕枝条,病部以上部分萎缩枯死,变黑向下蔓延并下陷。
图6-17 月季枝枯病
(2)发病规律。月季枝枯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植株病组织内越冬,为次年初侵染来源。病菌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特别是修剪后的伤口或虫伤等,嫁接苗也可以从嫁接口侵入。
1.1.4 毛竹枯梢病
毛竹枯梢病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等省。1959年浙江东部沿海暴发成灾,1973年蔓延全省,被害毛竹林500 000余亩(1亩=667平方米)。被害毛竹枝条、竹梢枯死,严重者成片竹林枯死。
(1)症状识别。毛竹枯梢病(见图6-18)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先在当年新竹梢头或枝条分叉部位陆续出现浅褐色斑点,随气温升高,扩展为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棱形斑,在病枝基部内侧形成深褐色较长舌形斑。病斑扩展,病梢、病枝及以上部分相继枯死,竹叶枯落;被害严重者,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毛竹枯梢病的病原以菌丝体在病竹病部组织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个别可达5年。孢子随风、雨扩散传播,子囊孢子在水滴中萌发,适温25~35℃。孢子萌发后可从伤口或直接侵入当年新竹,经1~3个月潜育期,于7—9月发病。
图6-18 毛竹枯梢病
1—症状;2—病原;(1)—疣状子实体;(2)—子囊壳;(3)—子囊及子囊孢子;(4)—子囊孢子
1.2 腐烂、溃疡病类的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促进观赏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此类病害的有效途径。
(2)刮病斑。目前还只用直观法检查,刮除病部,范围可大于病部0.5~1cm,要及时彻底刮净。伤口保护可涂用下列各种药剂:2%粉锈宁糊浆、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15%氯硅酸水剂30倍液。为了增加伤口愈合能力,还可增加1%~3%腐殖酸钠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50单位的内疗素、50%代森锰锌、50%843康复剂或神农液涂抹病斑。
(4)白涂剂。白涂剂对枝干溃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涂抹之前一定要清理树干,不然白涂剂反而会掩盖病害不能及时治疗。
2.丛枝病类
2.1 丛枝病类概述
2.1.1 竹丛枝病
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湖南、贵州等省,但以华东地区为常见,寄主有淡竹、箬竹、刺竹、刚竹。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重病株逐渐枯死,在发病严重的竹林中,常造成整个竹林衰败。
(1)症状识别。竹丛枝病(见图6-19)的病枝在健康新梢停止生长后继续生长,病枝细长,叶形变小,顶端易死亡,产生大量分枝,以后逐年产生大量分枝,节间缩短,枝条越来越细,叶片呈鳞片状,细枝丛生呈鸟巢状,病株先从少数竹枝发病,数年内逐步发展到全部竹枝。
(2)发病规律。竹丛枝病病菌的传播与侵染的途径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是接触传染。病害的发生是由个别竹枝发展至其他竹枝,由点扩展至片。
2.1.2 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又名凤凰窝,分布于河北正定、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
(1)症状识别。泡桐丛枝病(见图6-20)为害泡桐,在枝、叶、干、花、根部均可表现畸形。隐芽大量萌发,侧枝丛生,纤细,呈扫帚状。叶小,黄化,有时皱缩,幼苗病后矮化。花瓣变为叶状,花柄或柱头生出小枝,花萼变薄,花托多裂,花蕾变形。
(2)发病规律。泡桐丛枝病可借嫁接传播,烟草盲蝽、茶翅蝽和南方菟丝子能传毒。病枝、叶浸出液以摩擦、注射等方法接种,均不发病。
图6-19 竹丛枝病
图6-20 泡桐丛枝病
2.2 丛枝病的防治
(1)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木,严格用无病植株作为采种和采根母树,不留平茬苗和留根苗,尽可能采用种子繁殖,培育实生苗。
(2)加强管理。秋季当病害停止发生后,在树液向根部回流前,彻底修除病枝,春季当树液向上回升之前,对树枝进行环状剥皮,然后再去掉死枝,以防疤过大,可减轻被害率。
(3)药剂防治。用1万~2万单位/mL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碱;2%或5%硼酸钠溶液15~30mL,或通过髓心注射、根吸等方式注入苗木髓心内,或叶面喷洒,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3.枯萎病类
3.1 枯萎病类概述
3.1.1 香石竹枯萎病
香石竹枯萎病是香石竹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我国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市均有发生,除杭州外,其他城市为害较为严重。该病为害香石竹、石竹、美国石竹等多种石竹属植物,会引起植株枯萎死亡。
图6-21 香石竹枯萎病
(1)症状识别。香石竹枯萎病(见图6-21)的植株在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受害。首先是植株嫩枝生长扭曲、畸形和生长停滞;幼株受侵染导致迅速死亡,纵切病茎,可看到维管束中有暗褐色条纹,从横断面可见到明显的暗褐色环纹;根部受侵染后迅速向茎部蔓延,植株最终枯萎死亡。
(2)发病规律。香石竹枯萎病的病原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存活,病株根或茎的腐烂处在潮湿环境中产生子实体、孢子借气流或雨水、灌溉水的溅泼传播;通过根和茎基部或插条的伤口侵入,病菌进入维管束系统并逐渐向上蔓延扩展。一般在春夏季节,土壤温度较高、阴雨连绵、土壤积水的条件下,病害发生则严重。栽培中氮肥施用过多,以及偏酸性的土壤,均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侵染,可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广州地区香石竹枯萎病常于4—6月发生。
3.1.2 郁金香基腐病
郁金香基腐病为害植株的鳞茎,使鳞茎腐烂,导致植株叶片早衰,有的叶片直立且逐渐变为特有的紫色。感病鳞茎长出的花瘦小,变形,甚至枯萎。该病严重降低植株的观赏价值,使经济效益受损。
(1)症状识别。郁金香基腐病多发生于植株开花期,主要为害球茎和根,病害多发生在球茎基部。在郁金香花凋谢时,田间即出现零星病株,叶片发黄、萎蔫,茎叶提早变红枯黄,枝干基部腐烂,呈现疏松纤维状,根系少,极易拔出。种球流胶,淀粉组织分解腐烂。
(2)发病规律。郁金香基腐病的病菌在感病种球和土壤中越冬。郁金香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受害。6月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种球带菌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种球上的伤口和贮藏期通风不良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3.2 枯萎病的防治
(1)减少侵染源。菊花、香石竹、水仙等平时常用扦插繁殖,插条成为病害的传播途径之一,应从无病枝上选取健康枝条、球茎、块茎用于繁殖。
(2)减少菌源。根据枯萎病的发生特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土壤中病菌积累;不用病残体堆肥而使病菌返回土中;实行轮作,更换无病土壤,必要时进行土壤处理(70%五氯硝基苯粉剂8~9g/m2、氯化苦60~120g/m2、1∶50甲醛4~8g/m2、福美双1~2g/m2等)。
