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菌原体侵染引起的病害

菌原体侵染引起的病害

时间:2024-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球莴苣多由茎基部发病,向叶球扩展。本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侵染引起。子囊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先从衰老部位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待病菌获得更大的侵染能力后,即具有危害健壮的茎、叶的能力。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莴苣菌核病

症状识别

结球莴苣多由茎基部发病,向叶球扩展。病部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在其上产生鼠粪状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后变黑色,病株叶片变黄凋萎,甚至全株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熟时子囊弹射散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子囊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先从衰老部位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待病菌获得更大的侵染能力后,即具有危害健壮的茎、叶的能力。在田间,病健株叶片接触可通过菌丝传播为害。

发病规律

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应除去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方法是用10%的盐水漂浮菌核,留下种子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2.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以6~8片叶最适宜。

3.高畦覆地膜栽培。施足基肥,避免偏施肥,增施磷、钾肥,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

4.利用温室休闲时间,进行20厘米以上深翻晒地,把菌核翻到土壤深层,使其不能发芽出土。

5.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50%的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

(3)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5)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6)5%的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次每亩1千克。

(7)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