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粒黑粉病

稻粒黑粉病

时间:2023-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气温升到20℃以上,有充足的湿度,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垣孢子及次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上,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三唑酮的杀菌机制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1.分布与为害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穗病。我国稻区均有发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河南等稻区发生。由稻粒尾抱黑粉菌[Neovossia horrida(Tak.)Pasw.et A.Kahn.]引起,杂交稻制种田受害重。

2.症状 本病只为害谷粒,一般每穗受害1粒至数粒,严重时10多粒。病粒颜色污绿色或污黄色,成熟时裂开,露出黑粉,常有白色膜状的米粒,残余突出裂缝处,膜内充满黑粉。剖开病粒,种子内部全部或局部变成黑粉。

3.发生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种子内外越冬。当气温升到20℃以上,有充足的湿度,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垣孢子及次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上,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

4.防治药剂

三唑酮(粉锈宁)

剂型:5%、15%、25%可湿性粉剂,20%乳油,15%烟雾剂,20%、25%悬浮剂。

作用特点: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三唑酮的杀菌机制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三唑酮可以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现混现用。

使用方法:水稻抽穗开花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100克,兑水2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

①麦类、玉米、高粱等作物在收割前35天停止使用。

②可与代森锌、敌百虫、氧化乐果等农药混合使用。

③用于拌种,应严格掌握用量和充分拌匀,以防药害。

中毒急救: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服药后用清水清洗脸和手。误食:立即催吐、洗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