(3)加强管理。适时播种,提前挖掘鳞茎,尽量避开高温期。注意防涝排水,控制土壤含水量。
(4)选育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发病有显著差异,特别是菊花、翠菊等品种。因此,尽量选育抗病品种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4.锈病类
4.1 锈病类概述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全球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锈病种类很多,在观赏方面主要为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
4.1.1 竹秆锈病
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贵州、四川等地区均有发生。竹秆被害部位变黑,材质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严重的竹子容易整株死亡,不少竹林因此被毁坏。该病主要为害淡竹、刚竹、旱竹、哺鸡竹、箭竹、刺竹等16种以上的竹种。
图6-22 竹秆锈病
1—竹秆上的症状;2—病菌夏孢子;3—冬孢子
(1)症状识别。竹秆锈病(见图6-22)的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近地面的秆基部,严重时也可发生在竹秆上部甚至小枝。在发病部位产生明显的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的橙黄色垫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且多生于近竹节处。病斑逐年扩展,当包围竹秆一周时,病竹即枯死。
(2)病原。竹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皮下硬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硬层锈菌(毡锈菌)属。
(3)发病规律。经多年观察,竹秆锈病的病竹上只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未见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也未发现它的转主寄主。病菌以菌丝体或不成熟的冬孢子堆在发病组织内越冬。菌丝体可在寄主体内存活多年。
病害发生与地势、大气温度和竹种有一定的关系。凡地势低洼、通风不良、较阴湿的竹林发病较重;反之,则轻。
4.1.2 松-芍药锈病
松-芍药锈病为松疱锈病的一种,是针松类的主要病害。我国的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云南松均有发生,以樟子松和马尾松发病较普遍。病害严重时,常引起枝干枯死。转主寄主为芍药属、马先蒿属、马鞭草属、小米草属等植物。
(1)症状识别。松-芍药锈病(见图6-23)主要为害松树的枝条和主干的皮部,但以侧枝发病为多。病枝略显肿胀,呈纺锤形,病部皮层变色,粗糙而开裂,严重时木质部外露并流脂。
(2)发病规律。松-芍药锈病病原菌的冬孢子于7月中、下旬在芍药叶背的夏孢子堆附近形成,当年秋季成熟后,遇湿即可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传播,萌发后由气孔侵入松树的针叶,菌丝逐渐向枝干皮部延伸,在韧皮部内发育多年产生菌丝。两三年后松树皮部出现病状,于当年秋季病部产生蜜滴,其中混有性孢子。
图6-23 松-芍药锈病
1—松树主干上的锈孢子器;2—病树上的蜜滴;3—芍药叶背的冬孢子堆;4—病菌夏孢子放大图;5—冬孢子放大图;6—精子;7—锈孢子8—夏孢子;9—冬孢子;10—担子及担孢子
4.2 枝干锈病的防治
4.2.1 杜绝或减少菌源
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如配置新建公园的景观植物时,将观赏植物与转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km;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与二针松、三针松等都不能混植。
4.2.2 加强养护管理
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抗病力,建园前选择合适地段,做好土壤改良,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为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去除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病虫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4.2.3 药剂防治
(1)冬季施药。秋末到次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预防,可喷2~5°Be石硫合剂,或45%结晶石硫合剂100~150倍液,或五氯酚钠200~300倍液。
(2)生长季施药。在花木发病初期喷0.2~0.3°Be石硫合剂,或45%结晶石硫合剂3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三唑酮1 500倍液。
(3)严格检疫。许多树木枝干锈病是检疫对象,应从无病区引入苗木,从无病母株上采集插枝等无性繁殖材料。
(4)选育抗病品种。花木种类不同,抗锈病能力有明显差异。因此,选育抗锈病花木品种,是防治锈病的经济有效的途径。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枯萎病(翠菊枯萎病、香石竹枯萎病、郁金香基腐病、水仙基腐病、合欢枯萎病、银杏茎腐病)、炭疽病类(牡丹炭疽病、仙人掌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鸢尾细菌性软腐病、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大丽花青枯病、紫罗兰细菌性腐烂病、菊花枯萎病)等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玻片标本。
1.2 工具
工具为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
2.任务实施步骤
2.1 枝干溃疡、腐烂病观察
观察月季枝枯病、菊花菌核性茎腐病、仙人掌茎腐病、柑橘溃疡病、槐树溃疡病、鸢尾细菌性软腐病的症状。主要特征是病部为水渍状,病斑组织软化,皮层腐烂,失水后产生下陷,病部开裂,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粒点,即病菌子实体。比较其病斑形状、颜色、边缘及病菌子实体形态的差异。
2.2 丛枝病观察
观察竹丛枝病、枫杨丛枝病、泡桐丛枝病、翠菊黄化病症状。典型症状是叶变小而革质化,腋芽萌发,节间缩短,形成丛枝,花器返祖,花、叶变色,生长发育受阻,整个植株矮化等。
2.3 枝干锈病观察
观察竹秆锈病、松瘤锈病的症状特点。这类病害大多出现大量锈色、橙色、黄色甚至白色的病斑,以后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产生肿瘤。认真观察不同锈病的症状,及其在转主寄主上的特征。用显微镜观察上述锈病病原菌形态,比较其各类孢子的差异。
2.4 枯萎病观察
观察松材线虫病、香石竹枯萎病症状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线虫的特点和石竹尖镰孢的特点。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枝干部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6-2所示。
表6-2 园林植物枝干部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枝干病害的病原都在什么地方越冬?
