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黑腐病
症状识别
幼苗出土前染病导致出苗不齐,出土后染病子叶呈水渍状,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成株染病,引起叶斑或黑脉。叶斑多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枯斑,斑周围组织淡黄色,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脉向里扩散,形成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从伤口侵入时,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形成不规则的褐斑,扩展后致周围叶肉变褐枯死。叶帮染病,病菌沿维管束向上扩展,呈淡褐色,造成部分菜帮干腐,致叶片歪向一边,有的产生离层脱落。
侵染途径
本病由油菜黄单胞菌油菜变种细菌或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细菌引起。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时,幼苗出土时依附在子叶上的病菌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成株叶片染病,病原细菌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再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叶片发病,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引起系统侵染。再次侵染主要通过病株、肥料、风雨或农具等传播蔓延。
发病规律
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39℃,最低5℃。棚内高温高湿条件,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此外,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或早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若种子带菌,可用45%的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冲洗后晾干播种。
2.注意通风透光,防止叶面结露。
3.采用滴灌、膜下暗灌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
(2)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喷雾。
(3)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750倍液喷雾。
(4)60%的百菌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新植霉素、克菌康(中生菌素)等农用抗菌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