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
症状识别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苗心叶明脉,随之沿脉失绿,继而产生淡绿相间的花叶。重病苗叶片皱缩,心叶扭曲,生长停滞以至早枯,成株发病,叶片皱缩,花叶、叶直立,侧脉上产生褐色条纹或黑色坏死斑点,重病株生长停止,不能包心,只有僵硬扭曲的叶片皱缩成团,俗称“抽疯”或“孤丁”。发病较晚的轻病株,叶片轻微皱缩或花叶虽可结球但菜球不紧实,而且菜球内层叶片产生许多褐色或灰色小点,不耐运输和贮存。
侵染途径
本病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引起。病毒可在窖藏留种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上越冬,也可在田间宿根寄主杂草上越冬,翌春由蚜虫将病毒由越冬毒源传到春大白菜上引起发病。病毒在田间主要由萝卜蚜、桃蚜、甘蓝蚜等传播,只要蚜虫在病株上吸食后再飞到健株上吸食,就可有效地传播病毒,经5~7天潜育后就可发病。
发病规律
一般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尤其土温高而土壤湿度低时,对病毒病影响更大。当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75%以下,易诱导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毒的品种。
2.适时精细播种,早间苗、早定苗,培育壮苗,增加抗病毒能力。
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苗期灌水,严防土壤干旱。及早中耕除草。
4.从苗期开始,选用对蚜虫有效的杀虫剂连续防蚜。
5.发病初期可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2)1. 5%的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
(3)5%的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4)3. 95%的病毒毙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