(2)如何控制环境条件来预防枝干病害的发生?
(3)如何根据枝干病害的典型症状进行诊断?
(4)枝干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拓展提高
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防治方案
1.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防治原则
(1)清除侵染来源、铲除转主寄主、消除昆虫媒介是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观赏植物的抗病力,是防治由弱寄生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和由环境不适引起的病害的有效手段。
(3)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危险性枝干病害的良好途径。
2.秆锈病类的防治措施
(1)清除转主寄主,不与转主寄主植物混栽,是防治秆锈病的有效途径。
(2)加强检疫,禁止将疫区的苗木、幼树运往无病区,防止松疱锈病的扩散蔓延。
(3)及时、合理地修除病枝,及时清除病株,减少侵染来源。
(4)药剂防治。用松焦油原液、70%百菌清乳剂300倍液直接涂于发病部位;或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500倍液喷雾。
3.丛枝病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的传播。
(2)栽植抗病品种或选用培育无毒苗、实生苗。
(3)及时剪除病枝,挖除病株,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4)喷药防治如下。①植原体引起的丛枝病可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4000倍液喷雾;②真菌引起的丛枝病可在发病初期直接喷50%多菌灵或25%三唑酮的5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喷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很明显。
4.枯萎病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治危险性病害的扩展与蔓延。
(2)加强对传病昆虫的防治是防止松材线虫扩散蔓延的有效手段。
(3)清除侵染来源。
(4)药剂防治。
防治香石竹枯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苯来特500~1000倍液,灌注根部土壤,每隔10d一次,连灌2~3次。
任务3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能力点:根据病害的症状正确诊断及防治常发生园林植物根部病害。
任务提出
虽然园林植物的根部病害是园林植物各类病害中种类最少的,但其危害性却很大,常常是毁灭性的。染病的幼苗几天即可枯死,幼树在一个生长季节可造成枯萎,大树延续几年后也可枯死。根部病害主要破坏植物的根系,影响水分、矿物质、养分的输送,往往引起植株的死亡,而且由于病害是在地下发展的,初期不容易被发觉,等到地上部分表现出明显症状时,病害往往已经发展到严重阶段,植株也已经无法挽救了。
任务分析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及根茎部皮层腐烂,并产生特征性的白色菌丝、菌核、菌索;根部和根茎部肿瘤;病菌从根部侵入并在输导组织定植导致植株枯萎;根部或干基部腐朽并可见大型子实体等。根部病害发生后的地上部分往往表现出叶色发黄、发叶迟缓、叶形变小、提早落叶、植株矮化等症状。
引起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病原有两类:一类是非侵染性病原,如土壤积水、酸碱度不适、土壤板结、施肥不当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寄生线虫等。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防治原则:严格实施检疫措施、土壤消毒、病根清除和植前处理,是减少侵染来源的重要措施;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对由土壤习居菌引起的病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以菌治病工作,探索根部病害防治的新途径。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苗木猝倒病
1.1 分布与为害
猝倒病是世界各国苗圃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针叶树和阔叶树幼苗,以松杉类针叶树苗最易染病。被害率达30%~60%不等,严重时有的达70%~90%。
1.2 症状类型
(1)种芽腐烂型。种芽还未出土或刚露出土,即被病菌侵染死亡,引起种芽腐烂,地上缺苗断垄,也称种腐或芽腐。
(2)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茎基部侵入,产生褐色斑点,受侵部呈现水状腐烂,幼苗迅速倒伏,此时嫩叶仍呈绿色,随后病部向两端扩展,根部相继腐烂,然后全苗干枯。猝倒型多发生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多雨时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杉苗猝倒病如图6-24(a)所示。
(3)立枯型。幼苗木质化后,土壤病菌较多,或环境对病菌有利,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苗根染病腐烂,茎叶枯黄,但死苗站着不倒,而易拔起,故称为立枯病。杉苗立枯病如图6-24(b)所示。
(4)叶枯型。幼苗出土后,若苗床低凹、阴雨连绵、苗木过于密集而苗丛内光照不足,易致苗木下部叶片染病腐烂枯死,在枯死的茎叶上,常有灰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常造成苗木成簇死亡,也称苗腐或顶腐。
1.3 病原
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以下因素:圃地积水,造成根系窒息;土壤干旱,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偶尔也可由交链孢菌和多生孢菌引起。
图6-24 杉苗猝倒病和立枯病
1—种芽腐烂;2—茎叶腐烂;3—幼苗猝倒;4—苗木立枯;5—镰刀菌;6—菌丝;7—游离孢子囊;8—游动孢子;9—交链孢菌
1.4 发病规律
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都有较强的腐生习性,平时能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腐生。它们分别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核渡过不良环境,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潮湿的环境,便侵染为害。腐霉菌和丝核菌的生长温度为4~28℃。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发病严重的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前作染病。前作时染病植物的病株残体多,病菌繁殖快,苗木易于发生病。
(2)雨天操作。无论是整地、作床或播种,如果在雨天进行,因土壤潮湿、板结,不利于种子生长,种芽容易腐烂。
(3)圃地粗糙、床面不平,不利于苗木生长,苗木生长纤弱,抗病力差,病害容易发生。
(4)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肥料在腐熟过程中,易烧苗,且常混有病菌。
