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褐斑病
症 状 叶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初呈水浸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中间白色的病斑,易穿孔;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浸状晕圈。潮湿时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
病 原 莴苣褐斑尾孢(Cercospra longissim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莴苣褐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潮湿适宜发病,秋季多雨、多露或多雾等易引起发病。植株生长衰弱,缺肥或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等,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菊科蔬菜轮作。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在栽培田周围挖排水沟,避免田间积水。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或5%春雷霉素·氧氯化铜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也可采用10%腐霉利烟剂300~450克/亩,或15%多菌灵·腐霉利烟剂300~400克/亩,15%百菌清·异菌脲烟剂200~300克/亩,傍晚熏烟,视病情隔7~10 天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