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器染病,初在花萼上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并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本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幼菌丝体在病叶枯株内越冬或越夏。病菌孢子借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本病除草莓外还可危害番茄、黄瓜、甜椒、莴苣等多种蔬菜。病菌在18℃~23℃内,遇高湿条件易发病。连阴雨,田间积水,病情扩展迅速,为害严重。
症状识别
主要侵染花器和果实。花器染病,初在花萼上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并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柱头呈水渍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向果内扩展,致果实湿腐软化;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天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侵染途径
本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幼菌丝体在病叶枯株内越冬或越夏。病菌孢子借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发病规律
本病除草莓外还可危害番茄、黄瓜、甜椒、莴苣等多种蔬菜。病菌在18℃~23℃内,遇高湿条件易发病。连阴雨,田间积水,病情扩展迅速,为害严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定植前每亩撒施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6千克或50%的甲基托布津2~3千克进行土壤消毒。
2.采用无滴膜,地膜覆盖栽培,实行膜下暗灌、滴灌等,尽可能减少棚内湿度,防止叶面结露。
3.合理密植,注意摘除病果和老叶,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传播蔓延。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40%的嘧霉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
(2)50%的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喷雾。
(3)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4)20%的百乙威可湿性粉剂350~500倍液。
(5)木霉菌生物农药500~1000倍液喷雾。
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