(5)播种晚,致使幼苗出土较晚,出土后如果遇阴雨,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加上苗茎幼小,抗病力差,病害容易发生。
(6)揭草过晚。若种子质量差,种子发芽势弱,幼苗出土不齐,不能及时揭除覆草,致使苗生长弱,抗病力差,容易发病。
(7)苗木过密,会使苗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蔓延,病害发生。
(8)天气干旱,苗木缺水或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烫伤,有利于病害发生。
1.5 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猝倒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不选用瓜菜地和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作为圃地。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可用溴甲烷进行熏蒸处理,用药量为50g/m2。消毒时一定要在密闭的小拱棚内进行,熏蒸2~3d,揭开薄膜通风14d以上。
(3)幼苗消毒。幼苗出土后,可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洒1次。
2.花木白绢病
2.1 分布与为害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寄主有水仙、郁金香、香石竹、菊、芍药、牡丹、凤仙花、吊兰、美人蕉、一品红、油桐、泡桐、茶、柑橘、葡萄、松树和乌桕等。白绢病一般发生在苗木上,植物受害后轻者生长衰弱,重者死亡。
图6-25 花木白绢病
1—健康油菜菌;2—染病油菜菌;3—担子和担孢子;4—病原菌的担子层;5—病苗根部放大(示菌核)
2.2 症状
各种感病植物的白绢病症状大致相似,主要发生于植物的根、茎基部。初发生时,病部皮层变褐,逐渐向四周发展,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菌丝呈扇形扩展,蔓延至附近的土表上,以后在病苗的基部表面或土表的菌丝层上形成菜子状的茶褐色菌核。苗木受害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植物的水分和养分输送被阻断,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死亡。花木白绢病如图6-25所示。
2.3 发生规律
白绢病的病菌以菌丝与菌核在病株残体、杂草上或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在适宜条件下,由菌核产生菌丝进行侵染。病菌可由病苗、病土和水流传播,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土壤疏松湿润、株丛过密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严重;在酸性至中性(pH 5~7)土壤中病害发生多,而在碱性土壤发病则少;土壤黏重板结的园地,被害率高。
2.4 防治方法
(1)选地。选好圃地,要求不积水,透水性良好,不连作,前作不是茄科等最易染病的植物。加强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并增施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2)外科治疗。用刀将根颈部病斑彻底刮除,并用401抗生素50倍液或1%硫酸铜溶液消毒,再涂波尔多液等保护剂,最后覆盖新土。
(3)药剂防治。土壤消毒用70%五氯硝基苯或80%敌菌丹粉可预防苗期发病;苗木消毒可用7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800~1 000倍液、2%的石灰水、0.5%硫酸铜溶液浸10~30min;发病初期,用1%硫酸铜溶液浇灌苗根,可防止病害蔓延。
3.根结线虫病
3.1 分布与为害
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南北各省都有发生,常见的寄主有楸、石竹、柳、月季、海棠、桂花、仙人掌、仙客来、凤仙花、菊花、栀子、马蹄莲、唐菖蒲、凤尾兰、百日草等苗木,病株生长缓慢、停滞,严重时会使苗木凋萎枯死。
图6-26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
3.2 症状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见图6-26)被害植株的侧根和支根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期表面光滑,为淡黄色,后期粗糙,质软。剖视可见,瘤内有白色透明的小粒状物,即根瘤线虫的雌成虫。病株根系吸收机能减弱,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易脱落或枯萎,有时会发生枝枯,严重的整株枯死。
3.3 发病规律
病土是根结线虫病最主要的侵染来源。根结线虫病的传播主要依靠种苗、肥料、工具、水流及线虫本身的移动。在病土内越冬的幼虫,可直接侵入寄主的幼根,刺激寄主,从而形成巨型细胞,并形成根结。
3.4 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根结线虫病扩展蔓延。
(2)轮作。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圃地,应避免连作染病寄主,应与杉、松、柏等不染病的树种轮作2~3年。圃地深翻或浸水两个月可减轻病情。
(3)药剂防治。利用溴甲烷处理土壤;用3%克百威(呋喃丹)颗粒剂或15%涕灭威(铁灭克)颗粒剂分别按4~6g/m2及1.2~2.6g/m2的用量拌细土,施于播种沟或种植穴内;也可用10%苯线磷颗粒剂处理土壤,具体用量为30~60kg/hm2。
(4)盆土药剂处理。将5%苯线磷按土重的0.1%与土壤充分混匀,进行消毒;也可将5%苯线磷或10%丙线磷施入花盆中。该药可在植物生长季节使用,不会产生药害。
(5)盆土物理处理。炒土或蒸土40min,注意加温不要超过80℃,以免土壤变劣;或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暴晒,在水泥地上将土壤摊成薄层,白天暴晒,晚上收集后用塑料膜覆盖,反复暴晒2周,其间要防水浸,避免污染。
4.根癌病
4.1 分布与为害
根癌病又称冠瘿病、根瘤病,在国内分布广泛。其寄主范围广,除为害樱花外,还为害石竹、天竺葵、桃、月季、菊花、大丽菊、蔷薇、梅、夹竹桃、柳、核桃、花柏、南洋杉、银杏和罗汉松等。
4.2 症状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可发生在主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与侧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的瘤状物,幼瘤初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以后肿瘤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皲裂。图6-27所示为樱花根癌病。
4.3 发病规律
根癌病的病原菌可在染病寄主肿瘤内或土壤病株残体上生活一年以上。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插条、嫁接、园艺工具和地下害虫等进行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和种条的运输,碱性、湿度大的沙壤土被害率较高,连作有利于病害发生,嫁接时切接比芽接被害率高。苗木根部伤口多时发病重。
图6-27 樱花根癌病
1—症状;2—病原
4.4 防治措施
(1)病土处理。病土须经热处理或药剂处理后方可使用,或用溴甲烷进行消毒,病区应实施两年以上的轮作。
