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芹菜叶片病害图片识别

芹菜叶片病害图片识别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种皮内的病菌可存活1年左右。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病茎等,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以减少菌源。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 0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芹菜斑枯病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也可受害。叶片发病,从下部的老叶开始,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病斑外常具一圈黄色晕环。叶柄或茎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淡褐色稍凹陷的病斑,中部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秆腐烂。

img3

芹菜斑枯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img4

芹菜斑枯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img5

芹菜斑枯病叶柄发病症状

病  原 芹菜壳针孢菌(Septoria apiicol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在病残体及病株上越冬。种皮内的病菌可存活1年左右。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8~11个月;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华南地区为害状以大斑型为主,东北、华北地区以小斑型为主;上海、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3~5月,秋、冬季10~12月为发病盛期;河南常发生在6月和晚秋多雨时期,尤其以梅雨季节为多。连作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积水地块,定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肥水不足等造成植株长势过弱;生长期间多阴雨或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多、时间长,大雾等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3年以上;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西芹应适当稀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生长期间注意肥水的合理施用;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保护地注意通风排湿,减少夜间结露,禁止大水漫灌。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病茎等,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以减少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边浸边搅拌,之后用凉水冷却,待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00倍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浸种4~6小时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包衣。

药剂防治。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 0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选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

田间发病时及时进行防治,普遍发病时,可采用40%氟硅唑乳油4 000~6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0%丙环唑微乳剂3 000~4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3 000~4 0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选用15%百菌清·腐霉利烟剂250~400克/亩,或3%噻菌灵烟剂300~400克/亩熏烟;也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