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表6-20还可以发现,低山区和中山区夏秋两季的物种组成有较大的差异,秋季多种夏候鸟离开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而飞往南方越冬,在当地栖息的大多为留鸟。另外,在保护区内,随着海拔的增高,留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夏候鸟的比例逐渐下降。
6.3.5 鸟类的生态分布和梯度变异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垂直高差近1000m,如果以海拔1000m为界限划为两个垂直梯度,可以发现在两个梯度内均有分布的鸟类有79种,而仅在低山区分布的鸟类有56种,仅在中山区分布的鸟类有35种,多数鸟类在两个垂直梯度均可以见到(表6-20)。
从表6-20还可以发现,低山区和中山区夏秋两季的物种组成有较大的差异,秋季多种夏候鸟离开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而飞往南方越冬,在当地栖息的大多为留鸟。
表6-20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的鸟类居留状况和相似性
总体上,在保护区内,随着海拔的升高,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东洋种所占比例减少,而古北种和广布种的比例增加(图6-1)。另外,在保护区内,随着海拔的增高,留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夏候鸟的比例逐渐下降。
图6-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的鸟类区系成分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