(2)病苗处理。病苗须经药液处理后方可栽植,可选用500~2 000mg/kg链霉素30min或在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min。发病植株可用70%抗菌剂402乳油300~400倍液浇灌或切除肿瘤后用500~2 000mg/kg链霉素或用500~1 000mg/kg土霉素涂抹伤口。
(3)外科治疗。对于初起病株,用刀切除病瘤,然后用石灰液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或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或用二硝基邻甲酚钠20份混合涂瘤,可使病瘤消除。
(4)加强检疫。禁止病株进入无病地区。
图6-28 花木紫纹羽病
1—担子及担孢子;2—病根症状
5.纹羽病
5.1 花木紫纹羽病
5.1.1 分布与为害
花木紫纹羽病又称紫色根腐病,是观赏植物、树木、果树、农作物上的常见病害。我国东北各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生。松、杉、柏、刺槐、杨、柳等都易受害。苗木受害后,病害发展很快,常导致苗木枯死;大树发病后,生长衰弱,个别严重的植物会因根茎腐烂而死亡。
5.1.2 症状
花木紫纹羽病(见图6-28)从小根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侧根及主根,甚至到树干基部,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剥离,病根及干基部表面有紫色网状菌丝层或菌丝束,有的形成一层质地较厚的毛绒状紫褐色菌膜,如膏药状贴在干基处,夏天在上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白粉状孢子层。在病根表面菌丝层中有时还有紫色球状的菌核。病株地上部分表现为:顶梢不发芽,叶形变小、发黄、皱缩卷曲,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死亡。
5.1.3 病原
花木紫纹羽病的病原菌为紫卷担子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目、卷担子菌属。
5.1.4 发病规律
花木紫纹羽病的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潜伏在土壤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病。但在北京香山公园较干旱的山坡侧柏干基部也有发现。
5.2 花木白纹羽病
5.2.1 分布与为害
花木白纹羽病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寄主有栎、栗、榆、槭、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常引起根部腐烂,造成整株枯死。
5.2.2 症状
花木白纹羽病的病菌侵害根部,最初是须根腐烂,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被害部位的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近土表根际处展布白色蛛网状的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
5.2.3 病原
花木白纹羽病的病原菌为核座坚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座坚壳属。
5.2.4 发病规律
花木白纹羽病的病菌以菌核和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病害的蔓延主要通过病、健根的接触和根状菌索的延伸。病菌的孢子在病害传播上作用不是很大。
5.3 防治方法
(1)不在有病地建园。
(2)在病区或病树外围挖1m深的沟,隔离或阻断病菌的传播。
(3)不用刺槐作防护林,如用要挖根隔离,以防病菌随根系传入果园。
(4)低洼地积水应及时排出,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整形修剪,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增强树体抗病力。
(5)选用无病苗木,并对苗木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0.5%~1%的硫酸铜溶液浸苗10~20min。
(6)对于发病较轻的植株,可扒开根部土壤,找出发病的部位,并仔细清除病根,然后用50%的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液,最后涂波尔多液等保护剂。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标本;苗木紫纹羽病、花木白纹羽病的标本;花木白绢病、花木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根癌病等根部病害的各种标本。
1.2 工具
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泡沫塑料板、镊子。
2.任务实施步骤
2.1 根腐病观察
2.1.1 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症状观察
观察种芽腐烂型、猝倒型、立枯型、叶枯型病状,掌握其生长不同时期的症状。用显微镜观察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玻片标本,了解这些病菌的形态。
2.1.2 苗木紫纹羽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植物被害后,根部表面产生紫红色丝网状物或紫红色绒布状菌丝膜,有的可见细小紫红色菌核。
2.1.3 花木白纹羽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植物被害部位的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近土表根际处展布白色蛛网状的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
2.1.4 花木白绢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观察花木白绢病的症状,根茎部皮层变褐坏死,病部及周围根际土壤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出现菜子状小菌核。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特点,菌丝体白色,菌核球形或近球形,表面茶褐色,内部灰白色。
2.1.5 花木根腐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皮层和木质部间有白色扇形的菌膜;在病根皮层内、病根表面及病根附近的土壤内,可见深褐色或黑色扁圆形的根状菌;秋季在濒死或已死亡的病株干茎和周围地面,常出现成丛的蜜环菌的子实体。
2.2 根瘤病观察
2.2.1 根结线虫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观察仙客来根结线虫病的特征,被害嫩根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剖开可见瘤内有白色透明的小粒状物,即根瘤线虫的雌成虫。根结线虫特征观察,雌雄异形,雌虫乳白色,头尖腹圆,呈梨形,雄虫蠕虫形,细长,尾短而钝圆,有两根弯刺状的交合刺。
2.2.2 根癌病症状及病原观察
病部膨大呈球形的瘤状物。幼瘤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后瘤状物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皲裂。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6-3所示。
表6-3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根部病害对园林植物有什么样的影响?
