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莴笋病毒病

莴笋病毒病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病  原 莴笋花叶病毒、蒲公英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发生规律 病毒源主要来自于邻近田间带毒的莴苣、菠菜等,种子也可直接带毒。病毒发生与发展和天气直接相关,高温干旱病害较重,一般平均气温18℃以上和长时间缺水,病害发展迅速,病情也较重。病毒传播喜高温干旱条件,因此,在干旱的夏季发病较重。

莴笋病毒病

症  状 莴笋的全生育期都可发生本病,以苗期发病对生产影响大。幼苗发病,真叶呈现淡绿色至黄白色不规则斑驳,以后表现明脉并逐渐出现花叶或黄绿相间斑驳,或白色斑块,或不规则褐色坏死病斑。成株期染病多表现皱缩花叶,有时细脉变褐坏死或产生褐色坏死病斑,有的病株明显矮化皱缩。

病  原 莴笋花叶病毒(Lettuce mosaic virus,LMV)、蒲公英黄花叶病毒(Dandelion yellow mosaic virus,D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img81

莴笋病毒病花叶症状

发生规律 病毒源主要来自于邻近田间带毒的莴苣、菠菜等,种子也可直接带毒。种子带毒,苗期即可发病,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汁液接触摩擦也可传染。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也可传毒。病毒发生与发展和天气直接相关,高温干旱病害较重,一般平均气温18℃以上和长时间缺水,病害发展迅速,病情也较重。病毒传播喜高温干旱条件,因此,在干旱的夏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耐热品种,加强管理,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做到适期播种。苗期注意小水勤浇,避免过分蹲苗。注意适期喷施叶面营养剂,促进植株早生快发。认真铲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采用银色膜避蚜或黄板诱蚜。

及时防治蚜虫,蚜虫是主要的传毒媒介,消灭蚜虫可减轻病情。

药剂防治。发病前,可采用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1%三十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5%琥胶肥酸铜·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85%三氮唑核苷·硫酸铜·硫酸锌水乳剂600~800倍液,或1.5%硫酸铜·十二烷基硫酸钠·三十烷醇水乳剂1 000倍液,或3.95%三氮唑核苷·硫酸铜·三十烷醇·硫酸锌水剂500~800倍液,或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25%吗啉胍·硫酸锌可溶性粉剂500~700倍液,或31%三氮唑核苷·吗啉胍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5%三氮唑核苷·硫酸铜水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