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恶唑类杀菌剂

恶唑类杀菌剂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恶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恶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目前已在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二分厂实现产业化。

第六节 恶唑类杀菌剂

恶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恶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一、恶唑菌酮(famoxadone)

1.名称

(1)其他名称:易保、Famoxate、Charisma、Equation contact、Equation Pro、Horizon、Tanos、DPX-JE874

(2)化学名称:3-苯胺基-5-甲基-5-(4-苯氧基苯基)-1,3-恶唑啉-2,4-二酮

(3)分子式:C22H18N2O4;相对分子量:374.4

2.来源 杜邦公司开发的新恶唑烷二酮杀菌剂,目前由美国杜邦公司登记生产

3.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熔点为140.3℃~141.8℃,蒸气压为6.4×10-4mPa(25℃),20℃水中溶解度52mg/L。

4.作用

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作用机理为能量抑制剂,即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对复合体Ⅲ中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卵菌纲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与氟硅唑混用对防治小麦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锈病效果更好。具有亲脂性,喷施作物叶片上后,易黏附,不易被雨水冲刷。

5.制剂

单剂:78.5%母液;混剂:如本品+代森猛锌、本品+霜脲氰、本品+噻酰菌胺+氟醚菌酯、本品+氟硅唑(10%恶唑菌酮+10.67%氟硅唑,有效含量≥20.67%)、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恶唑菌酮6.25%+代森锰锌62.5%)。

恶唑·霜脲:又称抑快净。剂型为52.5%水分散粒剂(22.5%恶唑菌酮+30%霜脲氰)。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马铃薯辣椒疫病,可用1000~2000倍液喷雾。

6.使用

通常推荐使用剂量为3.3~18.7g/亩。禾谷类作物最大用量为18.7g(a.i.)/亩兑水喷雾。防治小麦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锈病,发病初使用剂量为10~13.3g(a.i.)/亩兑水喷雾,与氟硅唑混用效果更好;防治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用6.7~13.3g(a.i.)/亩;防治葡萄霜霉病用3.3~6.7g(a.i.)/亩兑水喷雾。

二、啶菌恶唑(SYP-Z048)

1.名称

(1)其他名称:菌思奇、灰霉净

(2)英文名称:SYP-Z048

(3)化学名称:5-(4-氯苯基)-3-(吡啶-3-基)-2,3-二甲基-异恶唑啉或3-(4-氯苯基)-2,3-二甲基-3-(异恶唑啉基)吡啶

(4)分子式:C16H17ClN2O;相对分子量:288.5

2.来源

沈阳化工研究院1997年从成千上万个新化合物中筛选出来的异恶唑啉类化合物。具有全新结构,该化合物的发明于2002年9月25日获得中国专利。目前已在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二分厂实现产业化。

3.性质

纯品为浅黄色黏稠油状物,易溶于丙酮、氯仿、乙酸乙酯、乙醚,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在水中、日光或避光下稳定。

4.作用

保护和治疗作用突出,还具有良好内吸作用,可以通过根部施药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结构全新,在离体情况下,对植物病原菌有极强的杀菌活性。属甾醇合成抑制性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特别是对植物灰霉病具有特殊的疗效,与现有的灰霉病防治药剂无交互抗性。

5.制剂

菌思奇、灰霉净(25%啶菌恶唑乳油)、菌思福(40%啶菌·福美双悬浮剂、啶菌恶唑8%、福美双32%)。

6.使用

25%乳油:防治黄瓜灰霉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发病初用1000~2000倍液喷雾。

三、恶霉灵(hymexazol)

1.名称

(1)其他名称:绿亨一号、克霉灵、杀纹宁、土菌消、土菌清、土菌克、绿佳宝、立枯灵、杀纹宁、Tachigaren、F319、SF6505

(2)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或5-甲基-1,2-恶唑-3-醇

(3)分子式:C4H5NO2;相对分子量:99.1

2.来源

1970年由三共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吸性杀菌剂。由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博农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86℃~87℃,沸点为154℃,蒸气压为182mPa(25℃),相对密度0.551。20℃纯水中溶解度65.1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热稳定,在酸、碱溶液中均稳定,无腐蚀性。

4.作用

具有治疗和内吸传导作用,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和土壤消毒剂,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被土壤吸附的能力极强,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性很小,这对提高药效有重要作用。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药剂对病菌的活性主要通过植株体内发挥,在离体条件下药效差。药剂进入土壤后能与无机金属盐的铁、铝离子结合、活化,有效抑制孢子的萌发和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药效可达两周。恶霉灵能在植株体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一种对病菌有活性,另一种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作用,能促进植株生长、分蘖、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的提高。因恶霉灵对土壤中真菌病原菌以外的细菌放线菌的影响很小,所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不产生影响,在土壤中能分解成毒性很低的化合物,对环境安全。它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鞭毛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的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伏革菌、根壳菌、雪霉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有好的预防效果,而对疫霉菌无效。

5.制剂

单剂有:绿亨1号(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枯克(30%恶霉灵水剂),15%、70%可湿性粉剂,8%、15%、30%水剂,20%乳油,70%种子处理干粉剂;混剂有瑞苗清(30%甲霜·恶霉灵水剂)、绿亨4号(3%甲霜·恶霉灵水剂、甲霉灵0.5%、恶霉灵2.5%),3%、3.2%恶·甲水剂(育苗灵)(恶霉灵+甲霉灵)。

6.使用

70%可湿性粉剂:(1)拌种处理防治甜菜立枯病,用400~700g(有效成分280~490g)拌种(干拌法)100kg;或用湿拌法拌种,即每l00kg甜菜种子,先用种子重量30%的水把种子拌湿,然后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400~700g(有效成分280~490g)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800g(有效成分200~400g)混合均匀后再拌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用2000倍液处理种子;(2)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用4000倍液在生长期喷雾;(3)灌溉或灌根防治人参立枯病,在人参出苗前,用2000倍液灌溉土壤2~3cm;防治果树圆斑根腐病,先挖开土壤将烂根去掉,然后用2000倍液灌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