(2)根部病害的地下和地上症状各有哪些特点?
(3)根部病害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4)如何正确诊断并防治园林植物根部病害?
拓展提高
观赏树木的冻害防护
冻害是树木因受低温伤害而致细胞和组织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1.冻害的表现
(1)芽的表现。花芽受冻后,内部变褐,初期只见到芽鳞松散,后期芽不萌发,干缩枯死。
(2)枝条的表现。枝条的冻害与其成熟度有关。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
(3)枝杈和基角。枝杈冻害的表现是皮层或形成层变褐,而后干枯凹陷,有的树皮成块冻坏,有的顺着主干垂直冻裂形成劈枝。主枝与树干的夹角越小则冻害越严重。
(4)主干受冻后形成纵裂,一般称为“冻裂”,树皮成块状脱离木质部,或沿裂缝向外侧卷折。
(5)根颈的表现。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后干枯,对植株为害大。
2.冻害的预防
2.1 宏观预防
(1)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种植抗寒力强的树种、品种和砧木,选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抗寒力低的边缘树种,可以大大减少越冬防寒措施,同时注意栽植防护林和设置风障,改善小气候条件,预防和减轻冻害。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寒性。加强栽培管理(尤其重视后期管理)有助于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
(3)加强树体保护。对树体的保护措施很多,一般的树木采用浇冻水和灌春水的方法预防冻害。
2.2 微观预防
(1)熏烟法。凌晨2:00左右在上风方点燃草堆或化学药剂,利用烟雾防霜。这种方法简便经济,效果较好。
(2)灌水法。土壤灌水后可使田块温度提高2~3℃,并能维持两三夜。
(3)覆盖法。用稻草、草木灰、尼龙薄膜覆盖田块,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3.冻害的补救措施
受冻后树木的养护极为重要,因为受冻树木的输导组织受树脂状物质的淤塞,树木根的吸收、输导,叶的蒸腾、光合作用以及植株的生长等均受到破坏。为此,应尽快恢复输导系统,治愈伤口,缓和缺水现象,促进休眠芽萌发和叶片迅速增大,促使受冻树木快速恢复生长。受冻后的树,一般均表现为生长不良,因此首先要加强管理,保证前期的水肥供应,亦可以早期追肥和根外追肥,补给养分以尽量使树体恢复生长。
任务4 园林植物草坪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草坪病害的种类、症状特点、发生条件,掌握草坪病害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准确诊断并制订园林植物草坪病害的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目前大部分草坪建造方法粗放,养护管理技术落后,通常在铺设的当年就相继出现斑秃、杂草、病虫害及退化现象。因此,草坪有害生物防治成为当前制约草坪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遵循以草坪生态系统为基础,调整和控制生态系中的各个因素,使有害生物的为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草坪的优质美观,收到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这对于保护和巩固已有成果和促进草坪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务分析
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与其他植物病害一样,都是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已知草坪病害有50多种,并且侵染性病害中以真菌病原物所致的病害为主,主要有褐斑病、腐霉枯萎病、镰孢菌枯萎病、锈病、白粉病和叶斑(叶枯)病等。
病害是影响草坪质量和景观的一类重要因素。它主要为害种子和植株的叶、鞘、茎、根、花和穗等各个部位,造成烂种、苗腐、叶枯和其他部位的腐烂坏死,甚至整株死亡。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草坪草褐斑病
1.1 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褐斑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剪股颖、结缕草、野牛草和狗牙根等250余种禾草,以冷季型草坪受害最重。
1.2 症状
初期感染草坪草褐斑病的叶片或叶鞘常出现梭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内部呈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褐色甚至整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病菌侵入茎秆,条件适宜时有烟圈。在病叶鞘、茎基部有初期为白色,后期变成黑褐色的菌核,易脱落。
1.3 发病规律
草坪草褐斑病是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丝核菌以菌核形式或在草坪草残体上的菌丝形式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1.4 防治措施
建草坪时禁止填入垃圾土、生土,土质黏重时掺入河沙或沙质土;定期修剪,及时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减少菌源量。
(1)加强草坪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漫灌和积水,避免傍晚灌水。改善草坪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及时修剪,夏季剪草不要过低。
(2)选育和种植耐病草种(品种)。
(3)药剂防治。用三唑酮、三唑醇等杀菌剂拌种,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0.3%。发病草坪春季及早喷洒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 000倍液、50%灭酶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2.草坪草腐霉枯萎病
2.1 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腐霉枯萎病又称油斑病、絮状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是草坪上的重要病害。所有草坪草都会感染此病,其中冷季型草坪受害最重,如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高羊茅、细叶羊茅、粗茎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和暖季型的狗牙根、红顶草等。
2.2 症状
草坪草腐霉枯萎病主要造成芽腐、苗腐、幼苗猝倒、整株腐烂死亡。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对草坪的破坏最甚,常会使草坪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清晨有露水时,病叶呈水浸状,暗绿色,变软、黏滑,连在一起,有油腻感,故得名为油斑病。当湿度很高时,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叶片成簇趴在地上且出现一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层,在枯草病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色的菌丝体。
2.3 防治措施
(1)改善草坪立地条件。建植前要平整土地,黏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需要改良,要有排水设施,避免雨后积水,降低水位。
(2)加强草坪管理。及时清除枯草层,高温季节有露水时不修剪,以避免病菌传播。平衡施肥,避免试用过量氮肥,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合理灌溉,要求土壤见干见湿。
(3)种植耐病品种,提倡不同草种或不同品种混合建植,如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按不同比例混合种植。
(4)药剂防治。用0.2%灭酶灵药剂拌种是防治烂种和幼苗猝倒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高温、高湿季节可选择800~1 000倍(具体浓度按药剂说明)甲霜灵、乙膦铝、甲霜灵锰锌、霜酶威(普力克)等药剂,进行及时防治控制病害。
3.草坪草镰孢菌枯萎病
3.1 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镰孢菌枯萎病在全国各地草坪均有发生,可侵染多种草坪禾草,如早熟禾、高羊茅、剪股颖等。
3.2 症状
草坪草镰孢菌枯萎病主要造成烂芽、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和叶腐、匍匐茎和根状茎腐烂等一系列复杂症状。草坪上枯萎斑呈圆形或不规则,直径为2~30cm。当高湿时,病部有白色至粉红色的菌丝体和大量的分生孢子团。老草坪枯草斑常呈蛙眼状,多在夏季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出现。
