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米蛋白资源的开发

玉米蛋白资源的开发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玉米子粒的蛋白质总量一般约为10%。玉米蛋白粉含蛋白质60%以上,有的达到70%,其余是20%的淀粉和约13%的纤维。玉米蛋白粉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是不均匀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日本昭和产业公司从玉米中提取的醇溶蛋白称为醇溶谷蛋白,每100克60%的酒精溶液可溶30g醇溶谷蛋白。玉米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在50%~70%。目前玉米蛋白粉大部分作为饲料。玉米蛋白质的谷氨酸居中,为26.9%。

玉米子粒的蛋白质总量一般约为10%。其中胚芽中含20%,胚乳中含76%。玉米的蛋白质可分为4种,即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根据其溶解度的不同,可分别从玉米中分离出来。首先用水浸提,溶出的是白蛋白,再用盐水浸提,溶出的是球蛋白,再用70%的酒精浸提,溶出的是醇溶蛋白,最后用稀碱浸提,得到的是谷蛋白。

在湿法玉米淀粉的加工过程中,玉米中所含蛋白质分别存在于3种副产品中。

水溶性的蛋白质在第一工序浸泡过程,进入了浸泡液,浸泡液浓缩后,得到商品玉米浆,主要用于抗生素生产的营养源。玉米浆的干物质,约为玉米总重的6.5%~7%,其中除了可溶性蛋白质以外,还有在浸泡过程中溶出的其他可溶物,如糖分、灰分、乳酸等物质,一般玉米浆的干物质浓度为70%左右,其中蛋白质44%~45%,灰分15%,植酸3%,糖分3%。

经分离出的胚芽榨油后,获得的胚芽饼胚芽一般亦为玉米子粒的10%左右,但在玉米湿法加工中,从胚芽分离器中获得的干胚芽,约为玉米重的7%~8%。干胚芽经榨油后,其胚芽饼含蛋白质25%。胚芽饼蛋白质是玉米蛋白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蛋白质,目前也主要用作饲料。国外有研究利用低温浸出胚芽的胚芽粕,制取玉米胚芽蛋白乳饮料。

玉米蛋白粉是从淀粉乳分离蛋白质时得到的黄浆水,经过滤得到的不溶于水的蛋白质,俗称黄粉子。玉米蛋白粉含蛋白质60%以上,有的达到70%,其余是20%的淀粉和约13%的纤维。玉米蛋白粉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水解后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和亮氨酸,但缺少甘氨酸和赖氨酸。水解玉米醇溶蛋白所得氨基酸的构成见表3-2。

表3-2 玉米醇溶蛋白中氨基酸的构成(%)

玉米醇溶蛋白的等电点于pH值5.6~6.4之间。

玉米谷蛋白占玉米蛋白质的40%,它的水解产物和醇溶蛋白不同,其构成如下表3-4。

表3-4 玉米谷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

谷蛋白的等电点在pH值6.45。

醇溶蛋白在玉米中含量约4%,是谷物类所共有的一种蛋白质。其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溶于醇类水溶液,如70%~80%的酒精,也溶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醇溶蛋白分为α-玉米醇溶蛋白和β-玉米醇溶蛋白两种。α-玉米醇溶蛋白能溶于95%的酒精,占醇溶蛋白的80%,其余的为β-玉米醇溶蛋白,能溶于60%的酒精,但不溶于95%的酒精。玉米醇溶蛋白是不均匀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玉米醇溶蛋白的一部分是由二硫键联结起来,将二硫键还原,相对分子质量便减少。电泳法证明,β-玉米醇溶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后,即成为α-玉米醇溶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实验证明,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形状是棒形,分子轴比为25:1至15:1,这是它易于形成薄膜的原因。

谷蛋白也是玉米中的主要蛋白质,约占4%,主要是由二硫键联接起来的各种不同多肽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能溶于稀碱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和醇溶液。

白蛋白、球蛋白是生物学价值较高的蛋白质,但在玉米中含量极少,不到2%,主要分布在玉米胚芽中。

在玉米湿法加工生产淀粉的企业,可以从淀粉乳中分离出对玉米5%~6%的玉米蛋白粉。这种玉米蛋白粉含蛋白质达60%,但因其缺少赖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生物学价值低,过去均作为低价值饲料蛋白出售,国际上每吨仅200多美元,国内价2 500元左右。因此,研究利用玉米蛋白粉中所含的醇溶蛋白,开发其新用途,得到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据日本报道,用60%的酒精100毫升可溶入30g的玉米醇溶蛋白,这种醇溶蛋白具有很强的耐水性、耐热性和耐脂性。在食品工业中,醇溶蛋白可以作为被膜剂,即以喷雾方式在食品表面形成一个涂层,可防潮、防氧化,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喷在水果上,还能增加光泽。据说,90%的乙醇萃取液可直接用于食品工业。此外,还能用于药物的长效囊膜。现在日本、美国、英国均有玉米醇溶蛋白生产,每千克价格约17.6美元。

