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吗啉类杀菌剂
吗啉类杀菌剂属肉桂酸衍生物,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主要用于防治大麦、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腥黑穗病等,目前主要品种有十二环吗啉、十三环吗啉、丁苯吗啉。
一、十二环吗啉(dodemorph)
1.名称
(1)其他名称:吗菌灵、菌完灵、环烷吗啉、BAS-238F、BAS2382F
(2)化学名称:4环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
(3)分子式:C18H35NO;相对分子量:281.48
2.来源 BASF公司开发的吗啉类杀菌剂
3.性质
原药顺反异构体比例为60%:40%,黄色液体,相对密度约0.93。在水中溶解度<100mg/kg,在其他有机溶剂中(g/L,20℃):氯仿>1000,乙醇50,丙酮57,乙酸乙酯185,不溶于碱性溶剂。在密闭容器中存放可稳定一年以上,其分解产物易燃。
4.作用
具保护、治疗作用,内吸性杀菌剂,通过叶和根内吸。属类固醇还原(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白粉病。
5.制剂40%乳油
6.使用
40%乳油,防治黄瓜白粉病用600倍液喷雾;防治玫瑰白粉病用300~400倍液喷雾。
二、十三吗啉(Tridemorph)
1.名称
(1)其他名称:克啉菌、克力星、Calixin、BASF220F
(2)化学名称:2,6-二甲基-4-十三烷基吗啉
(3)分子式:C19H39NO;相对分子量:297.59
2.来源 BASF公司开发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黄色油状液体,具有轻微的氨气味,沸点134℃(66.7Pa)(原药)。20°C时蒸汽压为12mPa,相对密度0.86,水中溶解度为1.1mg/L(pH720°C),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都能溶解。呈碱性。
4.作用
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广谱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入植物体内,并在木质部向上移动,但在韧皮部只有轻微程度的转移,因此十三吗啉施药后仅略受气候因子影响,保持较长的残效期。杀菌机理主要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对担子菌、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效。主要用于防治谷类白粉病和香蕉叶斑病,对其他真菌病害,如橡胶树的白、红、褐根病、白粉病,咖啡眼斑病,茶叶茶饼病,瓜类的白粉病及花木的白粉病等也具有良好的防效。
5.制剂75%乳油
6.使用
防治瓜类、马铃薯白粉病,在发病初可用20~30mL/亩兑水50kg喷雾;防治菊花白粉病,发病初用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用65mL/亩兑水50~80kg喷雾,喷液量20~30L/亩,拖拉机10L/亩,飞机1~2L/亩;防治谷物锈病,发病初用35~50mL/亩兑水50~80kg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发病初用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橡胶红根和白根病,在病树基部四周挖1条15~22cm深的环形沟,每株用20~30mL兑水2kg,先用1kg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内,覆土后将剩下的1kg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上,按以上方法,每6个月施药1次。防治茶树茶饼病,在发病初期用2000~3000倍液喷雾。
三、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
1.名称
(1)其他名称:Funbas、Mildofix、MistralT、Corel、BAS42100F、RO-14-3169、ACR-3320
(2)化学名称:(RS)-顺-4-[3-(4-特丁基苯基)-2-甲基丙基]-2,6-二甲基吗啉
(3)分子式:C20H33NO;相对分子量:303.5
2.来源 BASF公司和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吗啉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原药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芳香味。沸点高于300℃(101.3kpa),20℃蒸气压为3.5mPa,相对密度0.933。溶解度(25℃)水4.3mg/kg(pH7),丙酮、氯仿、环己烷、乙醚、乙醇、乙酸乙酯、甲苯均大于1mg/kg。对光稳定。
4.作用
具保护、治疗作用,有内吸作用,可向顶传导,对新生叶保护作用时间长达3~4周。属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甜菜、棉花和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白粉病、叶锈病、黑穗病和立枯病。
5.制剂75%乳油
6.使用 75%乳油,防治禾谷类白粉病、锈病、甜菜、豆类的叶片病害,发病初可用50mL/亩兑水50~80kg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