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黑腐病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位先变为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芹菜黑腐病发病症状
病 原 芹菜点霉(Phoma apiicol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附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播种带病的种子,出苗后即猝倒枯死,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寄主表皮侵入进行再侵染。生产上移栽病苗易引起该病流行。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16~18℃。连作地,播种带菌种子,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植株生长过嫩,降低抗病能力等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开好排水沟,避免畦沟积水;合理施肥浇水,夏季采用遮阳网覆盖。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5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7%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内,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克/亩,于傍晚关闭大棚进行熏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