制取醇溶蛋白有两条工艺路线:一种方法是先用烯烃除去玉米蛋白粉中所含的脂肪和部分色素,然后用醇类萃取、分离、精制;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用异丙醇萃取,亦称一步法。

现将一步法制取醇溶蛋白的方法介绍如下:

将玉米淀粉生产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用4倍体积的热异丙醇溶液(浓度86%),混合搅拌以溶出蛋白质。用离心机分离掉不溶性残渣,回收浸出液,其醇溶蛋白的浓度为6%。以浓度50%的氢氧化钠,处理浸出液,使pH值达11.5,在70℃保持30分钟,防止凝胶。冷却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5.6,过滤,用同体积的己烷和滤液混合,分成两层。上层为己烷层,含有溶入的油脂胡萝卜素等。下层为50%异丙醇层,含醇溶蛋白25.0%,泵入迅速冷却的10℃的水中,醇溶蛋白沉淀,过滤,用冷水洗涤,经喷雾干燥得玉米醇溶蛋白。

为了简化工艺,省去己烷处理,只用异丙醇溶剂处理。其方法如下:88%的异丙醇水溶液,含有0.25%的氢氧化钠,于60℃浸提玉米蛋白粉,用离心机分离掉残渣,澄清的浸出液冷却到-15℃,醇溶蛋白沉淀于底部,将上层清液分去,得到浓度为30%的醇溶蛋白,在真空下干燥,得到产品为玉米蛋白粉总量的20%~24%。此法获得的醇溶蛋白,含有3%~4%的油脂,可用醇水溶液重新沉淀,使油脂降至1%~2%。这种醇溶蛋白易溶于90%的酒精中,当容易挥发的酒精挥发后,就生成透明光亮的高强度的薄膜。这种薄膜耐油,对微生物也有抵抗力。为了提高醇溶蛋白的韧性,可在醇溶蛋白中加入能溶于乙醇的增塑剂,如高级二醇及甘油酯等。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性质,国外将它大量用于医药的片剂生产,即将90%酒精的玉米蛋白溶液喷于药片上做保护层,要比用糖衣保护节约人力。日本昭和产业公司从玉米中提取的醇溶蛋白称为醇溶谷蛋白,每100克60%的酒精溶液可溶30g醇溶谷蛋白。这种醇溶谷蛋白具有很强的耐水性、耐热性、耐油性,能喷涂在食品表面,作为可食用的防湿防氧化膜,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在水果保鲜方面也有一定功效。

玉米醇溶蛋白在碱性(pH值11.3~12.7)溶液中溶解,因而可以纺丝,用甲醛处理后做成很好的纤维。

玉米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在50%~70%。目前玉米蛋白粉大部分作为饲料。由于玉米蛋白的氨基酸构成中,谷氨酸含量较高,所以玉米蛋白可以做谷氨酸的原料或做生产酱油的原料。

在各种不同原料的蛋白质中,以小麦面筋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达35%,而大豆蛋白质中谷氨酸只有18%。玉米蛋白质的谷氨酸居中,为26.9%。

谷氨酸除了是味精的原料以外,在医药上也有很重要的用途。因为谷氨酸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氮代谢中,与酮酸发生氨基转移作用,而生成其他氨基酸。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氨基酸。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谷氨酸能起脑组织能源的作用。因此对改进和维持脑机能是必要的。谷氨酸对于神经衰弱、易疲劳、记忆力衰退、肝性脑病等有一定疗效。

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一样,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分子中既有羧基,也有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可离解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或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当溶液的pH小于某种氨基酸的等电点(pI)时,该氨基酸的净电荷为正,反之为负。玉米蛋白经盐酸水解后,生成混合氨基酸溶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使氨基酸吸附在树脂上,然后用氨水为洗脱剂,利用不同氨基酸对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不同亲和力,将其先后洗脱下来。先洗下来的是酸性液,中间是中性液,最后是碱性液。把pH值4.5以下的含有酸性氨基酸的洗脱液,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进一步分离就能得到纯L-谷氨酸。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玉米蛋白粉的水解。取含蛋白质60%的玉米蛋白粉,以液比3:1加入水和6摩尔/升的盐酸,于108℃常压水解24小时,获得蛋白水解液。

(2)脱色。由于水解液尚有残渣,色深。须先经过滤,除渣。滤液加入3%的活性炭,于70~80℃脱色0.5小时,然后过滤,得脱色液。

(3)交换。脱色液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氨基酸被吸附,用蒸馏水洗涤树脂中的氯离子及杂质,后用0.2摩尔/升的氨水洗脱,收集pH值4.5以下的洗脱液。将阳柱洗脱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用蒸馏水洗涤树脂中氨离子至中性,然后用0.05摩尔/升盐酸液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可得到主要成分为谷氨酸的组分。