3.3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耐病草种或品种。草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如抗病性剪股颖>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提倡草地早熟禾与高羊茅、黑麦草等混种。
(2)用种子质量0.2%~0.3%的灭酶灵、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拌种。
(3)加强养护管理。提倡重施秋肥,轻施春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灌溉次数,控制灌水量,保证干湿均匀,及时清除枯草层。
(4)在根茎腐症状未发生前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用药量为500g/m2。
4.草坪草锈病
4.1 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锈病分布广、为害重,几乎每种禾草上都有一种或数种锈病为害。其中以狗牙根、结缕草、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受害最重。
4.2 症状
草坪草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茎秆,在染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禾草感染锈病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调,蒸腾作用增强,大量失水,叶片变黄枯死,草坪稀疏、瘦弱,景观被破坏。
4.3 防治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 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合理灌水,降低湿度。发病后适时剪草,减少菌源数量。适当减少草坪周围的树木和灌木,保证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3%以上;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也较好;或用12.5%烯唑醇(速保利)超微可湿性粉剂稀释3000~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稀释6000~8000倍液喷雾。
5.白粉病
5.1 分布与危害
白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为草坪禾草的常见病害。可侵染狗牙根、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匍匐剪股颖和鸭茅等多种禾草,其中以早熟禾、细叶羊茅和狗牙根发病最重。
5.2 症状
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为害茎秆和穗。受害叶片开始出现1~2mm大小病斑,以正面较多,以后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椭圆形绒絮状霉斑,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后期病斑上有黑色的小粒点。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变黄,早枯死亡。草坪呈灰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
5.3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环境温、湿度与白粉病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15~20℃为发病适温,25℃以上时病害发展受抑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但雨水太多又不利于其生成和传播。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5.4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合理布局。
(2)加强养护管理。适时修剪,注意通风透光;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勿过干或过湿等。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 500~5 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液300~800倍液。
6.草坪草叶斑(叶枯)病
草坪草叶斑(叶枯)病是草坪草的另一类重要病害,常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影响草坪景观,常见的病害有德氏霉叶枯病、离孢叶枯病和尾孢叶枯病等。
6.1 德氏霉叶枯病
6.1.1 分布与为害
德氏霉属真菌寄主多种禾本科草坪植物,属世界性草坪病害。
6.1.2 症状
德氏霉叶枯病致叶斑和叶枯,也为害芽、根、根状茎和根茎等部位,产生种腐、芽腐、苗枯、根腐和茎基腐等复杂症状。在适宜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造成草坪早衰,出现枯草斑和枯草区。其寄主主要是早熟禾、紫羊茅、黑麦草及狗牙根等。
6.1.3 发病规律
该病害由德氏霉叶枯病菌引起,主要侵染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等。德氏霉叶枯病的侵染菌源来自于种子和土壤,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在草坪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由于病原菌的侵染造成烂芽、烂根、苗腐等复杂症状。病苗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气流、水流、工具传播,种子是最初侵染源,且能引起广泛的传播,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十分关键。
6.1.4 防治措施
(1)加强草坪的养护管理 早春以烧草等方式清除病残体和清理枯草层。叶面定期喷施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长期积水。
(2)化学防治 用种子质量的0.2%~0.3%的15%三唑酮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预防病害发生。
6.2 尾孢叶斑病
6.2.1 分布与为害
尾孢叶斑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为害狗牙根、钝叶草、剪股颖和高羊茅等禾草。
6.2.2 症状
尾孢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及叶鞘上出现褐色至紫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沿叶脉平行伸长,大小为1mm×4mm。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白色,潮湿时有大量灰白色的霉层(即大量分生孢子)产生,严重时叶片枯黄甚至死亡,草坪稀疏。
6.2.3 发病规律
尾孢叶斑病是由半知菌(尾孢属)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和休眠菌丝体在病叶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生长季节,病菌只有在叶面湿润状态下才能萌发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6.2.4 防治措施
参考德氏霉叶枯病的防治措施。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草坪草白粉病、草坪草锈病、草坪草褐斑病、草坪草腐霉枯萎病、草坪草镰刀菌枯萎病德氏霉叶枯病等草坪植物病害症状实物标本及症状类型挂图。
1.2 工具
按组配备双目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等工具。
2.任务实施步骤
4~6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对供试草坪植物各种病害标本进行观察识别。
第一步 观察所有草坪草病害的挂图及幻灯片。
第二步 以下列病害为代表,辨别其病状特点及病原形态。
(1)草坪草白粉病。辨析草坪草白粉病的为害状。同时用挑针挑取白粉及小黑点,制片镜检分生孢子、闭囊壳及附属丝。用挑针轻轻挤压盖玻片,注意观察挤压出来的子囊及子囊孢子。
(2)草坪草锈病。辨析草坪草锈病的为害状。切片或挑片镜检草坪草锈病的夏孢子及冬孢子堆。注意辨识其形态,冬孢子双孢、有柄、壁厚;夏孢子单胞、无柄、壁薄。
(3)草坪草褐斑病。辨析草坪草褐斑病的为害状。用挑针挑取菌丝镜检,观察菌丝的分枝处是否呈直角,用放大镜观察菌核的外部形态。该病害主要结合发病现场及资料图片进行观察识别。
(4)草坪草腐霉枯萎病。辨析草坪草腐霉枯萎病的为害状。用挑针挑取菌丝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隔膜,能否见到姜瓣状的孢子囊。该病害主要结合发病现场及资料图片进行观察识别。
(5)草坪草镰刀菌枯萎病。辨析草坪草镰刀菌枯萎病的为害状。用挑针挑取粉红色的霉层镜检,观察其孢子是否为镰刀形。该病害也可结合发病现场及资料图片进行观察识别。
(6)德氏霉叶枯病。辨析德氏霉叶枯病的为害状。用挑针挑取霉层镜检,观察其分生孢子是否为长棍棒形,多分隔。该病害也可结合发病现场及资料图片进行观察识别。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草坪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6-4所示。
表6-4 园林植物草坪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思考问题
(1)草坪病害有哪几大类,应如何判断?