(4)精制。谷氨酸洗脱液经真空浓缩至有结晶析出,缓冷放置一夜,即结晶完全,经分离得到谷氨酸结晶。在阳柱的洗脱液中pH值5~8部分,可分离提取亮氨酸;在阴柱洗脱液中pH值2.5以下部分,可分离天门冬氨酸。鉴于醇溶蛋白水解物中不仅含有较多的谷氨酸,而且还富含亮氨酸,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在医药和临床方面有重要用途。所以从玉米醇溶蛋白中分离亮氨酸,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工作。从玉米醇溶蛋白中分离亮氨酸主要步骤:将玉米蛋白水解液中和脱色以后,在不同酸碱度的条件下,先分离其他氨基酸,然后浓缩,使生成结晶,由于食盐和亮氨酸易于结晶,而谷氨酸尚溶于浓缩物中,使亮氨酸和谷氨酸分开,然后将食盐和亮氨酸的结晶混合物用盐酸醇化、加热,滤除食盐结晶,滤液为亮氨酸盐酸溶液。再经沉淀提纯分离结晶得到亮氨酸。其得率达玉米蛋白的10%。

玉米蛋白粉虽然是从玉米中分离出来的,本来可以作为食品的配料,以提高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并且玉米蛋白粉具有鲜艳的黄色,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但是玉米蛋白粉有一种不愉快的风味,所以不被食品工业采用。为此在决定采用玉米蛋白粉作食品添加配料时,一定要先对玉米蛋白粉作脱臭处理。

一般脱臭处理指的是用溶剂处理,只要不使蛋白质溶解,而使油脂及异味去除。常用的溶剂主要有醋酸乙酯或醋酸乙酯和水(93.9:6.1)的二元溶剂,在70~72℃,液比8:1,萃取0.5~1小时,然后将萃余物用热水洗涤,热水用量为10倍,洗涤完毕,用真空低温干燥,便能得到安全脱除异味能用于食品配料的玉米蛋白粉。

这种精制过的玉米蛋白粉,吉林省做过不少食品配料的试验,经品评,口感良好,产品质量符合卫生要求。例如:以玉米蛋白粉,配以奶粉、砂糖、淀粉,经巴氏灭菌、均质、冷却、老化、硬化制成冰淇淋,色泽鲜黄,口味良好并降低产品成本。又如将玉米蛋白粉代替5%的淀粉加到香肠中,口味良好,弹性及保水性达到原有产品的水平。

考虑到玉米蛋白粉为非全价蛋白,用于食品做蛋白源配料,可以和大豆粉复配,使氨基酸互补。例如用37%的玉米蛋白粉和63%的大豆粉的混合物,由于大豆中含硫氨基酸相对要少,而玉米蛋白粉中赖氨酸、色氨酸较少,两者配合,其氨基酸构成,能和国际粮食和卫生组织推荐的合理氨基酸构成相近。

除了玉米蛋白粉脱除异味后用于食品配料以外,还可作为蛋白源代替大豆发酵制酱和酱油。例如:以玉米蛋白粉代替部分大豆,再加玉米面、麸皮、盐等。经过混合,在蒸煮锅上煮30分钟,待冷到40℃,接种米曲霉,接种量为0.3%~0.4%,在32~34℃保温培养,36h后出曲。曲放在发酵罐,加盐水,发酵3天后,温度控制45~50℃,14~15天,发酵结束,磨酱得成品。经检测,产品含食盐18%~25%,总酸0.7%~0.8%,还原糖4.3%~4.4%,水分44%~52%,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

玉米蛋白粉俗称黄粉子,呈鲜艳的黄色,所以可以掺入糕点等起着色作用。但不能使用在油类液态食品的着色,因玉米蛋白粉主要含有的是蛋白质和淀粉,只有把玉米蛋白粉中的黄着色剂分离出来,才能成为一种商品色素,应用于食品加工。玉米蛋白粉中含有的黄着色剂经分离出来后,称玉米黄,这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使用的一种黄着色剂,标准规定可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糖果等,最大使用量为5克/千克。

玉米黄是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40H56O2。其次是隐黄素,3-羟基-β-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40H56O。

玉米黄的提取工艺一般是溶剂法,因为玉米黄是油溶性色素,从玉米蛋白粉中分离玉米黄,选用油脂的溶剂,即可将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黄和油脂萃取出来,获得浆状玉米黄产品。常用的溶剂有正己烷、醋酸乙酯、酒精等。其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提取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玉米蛋白粉的水分不能高于10%,过高的水分容易影响萃取效果;萃取的温度,可以在室温或在60~70℃时进行,温度高时萃取效果好,但考虑到萃取设备的气密性,溶剂易挥发等安全性,宜在低温下操作;萃取时间应在1小时左右(指浸泡时间),为了提高得率,应反复萃取几次,一般到4次,比较经济。玉米蛋白粉经萃取完毕,集中萃取液,经蒸馏脱除溶剂,蒸发浓缩,便得成品,得率约为玉米蛋白粉的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