(2)什么是草坪病害,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草坪病害的发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拓展提高
草坪病害的发生与可持续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草坪面积的不断增加,草坪病害的防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一种草坪疾病的流行,可导致草坪局部或大面积的衰败直至死亡,使整个草坪遭到毁灭。草坪病害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生态系统复杂以及草坪生长的特殊性,给草坪病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过程中必须实行病害的综合治理,即加强草种检疫、选择抗病草种、完善养护管理,注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的有机结合,协调草坪、病害、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关系,建设生态草坪,走可持续控制之路。
1.草坪病害的发生特点
草坪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多变且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在草坪系统的附近区域往往人口密集,因而更易遭受人为的破坏(如践踏等),受到工业“三废”及汽车尾气的污染;同时,草坪在养护管理(尤其是肥水管理)上没有农作物那样精细,有些单位甚至利用废水浇灌,使得草坪草长势衰弱,因而,病害的发生更为频繁、严重。
2.草坪病害的可持续控制策略
2.1 草种检疫
目前,我国90%以上冷季型草种都是从国外调入的,传入危险性病害的风险很大,因而必须加强草种检疫。与草坪草有关的检疫性病害有禾草腥黑穗病、剪股颖粒线虫病、小麦矮腥黑穗病、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等。
2.2 建植措施
(1)选用抗病草种、品种是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防治草坪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利用带有内生真菌的草种和品种。
(3)混合播种。混播是根据草坪的使用目的、环境条件及养护水平选择两种或更多种草种(或同一草种中的不同品种)混合播种,组建一个多元群体的草坪植物群落。
2.3 养护措施
(1)合理修剪。合理修剪可以促进草坪植物的生长、调节草坪的绿期并直接减少轻病原物的数量,但修剪造成的伤口又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并且还可以通过剪草机携带及传播病害。
(2)合理灌溉。每次灌水量以水分浸入地表15~20cm深为宜。灌水量过大,土壤中的空间充满水分,草坪草根系细胞呼吸受到伤害,根系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窒息而死亡。
学习小结
目标检测
一、判断题
(1)炭疽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7d。( )
(2)茎芯淋雨或浇水不慎灌入茎芯,是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
(3)大部分溃疡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经常在寄主的外皮或枯枝上营腐生生活,当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出现时,即侵染为害。( )
(4)冬季低温冻伤根茎是银杏茎腐病发生的诱因。( )
(5)毛竹枯梢病的病菌以子囊壳在林内历年老竹病组织内越冬。( )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病害中由植原体引起的有( )。
A.竹丛枝病 B.枫杨丛枝病 C.泡桐丛枝病 D.翠菊黄化病
(2)以下锈病中已发现转主寄主的有( )。
A.玫瑰锈病 B.松瘤锈病 C.海棠锈病
D.松疱锈病 E.竹秆锈病
(3)以下观赏病害中由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 )。
A.花木根癌病 B.竹秆锈病 C.桃缩叶病
D.杜鹃饼病 E.花木白纹羽病 F.花木紫纹羽病
(4)以下病害中由线虫引起的病害有( )。
A.花木根癌病 B.花木根结线虫病 C.松萎蔫病 D.香石竹枯萎病
(5)以下病害中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有( )。
A.柑橘溃疡病 B.花木根癌病 C.杜鹃疫霉根腐病 D.香石竹蚀环病
三、填空题
(1)观赏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 )、( )和( )等。
(2)灰霉病的病征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 )。
(3)叶斑病是( )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 )、( )和( )等种类。这类病害的后期往往在( )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
(4)毛毡病的病原物是( ),属( )纲、( )总科、( )属。
(5)藻斑病的病原物是( )和( ),两者均为( )纲、( )科、( )属。
(6)炭疽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子实体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 )出现。炭疽病主要是由( )的真菌引起的。
四、简答题
(1)观赏植物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叶斑病类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3)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侵染循环的特点有哪些?
(4)观赏植物枝干病害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5)观赏植物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
(6)简述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
(7)白涓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8)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9)海棠锈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10)月季枝枯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